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活小妙招免费各类生活中的小问题知识以及音乐简谱等,是你了解世界未知知识的好地方。

范进中举后为什么会有很多人送钱粮房屋等?

十万个为什么 空空 2024-6-06 14:44:10 10次浏览

关于问题范进中举后为什么会有很多人送钱粮房屋等?一共有 2 位热心网友为你解答:

【1】、来自网友【丙润老师】的最佳回答:

因为当范进中举的时候,是周边所有邻居唯一能够巴结上未来官员的机会。

我没有任何夸张,如果你仔细阅读范进中举的话,就会发现字里行间都是讽刺。

可除了讽刺之外,则是所有人对于范进中举这件事情由衷的羡慕和祝福。

更重要的是周边这些邻居们他们掏心掏肺地对范进好,只是为了将来能够捞点便宜。

第 1 点,范进中举之后的状态。

接下来讲的这一部分内容可能有点枯燥乏味,但全都是范进中举当中的原文,我们把这些内容拿出来看一下,当范进中举之后,周边人是怎样对待范进的。

在得知范进中举之后,当地非常有名的乡绅,我们就可以称之为土豪,或者地主第一时间得知了消息,而且得知消息之后他准备了一份小小的礼物,这份礼物有多少呢?

50 两白银,另外再送给了范进一处三进三出的大房子。

根据当时的文献记载,这个大房子很有可能是在豪华地段。

就这么说吧,如果是古代的大房子我们没有办法用现阶段的思维理念去衡量的话,我们就假设给饭店送的这一个大房子是在一个 4 线县城里面的市中心送的一套豪华别墅。

我刚才给我们这边的售楼处打电话问了一下,一幢豪华别墅差不多能够在 500 万到 2,000 万之间上下波动。

而根据范进当时的生活条件来看,应该也算不上什么大城市,刚刚好能够对标,至于 50 两银子那就跟玩一样了。

实话实说,这个 50 两银子和这个大宅子相比,大宅子要远胜过 50 两银子。

更重要的是范进中举之后,这位地主对着范进说:咱们两个人其实是有关系的,你看你的老师是我先祖的门生,要是按照这个规律来排的话,那咱们两个人是什么,咱们两个人是弟兄,是亲如兄弟的弟兄,再往后不管出了什么事,遇到什么困难,我这个大地主一定能够保护你。

除了这个大地主之外,在原著当中还提及到了另外一部分人,只不过这些人,他们送的东西没有那么高规格,再加上字数有限,所以也没有提及具体是谁送的。

那这些人送给范进什么呢?首先送给范进送了一大堆的田地。

那如果这一部分田地我们对标成在大城市里的写字楼的话,那么除此之外还有门店,这些门店就类似于大城市里的商铺底商,这些东西合集在一块怎么着也能有个几十万甚至几百万甚至几千万块钱的价值。

再之后又来了两位落魄人家,人家表示了自己这些日子吃不好饭也睡不着觉,保不齐就饿死了,这样吧,我给你们家当仆人,也不希望你们给我多少工资,管饭就行。

一般情况下就算这些人过得再落魄想给别人当仆人,也得看一下是不是有头脸的人物,而这几个人愿意屈尊给范进当仆人,就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他们认可了范进的实力。

更重要的是范进的老丈人,也破天荒地觉得自己这个女婿非常出戏,非常优秀。

要知道在早些日子的时候,这位老丈人压根瞧不起范进,见到范进之后也是冷嘲热讽,要么说一些风凉话,要么就指桑骂槐,反正坏话说尽好话是一句都没有。

而现在这个老丈人也来了一个 360 度的急转弯,对待这个范进竟然也表现得唯唯诺诺的。

第 2 点,为什么这些人对范进如此的好?

在武林外传这部电视剧当中,我们经常能够听到大家称呼吕秀才为穷秀才或者酸秀才仿佛当一个秀才并不值钱,实际情况也是这个样子。

在明朝中后期的时候已经到了清朝,虽然朝廷里面对于秀才也是百般尊重,但是秀才能够拿到的功名是非常有限的,秀才能够当的官也是几乎少到没有的。

在这种情况之下,秀才就没有必要继续坚持下去了,毕竟得不到整个社会的认可。

那为什么还有好多人在读上秀才之后仍然不离不弃拼了命的读书呢?

