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活小妙招免费各类生活中的小问题知识以及音乐简谱等,是你了解世界未知知识的好地方。

越王勾践为什么要杀文种范蠡?

十万个为什么 空空 2024-5-14 04:19:27 6次浏览

关于问题越王勾践为什么要杀文种范蠡?一共有 4 位热心网友为你解答:

【1】、来自网友【尚宫女史】的最佳回答:

勾践会稽受辱,回国后卧薪尝胆,忍辱负重终复国称霸的事迹广为流传,勾践的光芒太过耀眼,往往让人忽略了他周围的人们,其实,勾践之所以能复国成功,固然与他的坚韧心性有关,更多的也是依赖于范蠡和文种的辅佐。 

这两人才是勾践复国成功的关键,但勾践成功后,却并没有论功行赏,而是举起了屠刀,范蠡看得开,事先泛湖远遁,而文种面对范蠡的书信还在犹豫挣扎,继而送了命。

这种结果是否可以用范蠡的书信来说明?

蜚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越王为人长颈鸟喙,可与共患难,不可与共乐。

这是一个很重要的原因,但不尽然。

公元前 496 年,吴王阖闾兴兵伐越,重伤而死,夫差继位,誓要报杀父之仇,公元前 494 年,勾践准备不足,先发制人攻打吴国,战败,在范蠡和文种的建议下,贿赂吴国太宰嚭,越国向吴国请和,勾践甘心侍奉夫差,于是有了会稽受辱,范蠡陪勾践夫妇入吴,越国国政由文种留守主持。

勾践他们住在阖闾墓旁边,勾践剁草喂马,夫人除粪、扫洒,范蠡也在其中,如此日日夜夜,不见愠色没有怒容,勾践更是在夫差生病的时候闻、尝夫差的大便。终于吴王夫差放勾践回了国。 回国后的勾践励精图治,决定报仇复国,范蠡管军事,文种治国政,勾践卧薪尝胆,发愤图强,以至于越国国富兵强。

文种向勾践提出伐吴七术,勾践深以为然,君臣民团结一心。

夫差要建姑苏台,工程浩大,木材难寻,勾践就派三千人去深山伐木,助夫差修建姑苏台。

姑苏台修建好了,没有美女怎么行,于是,越国广罗美女,得西施、郑旦,教其歌舞,传其礼仪,送给夫差。

高价购买吴国粮食,再把炒熟的粮食卖给吴国,使吴国粮食短缺。

如此等等,意在让吴国衰落,而夫差也很如勾践的意,在伍子胥和太宰嚭之间,次次选择相信太宰嚭。 公元前 482 年,夫差率精兵北上主持黄池会盟欲图霸中原,而勾践看准时机攻打吴国,杀吴太子,吴国战败求和,这是吴国被虐的开始。公元前 478 年,越国再次攻打吴国,吴国战败,公元前 476 年,勾践又一次下达命令,攻打吴国,这一次,越国是要灭亡吴国,自公元前 475 年开始围攻吴国,历时两年,终于攻进吴都,灭亡吴国。

(稍作评论:春秋时期的战争一般历时短、伤亡小、意在威慑,像勾践围困吴国两年这样的战争实在是少,从此,战争性质发生了很大变化)

吴国已灭,勾践复国报仇成功,振奋人心,接下来是不是要论功行赏,加官进爵了呢?并没有。实际上范蠡在第一时间就跑了,然后给文种留下了一封劝退书,内容在上文中提到了,这里不再赘述。文种一看,有些犹豫,有些舍不得,有些不相信,于是选择称病不朝。 然后朝中有大臣嗅到了风向,就开始说文种要造反。于是勾践顺势赐剑,并说:

子教寡人伐吴七术,寡人用其三而败吴,其四在子,子为我从先王试之。

想让一个人死,怎么也能找到理由:

  • 性格因素,勾践心硬如铁,心志坚定也心胸狭窄。这也是范蠡提到的,可以共患难,不能共富贵。

  • 面子因素,勾践在吴国,卑躬屈膝,夫妇两人为奴为婢,极尽谄媚之能事,那对任何人来说都是一种耻辱,更何况一国之君,而一直陪在身边的范蠡,是勾践受尽侮辱的见证者,无论如何,勾践容不下范蠡。

  • 政治因素,文种和范蠡辅佐勾践复国,但复国之后的越国该干什么,君臣出现了分歧,勾践企图心很强,他所做的一切都谈不上礼仪,为的只是兴国称霸,而文种则更希望越国偏安一隅,和平发展。文种成为勾践北上称霸的阻挠。

【2】、来自网友【君山话史】的最佳回答:

越王勾践并没有杀范蠡,只是杀了文种。为什么勾践要杀文种,而范蠡为什么能躲过一劫呢?君山认为,有以下几个原因:

第一,功高震主

范蠡与文种辅佐勾践二十余年,功劳赫赫。勾践的霸业,与范蠡、文种是分不开的,他们两人都是从楚国投奔越国,以自己的聪明才智,帮助勾践完成复仇、称霸的心愿。然而,当

越王复仇心愿以遂,称霸之业已成,功成名就之后,能共苦的人未必能共乐。

“兔死狗烹,鸟尽弓藏”,功高震主者,岂能不引起主公的警惕呢?

