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活小妙招免费各类生活中的小问题知识以及音乐简谱等,是你了解世界未知知识的好地方。

董卓三千人马进京挟天子,为何如此成功?

十万个为什么 空空 2024-5-03 02:44:18 9次浏览

关于问题董卓三千人马进京挟天子,为何如此成功?一共有 2 位热心网友为你解答:

【1】、来自网友【妖火说历史】的最佳回答:

董卓能够仅凭三千人马,便进京成功掌权,这里面既有当时时局的巧合,也有董卓个人的能力原因。简单来说,董卓入京之后,先控制了皇帝,然后拉拢士族,打压宦官和外戚,并且收编他们的力量,最后再一脚踢开士族,彻底独自掌权。

这个过程,要想说明白的话,还得从汉灵帝在位那会儿说起。

汉灵帝刘宏,原本只是刘氏的一个旁支。因为之前的汉桓帝无子,而且他们这一脉也找不出合适的人继承皇位。所以当时掌权的外戚窦家,为了能够继续掌权,就打算从刘氏旁支找一个人来继承皇位。如此一来,这个外来户根基不深,就只能继续听命于他们,方便他们掌权。

在经过一番挑选之后,窦家最终就选择了刘宏。

不过,窦家万万没想到,他们看中的这个刘宏,也是一个硬茬子。刘宏当上皇帝之后,很快就联合大臣,发动了政变,击败了窦家。自此之后,刘宏彻底掌权,坐稳了皇位。

刘宏掌权之后,最初的十年里,还算做得不错,逐渐压服了各方势力,平定了边疆的叛乱,让汉朝表面上变得好了许多。如果刘宏能够继续努力的话,说不定还可以成为一位中兴之主,让汉朝再多传几代。但可惜的是,刘宏坐稳皇位后,便自以为海内升平,开始贪图享乐起来,这就为后面东汉的灭亡埋下了伏笔。

此时的汉朝,很太平吗?

当然不是。

自刘秀建立东汉以来,到刘宏登基的时候,已经过了将近一百五十年。经过一百多年的发展之后,此时的东汉王朝,土地兼并情况已经非常严重,土地都跑到了那些世家手里。底层人民手里没有土地,就只能接受那些地主阶层的压榨,没有上升的空间,社会彻底固化。

当一个国家到了这个地步的时候,就算表面上风平浪静,骨子里也已经开始腐烂,撑不了多久了。

果不其然,公元 184 年,黄巾起义爆发了。

黄巾起义爆发之后,很快就席卷全国。那些没有土地、没法生活的底层人民,纷纷加入到抗争的队伍当中,反抗东汉王朝的统治。不过,此时的东汉王朝,军事力量还十分强大,不是那么容易就会灭亡的。黄巾起义爆发之后,东汉王朝派出大量军队,镇压农民起义,一时之间黄巾军倒是有被扑灭的迹象了。

不过,黄巾起义虽然被镇压了,但是带来的后果,对东汉王朝来说,却是致命的。因为在这个过程中,为了镇压黄巾军,各地方势力开始疯狂扩军,地方性军事力量开始越来越强,渐成尾大不掉之势。

在这个过程当中,《三国演义》里面那些有名的人,基本上都开始纷纷登场,趁着这个机会发展自己的力量。而且有意思的是,这些人几乎清一色都是站在东汉王朝那一边,帮着镇压黄巾军。

董卓,就是趁着剿灭黄巾军的机会崛起的。

董卓原本是个东汉中层官员,出身一般,老爹是个市级干部,勉强能够让董卓入朝做官的家世。董卓年轻时性情任侠,喜欢交朋友。据说有一次,当地的羌人到他家做客,董卓很豪气,把自家唯一的耕牛杀了,用来招待客人。羌人首领为之感动,回去以后,送了上千头耕牛过来,报答董卓的招待情谊。

从这个故事,我们也不难看出,董卓其实是个很有投资眼光,而且很会豪赌的人。他看准了羌人重义气的性格之后,舍得下血本,直接杀了自家的耕牛招待客人,自然赢得了羌人的友谊。

正是因为这种性格,董卓入仕之后,左右逢源,很快就得到了上司的青睐,青云直上。再加上董卓确实为人勇武,又生活在边境,所以很快在边境打出了自己的威名。

但同时,这种性格也很容易惹事。董卓后来就曾因事被免官,到底是什么事情,史书上也没记载,想来应该是和他的这种性格有关。不过,犯事之后,董卓凭借钻营的本事,巴结上了朝里的司徒袁隗,很快就重新崛起,而且更进一步,被任命为并州刺史。

