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活小妙招免费各类生活中的小问题知识以及音乐简谱等,是你了解世界未知知识的好地方。

孔子为什么述而不作?

十万个为什么 空空 2024-5-19 11:39:35 9次浏览

关于问题孔子为什么述而不作?一共有 4 位热心网友为你解答:

【1】、来自网友【儒学现代化】的最佳回答:

《生活论语学而篇》第一章文化是根,看不见。文明是果,显而明。

  子曰:“述而不作,信而好古,窃比于我老彭。”

圣人孔子为什么“述而不作”?没有著书立说,仅凭“述而不作”,却成为几千年朝野上下公认的圣人,为什么?这要从何谓文化说起。

文化,是“文”和“化”两个概念的组合。文,人类生存经验的总合为文。文,即义理,即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只有很多人实践,很多人传承而证明,才能确定什么是该不该。显然,有历史才有“文”,没有历史不可能有“文”。

化,由“人”和“七”组成。人,撇捺相撑,互助为人。即互相帮助,利人利己为人。损人利己,唯利是图不算是人。七,成长阶段,周期。合而言之,人由于努力学习“文”,利人利己水平,一个个台阶上升为文化。

因文而化,以化显文。以文化人,即文化。只要做不到利人利己,即没有文化。不识字的父母,上能孝敬老人,下能养育子女,即有文化。空有博士头衔,却成为“啃老族”,即没有文化。文化是根,看不见。文明是果,显而明。文化文明,一体两面。

显然,文化来源于生活实践,由千百万人传承行动证明。没有生活实践,没有传承,就没有文化。因为孔子完整传承华夏民族,近万年的生存经验,成为中华文化的代表,实至名归,自然为圣人。文化,只能传承,孔子自然述而不作。文化,不可能像西方人仅凭一人,闭门造车、著书立说而成。

【2】、来自网友【思想者天空】的最佳回答:

大道只能阐释,不能创造。真理同样如此。道只可意会不可言传,何来创作之说呢?

【3】、来自网友【读书野人郝明玮】的最佳回答:

子贡说:“夫子之门,何其杂也”……人间之事,说不完,道不尽,无须写,自为体会便好了?写出来,便被定为一格,故而不作,说说而已……然,这世间,万事万物岂止于已之一见耶?哈哈哈哈哈哈哈哈

【4】、来自网友【多多博士 vs 清唱书生】的最佳回答:

大家好,我是清唱书生,我认为述而不作的原因就是天心未泯、私心未起。

一、“述而不作”的出处

述而不作

”一语出自《论语·述而篇第七》,是该篇的第一句:

“述而不作;信而好古;窃比于我老彭。”

述,是指阐释和叙述

;作,创作。“述而不作”

指通过阐释和叙述的方法,传承和传播古人的智慧,但是并不创作不加入自己的个人思想。就好像佛经里面经常出现的一个词:“如是我闻”,表明自己终于道的真实性,是在替古人传道,而不是自己的想法。

二、“述而不作”是当时的共同现象

我认为孔子述而不作,是孔子这一个时代的共同现象。

《诗》《书》《礼》《易》,都是没有确切的作者的,都是因为述而不作的原因。

老子也述而不作,甚至出关也不曾想留下任何文字。如果不是尹喜请老子留下文字,老子也不想留下《道德经》。

所以,这个时代的圣人们,都是述而不作的。这个时代的人之所以述而不作,原因在于这些圣人们天心未泯、私心未起。

三、“述而不作”是因为天心未泯、私心未起

1.天心未泯

归功于天地和先人的天心,没有泯灭。古人还认为,天道是恒常的、有规则的、稳定的、可信赖的,人事之礼本于天地:“夫礼,天之经也,地之义也,民之行也。天地之经,而民实则之。则天之明,因地之性,生其六气,用其五行”。古人以天地比德,以天地之属性比喻君子胸怀品性,君子修身,以天地为范则,其意亦在胸怀、品格、行止、形象之博大恒久。由天行有常出发,古人强调君子之行事应有条不紊,持之有恒,不因人易、不违常道,有礼有法有度有节。

2.私心未起

首先是这时的圣人们,都认为一切都是天地的功劳,一切都是先人的功劳,不应该将这些东西据为己有,没有占据的私信。利人和共享的思想在这些圣人心理是根深蒂固的。

其次这是没有知识产权的时代,也没人有这个知识产权的意识。至于说:立功、立德、立言,也是在孔子和老子之后的人的想法,私心起来了。

以上就是关于问题【孔子为什么述而不作?】的全部回答,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内容收集于网络仅供参考,如要实行请慎重,任何后果与本站无关!

喜欢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