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活小妙招免费各类生活中的小问题知识以及音乐简谱等,是你了解世界未知知识的好地方。

刘统勋跟李卫谁的官职高?

十万个为什么 空空 2024-6-06 10:52:30 7次浏览

关于问题刘统勋跟李卫谁的官职高?一共有 2 位热心网友为你解答:

【1】、来自网友【语说漫谈】的最佳回答:

两个人都是清朝的重臣,深得清朝皇帝信任的肱股之臣,不过相比较而言,李卫的名字相信大家不会陌生,一部《李卫当官》让李卫的名字真正家喻户晓了,至于刘统勋,可能很多人并不认识,其实也有一部影视剧讲述他的故事,那就是《天下粮仓》(暴露年龄了),当然提到他的儿子,也是家喻户晓的人物,这个人就是刘墉,相信他的影视剧很多人都熟悉吧!

其实,刘统勋和李卫两个人有过同朝为官的经历,不过那个时候李卫是雍正麾下的重臣,可以说在雍正时期,李卫绝对是能够让刘统勋仰望的存在,而刘统勋真正进入仕途的高峰,是在乾隆年间,而那时李卫早已经去世十多年了,所以如果比较两个人同时期的官职大小,不用想也是李卫大了,不过这里应该说的是两个人官场生涯最高峰的较量,那么下面我们分别分析一下两个人生涯都担任什么品级的官职吧!

先来说说李卫,虽然影视剧中的李卫大家都非常熟悉,是一个不学无术的小混混出身,当然这是影视剧的杜撰,真实历史上的李卫,也是出身官宦之家,不过李卫这个人从小应该是不爱读书,所以进入官场并不是想其他读书人那样通过科举进入官场,而是家中捐了一个员外郎的官职,这样在康熙五十六年的时候成为兵部员外郎,这个官职干了两年时间,就升任户部郎中,不过在康熙时期,李卫并没有能够获得太大的进步。

等待雍正皇帝继位后,原本平平无奇的李卫竟然得到了雍正帝的重用,可以说是火速飞升了,雍正继位后李卫直接被任命为直隶驿传道,可是还没有到任就被雍正调任云南盐驿道,这可是实权官职,在这个职位上李卫做的风生水起,仅仅一年多时间就升任了云南布政使,并且监管盐务,这个官职可以从二品,真正成为了封疆大吏了,又过了一年时间,再次被提拔成为浙江巡抚,雍正四年,仅仅担任一年的巡抚的李卫,再次兼任两浙盐政使,而雍正五年,直接成为浙江巡抚,已经做到了地方最高官员了,可以说这一段时间李卫是一年提升一级了,能够从从五品的员外郎,一个闲职官员,要不然也不会花钱就能当官了,不到十年时间,最终成为朝廷从一品官员,简直是做火箭一般了,可以说雍正就是李卫的伯乐了。

等到雍正七年的时候加封兵部尚书,因为母丧回乡守制,后面加封太子少傅,雍正十年的时候,成为刑部尚书,出任直隶总督,乾隆元年的时候,监管直隶总河,最终在乾隆三年病逝,可以说李卫一辈子担任的最高官职就是直隶总督加兵部尚书和刑部尚书了。

那么刘统勋呢?他是正儿八经通过科举进入的官场,在康熙五十六年李卫捐官进入官场的时候,刘统勋这一年恰好考取了举人,成为朝廷候补官员,真正进入官场是在雍正二年考取进士,担任了翰林院庶吉士,在雍正时期担任过南书房行走,上书房行走和詹事的官职,而他真正获得重用是在乾隆时期,在乾隆刚继位后,刘统勋就被提拔为内阁学士,乾隆二年就升任刑部侍郎,后面因为母亲病逝回乡丁忧,再次回到朝廷是在乾隆六年,此时担任的官职是都察院左都御史,这是从一品的官职。乾隆十一年的时候出任漕运总督,乾隆十三年后刘统勋升任工部尚书兼任翰林院掌院学士,后又调任刑部尚书。根据《清史稿》记载:十一年,署漕运总督。还京。十三年,命同大学士高斌按山东赈务,并勘河道。迁工部尚书,兼翰林院掌院学士,改刑部尚书。

等到乾隆十七年的时候,刘统勋进入了清朝的核心权力机构,担任军机处行走,真正成为乾隆的重臣,乾隆十九年的时候有升任太子太傅兼陕甘总督,此后刘统勋多次被乾隆命令疏通运河,可以说治水有功深受乾隆赏识,最终在乾隆二十六年刘统勋出任东阁大学士兼礼部和兵部事务,乾隆二十九年升任翰林院掌院学士、上书房总师傅和殿试阅卷大臣,等到乾隆三十年出任国史馆总裁,乾隆三十八年更是出任《四库全书》总裁官。