这个袁隗,就是后来那个统辖河北四州之地的袁绍他们家人,是袁绍的叔叔。袁绍后来总吹他们家‘四世三公’,意思就是说他们家连续四代都有人位列三公之位。这里面的第四代袁家三公,说的就是袁隗。

搭上袁隗这条线,对董卓来说,是个极其重要的事情,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汉朝的命运。

当上并州刺史之后,董卓已经算是步入国家高级干部的行列了。刺史这个官职,大概就相当于今天的省长。

就在此时,黄巾起义爆发了。

黄巾起义爆发后,已是一方大佬的董卓,自然要负责辖区内镇压黄巾军的任务。这个过程说起来相当的复杂,反正就是经过一场场大战之后,董卓逐渐成为一方霸主,并且拥有了自己的嫡系军队。虽然期间也曾有过战败,甚至还曾差点因为战败被处死。但最后结果还算不差,董卓因功封侯,雄踞一方。

就在董卓逐渐崛起期间,东汉首都洛阳那边,也发生了一系列的变故。

之前说过,汉灵帝上位之后,首先面对的是强大的外戚窦家,自身只是一个傀儡。而且刘宏刚刚进京当皇帝的时候,其实才仅仅只有十一岁而已。

十一岁的孩子,是怎么除掉强大的窦家呢?

其实,刘宏什么都没做,只是借势而已。

因为当时的朝中,除了外戚之外,还有一股很强大的政治力量,那就是宦官。刘宏登基之后,宦官集团担心外戚集团彻底掌权后,对自己不利,所以抢先发动了政变,除掉了窦家,所以刘宏才能顺利即位。

对于这些扶保自己上位的宦官,刘宏也是十分的感激,对其委以重任。所以,刘宏在位期间,这些宦官的权力,也进一步膨胀。当时有一批宦官,深受刘宏信赖。因为几个领头的都担任过常侍之职,所以被称之为十常侍。

宦官集团,便以十常侍为首。

除了宦官集团之外,刘宏后来还大肆任用自己皇后何氏家族的人,组成了强大的外戚集团。随着后期汉灵帝越来越贪图享乐,越来越不管事,这两党的权力也越来越大,逐渐把持朝政。

到了公元 189 年,因为长时间的享乐,刘宏不但玩垮了东汉的江山,也玩垮了自己的身体,即将命不久矣。此时的黄巾起义,已经被逐渐镇压,但是各地方势力尾大不掉之势,已经凸显了出来。所以,刘宏临死之前,倒也意识到了这个问题,所以想要收回地方兵权。

这其中,就包括董卓。

汉灵帝先是拜董卓为并州牧,也就是从省长升为省委书记,然后让董卓交出手里的军队给皇甫嵩。皇甫嵩是东汉末年的名将,相对来说更可靠一些,刘宏此举也有收兵权的意思。但是吃进嘴里的肉,哪是那么容易吐出来的?董卓这个时候,就开始耍无赖了,以士兵和他关系太好,离不开他为由,拒不交兵权。

这要是换做其他朝代,董卓这个举动,已经近乎等同于谋反了。可是汉灵帝这会儿已经病重,需要解决的拥兵自重的将领不止他一个,而且刘宏还需要解决立储问题,根本没太多精力搭理董卓,这才让董卓钻了空子。最后,汉灵帝也没有更好的办法,只能暂时同意董卓带兵前往并州边陲。

但是,董卓接下来并没有带兵前往并州边陲,到了河东郡就不走了。因为董卓看得出来,此时的朝廷,已经到了一个十分关键的时刻。他的这些兵马,要是去了边陲的话,也就是一个守边的命。但如果留下来,说不定能够在接下来的朝堂动荡当中,占据一席之地。

果不其然,董卓赌赢了。

公元 189 年,四月,汉灵帝驾崩。

汉灵帝驾崩之后,宦官集团和外戚集团的矛盾,瞬间变得不可调和。外戚集团想要拥立何皇后所生的刘辩为帝,而宦官集团为了自身利益,想要拥立汉灵帝的庶子刘协为帝。宦官集团的领袖,就是那几位常侍;而外戚集团,则是以何太后的弟弟,大将军何进为首。

