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活小妙招免费各类生活中的小问题知识以及音乐简谱等,是你了解世界未知知识的好地方。

张昭主张投降曹操,为什么江东还如此敬仰他?

十万个为什么 空空 2024-5-15 21:10:30 12次浏览

关于问题张昭主张投降曹操,为什么江东还如此敬仰他?一共有 3 位热心网友为你解答:

【1】、来自网友【大白白野】的最佳回答:

谢谢邀请。这事情应该是可以理解的。按照史料记载,张昭是一位非常不错的人。有多方面才能,品德也好,性格有点倔强、耿直,活了八十一岁,在当时绝对是长寿之人。1、张昭主张投降曹操代表江东大多数人想法。孙权是征求大家意见。张昭等说出想法也是正常的。张昭不是奸臣,只是阐述自己对事情的看法。像当年甘宁建议西征黄袓,张昭也是不同意的,和甘宁当场发生争议。孙权拍板决定后,张昭还是实心实意支持,落实执行的。张昭是文臣、文人知识分子,对战事不熟悉是一方面,不主张轻开战端,减少社会破坏程度和百姓伤亡也是一方面原因。不仅是文臣这样,就是有些君王也不主张轻易发生战争。像东汉光武帝刘秀不愿意攻打匈奴。南唐烈祖李昇不愿意攻打吴越国等等都是不希望看到战火重起,经济受损,百姓遭殃。2、张昭比孙权年龄大 27 岁,比孙策年龄大 20 岁,比孙权父亲孙坚小 1 岁,孙权哥哥孙策临终前曾把 18 岁的孙权托付给张昭,并说:“若仲谋不任事者,君便自取之。正复不克捷,缓步西归,亦无所虑。”孙权的母亲吴夫人对张昭也有托付。孙权最孝顺母亲吴夫人。孙权和张昭关系有争有和,孙权批评过张昭,张昭也曾让孙权知错道歉,总体来说,张昭对孙权帮助大,尤其孙策死后,江东局势不稳,孙权能否顺利接班都成问题,是在张昭辅佐下,孙权才渡过危机。张昭是江北徐州人,年少就出名,陶谦等人都想重用他。张昭到江南后,帮助孙策平定江东,缓解和江东士族大家的关系。关键是张昭曾到曹操那里,介绍孙策情况,阻止了曹操对江东孙策进攻,尤其孙策刚去世,曹操就想攻打江东,是张昭阻止了曹操进攻,化解江东危局。3、现在看,孙权如果听从张昭建议,归顺曹操,国家统一可能会提前七十年,可能不会出现后来“五胡乱华”的局面。当时,不仅江东人敬仰张昭,天下人都对张昭评价很高。

【2】、来自网友【公明淏】的最佳回答:

这是个绝好的问题????!

张昭退休后,曾经当朝对孙权说过这样的话:“昔太后、桓王不以老臣属陛下,而以陛下属老臣,是以思尽臣节以报厚恩,而意虑浅短,违逆盛旨。然臣愚心所以事国,志在忠益毕命而已;若乃变心易虑以偷荣取容,此臣所不能也!”

意思大概就是,当时吴太后、桓王孙策不是把老臣我托付给陛下您,而是把陛下托付给老臣!所以我是想竭尽臣节报答厚恩,然而我见识短浅,违逆陛下旨意。可我也是一片愚拙之心为国效劳,志在忠心效命而已!如若变心,想要为了荣华富贵巴结奉承,这是我不能做的。

孙权听了这些话后“吴王连连辞谢”。重要的是“忠益毕命”,也就是忠心效命。那么,张昭主张投降曹操也是忠心效命吗?

没问题,是!原因如下:

张昭是被徐州刺史陶谦察举为茂才,陶谦死后中原地区动乱,张昭逃难到江南,受到割据江南的孙策的重用!官拜长史和抚军中郎将。

孙策对张昭极为礼遇,曾同他一道登堂拜见张昭的母亲,像同辈的密友一样。孙策的领地上几乎所有重要的事务都由张昭经手,他为孙策打平江东做出了很大贡献。

孙策和张昭的关系用孙策自己的说法,“昔管仲相齐,一则仲父,二则仲父,而桓公为霸者宗。今子布贤,我能用之,其功名独不在我乎!”当年管仲为齐国国相,齐桓公开口仲父、闭口仲父,而他则称霸诸侯为天下所尊崇。如今子布贤明,我能重用,他的功名难道不为我所有吗?

