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活小妙招免费各类生活中的小问题知识以及音乐简谱等,是你了解世界未知知识的好地方。

历史上有没有那种手握大权,明明可以自己当皇帝,最后还政于天子的人?

十万个为什么 空空 2024-5-28 08:15:40 11次浏览

关于问题历史上有没有那种手握大权,明明可以自己当皇帝,最后还政于天子的人?一共有 3 位热心网友为你解答:

【1】、来自网友【昊博个体店】的最佳回答:

历史上一个人也没有。有人说周公旦、霍光、诸葛亮,但是他们三个一个都不成立。周公旦看似成立,但当时的天子是王,周公旦是手握大权,明明可以当王,最后还政于天子,所以不成立,而霍光和诸葛亮手握大权,明明可以自己当皇帝,但牢牢掌权至死,都没有还政于天子,所以也都不成立。

【2】、来自网友【废兴千古事】的最佳回答:

谢谢邀请。

周公恐惧流言日,

王莽谦恭未篡时。

向使当初身便死,

一生真伪复谁知。

——白居易《放言》之三

今天的题目这首诗就给出了正反两个答案:周公和王莽。

其实,我第一个想到的是伊尹。伊尹算是有正史以来的第一个“权臣”,或者说是“顾命大臣”,上榜理由就是著名的“放太甲于桐”。太甲是商汤的孙子(或者是外孙),即位后很不着调,活脱脱就是一个商朝版的昌邑王刘贺。所以伊尹很生气,怕辜负了商汤的嘱托,就把太甲囚禁在了“桐”,自己代行起了王的职责。经过三年的改造,太甲成为了一个有为青年,伊尹就高兴地把王位交还给了他。个人感觉这很不靠谱,一是因为那段史料来源本身就存疑,二是还政行为不符合人性。现在就有人考证是孔孟为宣传自己的所谓“仁者无敌”思想而硬把历史改成了广告,真实历史应该是伊尹夺位然后太甲反夺的血腥斗争。

第二个是周公。这更是一个神一般的存在,一生七大功绩,即所谓“救乱、克殷、践奄、建侯卫、营成周、制礼乐”,以及本文的“致政成王”。其中,“制礼乐”实际上是为了明确等级秩序,规定“礼乐征伐自天子出”,这是历史上第一次加固王权的举措。而最让人津津乐道的就是“致政成王”,摄政七年,中间遭受若干非议,但他仍然坚持等王国稳定、成王成年后才把权力放心地交给了成王。这个也存疑,因为周公太完美无瑕,这就啊正常了。

第三个是霍光。这是一个信史所载真正意义上的权臣,几十年独揽朝纲,让皇帝都感到“如芒在背”(汉宣帝刘病已创造的成语)。霍光是一个天生的政治家,能力出众且勤于朝政。但他最大的污点就是太贪恋权力,这是政治家的通病。他先是除掉了另外四位托孤大臣中的桑弘羊、上官桀,架空车千秋(金日磾早死),把朝廷变成了他的“一言堂”。几十年的说一不二,把他自己都迷惑了,丝毫不觉得已经越权僭位。除了专权,他有两个举动已经是“大逆不道”了。一是废立皇帝(废刘贺、立刘病已),这触到了皇权的底线。二是他那个白痴老婆霍显为了让自己女儿当上皇后而毒杀许皇后,这成为压倒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回归本题,从霍光的人生轨迹来看,平心而论,他专权却没有篡位的野心。