灵帝一死,双方瞬间开打。

第一回合,宦官集团想要趁着灵帝驾崩,何进入宫参拜的时候,除掉何进。只要何进死了,外戚集团没了兵权,自然就没什么威胁了。但是何进事先得到了消息,没有入宫,所以宦官们自然也就没有了刺杀的机会。

因为何进没死,宦官们不敢贸然下手,所以何太后所生的刘辩顺利即位,何太后称制。

这个回合,宦官集团输了。

第二回合,何进知道宦官集团已经想要刺杀自己后,干脆彻底撕破脸,打算直接诛杀宦官集团。但是京城禁军,掌握在宦官手里,何进手上没有嫡系军队。而且最关键的是,当何进提出要诛杀宦官集团的时候,何太后竟然坚决表示反对。何太后反对的原因,大概也是怕何进从此一家独大,彻底无法约束。

在这种情况下,何进只能下令,从外边调兵进京。

为了确保万无一失,何进调集的军队极多。包括河东郡那边的董卓,河内郡的丁原,并且派派幕僚王匡、鲍信去山东募兵,让这些人以演习的名义来京城,先给这些宦官制造一些压力。

已经在河东郡那边等了好几个月的董卓,终于等来了自己的机会,董卓当即率三千精锐前往洛阳,准备参加这场夺权大战。但是,就在董卓刚刚率兵赶到洛阳附近的显阳苑,就发现事情好像和自己之前预料的不太一样了。

就在董卓率兵赶赴京城的这几天里,京城洛阳这边,又出现了变故。宦官集团将何进已经彻底决心诛杀自己,便索性拼死一搏,趁着何进入宫面见何太后的时候,刺杀了何进。

何进死了!

不过,何进死了以后,这些刺杀何进的宦官,也没有能够掌权。因为就在何进刚刚被杀之后,其麾下的吴匡、张璋、袁术等人,得知何进被杀,直接带兵入宫,打算将这些宦官全部诛杀。宦官们因为身在宫内,谎称这些人是进宫刺杀皇帝,所以把皇帝刘辩与何太后带走,逃出了洛阳。但是在这途中,刘辩又和何太后走失。

就这样,当董卓到来的时候,刚刚即位的小皇帝刘辩,正被宦官们挟持,逃到了洛阳附近的北邙山上。整个洛阳附近,乱成了一锅粥。

但是,在如此乱局之内,董卓却看到了机会。

这是天赐良机啊!

董卓本来只是想着,能够带兵站队,回头分蛋糕的时候,能分到更大的一块权力蛋糕。但是眼下,皇帝已经近在眼前,有什么是比皇帝更重要的?

于是,董卓当即带兵,前往北邙山,救下了小皇帝刘辩,并带着刘辩返回了洛阳。自此之后,董卓就彻底掌控了皇帝,成了皇帝的代言人。

这个身份,可实在是太重要了。

董卓入京之后,首先以皇帝的名义,拿到了禁军的指挥权,将原本由宦官掌控的禁军,彻底收入麾下。同时董卓还积极联系士族,士族集团,本就是游离于宦官集团和外戚集团之外的第三方。当年提拔董卓的袁隗,就是士族的代表人物。在士族的支持下,董卓又很快掌控了何进留下的部曲。

当然,这时候对于董卓而言,还有一个麻烦,那就是之前何进调来的外地军队。这些军队当中,以河内郡来的丁原最强。为了解决丁原,董卓联系丁原麾下的大将吕布,以高官厚禄诱惑吕布,刺杀了丁原。

如此,董卓终于掌握了洛阳周围的全部军队,彻底一家独大。

之前互相死磕的何进和宦官集团,估计打死都想不到,他们兜来兜去,最后只落得一个两败俱伤,全都便宜了董卓。

进京勤王这件事,算是董卓一生当中,最大的一次豪赌。很幸运的是,董卓最后赌赢了。但同时,这也是董卓最大的不幸。因为以董卓的能力,当一个权臣或许可以,但绝对没有能力去管理整个东汉王朝。

蛇吞象的结果,往往都是最后被撑死。

董卓掌权以后,开始倒行逆施。先是废掉了刘辩,改立年龄更小的刘协为帝。同时向之前帮助他的士族下手,彻底掌握了所有大权。但董卓这样的做法,也引起了所有人的反对。很快,各地方势力就组成了联军,联合进攻董卓。虽然最后被董卓击败,但董卓也彻底丧失了对关中以外所有地区的控制权。

