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活小妙招免费各类生活中的小问题知识以及音乐简谱等,是你了解世界未知知识的好地方。

关中“十大怪”具体是指什么?到底有多怪?

十万个为什么 空空 2024-5-26 16:53:46 7次浏览

关于问题关中“十大怪”具体是指什么?到底有多怪?一共有 2 位热心网友为你解答:

【1】、来自网友【鸿鹄迎罡】的最佳回答:

“陕西关中十大怪”具体为:面条像裤带;锅盔像锅盖;油泼辣子一道菜;碗盆难分开;手帕头上戴;房子半边盖;姑娘不对外;不坐椅子蹲起来;睡觉枕石块;秦腔不唱吼起来。

这十句话直观地概括了陕西关中人在千百年来形成的十种民俗习惯,它们的形成,跟自然环境、经济状况、生活方式、文化水平等方面有直接关系。

现在,随着各地之间不断交流,陕西民俗跟外来文化相互交融后,十大怪里边的许多习俗逐渐消失,慢慢成为历史的记忆。

“陕西关中十大怪”是怎样形成?又有哪些文化寓意?作为一个土生土长的陕西关中人,听我慢慢道来。

一、面条像裤带

“面条像裤带”是说陕西关中人做的手擀面条像皮带那样又宽又长,吃起来爽滑筋道可口,吃过后很耐饥。

陕西关中地区别名叫“八百里秦川”,是由黄河最大支流渭河冲击形成的小平原,自古以来盛产小麦,也是全国非常重要的小麦商品粮基地。

在过去,由于农业机械化程度很低,干农活全靠力气,对农人的体力消耗特别大。人们必须达到身强体壮,才可以多干农活。

农人上地干活前,都会把又宽又长的手擀面尽量吃饱,然后精神抖擞地下地干活,在短时间内不会感到饥饿,有助于多干出农活。

在过去,陕西农村评价一名姑娘是否优秀,就是看她能不能做出色香味俱全的手擀面。

二、锅盔像锅盖

“锅盔像锅盖”是说陕西人做的另一种面食——锅盔,又大又圆又厚实,直径超过二尺,看起来像锅盖那么大。

锅盔用小火在大铁锅里慢慢烙制而成,是一种酥脆香甜的面饼。把锅盔制作这么大,跟当时陕西农村人家庭成员较多有很大关系。

在过去,陕西农村一大家子人往往是四世同堂,乃至五世同堂,大大小小有十几口人,甚至更多,做一顿饭花费的食材、时间和精力都很多,所以,为了减少做饭人的劳动量,烙制锅盔时就追求个头大,做好一个能供许多人吃。

三、油泼辣子一道菜

“油泼辣子一道菜”是指,把干辣椒粉用热油浇过后,可以当一道菜来吃。

在做油泼辣子之前,往往会给辣椒粉里边加入芝麻、花椒、五香粉、食盐等调味品,待做好后,颜色红艳喜人,看着非常有食欲。

陕西关中人通常用油泼辣子夹馍吃,把油泼辣子夹在冒着热气的馒头或锅盔里,吃起来香辣可口。另外,用油泼辣子调制面条、凉皮、凉粉、搅团等食物,同样能提味,非常受欢迎。

四、碗盆难分开

“碗盆难分开”是指陕西关中人吃饭的碗很大,俗称“大老碗”,跟盆子一样难以区分。

过去的陕西农村人之所以用大老碗吃饭,主要有两个原因。

一是跟第一怪“面条像裤带”有关,因为面条的体积本身很大,用小碗装不了多少,用大老碗来装才比较匹配。

二是图一个省事,因为人们经常干农活,体力消耗较大,导致饭量增大,用大老碗可以一次性装很多面条,一碗吃完就管饱,省去了第二次盛饭的麻烦。

当然,现在陕西农村人的生活条件比过去好了许多,已经很少看到用大老碗吃饭的场景。一些饭馆用大老碗盛饭,不过是向顾客销售怀旧情结罢了。

五、手帕头上戴

“手帕头上戴”是指过去农村的妇女经常会把手帕戴在头上,当作帽子来用。

因为在过去,农村经济条件不好,大多数人没有钱买帽子,为了图实惠,会买一顶相对便宜的手帕,当作帽子来用,防日晒、防淋雨、防落尘,防风沙,还能用来擦汗,体现出多用途。

现在,人们的经济条件比过去好了很多倍,完全能买得起帽子,也就用不着再往头上戴手帕,“手帕头上戴”已经成为历史。

六、房子半边盖

“房子半边盖”是指过去的陕西农村人,在建造房子时,会把房子从屋脊一分为二,盖成半边房子,其形状如同把“介”字从中间劈开。

人们之所以这样盖房子,主要是因为受经济条件所限,没有足够的钱来购买木材、砖瓦等建筑材料,只能就地取材,用黄土、泥块,再加少许木料盖成这个样子。

不过,半边房子因为建筑空间减少,在保暖性和透气性上很好,既经济又实惠,居住效果可以媲美窑洞,冬暖夏凉,住起来相当舒服。

当然,现在已经很难见到这种房子,由于当今人们生活条件的提高,这种房子已经成为历史符号。

七、姑娘不对外

“姑娘不对外”是指过去的陕西人不喜欢把自家女儿嫁到外地。

出现这种情况,主要有两点原因。

一是跟过去陕西人保守封闭的思想有关。因为“秦中自古帝王都”,陕西关中平原在过去比较富饶,物产丰富,一直作为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而存在,陕西人是在天子脚下长大的臣民,衣食无忧,有些看不起陕西以外的地方,自然不喜欢对外交流,遵循“肥水不流外人田”的原则。

