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活小妙招免费各类生活中的小问题知识以及音乐简谱等,是你了解世界未知知识的好地方。

如何赏析韦庄的《台城》?

十万个为什么 空空 2024-6-09 02:35:26 8次浏览

关于问题如何赏析韦庄的《台城》?一共有 4 位热心网友为你解答:

【1】、来自网友【原卉诗词】的最佳回答:

这是—首凭吊六朝古迹的诗。诗中的台城是三国时吴国的后苑城,东晋时改建成皇宫。

全诗为:江雨霏霏江草齐,六朝如梦鸟空啼。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里堤。起句不从正面描写台城,却着意渲染氛围,说江南的春雨既密且细,在霏霏细雨中,四望迷蒙,烟笼雾罩,给人以梦幻之感。江南草长,碧绿如茵,又显示了春天的生机。次句写春如此,而曾经在这里寻欢作乐的六朝统治者早巳成为历史的过客。从东吴到陈的三百多年间,六个短促的王朝相继灭亡,其变幻之速,无不给人以梦—样的感觉。而今只剩下不解人世沧桑的鸟儿在欢快地啼叫。三四句写在这个曾经繁华的地方,堤岸的柳树不会管人间的兴亡,也不会管诗人心中无尽的盛衰之感,好象这柳树多无情啊!”依旧”二字深寓历史沧桑,也透露出诗人心中的无限伤痛。

在手法上,此诗较同类作品更加空灵蕴籍。全诗从头到尾都用侧面烘托法。”无情”,”依旧”贯通全篇写景,兼包了”江雨”,”江草””啼鸟”,”堤柳”。”最是”二字则突出强调了堤柳的无情和诗人的感伤怅惘,诠释了六朝悲剧不可避免的现实。

此诗读来+分低沉,但正是如此,才显示出诗人以虚传神的高超艺术手法。这很值得我们学习借鉴。

【2】、来自网友【云鹤 166082174】的最佳回答:

这是一首吊古悲时的诗,不做多解,你可以细品诗人心中的哪份用虚外传神的手法来表达其对现实的情感。

为什么不多说,我向来是认为说诗不如品诗,因说诗有其局限性,有很多东西被过滤掉了。

【3】、来自网友【亦有所思】的最佳回答:

谢悟空邀。

前尘亦在东风里,销了六朝未销愁。

四个字就可以解释:物是人非。

这种怀古诗有许多,比如刘禹锡“旧时王榭堂前燕”,比如元微之“白头宫女在”,比如杜牧之“南朝四百八十寺”,我们都称之为“怀古”,有意思的是,前人常常把怀古当成讽今,借咏叹古人古事来讽嘲今人今事。但不是全都如此,这一首诗亦然。

江雨霏霏江草齐,六朝如梦鸟空啼。

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

霏霏,源于《诗经》,寓意思念,巧的是大名鼎眉的沈郎沈约在《长歌行》中也曾写道“依依往纪盈。霏霏来思结”,而大诗人何逊在也在诗中说“霏霏入窗雨,漠漠暗床尘。”因此,这个霏霏有羁旅的潜在含义,所谓羁旅,就是人世漂泊,形容作者自己。

六朝如梦,即追昔之意。

鸟空啼,那个“空”字用得极妙,所谓空,即是徒劳,白白浪费,毫无作用之意,隐藏了一个词:“多情”,前朝风物犹在,但前朝人物不在,惹得鸟儿也跟着叹息从而发出啼声。

无情,便对应第二名藏起来的“多情”,先是做了一个结论,把原因留在第四句。

第四句有一个烟笼,其实上就是说柳树生长得极为茂盛,柳树成荫,把整个长堤都染成了绿色。

这一句实际上同时存在两个极端情感,一是如原诗所说“无情”,因为无情所以不在乎,不理会,不介意,我自开我的绿萌,哪管风云交替,哪管世事变迁。第二便是反语,亦是“多情”,因为多情,所以绿荫烟笼,所以染尽十里长堤。

诗人知道,无论是鸟儿,还是柳,都是无情之物。偏在他的眼里处处是情,所以,这首诗里还隐藏着最后一条线索。

诗人多情,所以诗人眼里万物有情。然而

有情,皆苦。

此为诗旨!

【4】、来自网友【wtongda】的最佳回答:

《台城》是一首咏史诗,诗人路经金陵,由凭吊古都建康宫城,而引发揽胜伤时之情。蕴含诗人对世事沧桑,深沉的感情。

台城为六朝禁城,是皇宫贵族活动中心,歌舞饮宴、奢靡之所在地,南朝消逝后,台城也随之衰败。

起句:江雨春雨密而且细,在霏霏雨丝中,四望迷蒙,如烟笼罩,给人以如梦似幻之感。春雨绵密细腻,江草初齐,翠绿如苗,展示一幅绝美画卷。

次句:在如茵碧草之间隐藏一座,已经荒凉破败台城。“六朝如梦”,把人的思绪,从烟雨朦胧的江南拉出来,六朝繁华早已如梦,啼声虽美,无人来听,台城一片萧瑟之状。

尾两句:当年十里长堤,杨柳堆烟,柳树枝叶嫩绿,随风摇曳,婀哪多姿。现依旧烟笼十里堤,不闻人间兴亡。无情柳,透露诗人无限伤痛。

是铁蹄踏碎六朝山河,踏碎黎民的家和国兴之梦。昔日辉煌的六朝,在百姓梦醒时,如云烟般飘散殆尽。深寓历史沧桑,暗示一个腐败时代消逝。

诗人凭吊台城古迹,暗示人世沧桑,江山依旧,国家兴亡的感叹。

以上就是关于问题【如何赏析韦庄的《台城》?】的全部回答,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内容收集于网络仅供参考,如要实行请慎重,任何后果与本站无关!

喜欢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