第四个想到的是诸葛亮。这是一个被妖化的人物(鲁迅先生语),罗贯中同志的功劳。《三国演义》中他是一个政治家、战神、发明家、占卜师,而且高风亮节光风霁月,最后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大部分是胡诌,真实的他其实很尴尬,刘备死之前还只是一个外派的省部级干部,根本没有触碰到蜀国的权力中心,刘备白帝城托孤后才一步一步进倒权力中枢。历史上的他搞政治斗争有一套,行军打仗一塌糊涂。政务方面他一把抓,而且排除异己,导致他死后蜀国连后备人才都没有。对外方面他为了搞政绩树立个人形象,不惜国力,连年发动战争,结果没出去祁山,却拖垮了经济和民生。这一点上他有点像南宋时期的韩侂胄,动用国家机器为个人服务,奈何谋略和执行力都有所欠缺,导致壮志难酬。幸运的是他遇到了一个性情平和的刘禅(刘禅也是一个被妖化的悲剧人物,他应该是为美化诸葛亮而被刻意丑化的,最有说服力的证据就是诸葛孔明死后他还独自执政蜀国近三十年,在此不赘述)。

以上是正面教材,反面教材更多,权臣篡权的比如王莽、朱温、杨坚、赵匡胤,自己虽然没篡权但把机会留给儿子的,曹操、司马懿。

结论:不管是专权还是篡权,都很正常,这一方面是由人类追求利益的天性决定的,另一方面是由政治斗争的特点决定的。只要涉及政治斗争,没有对错,只有胜负,谁都没有资格指责对方。因为历史上的权力和皇位,都深深地刻着阴谋、厚黑、杀戮以及鲜血烙印,而且谁也别想洗白!

【3】、来自网友【追逐那一步之遥】的最佳回答:

首推拯救大明于危难,要留清白在人间——于谦

公元 1449 年,即大明正统十四年六月,明朝关外少数名族政权瓦剌南下入侵,明英宗在太监王振的怂恿下,不顾群臣劝阻,向列祖列宗学习,秉持大明王朝“不和亲不纳贡,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的传统,先是把年仅两岁的皇子朱见深立为皇太子,令异母皇弟朱祁钰留守,亲率大军出征。并且将军政大全均交托王振。王振指挥的行军路线多次变化,导致将士疲惫不堪。在大军退至土木堡时王振下令移营,导致原本积怨过多的兵马将士慌乱行军、人马失序,瓦剌军趁机进攻。明军仓促应战,导致兵败,兵部尚书邝埜、户部尚书王佐等 66 名大臣战死。此役英国公张辅,泰宁侯陈瀛,驸马都尉井源,平乡伯陈怀,襄城伯李珍,遂安伯陈埙,修武伯沈荣,都督梁成、王贵,尚书王佐、邝埜,学士曹鼐、张益,侍郎丁铉、王永和,副都御史邓棨等,皆战死。明英宗突围无望,索性跳下马来,面向南方,盘膝而坐,最终被俘。

同年八月,瓦剌大军顺势南下,以明英宗做要挟,皇太后命郕王朱祁钰监国。当时京师精锐都已在土木堡失陷,剩下老弱士卒不到十万,京城大官富户纷纷南逃。于谦力排众议请郕王调两京、河南备操军,山东和南京沿海的备倭军,江北和北京各府的运粮军驰援,于谦临危受命,任兵部尚书。朱祁钰九月六日即帝位,遥尊明英宗为太上皇,以明年为景泰元年。瓦剌挟明英宗要挟明廷之计不逞,遂于十月率大军进犯北京。十月十一日瓦剌军抵北京城下,列阵西直门外,把明英宗放置在德胜门外空房内。十三日,于谦、石亨率军与瓦剌军战于德胜门外,瓦剌军大败。随后又转战至西直门进攻明军,也被明军击退。这场战争从 8 月到十一月,终于逼迫瓦剌军退出塞外 ,宣告结束。于谦和主战派官员领导和组织的京师保卫战,取得了胜利,粉碎了瓦剌军企图夺取北京的野心,明王朝转危为安。