再之后,就是著名的‘美人计’环节了。司徒王允以貂蝉为诱饵,诱使董卓和麾下大将吕布反目,最终,董卓被吕布刺杀,连尸体都被点了天灯。董卓虽然死了,但他的这番折腾,也彻底打掉了东汉王朝最后一口气。至此之后,各地军阀开始乱战,纷纷割地自立。就算董卓麾下的几个将军,也开始打来打去。

东汉,终于彻底崩了。

董卓之所以能够以三千人马,成功进京,并且顺利掌控朝局,主要是因为当时京城的时局实在太乱,让他给钻了空子。宦官集团和外戚集团两败俱伤,董卓又恰好在北邙山救下了皇帝,自然可以顺利掌控京城了。

【2】、来自网友【喝下这口历史的鸡汤】的最佳回答:

能成为三国第一个“大魔王”,董卓当然是有几把刷子的。

只不过,后世史家出于各种原因,刻意矮化董卓,使董卓入京把持朝政看起来就如同“撞大运”一般。

其实,哪有那么多“撞大运”?

仅以数千人就能进京挟天子,进而把持朝政,董卓,靠的是自己的精心谋划。

早有准备

董卓虽是凉州人,但他却从不是一个坐镇凉州的边陲军阀。

相反,他在洛阳、并州、冀州、益州、凉州各地征战、做官,积累的资源十分丰富,眼界也极为开阔。

因此,早在汉灵帝驾崩前,董卓就敏锐地意识到了机遇。

188 年,汉灵帝调董卓入京为少府。

少府,是九卿之一,能位列三公九卿,算是当时官场人的梦想了。

过去,董卓很听话,朝廷调他去哪里就去哪里,但这次不同了。

董卓意识到天下将乱,枪杆子才是王道,托言手下将士阻拦,推辞就任。

次年,汉灵帝有调他任并州牧,但要求他将自己手下的军队交给皇甫嵩。

并州牧可以要,但交兵可不行!董卓扛住汉灵帝和皇甫嵩给的压力,拒不交兵。

同时,董卓带手下五千人,驻于河东郡,观察形势。

观察什么形势?

要知道,当时的董卓,手下不过五千人。要是没有一点把握,就这么屡屡抗拒朝命,完全是找死!

显然,董卓不仅仅是笼统地感觉到机遇将来,而是对京城的局势实时把握,洞若观火!

别忘了,董卓自己在洛阳做过羽林郎,在禁军有自己的“朋友”。而且,自己的弟弟董旻还是奉车都尉,对权力中心的情况看得非常清楚!

有了这些信息,董卓才敢屡屡违抗上意!

果然,不久,灵帝驾崩了。

乱局,即将到来。浑水摸鱼的机遇,即将到来!

进退之道:尽可能靠近!

不久,何进为给何太后施压,以迫使何太后同意罢除宦官,调董卓入京。

董卓当即进军。

然而,何进又反悔,遂让人要董卓返回河东。

董卓连汉灵帝的话也不听,当然不听何进的,继续进军,进入河南尹,直抵雒阳城下。

此时,种劭出城劳军,并要求董卓返回。董卓令人威胁种劭,种劭大声斥责董卓!董卓“辞屈”,被迫退到二十里外的夕阳亭。

董卓这样的人会因为“辞屈”就退兵?这可是个大笑话!显然,董卓退军,是出于全盘考虑。

一直以来,董卓一直在想办法靠近洛阳,不惜冒着违抗灵帝、何进指示的风险。

然而,此时的董卓,并没有和朝廷彻底闹翻脸的资本,他所做的,只能是“试探性前进”。

在遇到士大夫的强硬阻止后,董卓知道“试探性前进”已经到了极限,不能再进,遂退回到了二十里外的夕阳亭。

于是,在机遇到来前,董卓已经最大可能靠近了权力中心。

董卓,已经站到了“近水楼台”之处,等待着月亮升起!

“内应”,让火烧得更猛一些

不久,何进被宦官所杀。何进手下的袁绍、袁术、曹操等人兴兵,诛杀宦官,京师大乱。

此时,董卓的“内应”也积极行动起来,把“火”烧得更厉害,并替董卓铲除了当时最大的竞争对手!

当时,洛阳城中,实力最强的是大将军何进,已经被宦官杀了;实力次强的是车骑将军何苗。

此时,奉车都尉董旻,利用何进部将吴匡对何苗的不满,率军联合吴匡,一起进攻何苗,并斩杀了何苗!