第二,越王勾践是个冷酷无情的人

越王勾践固然是个雄才伟略之君主,同时亦是极为冷酷之人。他对自己冷酷,在沦为吴王阶下之囚时,能忍辱含垢,甚至为了给吴王夫差治病而亲尝其粪;回到越国后,他卧薪尝胆,对自己苛刻到极点。对自己冷酷的人,对别人更冷酷。在与吴国的战争中,他曾经采用一种战术,让士兵冲在吴军面前,全部自杀,以这种惊骇的心理战吓倒对手,最终取得胜利。由此可见,勾践是极为冷酷无情之人。

第三,范蠡急流勇退

灭吴之役后,越国第一谋士范蠡悄然离去。他深知勾践的为人,能共苦不可共甘,果断抛弃名利,急流勇退,云游四方,最后落脚于齐国陶地,开始他人生第二次创业。精于政治谋略的范蠡,在商场亦有过人的天份,在他的经营下,居然富甲一方,被称为“陶朱公”。

第四,文种不听范蠡之劝,最终落得悲惨之下场

范蠡在离开前,曾写信给好友文种,提醒他说越王“可与共患难,不可与共安乐”。与范蠡相比,文种比较迷恋名利,自恃功劳甚大,不愿放弃辛苦打拼出来的地位与财富。然而,不出范蠡所料,勾践的猜忌心日甚一日。当年文种为灭吴提出九策,而勾践仅用其三策便大功告成。如今吴国已灭,文种的谋略,对越王来说,不仅没有意义,反而是一种潜在的威胁。那么,故事的结局便不难猜想,越王勾践最终赐剑予文种自杀,直到这时,文种才能体会范蠡的深谋远虑,他最终只得以伏剑而死的方式,来结束自己生命。

【3】、来自网友【张生全精彩历史】的最佳回答:

越王勾践杀文种(文少禽)的时候,对文种说,你告诉了我 7 种灭吴的办法,我只用了 3 种就把吴国灭了。剩下的 4 种办法一点作用都没有。现在,你把这 4 种办法带到地下,帮助我爹打败夫差的爹吧。说完赐剑给文种,于是文种就自杀了。

这一件事其实是不太容易让人理解的。因为实际上文种并没有什么罪,勾践也找不出他的罪过,说的理由让人觉得荒唐不理解。

然而,更让人不理解的是,勾践让文种自杀,文种就自杀了,一点儿反抗都没有。那么,文种为什么一点儿也不反抗。

(勾践剧照)

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先来回答,勾践杀文种,把范蠡吓跑,有什么恶劣的影响。

诚然,古代开国皇帝都忌惮功臣,想要杀掉功臣,免得功臣做大,威胁到自己的皇位。但是,越王当时只不过灭掉了吴国,距离称霸诸侯,还有很长一段距离。如果这时候就贸然杀掉功臣,后果是很严重的。为什么说后果很严重呢?

其一,自断臂膀。

文种已经被证明,是一个非常有能力的宰相。当勾践与范蠡到吴国当奴隶服侍夫差的时候,是文种在越国境内,大力发展生产,凝聚民心,训练士卒。让越国虽然是战败国,依然精神不倒,具有极大的凝聚力。

要在打败吴国的基础上,还能称霸诸侯,文种这种宰相是必不可少的。勾践杀掉文种,完全是不断臂膀。

其二,阻绝人才。

我们知道,人才在诸侯称霸统一天下的过程中,作用是非常大的。谁拥有更多的人才,谁的国力就会变得强大。越国在当时其实人才是很有限的,差不多也就只有文种、范蠡等少数几个。相对于其他诸侯国来说,人才还是显得很有限。对于越国来说,最重要的就是要大量招募人才。而勾践做的却是完全相反的工作,不是大量招募人才,而是杀掉已有的人才。可以说,这完全是阻绝人才的输入。以后便再也没有什么人才愿意来越国了。

其三,价值紊乱。

一般君王要杀功臣,都会找一个恰当的理由,比如指责功臣想造反,说功臣骄傲自负什么的。但是,勾践竟然找的是这样一个理由,差不多就相当于说,你立了大功,但是我要你死,你没有办法,就只能去死。这样做,可以说完全是引起价值观的紊乱。

(文种剧照)

一个国家如果由君王带头破坏价值观,这个国家向心力就失去了。

实际情况也是如此。勾践之后,整个越国就迅速衰败,在国际舞台上再没有发生过什么作用,以至于最后被楚国灭掉。

那么,勾践为什么要做出无端杀掉文种这样的举动呢?

