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活小妙招免费各类生活中的小问题知识以及音乐简谱等,是你了解世界未知知识的好地方。

儿子今年15岁,读初一,同学朋友来往很少,放学和放假就是玩电脑,说他不听怎么办?

十万个为什么 空空 2024-6-06 01:44:11 11次浏览

关于问题儿子今年 15 岁,读初一,同学朋友来往很少,放学和放假就是玩电脑,说他不听怎么办?一共有 2 位热心网友为你解答:

【1】、来自网友【教育探微】的最佳回答:

说实话,像这样的小孩还真不少。

不愿意出去玩儿,也不愿意和同学玩伴来往,主要原因有两方面:

一是宅在家里太久;

二是网络沉迷太深。

当下,要解决的根本问题是

让孩子远离网络,尽快走出室内走向户外。

一,充分认识网络的危害,教会孩子正确使用网络。

建议家长和孩子一起上网

查找一些关于网络对青少年健康危害的资料

,然后进行整理归纳,并和孩子一起

学习讨论

。重点的地方一定要

给孩子解读,并结合孩子实际对他进行心理疏导。

一定要让孩子

明确网络的利弊,指导孩子正确使用网络。

通过家长和孩子的一起学习讨论和思考,

要让孩子心里对网络有一个重新的认识和正确的判断,为远离网络,走出室内走向户外打好心理基础。

二、远离网络,先得远离电脑。

要想戒掉网络,就的得先远离电脑。

在孩子的教育过程中,有些决心必须是要下的,

该决断的时候一定得决断,不迁就的时候一定不能迁就。

如果你经常被孩子宅在家中上网这件事所困扰,那就

索性把网络断开,拔掉网线,卸掉网卡,收起电脑,打包装箱。

必须要让孩子明白,电脑是父母的财产,他没有权力占有,也没有权利支配。

家长要做好示范,在家中

坚决不上网,不玩手机。

玩手机实际上也是上网,甚至比电脑上网的还严重。如果家长不从自身做起,要求孩子在家中不能上网,而自己回家之后却抱着手机刷个不停。这样实际上是负示范,很难从根本上让孩子远离网络走向户外。

因此,

坚决断网是全家总动员的工程,家长必须以身作则,以身示范,严格遵守,至少在孩子戒掉网络之前家中都不要接网。

三,带着孩子走向户外。

想让孩子走向户外,

仅靠劝导和督促是根本不行的。

家长必须下定决心,带着孩子一起走向户外。

必须先强行带一段时间,等情况好了以后再慢慢放手。

利用双休日、节假日亲自带孩子参加户外活动,可以跑步,可以爬山,可以散步,可以游玩,可以劳动,多做一些消耗体能的活动,以此来转移和分散孩子的注意力,增强孩子的体质,使孩子能从身心上有一个较大的转变和提高。

设计一些集体活动,约上孩子的同学一起参与,如果有公益活动能够参加的尽可能带孩子去参加,

有意识把孩子融入到同学之中和集体之中,让他慢慢的从网络走出来,回归到现实生活里,回归到同伴之中。

我的孩子也曾有一段时间特别喜欢宅在家中,怎么劝导都出去。好在他在家中也就是看书,就这都已经让人非常发愁了,11 岁的小孩已经 300 度的近视。为了引导孩子多到户外,我想着很多办法,苦口婆心劝导过很多次,但都没效果。

后来,

我就干脆直接拉着他一起出去,陪他一起去爬山,郊游,散步,跑步,挖野菜,搬螃蟹,放风筝等等。

为了不至于让他觉得单调孤单,我常带上烧烤箱,约上他的同学一起到郊外给他们做烧烤吃。

有时带上足球,再叫上他一些同学到体育场去踢球。

周末,提前和他的同学约好,和家长说好,周六早晨带着孩子们一起去爬山。

每次搞这样的活动,他们都玩得特别开心。

每次活动结束后,我都会问孩子有什么样的体验和感受?

他说比在家里要好。

所以,我建议家长一定要挤出来时间

,带着孩子到户外去,郊游、爬山、劳动,消耗体力和精力,转移和分散注意力,趁着这个机会多和孩子谈心交流,一定会收到很好的效果。

第四、做好陪伴和监督,使孩子彻底远离网络走出室内回归正常生活。

家长必须全程陪同,坚决的把孩子带到户外去,这一点十分关键,也是解决问题的根本。

周末,再忙都要把陪孩子的时间安排出来。要坚持不懈不能间断。每个周末都要做好陪伴防止反弹。

在陪伴孩子的过程中,帮孩子一起做

好户外活动打卡,多激鼓励表扬,给他力量,给他信心,更重要的是给他关怀扬和陪伴,让孩子能真切的感受到父母对他的关怀和关注,真切的感受到走出家门远离网络之后的快乐和充实。

