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活小妙招免费各类生活中的小问题知识以及音乐简谱等,是你了解世界未知知识的好地方。

如何评价《西游记》中阿难佗、摩诃迦叶向唐僧索要人事?

十万个为什么 空空 2024-6-04 05:32:06 6次浏览

关于问题如何评价《西游记》中阿难佗、摩诃迦叶向唐僧索要人事?一共有 4 位热心网友为你解答:

【1】、来自网友【无聊的名字思之】的最佳回答:

很好理解:别人有,你没有,别人研究出的,你不会,但你又想要。

唐僧去西天取经回大唐,不是西天派弟子到大唐传经。相比较今天的专利费,芯片研究,光刻机制造…这人事真的不贵

原文里佛祖说到:他两个问你要人情之事,我已知之,但只是经不可轻传,亦不可空取,向时众比丘圣僧下山,曾将此经在舍卫国赵长者家与他诵了一遍,保他家生者安全,亡者超脱,只讨得三斗三升米粒黄金回来,我还说他们忒贱卖了,教后代儿孙没钱使用,

说的很清楚了,你要是空手拿走,那东土大唐人民的儿孙就没钱用了。

【2】、来自网友【悠悠家庭教育旅行】的最佳回答:

吴承恩先生是佛法大家,西游记中许多佛法知识及理论。书中有向唐僧索要人事,我想应该是吴承恩先生在讲述或影射一个佛法历史事件。

佛灭度后,僧众们有三次大集结,第一次是在佛灭度后一百年的第一次集结,这次集结除了汇集佛经,还有一个议题就是钱问题。

大众部僧众集团主张讲法、传法应该收钱,可以收信众的钱,以解决生活问题。上座部高僧们反对大众部僧众集团这一主张。高僧们有国王及大长者(即商人)们供养,他们生活没有问题。而大众部僧众没有这些稳固的供养,生活确实比较困难。

这次分歧比较大,但最终上座部高僧们否定了大众部僧众集团提出来的讲法、传法需收钱这一主张。虽然戒律上这一提议未能通过,这一事件还是引起了一些内部反响和纷争,也有一部分僧侣集团开始了收钱维持生活。

吴承恩先生书中提到传法索要人事,应该是根据这一历史事件而来。

当然我对佛法研究不深,点评唐突了,敬请高人赐教。谢谢!

【3】、来自网友【高山仰止 7588】的最佳回答:

所谓的“经不轻传”

【4】、来自网友【蔡员外 1979】的最佳回答:

佛家有三宝的说法,供养三宝即是修行。

三宝即是:佛,法,僧。

所以,进庙烧香要烧三支香,这三支香即意味着三宝。

很多人,对供养佛,供养法没有疑义,对供养僧往往不能理解。

我们先来看几段经文:

《四十二章经》:

饭恶人百,不如饭一善人;饭善人千,不如饭一持五戒者;饭五戒者万,不如饭一须陀洹;饭百万须陀洹,不如饭一斯陀含;饭千万斯陀 含,不如饭一阿那含;饭一亿阿那含,不如饭一阿罗汉;饭十亿阿罗汉,不如饭一辟支佛;饭百亿辟支佛,不如饭一三世诸佛;饭千亿三世诸佛,不如饭一无念无位 无修无证者。

以上不能理解,且看『盂兰盆经』:

若能以饭食、卧具、医药供养十方僧众,藉此十方僧众清净共修,功德回向之力,能使供养者,往昔七世父母、六亲眷属得远离三恶道,现世父母及其本人,长寿无病无恼,衣食自然具足,身心安乐。

提到盂兰盆经,就要提到由佛教经典转化而来的一个传说《目连僧救母》,目连僧的母亲就是因为活着时候不修善行,还骂僧恶道,于是坠入饿鬼道中,佛陀开示目连,需供养十方僧众方能救母于苦海。

其基本思想就是以供僧的功德救度已亡故之父母。

七月十五,祭祀超度亡灵,这在各地也已然是一种民俗,其根源就是《佛说盂兰盆经》中的记载。

佛教之所以强调供养僧,其实很好理解,僧人是传递佛教,弘扬佛法的重要媒介,如果没有僧人的“扬佛”“普法”,就没有佛教的生存与发展。

所以《西游记》会写到两位尊者向唐僧师徒索要“人事”,而且佛陀还默许了。因为,供养僧对于佛门弟子来说就是一项很重要,而且是必须的修行,没有这一步,真经不可能取得,修行也不可能圆满。

供养三宝的目的是要皈依三宝,惠能祖师讲到:佛宝是自性觉,法宝是自性正,僧宝是自性净,我们受持三皈的时候,有没有得到自性的觉、正、净,如果你在受持三皈的时候得到了,那你是真的三皈,经上讲皈依是讲这个,不是讲形式。皈是回头,从哪里回头?从过去迷、邪、染回头。依什么?依自性觉、正、净,这真皈依,这一念回归了,这是真佛弟子。

如果还是很难理解,僧说白了就是老师,没有老师的讲解,一般很难得到佛法的真谛。

而老师的工作是教导和净化你的心灵,他的生存和生活就需要学生给予照应,相应的功德自然也给了你。

《西游记》的本名就是《西游释厄传》,“释厄即是证道,证道即是释厄”,善哉斯言!

以上就是关于问题【如何评价《西游记》中阿难佗、摩诃迦叶向唐僧索要人事?】的全部回答,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内容收集于网络仅供参考,如要实行请慎重,任何后果与本站无关!

喜欢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