综合两个人的官职,我们也就能够清晰的看出两人的官职大小,李卫最高担任直隶总督、兵部尚书和刑部尚书,直隶总督是正二品官员,加封兵部尚书就是从一品官职,而刑部尚书也是从一品官员,所以李卫就是从一品的朝廷高官;而刘统勋是军机大臣、东阁大学士,这是最重要的两大官职,虽然军机大臣没有品级,但是军机处才是朝廷的权力核心,至于东阁大学士是清朝的殿阁大学士,属于正一品的官职,清朝最高的官职,而且在清朝殿阁大学士就是百官之长,两大官职集于一身,就是清朝真正的“宰相”了。

可以说在清朝的时候,真正掌控朝政的官员都是军机大臣加上殿阁大学士,当然这里说的是雍正之后的官场,比如雍正最信任,也是辅政大臣张廷玉和鄂尔泰都是如此,后面傅恒、阿桂、福康安以及和珅都是如此,这样的人才是清朝站在权力最高峰的官员了,我们仅从官员品级上去看的话,刘统勋都是要比李卫更高,因为东阁大学士是正一品,而李卫的六部尚书只是从一品而已,不过李卫一辈子没有进入过军机处,也没有担任大学士,两个人的高低一目了然了。

而且刘统勋死后被赠谥号“文正”,这是清朝最高等级的谥号了,可见此人在乾隆心中的地位了,他的地位,就是他的儿子刘墉也没有达到,尽管刘墉在影视剧中成为和和珅斗法的存在,另外一个人就是纪晓岚,可是两个人与和珅的地位相差太大了,其实就是刘统勋也没有达到和珅的高度,更何况是刘墉和纪晓岚呢?刘墉一辈子最高也仅仅做到体仁阁大学士,但是进入军机处却一直没有实现,至于纪晓岚,最高仅仅做到吏部尚书和协办大学士,这是低于殿阁大学士一级的官职,在没有宰相的清朝,大学士的地位就相当于宰相,不过这里说的是进入军机处的殿阁大学士才是宰相,所以李卫没有达到这个高度,而刘统勋就是清朝名副其实的“宰相”了,所以两个人谁的官大,还用说吗?

【2】、来自网友【楚风说历史】的最佳回答:

刘统勋是刘墉的亲爹,乾隆朝前期的重臣,做过首席军机大臣,而李卫是雍正皇帝的重臣,官至直隶总督、刑部尚书。

刘统勋——乾隆皇帝前期的重臣

刘统勋出生于公元 1700 年,山东诸城人,爷爷刘必显和父亲刘棨都是进士出身,父亲刘棨还官至四川布政使,属于从二品高官,掌管一省的钱粮和赋税。

所以刘统勋应该算是书香门第,在家庭的影响下,刘统勋当然也是全力读书。最终皇天不负有心人,刘统勋在雍正二年考取了进士,这时候他才 24 岁。

科举出身的刘统勋进入官场后,历任翰林院编修,南书房行走、上书房行走和詹事等职务,但是在雍正朝,刘统勋一直碌碌无为。

乾隆皇帝登基后,开始对刘统勋大加重用,提拔刘统勋为内阁学士(从二品),还让刘统勋跟着嵇曾筠(雍正朝大学士)学习海塘工程和治理水患。

乾隆二年,刘统勋就升任了刑部侍郎,刑部侍郎是尚书的副手,属于刑部的第二号人物。乾隆四年,刘统勋母亲去世,回家守孝。

乾隆六年,刘统勋守孝归来,就被乾隆任命为都察院左都御史,这个可是大官,左都御史就是都察院的最高长官。右都御史都是总督的加衔,所以左都御史掌管都察院,都察院不止是监察机构,还是审判机构,三司会审里面就有都察院。

乾隆十一年,刘统勋又出任漕运总督,开启了自己督修河道、治理水患之路。后又任工部尚书,转刑部尚书。

乾隆十九年(1754 年),刘统勋升任太子太傅兼陕甘总督,得到赏赐孔雀花翎。太子太傅是从一品,陕甘总督是地方封疆大吏,尤其是西北这么重要,可见乾隆对刘统勋的重用。

在陕甘总督任上,虽然刘统勋栽了跟头,支持定西将军永常退守哈密,惹怒了乾隆皇帝,被乾隆皇帝下了大狱。但是后来乾隆知道了这件事的前因后果,突然觉得刘统勋是忠心之人,立马又获得重用。

