• 生活小妙招免费各类生活中的小问题知识以及音乐简谱等,是你了解世界未知知识的好地方。

关于古代上朝,唐朝以前大臣们坐着,宋朝时得站着,明清时需下跪,这是文化的进步还是倒退?

十万个为什么 空空 2024-5-16 16:50:48 7次浏览

关于问题关于古代上朝,唐朝以前大臣们坐着,宋朝时得站着,明清时需下跪,这是文化的进步还是倒退?一共有 4 位热心网友为你解答:

【1】、来自网友【无聊的一天 x】的最佳回答:

中国拥有五千年的文明,是曾经四大文明古国,是唯一传承过程中,连续着没有中断的一个文明。在不断的改朝换代中,每个朝代的制度不同,按道理,朝代应该是不断的进步,有了前人的教训,后人吸取教训,总结经验,后面的朝代,应该是越来越发达的。为何到了清朝,封建社会走向了没落呢?其中的原因很多,有客观主观的原因,今天说一个很冷门的原因,那就是大臣们上朝的姿态。用现代职场的话将,什么样的员工状态,决定公司走多远。同样的道理,封建社会,每个朝代大臣们上朝的姿态有所不同,也暗示着朝代进步与否。

在秦朝的时候,皇上和官员的关系就像是朋友一样的,他们之间的相处关系不是太拘束的,相对来说是很随意的,他们可以坐着和皇上谈论事情。其实真相是这样的,在秦朝的时候,技术还不是太先进,当时并没有大桌子,大椅子之类的东西。大家基本上都是席地而坐,就是坐着就行,比较正规的做法就是两个膝盖跪着,上身要笔直的挺着,然后再配上手上和脑袋的动作来对对方白表示尊重。其实在那个时候,皇上和大臣的关系并没有包含尊卑的意思,皇上拜大臣,大臣也拜皇上。

唐,像尚书之类的高官是可以坐的,在皇帝面前很有面子。那是是盛唐时期,周边各个国家都来朝拜,可谓是大唐盛世,人口管理,人民的生活过得都不错,还是挺富裕的,娱乐也不少,可以说唐朝是当时的经济文化中心。宋朝时期,君王的权利加大,臣子的服从性越来越高,赵匡胤称不满大臣站着奏事,一次,宰相请奏的时候是坐着的,正说着呢,赵匡胤让他上前把奏章拿给他看,然后挥手让人撤走了宰相的椅子,这就没办法了,只能站着,大臣们也能看出来皇上的意思,以后朝堂上就没有臣子做了,全是站着,而且皇上也再也没有对大臣行过礼了。估计大臣们也是挺无奈的。

清朝的制度,大部分是来源于明朝,明朝的朱元璋,让面对他的大臣们,跪着和他商议国事。如此来彰显他的皇权,朱元璋是农民出身,很在意别人对他的看法,即便是当了皇帝,也要事事显示权威。大臣们上朝的姿态,表示他们的地位下降,侧面说明了封建社会灭亡的过程。当然,清朝的灭亡,是历史的必然,其中原因很多。

【2】、来自网友【国家人文历史】的最佳回答:

我国古代的官员上朝方式,一方面体现着礼仪制度的发展,一方面体现着皇帝和大臣关系的演变。随着时代的发展,人类的文明肯定是在不断地进步的。文明的进步或倒退,是从整个社会的方方面面来说的,是从整体的生活水平和思想变化来看的,但仅从官员的上朝方式并不能说明文化文明的进步或倒退。

有关上朝的记载,最早可以在《诗经·齐风·鸡鸣》里看到。“鸡既鸣矣,朝既盈矣;东方明矣,朝既昌矣。”这说明,春秋时期官员就会在鸡鸣时准备起身上朝。后来,上朝的时间基本固定在早上的五点到七点,也就是卯时,所以有点卯的说法。上朝的官员品级不同的朝代有不同的规定,如唐朝只有五品以上的文官;明朝基本上京官无论品级都上朝;清朝的话,京官四品以上上朝,四品以下必须有皇帝召见。朝见的时间管理相当严格,无故迟到、缺勤者,都要严厉地惩罚。如唐玄宗时,缺勤要罚一季俸禄,缺勤 35 天就要判刑 1 年。(《唐律》)下朝后,除宰相外的其他官员可以在朝廊下吃一顿饭,吃过后不当值的官员可以回家休息。朝会不是每天都开,一般朝代建立之处,皇帝比较勤奋每日都上朝,后五到十天一朝。因为朝会一开就是几个小时,也比较辛苦。

