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活小妙招免费各类生活中的小问题知识以及音乐简谱等,是你了解世界未知知识的好地方。

亚历山大如果没走错路杀进中国,当时的中国能抵挡住马其顿方阵吗?

十万个为什么 空空 2024-6-07 15:35:00 10次浏览

关于问题亚历山大如果没走错路杀进中国,当时的中国能抵挡住马其顿方阵吗? 一共有 2 位热心网友为你解答:

【1】、来自网友【史晓生】的最佳回答:

亚历山大如果能够杀到中国,那么秦惠文王嬴驷就会教他如何做人,至于马其顿方阵,在大秦面前就是一个笑话。

亚历山大大帝,马其顿王国的第三位国王,他是西方历史上四大军事统帅之首(其他三位是汉尼拔·巴卡,恺撒大帝,拿破仑),是一位具有雄才大略的欧洲君主。

统一希腊,横扫中东,消灭波斯帝国,并占领埃及全境,四大文明古国被其灭掉三个,此等丰功伟绩,都是在亚历山大所率领的部队下完成的。

能取得如此成就,得益于他所向披靡的马其顿方阵,这种以长矛步兵为主的方阵,在当时的战场上,成为一个恐怖的杀人机器,无论再强大的对手,都会被马其顿方阵碾压成粉末。

亚历山大的征战足迹,最远处达到了印度河流域,这里距离古老的中国,仅仅隔着一个帕米尔高原,如果亚历山大继续东进,杀进中国,当时的中国能抵挡的所向披靡的马其顿方阵吗?

答案是古老的中国会让亚历山大的不败神话破灭,并且当时的秦国会让他知道,马其顿方阵,在秦国的多兵种部队面前就是一个笑话,而当时正值图谋霸业的秦孝惠文王会好好的给亚历山大上一堂军事教育课,顺便教他如何做人。

按照亚历山大在印度河击败印度国王波拉斯的时间推算,如果他一切顺利,就会在大约公元前 325 年前后,进入秦国的西部边境,遇到正在猛捶魏国的秦惠文王嬴驷。

嬴驷是秦孝公之子,此时的嬴驷,刚刚车裂了商鞅不久,之后,为继承秦孝公遗志,嬴驷发兵攻打魏国,在秦国的猛烈攻势下,魏国节节败退,被迫割让了黄河以西的地盘。

亚历山大面对的,就是这样的秦国。

当然,亚历山大可能并不畏惧嬴驷,毕竟他也是一位拥有雄才大略的君主,他的士兵也是勇猛至极,并且,他还有所向披靡的马其顿方阵。

在统一希腊、消灭波斯以及踏平印度的过程中,亚历山大正是靠着马其顿方阵,打了一场又一场胜仗,失败对他来说,已经是非常陌生遥远的事情,因此,在来到古老的东方后,他还是很有信心再次上演不败的神话。

那么,这个让亚历山大信心满满的马其顿方阵,究竟是什么呢?

所谓马其顿方阵,用简单的话来说,就是一种步兵和骑兵配合的战法,其主要的组成部分,是由手持 6 米长矛的 16 人纵队构成,大量的纵队组成了一个大型方阵。

战斗时,方阵的第一排士兵采用半蹲姿势,将长矛对准正前方,而第二排的士兵则将长矛搭在第一排士兵的肩膀上,以此类推,越往后,长矛举的越高。

一旦在对敌时,第一排士兵倒下,那么第二排士兵就会马上补上空缺,这种方阵的精髓,就在于所有人都要齐头并进,同心协力,才能顶住敌军的冲击。

并且,在步兵前进的同时,还有少量的骑兵以及轻步兵,就会在侧面进行配合和掩护,从而让主力步兵不受干扰地投入战斗。

靠着这种方阵,亚历山大横扫了中东、波斯以及印度,毕竟这种整齐划一的方阵作战,在对上普遍采用一窝蜂的打法时,是具有碾压性优势的,拥有严格并且行动一致的方阵,非常轻易的,就能够击败数量上占优势但却杂乱无章的敌人。

因此,在正面攻击时,马其顿方阵威力相当巨大,并且,当时的马其顿人纪律性很强,一旦发动攻击,就没有退后的道理,因此才会在战场上所向披靡。

但马其顿方阵也不是没有弱点。

首先,它的机动性很差,手持长矛的重装步兵,让整个方阵移动非常缓慢;

