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活小妙招免费各类生活中的小问题知识以及音乐简谱等,是你了解世界未知知识的好地方。

正史上,雍正儿子弘时的下场如何?

十万个为什么 空空 2024-6-03 03:55:06 8次浏览

p>关于问题正史上,雍正儿子弘时的下场如何?一共有 2 位热心网友为你解答:

【1】、来自网友【纪元的尾声】的最佳回答:

弘时作为雍正的儿子,结局很惨,惨到让人都觉得,这个弘时,是不是根本就不是雍正亲生的,作为父亲,怎么能对这个儿子如此之狠心。

雍正狠到什么程度呢?

他将弘时过继给了自己的八弟胤禩,本来皇子过继给叔伯就是有些不妥的,可胤禩此前早就被雍正

“废为庶人”、“移出玉碟”

,说白了,胤禩连个宗室都不算了,而弘时过继到了胤禩名下,什么都继承不了,还是个罪人的嗣子。

把自己的儿子过继到了一个罪人名下,最终还抑郁而终,可见雍正的心有多狠,到底父子之间要有多大的仇恨,才能做到这一地步。

在清朝,过继的情况不少见,但像雍正一样狠心的,确实不多见。

清朝的历史中,为了照顾那些“无子”的宗室

(主要是亲王和郡王)

,过继从来都不是一个冷门的话题,过继一是为了延续香火,二是为了保证爵位能够继续传承,比如睿亲王多尔衮去世后,因为他没有儿子,于是顺治就将多铎的五子多尔博过继到多尔衮名下,让多尔博成为嗣子,继承睿亲王之爵位。

从利益和好处上来看,多尔博肯定是赚到了,因为睿亲王的爵位乃是“铁帽子王”,而他亲生父亲豫亲王多铎虽然也是铁帽子王,但怎么传也轮不到他,最重要的是,多尔衮也是多尔博的大伯,本身就有血缘关系,多尔博一点都不吃亏,他的后代还坐享其成。

可问题是,多尔衮在去世后不久,就被顺治和朝臣们集体“声讨”清算,大家一一罗列出多尔衮的罪行,把给多尔衮追封的皇帝称号、荣耀全部作废,甚至还把多尔衮的棺材给挖了,而朝堂对一个去世的人如此大动干戈,自然也不会放过还活着的人。

多尔博福还没享到,大难就已经临头,因为他继承了多尔衮爵位的缘故,便有义务承担多尔衮被清算带来的冲击,于是多尔博和多尔衮唯一的女儿东莪一起被“看管”,实际上是软禁,所幸顺治不久后将多尔博重新归到多铎名下,这才逃过了一劫。

戏剧性的是,到了乾隆年间,乾隆给多尔衮平反,于是又把睿亲王的爵位继续传下去了,然后乾隆又把已经去世多年的多尔博过继给了多尔衮,睿亲王的爵位就让多尔博的后代继承,所以多尔博福没享到,苦倒是受尽了。

可话说回来了,多尔博的后人能继续享受到“睿亲王”的爵位,这也是特殊情况,因为多尔衮的睿亲王属于铁帽子王,大清朝廷一直视铁帽子王为根本,所以即便有过中断,都一定会恢复,所以除了多尔博这一特例以外,在大清,一旦被过继到了“罪人”名下,压根是没有什么好结果的,包括子孙后代,都没有什么好结果。

弘时就是这么其中一个。

其实弘时的地位不低,雍正一辈子有十个儿子,但是大部分都早夭,所以弘时本来是雍正的第四个儿子,可是前三位“皇兄”都不在了,弘时反而成为了长子,又因为雍正唯一的“嫡子”弘晖早逝,剩下的儿子全都是庶子,所以弘时地位是最高的。

虽然大清的立储规矩在康熙朝已经变了很多次了,但是谁都不敢忽视一个长子的份量,就拿康熙来说,他的大阿哥是胤禔,只是一个庶子,可是在九子夺嫡中,胤禔多次威胁到了太子胤礽的地位,之所以有这么大的能量,都因为胤禔是长子,地位特殊。

所以雍正登基之后,弘时的地位也非同一般,有的人甚至将其视为储君,这并不夸张。

弘时生于康熙四十三年,比弘历(乾隆)要大七岁,只不过弘时出生的时候,并不是一个好的时机,因为他并没有被他的父亲所看重,康熙六十年,康熙向雍正提出见一见“孙儿”,雍正带来了年幼的弘历和弘昼,因为弘时已经快十八岁了,不符合康熙“抚养”的要求。

