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活小妙招免费各类生活中的小问题知识以及音乐简谱等,是你了解世界未知知识的好地方。

为何皇四子胤禛持有“关防大印”,而皇八子胤禩却没有?

十万个为什么 空空 2024-6-06 03:14:37 7次浏览

关于问题为何皇四子胤禛持有“关防大印”,而皇八子胤禩却没有?一共有 2 位热心网友为你解答:

【1】、来自网友【福垊】的最佳回答:

因为康熙皇帝想让皇四子胤禛接自己的班,还要在竞争中打压老八!然而,胤禛最终继承大位,起作用的不是这个关防大印,而是金牌令箭。很明显,金牌令箭要比关防大印强大得多,即使这样后来的常务副皇帝十三阿哥允祥在调兵中也遇到了阻挠。

68 岁的康熙大帝开心地过大寿,八阿哥给他玩了个“死鹰换陨石”的献礼。康熙皇帝心理跟明镜一样,他啥都知道,非常生气还不能严厉惩治老八。

表面来看,他必须严惩老十四,可他惩治老十四,老十四统帅重兵,直接学习李世民,康熙爷连李渊也做不成。倘若惩治老八,他又没证据,老八的支持者很多,并且还掌握着丰台大营,连隆科多跟老八也眉来眼去。老八同样会学李世民,并且绝不给康熙做李渊的机会。

康熙本来生日过得好好的,让老八恶心了一把,生了一肚子闷气,还没办法发泄,一下就病倒了。康熙对这事的处理,就是把老四和老八给免职了,可能当时老三表现优秀,老九、老十积极表态甚至积极处理这事吧。在病中,康熙皇帝敲打隆科多,还在为老四铺路呢!对隆科多威逼利诱,使他只听命于自己,并表示已经为臣民选了一个坚刚不可夺其志的准皇帝。

在处理接班人的问题上,康熙皇帝头疼了好多年,他就是为胤禛铺路也是不显山不露水地悄无声息布置着。康熙皇帝在敲打隆科多时,已经暗示自己选老四了。老四这里什么都不知道,敏锐的邬思道感觉到皇帝的大限到了,召见皇子就是确定接班人,成败就在今夜。四阿哥胤禛这时竟然婆婆妈妈起来了,说自己心乱如麻,步军衙门的人请自己去,而隆科多以前跟老八走得近,这一去凶多吉少。万一有个三长两短,三长四短的咋办呢?

邬思道当时都急了,老大你不去,你八弟一去,遗诏一改,这皇帝他就当定了。到时候,你是听命还是不听命, 要知道人为刀俎你为鱼肉,你这样很危险的。你放心大胆地去,这边有我。对了,你的钦差关防大印呢?到申时还没有你消息,我就拿着这关防大印,到宗人府把你的铁老弟老十三放出来,让他带着他的旧部入宫救你去。话都说到这里了,老四不去也不行了,别的不说,步军衙门的人还在外面候着呢!

电视剧就是电视剧,咱们不能当历史。你看《宰相刘罗锅》电视剧多实在,一开头就唱《故事里的事》,序幕就是一个大印——不是历史!影视剧的胤禛当过钦差,下去就户部借款问题,进行清缴。为了便于工作,康熙皇帝特授予胤禛钦差大臣关防。这时候,我们仿佛像称呼老十四大将军王一样称呼老四钦差王、户部王了吧。遗憾的是,我没能找到户部钦差大臣关防,只找到了礼部的关防。我查阅《清实录》、《清史稿》,胤禛还真没这个钦差关防(大印)呢!