其次,它的侧翼是很大的缺陷,长矛制约了步兵不可能兼顾侧翼,因此全依仗骑兵的保护;

最后,就是它受地形限制,只能在开阔的平原上,才会完美地发挥方阵的作用,如果换成崎岖的山路,那效果就会大打折扣。

最致命的一点,马其顿方阵在防御密集的远程打击上相当弱,除了硬抗之外,别无他法。

不过,这些在亚历山大看来,应该都不成问题,毕竟打了这么多年了,还没碰到过能扛得住马其顿方阵的部队,任你再勇猛,还是会被碾成灰。

而当时的秦国,在面对马其顿方阵时,会用什么兵种来应对呢?

第一个大杀器,就是战车兵。

这是一种采用一乘战车和附属的士兵,来作为一个基本作战单位的作战方式,战车的历史十分悠久,据相关史料记载,最早在夏朝,就有小型的战车对战的出现。

而到了春秋战国时期,战车已经成为一种十分成熟的作战方式,并且随着生产能力的不断提高,战车的数量也逐渐增加,各个诸侯国拥有的战车数量,达到了一个惊人的程度,比如楚国,就拥有战车高达五千多辆。

不过,由于战车数量太多,加上战车过于依赖地势,也让其在作战中受到了很大的制约,因此,到了秦惠文王嬴驷时期,战争正慢慢的退出历史舞台。

虽说战争在灵活性上有一定的不足,但如果对上更不灵活的马其顿方阵,还是绰绰有余的,并且好巧不巧的是,秦国也有的部队,也配备有大量的长矛兵,只不过与马其顿方阵不同额是,秦国的长矛兵,是站在战车上的。

在开阔地带,战车开始冲锋,高速撞击下,加上战车上的长矛兵左刺右突,马其顿方阵根本就来不及反应,就会被冲散。

第二个大杀器,就是弓弩。

弓弩就不用细说了,这是一种远程攻击的方式,作为古代战争的重要武装力量,秦国自然也配备了大量的弓弩兵,同时,还配备有数量不等的骑弩兵。

根据兵马俑坑中出土的秦弩部件,经过专家复原和测算,秦国的弓弩可以达到 45 公斤,也就是接近 100 磅的拉力,这个拉力,足足可以射出 120 到 150 米之远。

秦国的弓弩手,分为轻装弩手和重装弩手,两者均在上阵前,携带百余支箭镞,一声令下,一排排的弩手就会不断的分批拉弦、上箭、射击,组成了漫天箭雨。

这种全覆盖、无偏差的密集打击方式,正是马其顿方阵最害怕的地方,如果正面硬刚,它还有可能会靠着长矛挺近,但如果有弓弩加入,就是马其顿方阵的噩梦,每前进一步,都会迎接漫天的箭雨,从而付出惨重的代价。

还有一个大杀器,就是秦军的铁骑。

熟悉历史的人都知道,之所以有秦国,是因为秦国的秦非子,因为给周天子养马有功,才会被封为附属国,养马养得好,自然骑马就更好。

秦国的铁骑,素来闻名于天下,在无数场的兼并战中,也是秦国的铁骑立下了赫赫战功,古代冷兵器时代,骑兵可以说是终极兵种,任你再厉害的步兵,也架不住骑兵来回的冲锋。

根据史料记载,秦国在选择骑兵上,有着十分严格的要求,包括年龄、身高以及胆色等,均有具体的要求,在秦始皇陵二号俑坑出土的骑兵俑,体态匀称,平均身高都在一米八以上。

“选骑士之法,取四十以下,长七尺五寸已上,壮健捷疾,超绝伦等;能驰骑彀射前后左右,周旋进退,越沟堑,登丘陵,冒险阻,绝大泽”—《六韬·武骑士》

这种标准选出来的骑兵,配合秦国优良的战马,就组成了所向无敌的秦国铁骑,同时,秦国的骑兵,随身不仅佩戴有近战武器,还配备有弓箭这样的中远程武器,以方便对敌军形成袭扰。