张昭在孙策心中的地位如同管仲在齐桓公心中的地位一样。

建安五年(公元 200 年),孙策遇刺重伤,临终前将弟弟孙权托付给张昭。孙策嘱咐张昭,《吴历》策谓昭曰:“若仲谋不任事者,君便自取之。正复不克捷,缓步西归,亦无所虑。”

《三国志》:策薨,权年少,初统事,太妃忧之,引见张昭及袭等,问江东可保安否,袭对曰:“江东地势,有山川之固,而讨逆明府,恩德在民。讨虏承基,大小用命,张昭秉众事,袭等为爪牙,此地利人和之时也,万无所忧。”

从《吴历》和《三国志》的记载上我们发现,孙策的的确确是把孙权甚至是连东吴走向的决定权都交给了张昭。但当吴太夫人问及江东可保安否?是董袭把张昭架起来,担保东吴无碍,张昭并没有发表意见!!!张昭为什么不回答吴太夫人,显然吴太夫人要的是张昭的意见,而不是董袭。

根源就在孙策的这两句话上!“正复不克捷,缓步西归,亦无所虑”。非常耐人寻味!!!孙策的这两句话究竟是什么意思。在此我主观一点,对它进一步说明?不当之处可以随便喷……我照单全收。

如果仅看“正复不克捷”等于对牛弹琴,人是根本看不明白,张昭有才(祢衡都佩服),也许就张昭自己能明白?再看“缓步西归”?看明白没问题,理解不了!

“西归”是什么意思!你身在东吴却要西归?哈哈哈……????……哈哈,小孩都知道西面是刘表。孙策让张昭率领东吴的人投奔刘表吗?扯淡。

这个孙策年纪轻轻的,说出来的话让人煞费苦心!费劲。既然不能是地理意义上的“西”,就只能从政治上“西”来理解了。西归的“西”在这里一定一定是相对东吴的说法,那么“西”就是指的江西。所谓“江东”“江西”而已,江东地区也就是今天的巢湖、合肥一带;江西呢?对!就是今天的河南!!!就是中原地区、就是东汉朝廷、就是曹操。????????????

让我再把孙策这两句话连起来解读一下:反正也打不过人家曹操,但不要太仓促(太没面子)地投降,应该循序渐进的缓缓的向曹操投降,这样的话就没有什么顾虑了。????????????,大概意思就是,如果情况不妙,就从从容容地投靠中央政府,不要有心理负担。大家活着才是最重要,没必要死战,可以灵活一点????。

这话听起来不错吧?像是孙策说得吗。“人之将死其言也善,鸟之将死其声也悲”,孙策知道他自己什么水平,更知道他弟弟孙权什么水平:“率领江东兵众,决战两阵之间,横行争衡天下,你不如我。”你连我都打不过还想和曹操打?因此,他对张昭说得话是可靠的。

建安十三年(公元 208 年),曹操携征讨荆州之余威给孙权写了一封恐吓信:“近者奉辞伐罪,旌麾南指,刘琮束手。今治水军八十万众,方与将军会猎于吴。”孙权把书信给部属们看,众人无不惊惶失色。

于是张昭就说:“今天我们如果进行抗拒,就更显得名不正而言不顺。

况且将军你可以抵抗曹操的,是依靠长江天险。现在,曹操占有荆州的土地,刘表所训练的水军,包括数以千计的蒙冲战船,已由曹操接管,曹操计全部船只沿长江而下,再加上步兵,水陆并进。这样,长江天险已由曹操与我们共有,而双方势力的众寡又不能相提并论。

因此,依我们的愚见,最好是迎接曹操,投降朝廷。”

这是张昭对孙权说得话,也是当时他应该回答吴太夫人的话,被董袭给抢答了(极有可能是董袭担心张昭把孙策的遗嘱告诉吴太夫人,对新人孙权不利)。而这里的“我们”其实就含有孙策!所以孙权才对张昭连连辞谢。

张昭对孙策、孙权的忠心日月可鉴。

【3】、来自网友【渔樵之人 W】的最佳回答:

谢谢邀请!曹操号称八十万大军讨伐东吴,大敌当前,东吴面临生死存亡,这时,张昭竟能主张投降曹操,事后,孙权没有惩治他,其中的主要原因是孙权大度,原谅了他。

孙权之所以原谅他,主要是张昭曾追随孙策,孙策统一江东,张昭有一定的功劳,深得孙策的信任。孙策英年早逝,把江东交给弟弟孙权,嘱告孙权,外面有事要问问周瑜,里面有事就要问问张昭。孙策又嘱告张昭要好好辅佐孙权,孙权对待张昭的话,十分信任,可见张昭在东吴的地位。

当时的东吴,力量弱小,面对强敌,主张投降的占多数,孙权也不知道怎样办是好,难免有投降的念头,主战派只有周瑜、鲁肃等少数人,这里面的关键人物是鲁肃,多次劝孙权抵抗曹操,使孙权明白:那些人投降曹操,好歹也会弄个官做做,自己若投降,几代人打下来的江山就没有了,还不知性命能否保住。所以孙权坚持抵抗。战胜曹操后,孙权若惩罚张昭等投降派,打击面有些大,想到此时正是用人之际,不如放过他们,让他们今后将功赎罪。孙权的这个做法确实好,可见孙权会用人。张昭的命就是这样留下来的。

对于张昭来说,非常清楚孙权的这个做法,所以自此说话非常小心,对孙权忠心耿耿,做事很受大家的赞赏。

以上就是关于问题【张昭主张投降曹操,为什么江东还如此敬仰他?】的全部回答,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内容收集于网络仅供参考,如要实行请慎重,任何后果与本站无关!

喜欢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