关防大印准确的说法就是关防,我们仔细看,邬思道先生从雍正身边拿走的那个钦差关防大印,太精致小巧了,一点都不大。从上图里,我们发现清朝的关防(印),也不算小,样子也不是《雍正王朝》里的形状,而是很像一个锤头。关防(大印)是明太祖朱元璋的功劳,但要挂上钦差的话,那就是朱元璋家老四朱棣的“发明”了。

这钦差关防最早能追溯到明朝的东厂太监,东厂最早是明成祖(明太宗)直接管辖,可后来朱棣这样也就太忙太累了,就放权给太监。于是掌事太监就成了比钦差大臣还厉害的人物,他们权势熏天,堪称二皇帝,他们大印就是关防,全名是钦差总督东厂官校办事太监关防。这枚关防是名副其实的大印,让你我忍俊不禁的是,在甄子丹唯一出演太监的《新龙门客栈》中,大印就变成了大条幅,或者称之为挂旗。

由此可见,二月河先生所谓的户部钦差大臣关防是实际存在的,只不过历史上的胤禛跟这个没一毛钱的关系。因为户部钦差大臣关防,主要用于出京、下乡,是表明持有者的一种身份。至于出入省禁宫中,作用几乎等于零。邬思道能以户部查账的名义,去宗人府把老十三给放了?显然不能!

《雍正王朝》同样也不是历史,在《雍正王朝》里这个钦差关防,二月河给它赋予了很大很大权力。邬思道拿着它,就可以大摇大摆地出入宫禁,并且还能前往宗人府,以钦差大臣的身份,要宗人府把十三阿哥未来的“常务副皇帝”允祥给放了。

对于这种电视剧的逻辑漏洞,有的朋友认为这个关防是胤禛担任领侍卫大臣(王),虽然经历“死鹰事件”,老四老八被“停职”,但交接工作还没做完,宫中关防还在胤禛手里,也说的过去。

不得不说,这种解释很符合逻辑,但它不符合电视剧的对话,邬思道明明说钦差关防啊!钦差关防还有一个硬伤就是,钦差就类似于持节,出京出差办事时那这个信物关防证明,办完事后就要交回去。可影视剧里的胤禛,他这个钦差关防就快成了专属了。

你按照电视剧的思路走,那就是皇帝把这个关防(大印)只给胤禛不老八,就是为了老四铺路。可在影视剧里,真正助力胤禛走上帝位不是关防(大印)而是金牌令箭。

这金牌令箭就如同明朝的尚方宝剑,宋朝传说中的先皇御赐金锏一样,那是胤禛成功继承皇位,取得金牌令箭后才放弃这个钦差关防的。

在剧中,无论是皇子的钦差关防还是皇帝的金牌令箭,其作用都是为了放出监禁在宗人府的老十三。可是在老十三去丰台大营接管管理权时,遭到了阻挠,金牌令箭的作用才确保了老十三的成功。

倘若邬思道拿的不是金牌令箭而是钦差关防,那么放出老十三也能成功,但多少有点费劲。但老十三要拿着钦差关防去接管丰台大营,那就根本不可能了。云祥只能凭借着个人魅力带着老部下帮着胤禛解围,胤禛稳定权力可能就会出现流血甚至不确定。

那么康熙为什么不把钦差关防大印赐给老八而赐给老四呢?总结一下,有三点:

老四是钦差,老八不是,赏赐给老四那是工作需要。

康熙皇帝给老四铺路,还要断了老八的路。如果给老八,那就是给老八,老八会派人拿着钦差关防,家中对老十三的惩罚,甚至会要了他的命。

老八太优秀,太会来事,结成的朋党,让康熙感到厌恶和畏惧,当然康熙还是有一点妒忌的成分,再加上“死鹰事件”。康熙想杀老八的心都有了,怎么可能还会给老八个钦差关防,让老八玩死自己玩死兄弟呢?

既然,康熙给胤禛铺路,为什么不一下子把金牌令箭赐给老四,反而赐他钦差关防呢?