行动缓慢的马其顿方阵,在高速机动的骑兵冲击下,就是一个活靶子,长矛再长,也够不着打一下就走的骑兵,一旦从侧翼打开一个缺口,那么骑兵来回几个冲锋,方阵很快就会乱掉。

当然,再强的军事力量,如果没有一定的战术和谋略,有可能就会出现另一种结果,但华夏文明几千年,打仗从来不是单纯的依靠蛮力,谋略是最为擅长的。

亚历山大不是擅长正面作战吗?那就先用强弩兵组成的方阵进行第一轮齐射,待到对方出现伤亡后,战车兵开始冲锋,骑兵配合侧翼攻击,将方阵冲乱后,那就是一面倒的屠杀了。

甚至,可以利用地形,让马其顿方阵施展不开,单用弓弩兵轮射就能让亚历山大头大。至于谋略,像什么声东击西、暗度陈仓、调虎离山等等,随便拿出来几个,都不是亚历山大能理解的。

不过,这些都是建立在亚历山大的兵力和秦国的兵力对等的情况下,实际上,兵力对等也不可能存在,根据亚历山大东征的作战记录来看,他能够动用的兵力,保持在 4-5 万之间,这其中,骑兵大约有五千,剩余的均是步兵。

而他将面对的秦国,兵力可能远远高于他以往的战争,秦惠文王时期,秦国的兵力大约在 30-40 万之间,这种数量上的悬殊,根本不值得让秦军花太多心思,就能击败亚历山大的马其顿方阵。

还有一点,亚历山大如果想和秦国作战,那么他必须是在解决了长城以西的游牧民族之后,才会和秦国碰面,这里面,有出产汗血宝马的大宛,还有骑兵十分强悍的大月氏,还有神秘的楼兰等等西域国家,每一个都不是吃素的。

这一路,可是相当不太平啊。

综上所述,如果亚历山大当年没有走错路,并且成功的击败了沿途的西域各国,并进入中国,在面对秦惠文王嬴驷以及大秦部队时,他想要继续上演不败神话的梦想就会破灭,马其顿方阵在秦军多兵种的作战方式之下,基本上是不堪一击,至于战争的结果,不言而喻。

【2】、来自网友【七休先生】的最佳回答:

一点都不夸张地说:如果当时亚历山大杀进了中国,那就好比几只猎狗冒冒失失的闯进了狮子老虎们厮杀的战场,其结果一定是不言而喻的!

那亚历山大到底是谁?他是怎么打下一个横跨亚欧非三洲的庞大帝国的?马其顿方阵为何战无不胜?如果当时亚历山大杀进了中国,到底会发生什么?

带着这些问题,接下来我们就一起跟随这个西方历史上最著名的军事统帅亚历山大大帝,一起去看看那场波澜壮阔的亚历山大东征。

亚历山大东征

亚历山大到底是谁?他究竟做过什么?

在西方历史上,有四大著名军事统帅,他们分别是亚历山大、汉尼拔、恺撒大帝、拿破仑,其中尤以亚历山大最负盛名,人们通常也称之为亚历山大大帝。

亚历山大出生于公元前 356 年,他的父亲是当时古希腊西北部的马其顿王国的国王。在亚历山大出生的这一年,中国也发生着一件影响历史进程的大事,叫做商鞅变法。

亚历山大大帝

1、少年军事天才。

亚历山大从小就兴趣广泛、聪明勇敢,12 岁时就能驯服别的骑手都不能驯服的烈马。13 岁时,亚历山大便师从当时希腊“最博学的人”亚里士多德进行各种学习,年纪轻轻就博学多闻,雄才伟略。

在亚历山大 16 岁时,他的父亲出外征战,于是他便代父亲统治整个马其顿王国,其间还亲率部队平息了当时王国内部的武装起义。

亚历山大 18 岁时,由于他的父亲征战失利,导致诸城邦联盟一起联兵攻打马其顿王国。此役中,亚历山大亲率一路大军,寻机突入全歼敌军,使王国获得了极为关键的胜利,其军事天才也在此役中展露无疑。