家长在陪伴孩子的过程中,记录每一天的成功,分享交谈每一次的体验和收获。相信三个月,十二周,只要能坚持下来,孩子基本上就能爱上户外活动及同伴生活。

(图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创所有)

【2】、来自网友【寒石冷月】的最佳回答:

自打手机和电脑成了生活的一部分后,就给孩子们的成长带来了一场灾难,可以说中考分流出来的那部分不能上高中的孩子,绝大多数都是被手机、电脑、网络耽误了学校。除此之外,就当属于家庭教育缺失的牺牲品。

想让孩子有良好的社交关系,走向户外,大环境也不现实。

我不知道家长是否听到到“青春期孤独症”这个说法,你家孩子目前就处于这种境地,他即便能放得下手机或电脑,可是他又能找谁去玩儿?因为现在很多进入初一以后的孩子,都宅在家里,大家慢慢都习惯于这样做时,也都只好与手机与电脑为伴了。那么在家里能做些什么事呢?这需要家长好好想想了,如果你让孩子干一件事,那就是学习,孩子肯定不干,因为太枯燥了,于是孩子便想着找乐趣自娱自乐,电脑就成了他们的玩伴儿。

如果家里没有电脑和网络,也没有手机,孩子会喜欢上什么,家长要考虑。

我接触过很多家里有三无电子产品的家庭,既无电视、电脑、手机(大人有孩子没有,但是大人不当着孩子面用手机)。这些家庭里,在孩子幼儿期就出现一个特点,孩子经常和父母一起做家务,一起户外锻炼,一起共同课外阅读,一起参加公益活动,一起远足旅行。这样一来,孩子从小学阶段就养成不窝在家里的习惯,自然就不会去关注那些电子产品了。可是对于家长来说,想要这样做,实在太难了,因为你脱不了俗。

假如你没有办法改变现状,那就从家庭责任感培养抓起,让孩子有事可做。

我有一个深圳的朋友,他几年前曾经接受了我的建议,就是把家庭事务分配给孩子。如大人去上班了,孩子假期在家里要去市场买菜、做家务、洗菜、切菜、炒菜、溜狗、给狗清洗卫生等。这些任务从小学五年级开始,家长就手把手教孩子都学会了。而当孩子真正进入家务模式状态后,父母每天除了夸赞孩子外,就是鼓励孩子以后坚持做下去,因为你现在有着极好的家庭责任感,哪怕是学业成绩一般,你将来也绝对能担起家庭的重担。请家长想想,一系列家务工作,得花多少时间?孩子完成后自然还要完成学习任务,还有那么多时间去玩电脑游戏吗?

越盯着孩子学习唠叨,或者像防贼一样防着孩子玩儿的家长,最终都失败了。

如果孩子现在放不下电脑,也离不开手机,如果家长像防贼一样防着孩子玩物丧志,那根本解决不了问题。因为青春期孩子有着特别强的逆反心理,你越不允许他做什么事,偏要给你做。当家长和孩子产生了亲子矛盾和冲突后,反而互不信任,自然就使家长的管教职能不起任何作用。因此,就可以考虑允许孩子适当玩电脑或手机游戏,但是要把学习任务和家务劳动量化分解,上午从几点到几点,具体做什么事,任务目标明确,家长回到家后检查任务完成情况即可。如果孩子不完成只顾玩儿,对不起,那饭都没得吃了,大家一起挨饿吧。

组建对子家庭互助,轮流由大人组织孩子们活动与学习,这倒是一个可尝试的办法。

既然独木难成林,那不妨想办法看看能否组建结对子的家庭,不管是在同小区,或者你的同事,或者孩子班上的同学家庭,家长可以想办法寻找。其实现在有不少家庭一到周末或假期都存在这样的现象,如果真能从这个结对方思路去考虑,肯定能找到。我以前曾经给家长们出过这方面的建议,还真有家长做到了。开始是两个家庭结对子,后来拓展为三个、四个家庭,家庭多了,孩子多了,家长们轮流值班组织孩子们活动、学习、外出等。反而因孩子多了,能搞更多的活动。这不就让孩子有伴可玩儿,有事可做,又不孤独了吗?

结束语

:如果孩子们处于青春期孤独之中,倒不如说现在家长群体早已经处于孤独状态之中,人与人之间的信任往来,与互相团结互相帮助,早已经成了一种奢望。但是从现在开始,我们不妨寻找回来失落已久的亲情与友情,让不同家庭之间搭起互助之桥,将友谊不断拓展与延伸,这对孩子们的生活、学习与成长不是很好吗?

喜欢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