弘历其实就是康熙和雍正“沟通”的桥梁,所以康熙在生前很重视弘历,带在身边抚养,后来雍正即位后,对弘历的立储好感也是源自于康熙的青睐,这未必是说乾隆有多适合当太子、皇帝,而是康熙喜欢过的孙儿,雍正更应该重视。

可弘历也不是一开始就稳坐钓鱼台的,雍正甫一登基,能考虑的储君人选并不少,比如长子弘时、弘历、弘昼,都是他观察的目标。

而弘时,竞争力之强毋庸置疑。

不过天有不测风云,当朝廷众人以为雍正一朝又要上演“三子夺嫡”的戏码时,雍正作出的一个决定却让很多人大跌眼镜。

雍正元年,当康熙驾崩的周年祭来临后,雍正派出弘历前往“祭拜”,其实这个时候,皇帝派出哪个皇子,就意味着哪个皇子能被皇帝重视、担起大任

(虽然这个时候雍正已经秘密立储弘历了,但是除了他没人知道)

,要说派弘历去祭拜就代表着让弘历以后当皇帝,这是有些夸张了,可是雍正的儿子本就不多,选了弘历去,这其中的信号就不一般了。

按理来说,雍正更应该选长子弘时去,因为弘时是大儿子,在古代,不管是皇家还是普通百姓,长子代表的东西很多,特别是这种有关于祭祀的场合,但如果非要说康熙抚养过弘历一年,两人更有感情,那么这也算说得过去。

反正经过这一次周年祭之后,弘时的“地位”就岌岌可危了,从理性的角度来看,还真是如此,因为弘时在康熙驾崩之前时都已经满十八岁了,而雍正当时乃是“雍亲王”,按理说要给他的长子封个世子,毕竟康熙的几个孙儿,都有这个待遇。

可是弘时却没有任何加封,这让人对弘时在雍正心中的地位高低很感兴趣,雍正似乎对弘时并不怎么好。

直到雍正四年,雍正对于弘时的态度才彻底“暴露”出来。

雍正四年,雍正想尽办法扳倒的八爷党领袖人物八阿哥胤禩,终于被他以各种罪名下狱了,而在雍正登基之时,鉴于胤禩和其党羽对雍正的多处刁难以及阴谋,雍正愤怒地将胤禩撤去“黄带子”(清朝最高级宗室的象征),并且把胤禩移出宗室玉牒,甚至改名为“阿其那”。

这个惩罚不可为不重,但这一惩罚震惊的不只是胤禩府中的人,还有雍正的长子弘时,因为在不久前,雍正将弘时“过继”给了胤禩,理由是胤禩没有儿子,害怕胤禩以后不能延续香火。

道理自然是说得好听,可问题是,你雍正堂堂一个皇帝,把自己的长子过继给一个你本来就准备“除掉”的对手,这是什么意思?要知道,儿子对于很多皇帝来说都是可遇不可求的,雍正倒好,儿子不多,还把儿子拿去“送人”。

而弘时此前已经感受过震惊了,因为他的八叔胤禩,根本是“一穷二白”,胤禩在康熙一朝、雍正一朝,根本没有任何爵位,所以胤禩一生都只是康熙的皇子、大清的“黄带子”这两个高贵的身份,根本没有爵位。

那么问题来了,既然胤禩没有爵位,弘时过继给了胤禩,他能继承胤禩什么东西?

要说财富,那也是跟着爵位来的,比如亲王、郡王一年多少俸银、粮食,再不济,都还有一些生活物资,可若是没有爵位,财富这些东西都是空的,根本传承不了,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说,雍正把儿子过继给胤禩,根本就不是让弘时享福的,反而是有别的目的。

到了雍正四年的二月,大家对雍正的行为也大概看明白了,因为雍正竟然把弘时也跟着“移出”玉牒,这就意味着,弘时的待遇和胤禩是一样的,好的待遇没有,坠入深渊的处罚却是实打实的,雍正这一个决定把儿子送入了万丈深渊,也宣告了弘历的“储君”,不再有一丝悬念。

而雍正对弘时的处置很重,就算这是他的儿子,他也必须给众人一个交代,雍正给的理由就是弘时“行事放纵、飞扬跋扈”,除此之外,并没有给出再多的解释,假如仅从雍正这个并不“给力”的理由来看,弘时肯定是被罚过重了,可人家雍正毕竟是皇帝,也没有人敢再去追问。

就这样,弘时身为当今皇帝的长子,竟然被逐出紫禁城,也就是沦为了庶人,这件事,可以说简直是当时一大“奇闻”,北京城听到这件事的,都没有不震动的,毕竟这真的是很惊人,上一回发生这种事情,那都是唐朝贞观年间了,还是唐太宗把自己“造反”的太子废为庶人,逐到民间,如今又来一回,怎么不让人惊叹。