再次受到重用的刘统勋从此一发不可收拾,升任东阁大学士兼礼部、兵部事务,军机大臣,生命的最后两年刘统勋还是首席军机大臣。

乾隆三十八年(1773 年)十一月十六日,刘统勋赴紫禁城早朝,行至东华门外时,轿内忽然倾斜,抬轿人拉开轿帘发现刘统勋双目紧闭。

虽然乾隆皇帝派人去赐药探望刘统勋,最终刘统勋还是去世了,乾隆皇帝亲自到刘统勋家吊唁,发现刘统勋家真是一贫如洗。

上临其丧,见其俭素,为之恸。回跸至乾清门,流涕谓诸臣曰:“朕失一股肱!”既而曰:“如统勋乃不愧真宰相。”《清史稿》

乾隆皇帝回去后,就对身边的人说:“我失去了一位得力助手”,“刘统勋不愧是真宰相”,他还亲自写诗纪念刘统勋。把刘统勋列为五阁臣之一,追授太傅,赐谥号“文正”,古代“文正”是文臣最梦寐以求的谥号,刘统勋是清朝仅有的七位获得文正谥号的大臣之一。

李卫——雍正的宠臣

电视剧《李卫当官》大家都看过,剧中的李卫虽然学识不高,但是办事能力超群,从一名侍卫被雍正皇帝重用,最后干到两江总督的高位。而正史中的李卫也确实有其人,并且也是学问不高,但是肯定没有徐峥那样搞怪而已。

李卫是江南铜山人(今江苏徐州丰县大沙河镇李寨),出生于 1688 年,家庭比较富裕,李卫虽然有条件读书写字,但是可能天性不愿意做学问,所以李卫基本上是大字不识几个。

李卫读书不行,但是他还想当官,造福一方百姓,那么怎么办呢?只能走“捐官”的路子,也就是所谓的“卖官鬻爵”,现在人觉得这是违法的,不被世人所接受。但是在古代,这样的政策基本上每个朝代都有,花钱“捐官”在古代还是比较正常的事情。

清朝从康熙年间开始了“卖官鬻爵”,目的就是为了增加财政的收入,并且最早的都是买个品级,不受实职。但是后来慢慢地就变味了,不但品级越卖越高,还能授予实职。

李卫家里比较有钱,康熙五十六年(公元 1717 年)父亲就给李卫花钱买了一个官,员外郎(从五品)。这一年李卫三十岁。

过了没多久,李卫被朝廷任命为兵部员外郎(实职,相当于兵部下面某个司的副职)。康熙五十八年(1719 年),李卫升任户部郎中(户部下面某个司的正职,正五品)。

李卫在户部任郎中时,负责管理银库的事务,当时有个亲王的属下也在户部当差。亲王为了谋取利益,他让属下规定在下面收缴的白银都要每千两额外加收十两作为库平银(属于额外的好处费)。李卫觉得这是以权谋私,数次劝诫亲王属下,结果人家说是王爷规定的,根本不把李卫当回事。

李卫想了一个办法,他在户部走廊里放了一个柜子,写上这是某某亲王的“赢余”,指明是非法收入,弄得亲王很难堪,于是就取消了这个规定。当时还是皇子的胤禛听说了这件事,就注意到了这个不畏强权的年轻人。

世宗即位,授直隶驿传道,未赴,改云南盐驿道。《清史稿》

所以雍正一登基就重用了李卫,授予李卫为直隶驿传道,还没到任,又改为了云南盐驿道,可见雍正皇帝确实想让李卫到地方历练一下,以便提拔他为封疆大吏。

李卫在云南盐驿道干了一年,雍正皇帝就又提拔李卫为云南布政使,布政使为从二品,负责一省的行政和财赋,位高权重,这个提拔速度真是快的惊人。

雍正三年,李卫又被提拔为浙江巡抚,正二品。雍正四年,李卫兼任两浙盐政使,管理查处私盐贩卖。雍正五年,李卫任浙江总督,兼管浙江巡抚事。

李卫为官的发家之道就是善于管理盐务,他在浙江管理盐政时,私盐贩卖比较严重,李卫在摸清了盐枭行动路线,组织有效的力量,终于把大盐枭沈氏擒拿。

在浙江主政期间,李卫还修筑海塘,有效地保证了老百姓的生命财产安全。

雍正七年,李卫加封兵部尚书,不久加太子少傅。

雍正十年(1732 年)五月,李卫被任命为署理刑部尚书。不久后李卫出任总督之首的直隶总督。

从雍正登基以来对李卫的重用来看,李卫确实可以说是“平步青云,盛宠不衰”。

乾隆元年,皇帝让李卫兼管直隶河道总督事务。

乾隆二年,李卫弹劾诚亲王府护卫库克与安州民争淤池,乾隆皇帝秉公处理,治了库克的罪,并且嘉奖了李卫,赐给他四团龙补服。

乾隆三年(1738 年),李卫又弹劾河督朱藻贪污受贿以及朱藻的弟弟朱蘅干预赈灾,朱藻兄弟两人最终因此获罪。

乾隆三年,李卫病疾发作,皇帝派御医到李卫府上诊治,但是由于李卫病得很严重,于乾隆三年十月二十二日(1738 年 12 月 3 日)去世。李卫去世后,乾隆皇帝以总督例赐予祭葬,谥“敏达”。

那么乾隆大臣刘统勋 pk 雍正大臣李卫,谁的职务高?