《史记》里,司马迁借范蠡的口,表达了他对这件事的评价:“

越王为人长颈鸟喙,可与共患难,不可与共乐

。”司马迁是从形象和性格上来解释文种被杀的原因。事实上,性格只是一方面的原因,勾践杀文种,还有更重要的原因。

当勾践及范蠡到吴国给夫差当奴隶的时候,文种一直在国内经营。在这个过程中,是文种把整个国家给凝聚起来,文种已经成为了国家的象征。而另一方面,勾践在吴国给夫差当上马墩,亲口尝夫差的粪便来讨好夫差,可以说已经丢尽了越国的面子。以至于越国老百姓一想到文种,就是一种精神勃发的感觉。一想到勾践,就是屈辱难受的感觉。

也就是说,文种的威望越来越大,勾践的影响力越来越小。

(范蠡剧照)

我们知道,春秋战国是分封制,君王和公卿之间,并没有绝对的界限,全看他们之间的影响力。如果影响力很高,就会受国民的拥戴,被封为君王。包括“三家分晋”等等,都是这样的结果。

可以说,

文种的影响力,已经足以取代勾践而成为新的君王。

勾践想要除掉文种,但是,他想不出理由,因为文种没有犯过任何错误。没犯过错误,就找不到杀他的理由。

所以,才有勾践和文种的一番对话。

实际上,这是勾践采用的一种特殊办法,让文种以为他的父亲允常“殉葬”的方式,来处理这个问题。

在当时,“殉葬”是极为普遍的。一个君王死后,一般都会找那种贤德的大臣,让他“殉葬”,目的是让他到地下后,继续辅佐君王。

既然“殉葬”是存在的,而文种作为一个贤德的大臣,勾践让他去为其父亲“殉葬”,文种就找不到反驳的理由了,所以才能自杀。

(参考资料:《史记》)

【4】、来自网友【大白白野】的最佳回答:

勾践是可以共患难,不能共富贵之人。文种是被勾践杀了。范蠡是否被勾践所杀存在一定争议。勾践杀文种理由就是强权、流氓理论,忘记了文种、范蠡等人帮他复国的付出的艰辛过程。真是伴君如伴虎。按照史书记载,勾践有点阴,能委屈求全,造成了心理不健康的性格。范蠡是全才,会相学,看勾践模样,曾说:“可与共患难,不可与共乐”。按照《史记》记载,范蠡没被勾践杀死,而是功成身退,到齐地经商致富,成为“陶朱公”,还给文种写信,劝他离开勾践,可惜文种没来得及走,就被勾践处死。范蠡写道:“蜚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越王为人长颈鸟喙,可与共患难,不可与共乐,子何不去?。”文种见到书信,称病不朝,想躲起来。有人进谗言,文种要作乱,勾践赐给文种宝剑说:“子教寡人伐吴七术,寡人用其三而败吴,其四在子,子为我从先王试之。”文种遂自杀。”赐宝剑让大臣自杀,秦昭襄王在杜邮杀白起也是这种方式的。勾践长得“长颈鸟喙”,也就是大长脖子,长个鸟嘴。这种长相在相书上叫“鹤形”,这种长相属贵相,但只能和他一起吃苦,不能和他一起享乐。据传,勾践是大禹的后裔,但是越国与中原等国,甚至于吴国相比都是落后野蛮地区。造成了复国杀功臣的现象。文种、范蠡原本是楚国人,勾践复国事成后容易遭到排斥。文种、范蠡了解勾践委屈求全,欺骗吴王夫差的许多秘密事情,勾践也想除掉两个人来灭口。流行一种说法,勾践夫人雅鱼在吴国被灭,越国复国后也选择了自杀。可能是不堪回首屈膝受辱的事情。像陈胜称王后,也把知道他老底的伙伴杀掉。吕不韦的《吕氏春秋》、贾谊的《新书·耳痹》等记载范蠡被勾践所杀,江苏无锡考古发现一座没有姓名的墓地,从规模和年代看可能是范蠡墓地。但是,范蠡墓地全国有五六处之说,山东定陶也有范蠡墓地,这是《史记》记载陶朱公范蠡墓地。范蠡是否被勾践所杀存在争议很大。勾践事业算比较成功,为人确实遭后人诟病。

以上就是关于问题【越王勾践为什么要杀文种范蠡?】的全部回答,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内容收集于网络仅供参考,如要实行请慎重,任何后果与本站无关!

喜欢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