只不过弘时的“踪迹”仿佛跟谜似的,没人能够捕捉,而在一年之后,弘时便去世了,弘时的死因各种各样的说法都有,但更多的就是认为弘时乃是“抑郁而终”,因为这个时候的弘时其实不会有仇人了,惹得起他的,也没必要惹了,惹不起他的,也不可能因为他被废了就敢对他动手,不管怎么说,弘时都是皇子。

至于弘时去世之后的“葬礼”,那也是没有任何记载,或许弘时离开人世的方式,就是平常老百姓一般的葬礼,再也没有什么高贵、尊贵可言,不得不说雍正这个父亲是真的非常狠心。

而后来在雍正驾崩之后,弘时这个“话题”随着乾隆的登基渐渐放开了,弘时当年为什么会被雍正用这种手段打压,事实渐渐浮出水面。

弘时虽是雍正的儿子,可是弘时却和“八爷党”走得很近,而八爷党就是九子夺嫡的中坚力量,弘时其实已经注定走到了雍正的对立面。

雍正登基后,受到八爷党(十四爷党)的打压很严重,他虽然是皇帝,可是各部官员大部分都还是康熙朝的官员,他们有的受过八阿哥恩惠,有的甚至就是八爷党的一员,然后这些人都以各自行政的职务方便来刁难雍正,这导致雍正大为火光,于是在找到机会后,雍正对胤禩等人进行了严重的惩戒。

而胤禩、胤禟被软禁自然是没得说了,最重要的是,一个名为“苏努”的多罗贝勒受到牵连,他的儿子也没有被雍正放过,苏怒是努尔哈赤的玄孙,也同样是爱新觉罗家族的一员,或许是因为弘时和苏努的儿子玩得来,因此弘时便为苏努发声,公开对雍正的不满。

除此之外,弘时还帮胤禩等人说话,大致就是说雍正伤害兄弟手足,这些话可谓是字字诛心,作为雍正的长子,弘时做的这些事可以说是把雍正推向了深渊,道德的深渊、名声的深渊,于是康熙在处理了八爷党后,也没有放过弘时。

所以为什么弘时明明只是“嚣张跋扈”的罪名,却被雍正开除了宗籍,若是以政治上的斗争来看,那么一切都讲得通了。

其实不得不说,雍正作为父亲是很悲哀的,因为自己的长子都不帮自己,反而站在自己政敌的一方,若是雍正无辜残害兄弟,那么雍正倒还是理亏,可八爷党在雍正即位后确实是有过破坏雍正计划的行为,弘时却还是帮助八爷党,可见弘时和八爷党的“利益”之深。

这件事在雍正朝成为禁忌,而乾隆在晚年的时候,则是决定“恢复”一众被雍正废除了宗室地位的叔叔,其中以八阿哥胤禩和九阿哥胤禟的平反案为最引人注目,当然啦,这也不是绝对的平反,乾隆只是恢复他们的宗室身份,并没有说他们没有过错。

乾隆四十三年,乾隆颁布诏令,恢复胤禩等人的身份,其中也包括了他的兄长弘时:

皇考仅令削籍更名,以示愧辱……皇考晚年屡向朕谕及,愀然不乐,意颇悔之,怨尤诽谤,亦情事所有,特未有显然悖逆之之,若将有待。朕今临御四十三年矣,此事重大,朕若不言,后世子孙无敢言者。允禩、允禟仍复原名,收入玉牒,子孙一并归入。

因为弘时已经过继给了胤禩,所以弘时便以胤禩“子孙”的身份重回宗室族谱,也就是“收入玉牒”之中,这也算是乾隆给自己的兄长在人间的痕迹最后一点交代了。


本文原创自“纪元的尾声”

【2】、来自网友【我是赵帅锅】的最佳回答:

雍正先后共生有十个儿子,但其中六位都英年早逝,最后长大成人的,只有

三子弘时、四子弘历(乾隆)、五子弘昼(恭亲王)和六子弘曕(果郡王)

。其中,弘时的年龄最大,最有资格成为雍正的接班人,结果却反而被雍正削去宗籍,最后更是莫名其妙的死掉,这又是什么缘故呢?

