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活小妙招免费各类生活中的小问题知识以及音乐简谱等,是你了解世界未知知识的好地方。

钓鱼带钩调平水钓一目,再修剪铅皮浮漂到两目,这种钓法灵敏还是卡顿?为什么?

十万个为什么 空空 2024-5-18 10:13:49 8次浏览

关于问题钓鱼带钩调平水钓一目,再修剪铅皮浮漂到两目,这种钓法灵敏还是卡顿?为什么?一共有 2 位热心网友为你解答:

【1】、来自网友【野钓小宫】的最佳回答:

调是目的,钓是手段。针对楼主的疑惑,我来分述解答;双钩半水调平水,钓一目。其双钩饵在水下的状态为,上钩饵轻触底,下钩饵躺底,子线略弯曲。考虑到两钩条间距,或钩饵重条件或许不一,在水底状态或有许有些轻微变化。从理论上来说,双钩半水调平水钓 1 目,即低目,视为钓略钝,受钩条及饵团比重和钩距大小,子线弯曲程度或有变化,饵团是触底,和躺底或有细微变化。但还是视为钓钝。

而通过修剪铅皮,以通过减少铅皮重量,而使浮漂增加浮力,带动钩饵上升,浮漂目数增加一目,无形之中较之前种调平水钓一目较灵敏,但这也要建立在找底是否精准,浮漂号段,即吃铅量大小,及钩距大小,即双子线长度,和钩条自重和饵比重是否为假设值。一旦先决条件不达到,那么钩饵在水底状态变化不明显。所以,只能这样认为,两者在所假定的正常值范围内,前者略钝,后者较灵敏。仅相对而言,两者比投。

正所谓,钓无定律,任何调钓须对应鱼情,找到感觉就 OK 了,但前提是须真正明白其个中三味,而不是拘泥于教条,才能做到理论联系实际相结合,才会有好的鱼获,顺祝楼主大鲫大鲤。

我是老钓友;鱼不开口咋整,我分享,我快乐!欢迎新老朋友互相交流,共同提高!欢迎下方留言,不足之处,请指正。

【2】、来自网友【鱼不开口咋整】的最佳回答:

答题只方式,交流才是目的,传道?授业?不敢尔。


这个问题有点意思,为什么这么说呢?从调平水钓一目,到钓两目,可以通过两种方式来实现,第一种是上推浮漂,第二种正如题中所说,通过剪铅皮来实现。虽然之后都是钓了两目的钓目,但效果却相差巨大,且听我道来。

调平水钓一目,很多钓友第一反应就是钓得钝,其实未必。搬上自己的一句“名言”——撇开钩重饵重谈状态就是耍流氓。仅仅只知道调几目钓几目,而不知道钩重与饵重,或两者的相对关系,灵钝无从谈起。假设钩重明显大于饵重,比如用 5 号伊势尼挂蚯蚓,调平水钓一目甚至可能出现上钩饵离底。

姑且不去理解得这么细致,也不管原本调平水钓一目时的钩饵状态,如果通过修剪铅皮来钓到两目,那结果有两种:第一种钩饵状态基本不变,可以理解为灵敏度基本不变;第二种,比原来灵敏得多。

第一种可能很多钓友凭空抽象的去想,难以理解。试想一下,只是修剪铅皮,而漂座没动,漂座没动也就表示漂座到坠或者说到饵的距离没变,可是浮漂却涨了 1 目,浮漂涨 1 目说明漂座的位置在水里向上升了 1 目的距离,漂座升了铅坠也就会跟着上升 1 目的距离,铅坠上升了高度,那钩饵呢?这里就是问题的所在。

假如两个钩子正好只能压浮漂的 1 目,或者不足 1 目,这种情况有,但一般的线组搭配较少见。那么原本的带钩调平水钓 1 目,实质上也就是无钩调 1 目(或小于 1 目)钓的 1 目。钓目达到甚至高于无钩调目的结局就是双钩饵完全失重,子线弯曲,甚至铅坠触底。

如果满足这个条件,假如子线原本是盘曲在底部,那双钩就等同于忽略,此时修剪铅皮,相当于针对铅坠在半水调漂。铅坠虽然上升了高度,但只是让原本盘曲的子线少盘曲一点而已,钩饵的状态不会变化,状态没变,灵敏度也就可以视作没多大变化。如果继续剪铅皮,漂目继续上涨,铅坠的高度继续上升,一直到把盘曲的子线拉直,钩饵的状态才会发生变化,如果子线较长,那可能需要钓到 8、9 目,甚至更多。从调钓的角度来分析,也是一样成立,虽然钓到了 8 目,实际上无钩就是 8 目,带上钩是 7 目,因为两钩只压 1 目啊,此时的调钓是调 7 钓 8,与原来的调平水钓 1 目的调钓目差无异。

第二种就好理解一点了,如果原本子线已经是趋直或绷直的,铅坠的高度上升,必然会带动短子线的钩饵上升,要么上钩饵由触底变为离底 1 目距离,要么是搓得较长的饵团由躺底变为直立触底,无论是哪一种,灵敏度上的变化都是不小的。从调钓的角度一样可以分析,原本调平水钓 1 目上子线是绷直的,说明无钩调目是大于 1 目的。虽然大于 1 目,但又不足以提起钩饵。而后来修剪铅皮让钩饵位置上升,钓目变成了两目不错,而通过剪铅而造成的调目的变化更大,起码比原来要大,不然不会让饵团的状态发生改变。

回答完毕,看似简单,其实还挺绕人。呼应文头:上推浮漂实现钓两目,肯定是趋钝;而修剪铅皮实现钓两目,是趋向灵敏的(双钩重量小于 1 目的情况相对较少)。


江钓人狂龙,每一篇作品都是逐字手打,所写内容都是自己多年的垂钓心得与实践经验,觉得回答对你有用可以关注一下狂龙,个人主页下有更多精彩内容。

喜欢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