因为在秀才之上还有一个级别叫做举人,只要你当了举人,而且成功在举人当中混出来,哪怕你是到后数最后一名,都可以拿到一个九品官职。

那有人就说了九品官职不就是个芝麻官吗,给我我还不要呢?

你可不要这样想,九品芝麻官虽然官职很低,但是是正儿八经的官员,运气好的话,这一辈子下来弄一个六品官职或者五品官职,真的就跟玩一样。

而且你就算只到九品官职,那也是山高皇帝远,这一片地方都是你说了算,你可能管理着几万人的衣食住行。

那个时候的几万人其实就相当于现在的几十万人,甚至数百万人了,毕竟那个时候的人口密度非常的低。

有人就说了,范进中举之后的一些描写是不是太过夸张了,是不是夸大其词了?

真实情况是范进中举之后也就是那个样子,在古代只要你中了举人,身份地位几乎是在一天之内翻天覆地。

而且只要你愿意,当地的豪绅或者当地的有钱人都会巴结你,甚至是积极主动地巴结你。

他们怕的不是你在这边狮子大开口,怕的是你压根狮子不开口,如果你不求他办事,他反而觉得心里刺挠。

希望的就是你提出各种苛刻的条件,然后他们拼了命去帮助你解决这些问题。

因为古代就有告老还乡的习惯和习俗,如果一个人是九品芝麻官,在这一辈子拼搏努力过程当中,慢慢的成为了七品芝麻官或者六品芝麻官,然后等到年龄大了告老还乡,那么这个人就是家族里面最为典型或者最有代表性的力量,同时也是地方士绅豪族必须要巴结的对象。

而且这些地方的士绅豪族为了能够稳固自己的家庭地位,也非常愿意积极主动地和这些官员搞好关系。

这也是为什么范进中举之后,当地的士绅豪族立刻马不停蹄地赶到范进家里面,赶到了范进家里之后,又是送钱又是送房子,甚至还要送人。

第 3 点,范进中举之后的未来仕途。

在具体讲解范进之前,我们先讲解另一个人他叫海瑞,海瑞也是举人出身。

最开始的时候是在福建那边当一个高级教师,再后来硬是干到了正三品的官员,并且在死之后成为了太子太保。

这就意味着中了举人之后能够大展拳脚仍然是有一定概率的,就算没有这个概率在当地就已经高人一头了,别人巴结还来不及呢,又怎么敢随意的诋毁呢?

所以在范进中举之后最开始还没有来得及对外宣传呢,邻里街坊的就全都知道了这件事情,而且该巴结的全都巴结上了。

更重要的是原本范进家里一个邻居都不愿意来探望,现在却连挤都挤不进去。

在范进中举之后又准备继续考取功名,只不过这一段时间因为自己的母亲去世范进必须得守孝三年。

可是在守孝三年的时候,三年又有大量的时间继续考功名,可以说当时当地的士绅豪族对于范进的这一场投资是稳赚不赔。

更重要的是我们要明白一点,那就是明清时期我们以清朝为例,每年举人的名额差不多是 1000 个左右。

如果均匀分配到每一个省里面的话,每一个省能够有 100 个人,就算是谢天谢地了。

也就是说所有能够中举人的,必须是在这三年时间里面或者在固定年数时间里面,排名全省前 100 位。

而且范进也非常出戏,范进后面中了举人之后又继续努力成为了进士,这一下子更了不得了,成为了进士再后来又成为了山东学道。

怎么说呢,就是整个山东这一大片区域,所有与学术相关的以及其他的特殊问题或者特殊情况,必须由范进一个人说了算,不能说在山东地区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但整体来说也差不多。

这同时也说明了一个道理,什么叫做学而优则仕。

古代人对于世俗的追求是极其疯狂的,也是极其珍重的。

而范进只要中了举人就可以享受到朝廷的多种福利,更不要说后面中了院士了。

就比如在明清时期举人有一项特权:

首先可以免除摇曳,其次可以不用纳税,然后还可以养奴仆,更重要的是见到当地官员也可以不用下跪,可以正常聊天,就算是过堂的时候也不会动用大的刑罚。

所以说范进中举这个故事,大家可以当做一个笑话来看,同时也可以当做人情冷暖来分析。

但从另一个角度出发,这却是底层人往上爬得为数不多的出路。

小伙伴们,你们如何看待范进中举之后,周边亲戚邻居对范进态度的 180 度大转弯呢?

