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活小妙招免费各类生活中的小问题知识以及音乐简谱等,是你了解世界未知知识的好地方。

1660年李定国南明军残部能够大胜缅军,一百年后清缅之战,清军却失败,清军实力为何衰落这么快?

十万个为什么 空空 2024-6-06 17:57:40 8次浏览

关于问题1660 年李定国南明军残部能够大胜缅军,一百年后清缅之战,清军却失败,清军实力为何衰落这么快?一共有 5 位热心网友为你解答:

【1】来自网友【戏剧化评论员】的最佳回答:

缅甸本身就不好打,古代山高林深,步枪已经普及,再加缅甸雇佣了大量法国、葡萄牙人,军力一点不差。

当年缅军已经普及燧发枪,清军还是火绳枪与弓箭,比较原始

其实,缅甸很早就想称臣,大清自己不要人家。后来发生矛盾了,以为不费吹灰之力就能平了缅甸,结果花了很大力气也打得不好。缅甸方面也没有用举国之兵,这个没什么不好意思承认,他们根本不想跟清朝打得怎么样,是边打边谈的模式,缅军多次乞降……连主帅明瑞自杀了,缅军还在乞降,人家没下狠手,清军下了狠手,却事实上败了。

当时欧洲的水平已经很高

后来对方国内内乱,新君上来不想打了,大家也就握手言和。清军的水平还在弓马方面沾沾自喜,实际上这时就已经远不如西方了,和主要国家相比已经是比较差的。

【2】来自网友【老伊先生谈史】的最佳回答:

关键在于两次战役性质不一样,李军打的是尚未统一全缅甸的封建国家,而清朝面对的是当时整个东南亚最强帝国。

李定国入缅:当时缅将认为明朝皇帝逃来避难,明军肯定已是些溃不成军的散兵游勇,并不足惧,看到文选军.中有不少马匹,竟派二百余骑闯入文选营中抢马!文选大怒,整兵反击,可怜这二百多名缅兵,被明军追至河中,纷纷溺毙。缅军主力聚集在曼德勒,可能很多只是当地土著临时拉壮丁,在江对岸列阵迎战。 缅军自恃人多势众,对南明军队看不上眼,主事大臣变牙简说:“汉人无状,然亦不多,须俟其尽渡,然后扼而尽歼诸江中可也。”

文选兵坐在木筏上鱼贯而渡,刚渡过一百多骑兵,文选在对岸下令吹起号角,百骑一鼓而前,缅军抵敌不住,阵势大乱。明军占领滩头前进基地后,文选主力陆续渡河,全面进攻,缅军大败,被杀伤者据说在万人以上。不过,结果我们也知道了,李部后继无力,缅甸人不战而胜。

清缅战争:是十八世纪末清朝和缅甸两国围绕边境地区土地资源控制权而打的战争。这场战争以 1762 年冬缅甸入侵我国云南普洱地区,中国自卫反击为开端,以 1769 年 11 月 16 日双方签订停战合约收场,历时 7 年。

国力强盛的清王朝军队最终攻打到距离缅甸首都八十里外耗尽弹药粮草,虽然取得了缅甸名义上的臣服,但是并未能完全获得战争的胜利,损失惨重,在乾隆皇帝的“十全武功”中,对缅战争也是其中唯一存在较多争议的一件。

这场战争造成中南半岛上的重大政局变动:清缅战争爆发时候,全盛时期的缅甸正和它历史上的死敌暹罗交战,刚灭了暹罗就遇上清军进攻。国内空虚的缅甸被迫只留下九千兵力驻扎暹罗,全军归国抵御满清进攻。暹罗的郑信由此得到喘息机会,得以整合暹罗南部地区力量以击败国内其他割据势力,反击阿瑜陀耶,复国成功。暹罗非常感谢清朝无意之中的助攻,后来在朝贡中将反缅战争中得到的中国士兵和百姓送回国。当然,清政府在很长时间都不知道无意中造成中南半岛上这一大变局,既削弱了缅甸,又挽救了暹罗,而是耿耿于怀在全盛时期无法打服“南荒小夷”。乾隆晚年时曾说过,“五十多年八桩战事,就征缅这桩不算成功。”