率军进攻的亚历山大

2、率领 40000 大军征服世界。

公元前 336 年,亚历山大的父亲遇刺身亡,于是年方 20 岁的亚历山大继承了马其顿王国的王位。即位后的亚历山大立即在国内发动清洗,将王国内部的敌人一一铲除。

随后又连消带打地解决了王国周边的不稳定因素。王国政权稳定后,亚历山大认为好男儿就应当建立不世伟绩,才不枉此生。为了实现征服世界的野心,便开始了一场远征。

亚历山大的远征军以马其顿军为主,以雇佣军及一些城邦盟军为辅。一共有 30000 步兵,5000 骑兵,还有 160 艘舰船,这也基本算是世界历史上第一次海陆配合作战吧。

公元前 334 年,亚历山大亲率这支近 4 万人的远征军出发了,踏上了那段波澜壮阔的东征之路。

亚历山大检阅东征军

3、不可战胜的亚历山大大帝。

靠着这支 4 万人的军队,亚历山大硬是在外征战了十年,并且先后征服了波斯、埃及,以及今天的土耳其、叙利亚、西亚、中亚等地区,一直打到印度,打下了一个横跨亚非欧三洲的亚历山大帝国。

为什么亚历山大的这 4 万大军竟能有如此强悍的战斗力呢?说到这里就要说远征军的主力马其顿军,而说到马其顿军,就不得不说那个让人闻风丧胆,谈虎色变的马其顿方阵。

马其顿方阵具体是怎么回事,这点我们在下文会详说。总之很大程度上,亚历山大就是靠着这个方阵在东征战场上战无不胜,被人称作不可战胜的亚历山大大帝。

当亚历山大东征到了印度河流域的时候,由于出门太久,打仗辛苦,军队里面士兵的厌战情绪蔓延,不得已只能撤军了。而当时,东征军离中国仅一山之隔。

亚历山大当时离中国到底有多远?

东征军最终到达的地点是印度河流域,也就是今天印度及巴基斯坦的境内,与我国中间仅隔着一座帕米尔高原。而这也庞大的亚历山大帝国的终界。

帕米尔高原古称葱岭,地跨我国新疆西南部,也是中国古代丝绸之路的必经之地。如果当时亚历山大的东征军翻越帕米尔高原,再穿过后来的阳关地界,那就到了中国当时的秦国了。

而亚历山大永远不会想到,就在那与他一山之隔的地方,就有着当时世界文明的中心——中国。而中国国内那些正四方征战的诸侯同样也不会想到,就在隔壁竟然有着一个如此庞大的超级帝国。

当然,亚历山大如果后来有知,那他一定会庆幸当时没有带兵杀进中国,否则等待的他无疑会是一场碾压、一场蹂躏,一场屠杀。

亚历山大帝国与中国的地域关系

如果亚历山大杀进了中国,那等待他的将会是什么?

1、亚历山大首先会遇见谁?

亚历山大打到印度河流域的时候是公元前 326 年,正值中国的战国七雄争霸时期。如果此时亚历山大杀进中国,首当其冲要遇见的便是已称霸西北达 300 多年的战国霸主秦国。

当时秦国的国君便是东伐义渠,西平巴蜀的秦惠文王。而秦惠文王的手下则是雄才汇聚,文有张仪合纵连横,武有司马错南攻北伐,可谓雄才汇聚,虎啸龙吟。

如果亚历山大对上秦惠文王,马其顿军对上秦军,双方胜算如何呢?请看下文。

2、马其顿军 VS 秦军。

● 先来看马其顿军

马其顿军令人闻风丧胆的马其顿方阵,其实就是一个步兵冲锋时整齐划一的冲击方阵。

以前,西方世界的步兵打仗都是比较松散的,一窝蜂式的向前冲锋,杂乱无章。甚至古希腊文明早期的战斗模式还是贵族士兵单对单进行单挑。

后来随着战争的频繁和剧烈,才衍生出了方阵战术。为了让方阵士兵行进更整齐,斯巴达人还发明了用笛子控制节奏的方法。

到了亚历山大和他父亲这里,又用过一系列的改进,把方阵战术真正的发展到了顶峰!也就是马其顿方阵。接下来我们就一起来见识一下马其顿方阵:

马其顿方阵

方阵的布置:士兵全部手持六七米长的马其顿长矛,排成横队,纵深 16 人,士兵与士兵之间有较大间隔,第一排士兵半蹲,第二排士兵将长矛搭在第一排士兵肩上以能更好发力,前几排的士兵矛头都是直对前方,后排的士兵有的将长矛倾斜,有的垂直于地面握紧。