在电视剧《雍正王朝》中,说是雍正继位后,处处表现出要立弘历为皇储的意愿,这让弘时非常不满,于是他在八阿哥的挑唆下,决定铤而走险谋朝篡位,他们俩还特意拉拢来失宠的隆科多,三人联手在朝堂上逼雍正退位。

好在关键时刻,十三阿哥出面解决掉参与逼宫的八旗兵和禁军,随后隆科多被处死,八阿哥被除去宗籍后圈禁起来,不久被害死。至于弘时,雍正则赐给他一杯毒酒,让其自尽,享年 24 岁。

当然,这只是文学故事而已,根据历史上的记载,弘时的死因其实一直是个谜。

当年,雍正刚继位时,因为觉得弘时生性放荡,行事不谨慎,便有意立聪明伶俐的弘历为皇储。不过雍正实行的是秘密建储,因此最开始大家也都不知到谁是接班人。

在这种背景下,雍正虽然不太喜欢弘时的为人处事,但两人的父子关系还是比较好的,当时还特意不远千里,找来一代大儒王懋竑来当弘时的老师,同时让另一位大儒蔡世远做弘历与弘昼的老师。

史载,王懋竑和蔡世远是齐名的世大儒,并且两人在上任后,都是“同侍内廷,卯入酉出,敬谨奔走”,也就是待遇都是无差别。

从这层意义上说,雍正不愿意立弘时为皇储,只是觉得他不适合当皇帝,至于其他方面,都是和弘历并无多大差别。而且作为一个父亲,特意给他请名师来教导,也是希望能够自己的儿子能够把身上的坏习惯改掉。

但可惜的是,这一年的十一月十三日康熙帝周年忌辰,雍正并不亲至景陵致祭,而是派年仅 13 岁的弘历代其前往。

按照清朝的管理,一般都是在位皇帝派遣未来皇帝向升天的皇帝致祭,奏告王朝百年大计已定,储位已有所属,并祈求先帝在天之灵的佑护。

所以,雍正的这个举动做出后,大家便开始猜测,雍正秘密建储的人选,恐怕就是弘历,这也让弘时非常沮丧,因为按照“立嫡立长”的宗法礼仪,理应该是他被立为皇储。更何况,此时弘时已经 20 岁,还有自己的儿子,而弘历才仅仅 13 岁,于情于理都不应该立弘历。

接着第二年,弘历第二次代替雍正到景陵祭拜康熙。至此,弘时对储位的幻想已完全破灭,所有任都已经很确定,雍正的皇储人选,就是弘历。弘时对此自然满是怨恨,于是行为处事更加放荡,甚至还多次公开顶撞雍正,最后气得雍正直接将他的老师王懋竑给罢官回家。

弘时却仍然没有吸取教训,他为争夺皇位,在怨恨与嫉妒心理的作用下,竟然和雍正的死对头八阿哥搞在起来。

根据史书记载,弘时的性格其实和八阿哥比较相识,两人关系也一直较好,即便在九子夺嫡时,他们还多有往来,弘时还曾在雍正面前给八阿哥说好坏。

或许雍正也是因为这方面的缘故,才不愿意立弘时为皇储。当时,弘时的皇帝梦破碎,八阿哥的皇帝梦也破碎,其原因又都是因为雍正,而恰好雍正又都不喜欢他们俩,于是久而久之,他们俩自然而然就联合在一起。

对于弘时的这种行为,雍正自然是无法容忍的。所以他特意下诏批评弘时:

“朕尚有阿其那、塞思黑等叛贼之弟……不但弟兄,便亲子亦难知其心术行事也!”

随后,雍正干脆将弘时过继给八阿哥当儿子,并将其逐出紫禁城皇宫,宣告父子关系就此断绝。

接着,雍正又下令除去弘时的黄带,并从玉碟上除名,让皇叔允祹约束养瞻。其后不久,弘时突然暴毙身亡。因此,很多人就怀疑弘时是被雍正所杀,所以各种类似的文学故事层出不穷。

但事实真是这样吗?首先,弘时是在雍正四年二月十八日已被削除宗籍,由允祹约束养瞻,但他去世的时间是在雍正五年八月,前后相隔 1 年零 6 个月,雍正如果真想让弘时死,又何必等这么长时间呢?

更何况,雍正四年九月,八阿哥等人都已经全部去世,雍正清除反对派之举已基本完结,他又何必过去一年后,又秘密杀死自己的亲生儿子呢?

再者,八阿哥的唯一的亲生儿子一直活到乾隆年间,雍正既然不杀八阿哥的亲生儿子,又何必杀弘时呢?所以,更真实地情况,应该是弘时自己郁郁而终。

以上就是关于问题【正史上,雍正儿子弘时的下场如何?】的全部回答,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内容收集于网络仅供参考,如要实行请慎重,任何后果与本站无关!

喜欢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