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活小妙招免费各类生活中的小问题知识以及音乐简谱等,是你了解世界未知知识的好地方。

大量“金砖”在故宫被无故销毁,泥土的身价为何比黄金还高?

十万个为什么 空空 2024-6-05 23:38:32 8次浏览

关于问题大量“金砖”在故宫被无故销毁,泥土的身价为何比黄金还高?一共有 2 位热心网友为你解答:

【1】、来自网友【东哥说文史】的最佳回答:

我是东哥,曾经与苏州御窑金砖传承人当面请教过关于金砖的问题。

如果你想看看故宫金砖的真面目,可以去苏州市相城区的御窑金砖博物馆参观,那里的金砖数量大,质量高,制作年代跨越明清两个朝代,是了解金砖的好地方。

明代建造紫禁城的时候,使用的铺地的大砖一般来自苏州,扬州和临清等五府,选择这些地方是经过精心考察的。因为这些地区都是靠近大运河边,土质细腻,泥土里面胶质含量高,容易澄浆,做出的砖质地紧密结实。第二的原因,就是这些地方都靠近大运河,方便水路运输到北京。要知道,从古到今,大运河都是南北物资交流的重要航道。

泥土做的金砖,为什么价格比黄金还高呢?

主要是制作工艺非常复杂。关于金砖的制作工艺,明朝学者宋应星在《天工开物》里面做了比较详细的介绍,一块金砖最终成品,需要二十多道工序。首先选择的泥土就要“黏而不散,粉而不沙”。苏州当地专家告诉我,他们一般选择的就是阳澄湖里的湖泥。阳澄湖大闸蟹是闻名天下的美味,一个秘密就是阳澄湖的湖底泥土坚硬结实,大闸蟹在湖底爬行的时候对螃蟹的爪子的力量要求很高,所以这里的螃蟹肉质紧实是一大特点。

和泥的时候,传统上需要人牵着几头牛在泥土上反复踩踏,变成粘稠的泥巴,这叫做练泥。泥巴练好之后,放到方框模具里面,盖上木板,再找两个人站在上面来回踩压。等到砖坯做好之后不可以放在阳光下面暴晒,而是要阴干。

入窑烧制的时候更加麻烦,而且时间漫长。第一个月要用糠草薰;第二个月要烧片柴;第三个月要烧棵柴;然后用松枝柴烧四十天。

一块金砖,要在窑子里面修炼 130 天才能出来。

这还不算完。

出了砖窑,还要把砖头放进桐油里面浸泡 100 天!

最后才算大功告成。

这时候的大砖才能叫金砖。

用将近一年的时间,来锻造一块铺地的大砖。

你说这个代价有多大!

等到金砖送到工地上,为了严丝合缝的铺设好地砖,两个壮劳力配合一个熟练的瓦工,一天只能铺好五块金砖!

你说这个代价有多大!

说这样的铺地大砖叫做金砖,没毛病。

关于金砖的另外两种说法,一起放到这里,供各位看官老爷知晓。一个说法,说这个砖头烧制出来之后,敲击起来有金石之声,特别的脆。所以叫做金砖。

金砖我敲过,声音确实特别的脆。

另外一种说法,说这些大砖运送到了北京之后要首先储存在北京的京仓,皇宫专用,所以叫京砖,京金谐音,后来就叫金砖了。

不管怎样,相比那些已经消失在历史中的手工艺,故宫里面金砖铺地的风景还在,制作金砖的手艺还在,这都是值得欣慰的事情。

我是东哥,希望这个回答能够让你有收获。

【2】、来自网友【五星出东方】的最佳回答:

实际上,故宫的金砖并不是用金子制成的。但是堪比金子,在几年前,一对永乐的御窑金砖的价格竟然达到了八十多万

金砖的制造工艺非常讲究,从选土、炼泥、烧制、打磨,足足要花费近两年的时间。

金砖用的是江南的土,黏而不散、粉而不沙,经过掘、运、晒、推、舂、磨、筛七道工序,然后露天放置整整一年,以便去掉土性。

水用的是姑苏的水,经过澄清、沉淀、过滤、晒干、踏踩、摔打六道工序,江南的土就被炼成了稠密的泥。

接下来是烧制,先把泥放入模具,踩实,用木棍磨平整,再放置在阴凉处,阴干八个月。

然后经过糠草烧一个月,去除水分;片柴烧一个月,棵柴烧一个月,松枝柴烧 40 天,总共历时 130 天烧制完成。

经过四五天的冷却后,这些半成品还要进行复杂的砍磨,浸桐油,据说,熟练的工匠每人每天最多只能砍磨三块砖。

烧制完成的砖经由运河北上,到达北京通州,再经过官府逐一严格检查,方可进入紫禁城。最为严苛的是,工匠每使用一块砖,必须有至少三块砖作为备选,对老百姓而言,这些能够进入紫禁城的砖绝对块块都是精品,可实际上,除了工匠选用的那块,其他备选的砖即便无可挑剔,也会被销毁。

“金砖”虽不是黄金制成,但由于无数工匠复杂而漫长的劳作,使得那些原本不名一文的泥土具备了黄金的身价,毕竟,不是每块砖都有机会经历近两年的时间去打磨,只为追求一个极致。

喜欢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