于谦生于杭州,幼年时最佩服的两个人就是岳飞和文天祥,他曾手书岳飞的词《满江红》和文天祥的诗《过零丁洋》悬挂在居室,时时用前辈英烈的高尚道德品质来勉励自己。“土木堡之变”朝堂骚乱之际,于谦临危不乱,力主铲除王振奸党,力主朱祁钰登基,从而断绝了瓦剌以明英宗做人质要挟的美梦,但也得罪了后来复辟的英宗。在瓦剌兵败最终送回英宗之后,朝中变出现了“太上皇英宗”和明代宗朱祁钰两位陛下,英宗回朝后实际已失去原有的地位尊崇,居住在南宫。

公元 1457 年正月,英宗在石亨和徐有贞的帮助下,趁着明代宗重病不起,朝中储君之位空悬,人心不稳的机会,通过太监曹吉祥一党,先暗中说动了太后同意,把太上皇朱祁镇从南宫迎出,南宫的英宗朱祁镇这时候还没睡觉,正秉烛读书,突然看见一大堆人闯了进来,还以为是弟弟派人来杀自己,不禁惊慌失措。谁料众人一齐俯伏称万岁。朱祁镇这才问:“莫非你们请我复位么?这事须要审慎。 ”众人簇拥着朱祁镇直奔大内。路上,朱祁镇挨个儿问清诸人姓名,表示不忘功臣之意。一行人来到东华门,守门的士兵上前阻拦。朱祁镇站了出来,表明自己太上皇的身份。守门的士兵顿时傻了眼,不敢阻拦。于是,众人兵不血刃地进入了皇宫,朝皇帝举行朝会的奉天门而去,并迅速将朱祁镇朱祁镇扶上了奉天殿宝座。殿上的武士们挥金瓜要打徐有贞等人,被朱祁镇喝止。徐有贞等人一起叩拜,高呼“万岁”。第二天听到钟鼓齐鸣后,文武大臣按顺序走入奉天门。但眼前的一切使他们目瞪口呆,宝座上的皇帝已经不是景帝朱祁钰了,而是八年前的皇帝朱祁镇。群臣面面相觑,一时不明白是怎么回事。正在众人犹豫之际,徐有贞站出来大喊:“太上皇复辟了! ”朱祁镇对百官宣布道:“景泰皇帝 (指朱祁钰)病重,群臣迎朕复位,你们各人仍担任原来的官职。 ”众朝臣见此,只好跪倒参拜。朱祁镇就这样又重新取得了皇位。朱祁镇重新坐上皇位时,朱祁钰正在乾清宫西暖阁梳洗,准备临朝,突然听到前面撞钟擂鼓,立即问左右:“莫非是于谦不成? ”意思是问是不是于谦谋反篡位了。左右惊愕万分,不知道该如何回答。 同年二月初一,废朱祁钰仍为郕王,迁于西内。二月十九日,朱祁钰去世,时年三十。——史称“夺门之变”

英宗朱祁镇复辟后,头一个要处理的就是于谦了。不过把于谦下狱判成死罪的理由却是“意欲迎立外藩”。当年南宋谋害岳飞,罪名是三个字“莫须有”,而于谦被“意欲”两个字就被至于死地。

于谦就义之日,沿途百姓夹道痛哭,全城为之哀悼,此时乌云四合、狂风四起、大雪纷飞。力挽大明于大厦将倾之时的于谦,就这样死于皇权斗争。

如果于谦要当皇帝,他早就可以在威望之顶篡位,而他没有,他尊朱氏为帝、行臣子之礼,大功之后还政于皇家,因为他走的是岳飞和文天祥走的路,因为他的《石灰吟》——“千锤万击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就是他高尚人格的自传。而巧合的是当年文天祥在元大都街头被斩,于谦就义的仍是那个街头,岳飞死后葬在西子湖畔,而于谦也伴岳王长眠。

以上就是关于问题【历史上有没有那种手握大权,明明可以自己当皇帝,最后还政于天子的人?】的全部回答,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内容收集于网络仅供参考,如要实行请慎重,任何后果与本站无关!

喜欢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