首先,由于李卫和刘统勋都没有爵位,所以我们就不考虑爵位的问题,直接分析官职权力、谥号、品级。

第一,从品级上看。

刘统勋的最高官职是东阁大学士,首席军机大臣,兼管礼部和兵部事务。东阁大学士是清朝的三殿三阁大学士,不过清朝的大学士已经没有了很大的权力,内阁只能处理一般的事务,但是作为清朝的大臣,还是希望自己可以成为大学士。

原因很简单,大学士是汉臣最高的殊荣,特别是清朝前期,汉臣要想进入正一品,就必须通过大学士来解决。因为正一品的官职里面有太师、太傅、太保、三殿三阁大学士(保和殿、文华殿、武英殿、文渊阁、东阁、体仁阁)、领侍卫内大臣、伊犁将军、绥远将军。

在这些正一品官职里面,三师(太师、太傅、太保)都是文官死后的加衔,领侍卫内大臣都是满人担任,剩下的两位将军也都是八旗满人。这样一来,作为汉臣文官,基本上要解决正一品都是熬成大学士。

不要觉得熬成大学士很容易,其实是很难的,就像刘统勋的儿子刘墉,熬了一辈子,到最后才是体仁阁大学士,排在大学士的最后一位。至于纪晓岚最高只到了协办大学士,都不是正式的大学士,协办大学士只能算大学士的替补,当然想要成为大学士,一般都要从协办大学士开始。

刘统勋是东阁大学士,妥妥的正一品,虽然东阁大学士排名不高,排名三殿三阁大学士的第五位。可是刘统勋好歹也解决了正一品的问题。至于刘统勋的其他官职,像总督或者尚书,都是从一品,首席军机大臣虽然权力很大,但是没有品级,所以老刘最高为正一品。

李卫呢?他就比较好说了,李卫最高是尚书和总督,还当过太子少傅,这些里面尚书是一部之主官,为从一品,总督理论上为正二品,加衔为从一品,太子少傅为正二品。所以李卫充其量也就是个从一品。

所以,从品级上看,刘统勋强过李卫。

第二,从权势上看。

刘统勋是军机大臣,内阁大学士,兼管礼部和兵部,最后两年刘统勋还接任了首席军机大臣。

在清朝的内阁只能处理一般的事务,所以国家大权都在军机处,军机处就相当于国家的政治中心,军机大臣由六部堂官和大学士等人充任,由皇帝任命。

所以军机大臣都是皇帝的心腹,平时奏折都是先由军机处根据轻重送皇帝手中,然后皇帝审阅定夺后,把旨意交给军机处,军机大臣在写成正式的政令,请皇帝审阅,没有问题,就让军机处直接下发各地执行。

军机处总揽机要,还有向皇帝推荐官吏的权力,权限凌驾于内阁和六部之上。

所以清朝的军机大臣虽然没有品级,可是他却有宰相之实,而刘统勋既是大学士又是军机大臣,属于正儿八经的宰相。

刘统勋还兼管着两部,首席军机大臣,则权势更大,属于皇帝最倚重的大臣。

而李卫呢?他就比较简单了,作为非科举出身的他,能干到总督就很厉害了,当军机大臣或者大学士,基本上不可能,李卫学问有限,入军机也处理不了文件。李卫最高到直隶总督兼过部院尚书,权力只局限于一方面或者某个地区,所以李卫和刘统勋差距还挺大的。

第三,谥号方面。

大家都知道古代的皇帝或者品级高的文臣武将,都是有谥号的,就是对一个人的一生进行总结,不过这个总结只有几个字。

谥号就相当于对一个人进行盖棺定论了,谥号的好坏决定一个人是名留青史,还是遗臭万年。

刘统勋死后,乾隆皇帝给他的谥号是“文正”,古代文官最高的谥号,整个清朝只有七个人获得。

而李卫的谥号就很一般了,“敏达”虽然也算是赞赏,可是由于李卫没有科举功名,注定不会有很高的谥号。

因此,从谥号方面刘统勋也比李卫强太多。

小结:乾隆的重臣刘统勋无论从品级、职权、名誉方面,都要比雍正宠臣李卫强太多。不过李卫作为一个靠捐官进入官场的非功名人士,能够干到总督高官已经很不错了,毕竟刘统勋人家是正儿八经的进士。

一句话概括就是李卫算是封疆大吏,而刘统勋是首辅,辅佐皇帝的肱骨之臣,谁大谁小一目了然!

喜欢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