【2】、来自网友【镜鉴青年】的最佳回答:

一部嬉笑怒骂的《儒林外史》里,“范进中举”堪称其中经典桥段。从范进中举后的癫狂,到各路当地“头面人物”们排队送钱送房的热闹情景,不知笑喷了多少读者。其背后的深意,更叫人笑声里连连感慨:明清年间的“举人”功名,就是这么牛气。

确实,虽说放在讲究出身的明清权力场里,“举人”功名显然要靠边站。举人出身的官员,有时更是吃苦背锅的命。但放在民间基层,“举人”这个身份,就是老百姓眼里,无比强大的荣耀光环。

特别是放在小说的主人公范进身上,从“秀才”到“举人”,简直是人生的大翻身:中了秀才以后,虽说吃上了老丈人胡屠户送来的肉食,却还是被胡屠夫骂的狗血淋头,上门借钱都被打出来。待到后来中了举人,却是吓得老丈人胡屠户唯唯诺诺,人前人后给范进赔笑脸。一个“举人”功名,就是一步登天。

如此奇特桥段,放在真实的明清历史上,却是无比写实。

《儒林外史》的故事背景,是明朝成化年间。这个年代,却也是明代秀才与举人,两个身份反差开始拉大的年头。

先说秀才功名,看上去只和举人差了一级,而且明朝开国后,也给秀才提供了丰厚的米粮补贴,看上去也应该很受尊重。但到了十五世纪中叶时,秀才身份却已严重贬值。一是明代物价飞涨,秀才的衣食补贴却百年没涨,生活自然越发贫困。外加读书应考的成本也增加,于是“穷秀才”就越来越多。很多明代名流名臣,功成名就后,常回忆起做秀才时的苦日子。以明朝名臣杨继盛的泪奔原话说:“其苦难言万一矣”。

那么既然苦到这个地步,为什么千千万万的明清秀才们,依然咬着牙挨着骂,忍受着一次次落榜的羞耻继续考呢?

因为这只比“秀才”高一级的“举人”,放在明清年间,身份待遇真是天壤之别。首先是级别高,只要愿意参加选官,基本能担任八九品官职,就算暂时不做官,却也是八九品官员的级别。放在乡间百姓眼里,就是惹不起的“大老爷”。

特权当然也更大,可不止是做秀才领的那点补贴了,而且有免赋税徭役的强大特权,名下的土地财产,都可以大摇大摆的免去国家赋税。于是好些田主都会把财产寄在举人名下,就为少交一点税。所以哪怕中举前是个穷光蛋,中举后没几天,就是各种田产财物排着队送上门。“范进中举”里“很多人送钱粮房屋”的桥段,实在是小儿科。

不夸张说,只要中得举人,一夜之间从穷草根变地方土豪,就是实实在在的人生神话。

最重要的是,举人的身份十分高,别看在国家高层权力场上不受待见,但放在乡间地方,却是如雷贯耳,本身就是八九品官员的级别,在乡间的话语权十分强大,属于地方上声望极高的士绅阶层。所以就算地方的父母官,见了举人也是客客气气,为了自家官位稳固,也必须维持好与当地举人的关系。“范进中举”里张乡绅慌不迭的跑来跟范进攀交情,就是这个原因。

如此社会地位,也叫明清年间的举人们,成了地方上盘根错节的势力,正如明朝学者陈益祥形容:故今一趾贤科,不得入官,便足自润!

所以,也就不难理解,古代那些莘莘学子们,就算考到满头白发,也要咬牙狠钻的执着。科考功名的诱惑,实在是太大了。

作者:我方团队张嵚

喜欢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