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活小妙招免费各类生活中的小问题知识以及音乐简谱等,是你了解世界未知知识的好地方。

把资治通鉴文言文版读完是怎样的一种体验?

十万个为什么 空空 2024-5-15 22:34:18 9次浏览

关于问题把资治通鉴文言文版读完是怎样的一种体验?一共有 2 位热心网友为你解答:

【1】、来自网友【prospoli】的最佳回答:

好巧不巧,不久前刚把《通鉴》通读了一遍,不想去指导别人如何读书,只想把自己读此书的一些过程分享给大家,也算是抛砖引玉之举吧!

因为需要搬砖养家,所以完全是用业余时间读书,使用的版本是中华书局精装本,胡三省注的,一共十二大本。除去最后一些纠错的页数,全本共为 8020 页,平均下来每本接近七百页,想想也令人心颤。

本人的古文功底一般,大概花了一年半左右的业余时间读完。全书 294 卷,每卷大概二三十页,一开始阅读速度比较慢,虽然胡三省也给了注释,但是仍然需要查询大量的注释,比如官职、地名、典故等等,看不懂的必须查明白,然后在书页上标注,以备今后再读。如此一通下来,读一卷书的时间多则三小时,少则一小时,当你熟悉有些固定的官职、地名后,阅读速度会快一些。

此书记录了大量的天干地支、自然灾害,以及人事变动,读起来很枯燥,作为一般阅读者,基本可以忽略上述记录,但是作为深度阅读者,可以研究一下内里的含义,其实还是很有奥妙的,要知道司马公是不会浪费笔墨的。

还有一个头疼的地方是人名实在太多,尤其是南北朝和五代时期,有些人刚出来,还没出这一页就被干掉了,同时古人取名的重复率有些高,同名不同姓的现象比比皆是,搞得你甚至出现幻觉,所以在读这些时期的时候还是需要仔细点的。

《通鉴》全文三百万字,胡三省注释三百万字,建议读者认真阅读胡注,其中有大量的古代典章制度、礼仪、典故、生字,读通后可以极大提高古文功底。

还有司马公经常会在文中发表一下自己个人的看法,作为一个臣子向帝王的劝谏和建议,而我们在读的时候不妨多多思考,毕竟一千年前的古人在三观方面和现代人还是有些差别的,此中最令我动容的是司马公在全文结尾时的叙述,精彩生动,足以成为我国学生古文课本上的内容,可以再三诵读,浮一大白,抚膺击节,感同身受!

以上就是本人读《通鉴》的一些微小心得,随想随写,漏失必多,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希望我们中国人都来读一读这本伟大的著作!

【2】、来自网友【君子成人美】的最佳回答:

“资治通鉴”,顾名思义,它的意思就是:有鉴于往事,以资于治道。《资治通鉴》是一部编年体史书,其内容宏富,文采悠长,可以说是一部帝王治国之术。我之所以读它,首先当然出于兴趣使然,其次因为我人生不得志(当然主要是因为我本人才疏学浅,智商情商低下的缘故,怨不得旁人。),精神无可寄托;而位卑不敢忘忧国,知音难觅,遂寄情于古籍,而我尤好历史典籍,所以我书案上就有《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和《资治通鉴》等大部头,且都是文言版的。那么为什么多是文言版的呢?是我学历高?文言水平高?亦或是哗众取宠,故作高深之语?其实,都不是,的的确确因为文言版有助于我读书的兴致而已,就这么简单。大家都知道,历史典籍不像故事书和小说,有情节引人入胜,读起来实在枯燥乏味,昏昏欲睡,所以我就读文言版的。说真的,对于文言版我也只是一知半解的,似懂非懂。于是我可能就会读二遍三遍甚至于四五遍,直到能够“观其大略”方肯罢手,也因此有一点点战胜感、征服感和成就感,就这点点感觉驱使我用心坚持了下来。一整部《资治通鉴》四大本,我断断续续读完须历时一年(我是个俗人,俗务繁多,工作之余难以专心)。而我通读过两遍,耗时两年。如此说来,我实实在在反反覆覆读它不下七八回了。书读过了,其实我也记不了多少,只是觉得书越读越薄,最后我以为一部《资治通鉴》就两个字可以概括———“平衡”或者说是“制衡”吧。读史书,真的可以明大理,知兴衰,真的可以让人具有一双慧眼,穿透历史的迷雾直指本质,有一份“历史担当”——“处江湖之远而忧其君”。很多有识见的人都认为我看问题有相当的高度和广度。怎么证明呢?我举一个极小极小的实例吧。2002 年长沙望城坡开发区旗下望开物业大量招兵买马,其实我赋闲在家,也就去凑热闹。当时参加笔试的人约 200 号人,有道问答题是这样的——“你对拆迁安置有什么看法?”可以想象几乎所有的回答都是作今夕对比,歌功颂德,鼓吹拆迁安置工作搞得好。独有我不这么作答,我是这样回答的:“我深以为拆迁安置工作关乎拆迁地人民的安居乐业,关乎局部地区社会的安定和稳固,关乎政策的连续性和延续性,关乎党群干群关系的和谐度,关乎党和政府的威望和威信以及公信度……总之关系到国计民生的诸多方面。”,答题时,我真的没有迎合的丝毫意念,我只是把我忧心家国的意识自然而然地表述而已。后来我知道,我的这份答题引起了开发区很大的震动,他们不能理解一个纯粹的“泥腿子”,从未掌过一丝权柄的“小人物”怎么会有这些奇谈怪论。我通读文言版《资治通鉴》后,还有另一层收获。无可否认很多历史典籍也是很有文采和文学价值的,诚如鲁迅先生评价《史记》所说——“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在历史典籍里面浸淫久了,对于个人写作和文笔是大有裨益的。我从来没有参与过写作培训,当年学生时代每遇作文都搜肠刮肚也挤不出几滴牙膏。现在随便什么话题都可以信手拈来,下笔千言,虽然谈不上水平,然而终究不生涩拗口总是事实。总而言之,统而言之,能够真正通读文言版《资治通鉴》,可以让人明兴衰,知得失,还可以提升文字写作能力,提升个人的气质气度,正所谓“腹有诗书气自华”。

#君子成人美原创#

#今日头条热点我要上头条#

喜欢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