其实,何苗本已出兵,与袁绍合兵,捕杀了赵忠等宦官。也就是说,何苗与袁绍等人当时仍是合作关系。

反而是名位不显的吴匡,大呼:“杀大将军者,车骑也,吏士能报仇乎”?煽动何进部下攻打何苗。

实力一般的吴匡,越过袁绍等人,如此行事,显然与董旻的“工作”有关!

如此,董卓入京前,何进、何苗都已被杀。其部曲群龙无首!

“直取”天子

城内杀得一片大乱,城外的董卓也行动起来。

董卓很清楚:此时,最重要的目标是天子!

值得注意的是:董卓本驻于显阳苑,是在洛阳城西;张让等人挟持天子逃去的小平津,是在洛阳东北;而董卓迎得天子之处,是在洛阳城北的北芒。

显然,董卓绝不是在路上“正好”遇到天子!而是目标明确的主动“迎”天子。

袁绍等人在城内杀宦官时,董卓已经目标明确的“直取”天子了。

这时,百官劝董卓退军:有诏却兵!

这个时候,董卓不再“辞屈”了,大声呵斥:你们这些王八蛋,当朝廷大臣,却让天子受此难!我退什么退?

于是,董卓率军进入了洛阳!

“迎天子”的大功,为董卓接下来掌握洛阳,创造了政治上的主动权。

恫吓袁绍,“接管”何家兄弟部曲

何进、何苗被杀,其部曲群龙无首。

然而,最有条件掌握这些部曲的,本是袁绍。

袁绍时为司隶校尉,拥有很高的威望。

当时洛阳有实力的将领中,虎贲中郎将袁术为其弟,曹操是其“奔走之友”,淳于琼等人后来成了袁绍的手下,鲍信则直接建议袁绍除掉董卓···

可以说,如果袁绍果决行动,是有可能掌握局面的。

然而,袁绍却被实力弱于自己的董卓“震住”了,不敢行动。

初入洛阳时,董卓只带来了 3000 多人,兵力不足。

实际上,从驻河东时开始,董卓总共也就 5000 人,后续也就只有 2000 人能调来。

然而,董卓“变戏法”,晚上让军队悄悄出去,白天又让他们大摇大摆入城,造成军队源源不断入城的假象。

于是,袁绍不但不敢动手除掉董卓,也不敢阻止董卓“消化”何进、何苗的部曲。

如此,董卓收编了何进、何苗的部曲,实力大增!

其实,几千人反复出入京城,无论部署得如何隐蔽,其动静都不可能很小!

后来雄霸一方的袁绍、袁术,甚至曹操,却都被蒙在鼓里,实在不可思议!

只能说,至少在那一刻,袁绍、曹操们都还嫩了一点,董卓才是当时最成熟的阴谋家!

吞并丁原部

此时,董卓在洛阳的主要竞争对手变成了丁原。

丁原,本为并州刺史,当时,也是奉何进之命入京,做了执金吾。

东汉的执金吾,编制下的禁军为缇骑 200 人,持戟 520 人,兵力不足千人。

所以,丁原所仰仗的,仍然是他从并州带来的军队。

于是,董卓收买吕布,让吕布刺杀了丁原,吞并了丁原的部众。

吕布为何会刺杀丁原?丁原被杀后,为何其部众又会跟着吕布降董卓?

小说的逻辑是:董卓用赤兔马“搞定”了吕布,吕布又以其个人勇武“搞定”了丁原部。

这自然是小说桥段。

事实上呢?不要忘记,董卓此前做过并州刺史,而且,此刻的董卓,名义上仍是并州牧呢!

所以,董卓在并州军中有一定的基础,而其统领并州军,又有职务依据!

因此,说到底,董卓得以收编丁原所部,还是因为其常年积累打下的基础,以及关键时刻精准的阴狠毒辣!

如此,京城兵权,悉数完全落入董卓之手!

有了武力为后盾,那专权于朝,甚至废立天子,皆不在话下了。

汉末乱世之初的枭雄之中,董卓确实是最“成熟”的一个。

多年征战四方,各处任官,使性格豪爽,善于结交的董卓,积累了大量的人脉资源。

因此,他“耳聪目明”,对京师情况洞若观火,最早敏锐察觉到“机遇”的临近。

因此,在“机遇”到来时,他是把握得最准、最快的一个。

后世史家出于各种原因,贬低董卓的准备、谋划,将其归因于各种“适逢”,这是不应该的。

只有客观回顾阴谋家得逞的过程,才能吸取教训,防范好新的阴谋家!

喜欢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