其实,这就涉及到权谋和制衡了。老八固然实力强大,但老四拿了金牌令箭不仅自己危险就连老四也危险。如此以来老四就遭到兄弟们妒忌,第二即使老四扛得住妒忌,那么老四会不会比老八还可怕呢?赏赐老四钦差关防合情合理合法,关键的时候还能起到作用。虽然还有一定的不确定因素,但比起康熙自身的安危那都是小事了。

【2】、来自网友【小崔读书说事】的最佳回答:

四阿哥胤禛持有的“关防大印”非常重要,可以说是身份的象征,这个“关防大印”代表着康熙本人,康熙六十年,当康熙举行六十年登基庆祝大典时,四阿哥胤禛被派到盛京祭拜祖陵,这么大的事,康熙本来想亲自去,但由于身体的原因,便委托四阿哥代表。

四阿哥胤禛祭拜祖陵回来后,接着又代康熙祭奠太庙。时年冬至的时候,胤禛又代表康熙祭天。从这些事情可以看出来,康熙是把四阿哥胤禛当成接班人来培养的,经过多年的苦心经营,四阿哥胤禛在众皇子中已经是独占鳌头了。

四阿哥胤禛并不是那种讨人喜欢的人,但他通过自己一点一滴的努力,最终博得康熙的好感和信赖。在康熙晚年期间,康熙与胤禛的交往日渐频繁,大大小小的事情都很放心地交给胤禛去办。胤禛也确实非常有办事能力,做事果断,手腕灵活。所以胤禛才有了这颗代表康熙的“钦差祭天关防大印”!

反观八阿哥胤禩,老爷子康熙不是没有给他机会,他得到的所有办差机会都被他用来收买人心了,所以才得了个“八贤王”的美名,只不过是虚名罢了,这种收买人心的做法越来越让康熙厌恶,众所周知,康熙晚年期间待人本就过于宽厚,这也导致吏治败坏,贪腐盛行。

而八阿哥胤禩表现的却比康熙还宽厚,康熙需要的是一个坚刚不可夺其志的人来接班,整顿吏治,显然八阿哥胤禩是不合适的,他一直模仿康熙老爷子,但只是模仿到了形,没有学到康熙治世的精髓,所以八阿哥离皇位越来越远,像“关防大印”这样代表康熙本人的东西,他肯定没机会得到。

下面就来说说四阿哥胤禛是如何从最开始不被看好到一步步取得康熙青睐的,而八阿哥胤禩是如何从开始得人望被人捧到慢慢的被康熙厌恶的。

户部亏空一事,四阿哥和八阿哥的表现,高下立判

在《雍正王朝》开篇的一场朝会,官员递上折子,折子的内容是江南出了大面积水患,受灾人数众多,急需朝廷赈济,事情出了就需要解决,于是康熙召集皇子朝臣一起商议,这时,太子胤礽和四阿哥胤禛还迟迟未到。

太子胤礽这时候在忙着干什么呢?原来他居然跑去和郑春华鬼混了,然后神情慌张的跑上朝堂站下康熙面前,康熙于是就问胤礽,你是太子你说该怎么办,太子胤礽支支吾吾半天没个主意,可以看出康熙对他很失望。

八阿哥胤禩看到太子胤礽吃瘪,立马瞅准机会就开始了表演了,先是说黄河泛滥是天灾,然后又吹捧了一番康熙的功绩,结果被十三阿哥胤祥给顶了一句,十三阿哥顶完之后,八阿哥明显有点慌,接着又提出了解决办法,说是下面官员夸大灾情,解决的办法无非是钱和粮食,前从户部出,粮食从临近省份调拨。八阿哥说完,下面一片叫好声,话说的很漂亮,方方面面都想到了。

八阿哥正自鸣得意,打脸的人来了,四阿哥胤禛甩掉雨衣,未见其人先闻其声,儿臣胤禛有话要奏。康熙问道:你去做什么去了,怎么才来?胤禛道:儿臣去户部,核查临近省份存量和户部存银去了。拒儿臣所查,临近省份以无粮可调,户部能拨出的款项不足五十万两。胤禛说这段话的时候,明显可以看到八阿哥的表情变化,像是被揭穿了一样,接着,胤禛还递上了详细数据,老八的脸被打的生疼。