汉代上朝

宋代上朝

清代上朝

秦汉时,皇帝和大臣是坐着论政。《后汉书·戴凭传》:“建武中正旦朝贺,帝令群臣能说经者,更相难诘。义有不通,辄夺席以益通者。凭遂重坐五十余席。”这与秦汉时流行的席地而坐方式是相关的,所以上朝之前,大臣必须脱鞋进入。隋唐之时,朝中重臣上朝也会有座。到了宋朝,宰相为了表示尊重皇帝,愿意撤坐,朝中官员上朝就得站着了。明朝时,规定朝臣上朝必须跪着,清朝时沿袭明制。这反映了明清时期,皇权空前加强。朝臣上朝时都得双手执笏,主要是为了把上奏的话记载笏板上以作提醒。不同的官员笏板材质不同。唐朝规定五品之上执象牙笏,六品以下官员执竹木做的笏。明代规定五品以下就不用执笏,清代就彻底废除了。

【3】、来自网友【历史微探索】的最佳回答:

仅从大臣们的上朝面对帝王的方式上来说明是一种文化的进步亦或是倒退,这其实是很片面的,毕竟我们中华文化从大方向上来看,在五千年的历史历程当中整体上还是不断地在前进的,固然也是有过不少挫折,停顿,甚至后推,但对于上朝方式上,只能说这是一种权利天平的倾斜,亦或者说是一种文化陋习。

清装剧臣子下跪照片

中国的君主社会演变从一开始的推举禅让,到后来的家天下,从一开始的君臣关系是一种投奔,兴趣相投,理想相投,一旦君主的行为令臣子不满,即可飘然而去,到后来的君主威严不断增强,最终形成一种类似奴役的极其不对等关系,在君主面前臣子毫无尊严,想法,自主,自由。

这是一种文化的进步或是倒退吗?其实倒也不尽然,君臣关系的演变,其实也是一种权利分配的不断演变,君权越来越强,相权越来越弱,导致君臣权利极不对等,这种不对等不仅就是体现在对于国家事物的决定权上面,更是体现在日常礼节上,随着君主的权威的增加,最后君主的地位更是凌驾于父母双亲之上,正所谓“天地君亲师”,就是一种说明,那么从一种文化的角度上来看,这其实根本就体现不了说是文化的一种进步还是退后的变化,毕竟说向父母天地下跪在中华文化当中也是一种理所当然的事情,即便放眼如今,依旧是如此。不同的是,当下的君主领袖和老师的地位没有古代放的如此之高,所对应的礼节亦是产生很大的不同罢了。

所以说,跪拜礼节不能说明是一种文化的演变,而是跪拜对象的一种身份地位的演变罢了。

【4】、来自网友【古今众谈】的最佳回答:

先说一个历史典故,赵匡胤陈桥兵变后,原后周留任的宰相

范质

上朝奏事,开始还坐着讲,正讲着,赵匡胤突然打断他说,你先不用讲了,把文稿拿我看看。范质遂起身把文稿捧给他看,赵匡胤说,我老眼昏花,你再拿近一点。范质就又凑近了一点。等皇帝看完了,范质再想坐下,却发现椅子已经没了。原来趁范质站起来的时候,皇帝悄悄让宦官把椅子搬走了。范老儿也没有办法,只好站着。从此以后,宰相上殿就再也没了座位,大臣们也没有了座位。—当然,这只是市井小道消息。

宋朝之前,大臣们都是

坐而论道

,比如东晋时期的司马睿登基时甚至要拉着丞相王导与他同坐龙床。

有感于唐末五代时期的帝王权威下降,宋朝开国之后,宋太祖赵匡胤极力的加强君权,一方面杯酒释兵权削弱武将势力;另一方面,对于文官的也是采用制衡之术。

对于跪拜

大臣跪拜皇帝汉代就开始了,据《史记》记载,汉高祖刘邦举行宴会,文武官员由礼仪官引导,顺序进入殿内,跪于两厢,迎接皇帝。而到了唐朝,大臣们也会对皇帝行“再拜稽首”之礼,也就跪拜两次。但是在宋朝以前,有两种大臣在见到皇帝时可以不跪拜,一种是年高德昭的大臣;另一种是皇帝的老师。这说明此阶段虽然皇帝地位崇高,但依然保留有一点“人性”。

到了宋代以后,君权加强,君臣关系被完全颠覆。尊卑思想更加严重,等级制度更加明显,从此以后就再也看不到皇帝对大臣行礼了。之后清朝更甚,大臣们觐见皇帝,只能跪着,而且必须以“奴才”自居,表明自己身份的低微,皇帝完全成为至高无上的存在。

所以,随着封建社会的发展,这种由坐而论道,到站立相谈,再到跪拜而议,这绝对是文化的倒退。

以上就是关于问题【关于古代上朝,唐朝以前大臣们坐着,宋朝时得站着,明清时需下跪,这是文化的进步还是倒退?】的全部回答,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内容收集于网络仅供参考,如要实行请慎重,任何后果与本站无关!

喜欢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