两者规模完全不同,前者是几次局部战役,后者是两国战争,清朝是计划灭了缅甸的,起码是要攻入首都直接要缅甸国王下跪的。

李定国这种胜仗清缅战争也有:明瑞出木邦后,克旧小,渡大叠江,经锡箔、大山等土司管辖地区,在蒲卡处杀敌数十,擒获数名缅兵,侦知有九千缅兵屯驻蛮结(今缅甸南渡河以东),便于十一月二十九日率部直逼蛮结。蛮结缅兵在各险要处分扎十六营固守。第二日,明瑞分兵三路,自率中路,领队大臣扎拉丰阿、总兵李全率部占住东部山梁,参赞大臣观音保、总兵长青率部占住西部山梁,逼近缅兵营外兵列队驻守。下午,缅兵自西部营寨出兵攻击观音保部,观音保率所部奋力冲杀,明瑞中路也出兵接应,缅兵败退,被杀二百余名。

缅兵兵器以火器和镖子为主,无甲胄、弓矢,平地决战不是骑兵强悍的清兵对手。缅人也说,交战时候,最怕的是清军彩甲骑兵(即满八旗兵)。最后在距离缅甸都城 70 处,清军也是靠着炮火和绿营、八旗士兵武勇,硬顶着缅军枪弹攻占了缅军营寨,最后粮草弹药断绝,才不得不撤离。

撤离路上,数百八旗兵还主动断后,拼死在热带丛林中与追兵作战,全员战死无一投降。当时在缅甸一边作战的还有少量法国等西洋雇佣兵,他们对当时清军的观感也很不错。清缅战场上每次会战,缅军都得以清军三四倍的兵力应付进攻,但基本上都是清军处于战略攻势,直到后勤崩溃。

清缅战争清军战果不佳的原因有以下几点:

1.水土不服,疟疾肆虐,后勤压力巨大

2.地方官员腐败无能,谎报大捷,延误战机,还压制当地汉人的主动协助。

3.乾隆及清廷上下轻视缅甸贡榜王朝,浑然不知这是个统治了大半中南半岛的大国

4.轻火枪重火炮,而东南亚山地战场火炮无用,清军老式火绳枪性能被吊打。缅甸军有西洋雇佣兵带来的新式燧发枪,及西方教官培训的火枪手。

【3】来自网友【翠鸟呢外套】的最佳回答:

被清军撵的如丧家犬一般的军队,都能打败当时的缅甸,只能说清朝不屑该国了。这就像明和日本打了个平手,如果是甲午战争时的日本,明也许上战场的勇气都没了。因为松锦之后,明对清就没有对阵的勇气了。清朝所以没一鼓作气攻下明国,实在是明的气数未尽,赶到这时,皇太极死了,清廷内部需要推选出接班人。

【4】来自网友【五彩缤纷 006】的最佳回答:

那会是不一样的,李定国所统领的军队是像铁一样的军队南征北战,为了保家卫国抵抗清朝的八旗子弟,八旗军队刚开始的时候建立是非常强大的,但是随着清朝的稳定人思想的堕落,加上吃喝玩乐,骄横淫逸,早已把八十旗军队锐气早已磨没了,八旗子弟后期都不会骑马打仗了,那就是享受,有的就是玩,根本就不想打仗的事,根本就不想保家卫国的事儿,大部分是依靠汉军来打仗,所以说在清朝末年的时候,清朝的子弟兵跟缅甸军队打仗的时候是拜的一败涂地。

【5】来自网友【枫叶十字军】的最佳回答:

明瑞跟傅恒两次打的还是不错的。。。在深山老林坚壁清野,凭谁都吃不消。蒙古当年打越南一个道理。拿破仑远征俄国,希特勒巴巴罗萨闪电战同样是被坚壁清野困扰。缅军野战吃亏,绝不给清军野战机会。耗死你。古代的交通运输跟今天不可同日而语。四川大小金川造反,清军一个碉堡一个碉堡的啃。我有幸去过金川,,过去没有榴弹炮,打那玩意,真尼玛蛋疼。

喜欢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