当康熙站起来拿到胤禛给的数据看时,非常震惊,也非常失望,立马劈头盖脸的骂道:这么多年把国事交给太子和你们这些皇子协同办理,还有你胤禩,还说什么天灾,说什么在户部拨款的屁话,你主管户部,亏空如此,你居然不知道?国事让你们办成什么样子了?显然对太子和老八非常不满。

八阿哥胤禩主管户部,户部的具体情况他肯定是知道的,他明明知道还大言不惭,他以为其他人不会核查详细数据,抱着侥幸的心理,结果出了事情,被四阿哥给查了出来,瞬间被打脸,对比之下两人高下立判。随后,四阿哥胤禛主动请缨和十三阿哥去江南办理赈灾事宜,而且办理的很成功。

八阿哥胤禩,人称“八贤王”,康熙分配他主管户部,他最擅长的是收买人心,官员在户部借款和他更是脱不了干系,借款一事肯定是他开的口子,他这么做的原因无外乎邀买人心,所以,在后来的推举新太子一事中,大多数官员都支持他,而康熙却是狠狠地驳斥了他,康熙晚年期间,对官员就过于宽纵,老八居然比康熙还宽纵,这也是康熙为什么排除他的原因,一个主君靠收买人心来处理政事,这是长久不了的。

四阿哥胤禛,人称“冷面王”,是康熙众多儿子中为数不多的踏实办差,一心为国的阿哥,冷面冷心,谁的面子也不买,做事有一股子韧劲,耐烦不怕琐碎,所以,康熙最后敲定的继位是他,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从朝堂上的表现就可以看出来,康熙问太子胤礽赈灾一事该怎么处理,太子支支吾吾没个主意,八阿哥看到太子吃瘪,唱起了高调,说这是天灾,而四阿哥胤禛却在户部核查款项,仅此一事,孰优孰劣肉眼可见。

后来老八本来有机会弥补户部欠款一事,他主管户部,康熙命人清理户部欠款,他理应主动出来承担责任,结果他怕得罪人把事情推给了老四,老四顺手就接了,康熙对老四的表现很欣慰,康熙要求老四做个“孤臣”,这话外之意就很明显了,虽说后来没有追缴成功,但老四办事的精神得到了康熙的肯定,失败的原因是太子在最后关头松了口。

刑部“宰白鸭”一案,老四和老八的表现对比

当张五哥的妹妹阿兰找到十三阿哥胤祥说了张五哥替别人顶包被判死刑后,十三阿哥进宫报告了康熙,康熙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他亲赴法场叫停了行刑,把张五哥从鬼门关拉了回来,接着把张五哥带进宫详细询问,结果得知刑部大牢还有很多张五哥这样的“白鸭”,就此牵扯出了震惊朝野的“宰白鸭”一案。

康熙准备指派一位皇子办理此案,四阿哥胤禛主动请缨,八阿哥胤禩在佟国维的指点下也主动请缨,但康熙更信任四阿哥胤禛,准备交给他来办。四阿哥把这件事告诉了谋士邬思道,邬思道分析了利弊,谁要办理此案,谁就是导致太子胤礽被废的直接责任人,顺便会成为众矢之的。

四阿哥胤禛还是接了这个案子,邬思道表示很失望,要离开胤禛,胤禛说再等一天看,此时四阿哥表现出了他腹黑的一面,来了个“冰火两重天”,把自己弄成伤寒,把办理“宰白鸭”一事转给了老八胤禩,顺便坑了老八一道。

果然,老八接了案子之后,秘密审理了肖国兴,以康熙的名义诱骗肖国兴供出了太子,跑到康熙那邀功,康熙让图里琛秘密的把肖国兴押送宁古塔,结果肖国兴在路上不断的叫屈,说是八阿哥答应了,一旦供出太子就保他没事。图里琛回来以后把情况反应给了康熙,康熙大骂两句“其心可诛”,骂的就是老八胤禩。而图里琛察颜观色知道了康熙对老八的不满。