作战的方式:听号令整齐划一的向前冲击,像一面带刺的墙一样猛烈撞向敌人。而骑兵也有长矛,骑兵冲锋时将长矛顺势刺向敌人,然后再拔出刀剑继续战斗。

整个方阵作战的精髓就在于全体士兵同心协力,齐头并进,如有不遵号令或者临阵脱逃者,会受到最为严厉的惩罚。

亚历山大之所以在东征战场上战无不胜,很大程度上便是靠着这个马其顿方阵。但这个方阵也有弱点,首先它要受地域限制,其次它发起冲锋时最刚的地方就只有正面,如果几面夹攻,对它来说就是很致命的。

马其顿方阵冲锋时

● 再来看秦军。

秦军主军的前军和后军都各布置有三排弩兵,除此外,两侧还各有一个弩兵方阵,他们的弩箭在两百多米范围内可射穿古代的任何盔甲。

每名弩兵都背着两个负矢环,每个负矢环里放着 100 支弩箭,也就是说每名弩兵都携带着 200 枚弩箭。而以当时秦军军队的配置,大约每部军队配置弩兵 5000 人,也就是每部秦军携带 100 万支弩箭。

这些弩兵在作战时每三排为一个小组,前排弩兵负责发射,后两排负责装箭和上弦,大约两秒就能发射一支弩箭。也就是说这 100 万支箭足够秦军连续射击 20 分钟。

所以,我们在电视里看到的秦军万箭齐发,箭如雨下的场面绝对不是虚的!

万箭齐发

除此外,秦军的弩上都有瞄准装置,也就是说在保证数量覆盖的同时,还能尽可能的保证射击的准确性。并且当时的秦军还拥有不少射程近千米的重型武器。

除此外,秦军的主军阵中也同样装备有长度和马其顿长矛差不多的武器,但不同的是,秦军是用这些武器与戈、戟等装备出了许多不同的兵种,和战车、骑兵等组成了更为复杂的军阵。

除此外,自古以来中国人打仗都讲究的是上兵伐谋,讲究的是孙子兵法,三十六计。战国群雄争霸的时候,几乎每次大战都是要靠谋略来打的。而这些东西,岂是从西方来的马其顿军能懂?

秦军军阵

3、所以,当亚历山大对上秦军会发生什么?

当时亚历山大的马其顿军有多少人?刚出发的时候才 4 万,经过十年征战还能再剩下 3 万就很不错了。而人家秦军在赵国打个长平之战时,双方投入的总兵力都是以 100 万起步的。

而你亚历山大这区区三万人马,甚至都还不如一个最小诸侯国发起一次战役动用的军队。所以可以预见,当马其顿军对上秦军,情况大致会是这样:

当马其顿军迈着无坚不摧的步伐向秦军发起猛烈冲锋的时候,秦军弩兵连续不断的使用万箭齐发技,就连秦军面容都还没看清,马其顿军已经损失了大半。

这时,秦军两支骑兵从左右两侧出动,对马其顿军实施左右夹击,只能闷头往前冲的马其顿军左右两侧基本没有办法能抵挡骑兵的冲击,于是马其顿方阵被冲的七零八落。

此时,秦军前军弩兵向后退去,露出了中间的步军阵,步军成一个个的战斗阵型踏步冲向马其顿军,迅速的将凌乱的马其顿军全数歼灭,亚历山大被生擒。

并且,秦军大可以不照样和马其顿军硬刚,只需从三十六计随便拿两计来用了,便大可能使得马其顿军全军覆没,东方智慧一定能让亚历山大目瞪口呆!

并且,当时的中国可并不止秦国一个诸侯国,和秦国差不多量级的国家还有六个!

亚历山大:我很忧虑

所以,亚历山大应该感到庆幸!如果他当初真的冒冒失失闯入了中国,那这种和一群绵羊闯进了狮子老虎们战场何其类似!

而那样的话,西方历史上也就再没有四大著名军事统帅了,而中国历史也可能会多一个曾经俘虏西方帝国国王的记载吧!

喜欢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