二是对门当户对的观念很看重,嫁女儿时希望嫁一个知根知底的人,但由于缺乏交流,对外地人不熟悉,就更不愿把女儿嫁到外地。

目前,随着各地之间不断交流,人们可以认识天南海北的人,“姑娘不对外”也成为过眼云烟。

八、不坐椅子蹲起来

“不坐椅子蹲起来”是指过去的一些陕西农村人,即使有椅子在旁边放着,也不喜欢坐在椅子上,而是喜欢蹲着。

这跟陕西人的性格有关,陕西男人的性格憨直、豪放、张扬,大不咧咧,喜欢自由自在,认为坐到椅子上就需要坐有坐样,不能随随便便,这些要求会让他们感到拘束,所以,宁愿蹲着也不愿被拘束。

“不坐椅子蹲起来”的场景目前很少见,只有在偏远农村还能偶尔见到。

九、睡觉枕石块

““睡觉枕石块”是指,每当到夏天时,一些陕西关中人不喜欢使用绵软的枕头,喜欢拿出自己的“宝贝”,一块冰凉的石枕或木枕当作枕头,睡在上面很香。

实际上,这种情况在目前的陕西农村依然很常见,可以说是一个优良传统。据老人讲,石枕头比较凉,有助于人快速进入深度睡眠,还能对头部起到按摩作用。

十、秦腔不唱吼起来

“秦腔不唱吼起来”是说,听秦腔时,感觉不是唱出来的而是吼出来的。

之所以有这样的感觉,既跟陕西关中方言有关,也跟秦腔本身的艺术特色有关。

陕西方言发音较重,听起来洪亮高亢,不论是陕西民歌还是陕西地方戏曲,用陕西关中方言唱出来,都有一种豪迈粗犷的听觉感受。

秦腔的大多数题材表现的是斗争精神和英雄气概,唱词悲愤苍凉,富有气势,又加上秦腔是用牛皮鼓、二胡、镲、锣这些乐器伴奏,更增加了大气磅礴的艺术张力,跟柔美婉转的江南小曲截然不同,整体听起来,如同摇滚一样声嘶力竭的呐喊。

目前,秦腔依然在西北地区很流行,是老年人最好的精神大餐。

【2】、来自网友【历史宝藏】的最佳回答:

比较常见的说法是“陕西八大怪”。

但是由于关中之地历史悠久,久远传承之事太多,因此现在保存了很多让今人看起来怪的文化。因此就在

“陕西八大怪”之上加上各种怪了。

任何一种文化的传承,都是很多因素综合的结果,任何单纯原因的分析都是不太靠谱的。但是为了简便起见,就将一些个人对这些怪事的看法略为分解。

十大怪分别如下:

第一,板凳不坐蹲起来

有板凳不坐蹲起来,说明有一种蹲的历史与文化,为什么习惯了蹲,因为凳子少,为什么凳子少,因为关中历史开发时间久,木材短缺,长的跟不上砍的。

第二,房子半边盖

房子半边盖能省掉大梁大柱等很多木材。这也是关中的环境决定的。

第三,姑娘不对外

关中自古王气之地,天府之国,只听说河南灾荒往陕西跑的,没听说陕西往河南跑,还是因为关中自然条件优越,沃野千里,民风淳朴,所以,姑娘不想跑到外地是正常的。

试想,西北干旱,嫁过去只能放羊。南有天下大阻的秦岭,嫁过去回个娘家要哭了。往东嫁到河南,同是种地,河南人更多,竞争更激烈。这一对比,还都不如关中!所以为什么要出去?

第四,帕帕头上戴

西安城在古代人口聚集,水多咸卤,为了省水,男的多剃光头,剃了光头,就需要戴个什么东西吧,因此有

帕帕头上戴

出个随身的小毛巾放头上,还能擦个汗,多方便。

当然,女的也会带。关中,特别是陕北,黄土遍地啊,风一吹,乌烟瘴气的,戴个

帕帕

可以防灰尘。

第五,面条像裤带

关中的面食,天下无双。因为吃面吃了几千年了,总有办法做出好吃的面。裤带面,豪爽,噗噜噗噜一大碗,爽快。就是关中楞娃的最爱。

第六,辣子一道菜

不管是油泼辣子,还是锅盔辣子,辣在关中是一种普世的味道。因为缺少多种多样的蔬菜,辣就成为一种可以方便长久储存,可以和油各种结合成香辣,可以刺激食欲的美味。

第七,锅盔像锅盖

锅盔是面食中的将军,厚重、大气、耐存储运输、顶饱。这也是陕西面食文化与陕西人豪爽性格的完美结合。

第八,秦腔不唱吼起来

吼,源于广阔的原野和厚重的土地,在江南水乡,只能是吴呶软语。特别是陕北,唱歌是信天游,而在关中,唱戏是粗狂的秦腔。赳赳老秦,共赴国难——悲壮。八百里秦川,泾渭分明——厚重。这都是秦腔诞生的土壤。

第九,

碗盆分不开

吃面,就要用大碗!特别是裤带面这样的宽面。面是一种粗狂的美食,汤、菜、主食、调料、全部在里面了!就是要用大海碗,咥一大碗,才得劲。吃饱了,干活有劲,吃饱了,心情大爽。

第十,泡馍用手掰

在西安回民街的老米家泡馍馆,边说笑边掰泡馍,已经成为一道风景。这也是关中几千年留下来的饮食文化,一份泡馍能掰一上午,也聊了一上午的家常,这种慢节奏的生活,就属于不久前的关中。

以上纯属一家之言,不当之处还请多指教。更多历史类原创内容,敬请关注熊二。

喜欢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