热河行宫狩猎老八又被雍正的儿子弘历截胡

“宰白鸭”一事之后,康熙知道了太子胤礽是主使者,由此对太子非常失望,当蒙古王爷进献给太子如意时,康熙以太子生病为由代收了,并指派老八胤禩宴请蒙古王爷,这是康熙又一次对老八的试探,结果在宴会上老八对使臣们暗示了康熙看好他的想法,被康熙知道了,康熙内心很生气。

在狩猎的时候,康熙表示谁狩猎多,如意就赐给谁,结果十三阿哥胤祥打的最多,但老八胤禩捉的却是活物,于是蒙古王爷们巴结说如意应该赐给老八,局面正在尴尬之际,胤禛的儿子弘历站了出来,打脸了老八和蒙古王爷们,结果弘历半路杀出一举夺得如意。

推荐新太子时,老八和老四的表现

在热河行宫,康熙撞破了太子胤礽和郑春华的丑事之后,一举废了太子胤礽,并表示公开推举新太子。这时候老八胤禩不知收敛锋芒,上窜下跳,外联朝臣,内接侍卫,八爷府车水马龙昼夜不停,保举八阿哥的片子满天飞,就连上书房大臣佟国维和马齐都成了八爷党的一员。

反观四阿哥胤禛,在谋士邬思道对朝局和康熙的帝王心术分析之后,让四阿哥继续保废太子胤礽,邬思道为何建议四爷保举胤礽呢?首先,四爷和十三爷以前明面上是太子的人,不能太子被废了就改换门庭吧,这样做就显得很无情。其次,是向康熙表明自己不争的态度,重视手足之情的心理,邬思道摸的很透。

最后,如果四爷突然自己争这个位置就会提前暴露,这样一来首先会引起康熙的猜忌,帝王是最痛恨党争之风的,而八爷正是没有看透这一点才吃了亏,这样做的坏处还有一点原因,那就是四爷如果此刻表明自己夺嫡的想法,不但太子胤礽的追随者会怪他,而且八爷一党一会转过头来对付他,他就成了众矢之的,还有就是此刻四爷的实力还不够。

邬思道把所有的可能性都分析到位了,果然,四爷在朝堂上提出保举废太子胤礽,康熙对他的做法很是赞赏,这也正合了康熙的心思,邬思道让四爷此举不但赢得了人心,最重要的是收获了了他老爹康熙的圣心。

争“大将军王”一事,老四和老八的表现

阿拉布坦反叛,康熙命传尔丹带领六万大军平叛,结果传尔丹中了诱敌深入之计导致全军覆灭,康熙决定从皇子中选择一个去平叛,并封大将军王的称。

这时候,老八胤禩又跃跃欲试,想取得兵权,而八爷党的另一位,十四阿哥胤禵也想带兵,八阿哥和十四阿哥两人假意退让一番,而十四阿哥胤禵暗中又找四阿哥胤禛,想让胤禛保举自己。

胤禛在听了邬思道的建议之后,决定保举十四阿哥,这样做的好处是:首先给康熙表明自己并没有野心,他只是个办事的“孤臣”,其次从瓦解了“八爷党”,挑起“八爷党”内部的矛盾,自己渔翁得利,最后主动示好老十四,顺便推出年羹尧,一举两得,即便老十四有什么动作,年羹尧卡着西北门户,不给他钱粮,数十万大军寸步难行。

送死鹰一事标志着八阿哥胤禩彻底没戏,康熙从这时候给四阿哥胤禛铺路

“送死鹰”是八阿哥对储君位的最后一次试探,这也是八阿哥用心最险恶的一次,他之所以这么做:一是为了试探康熙内心默定的储君是谁,看看自己还有没有希望;二是看看康熙对十四阿哥的态度;三是为了恶心恶心十四阿哥,因为十四阿哥变了心;四是制造乱局,越乱对他越有利!最好当场把老爷子气死,他好乱中取胜。

康熙在庆典上看到“死鹰”后气晕了,老八自认为目的达到了,但康熙醒来之后,表示不追究此事。其实,康熙心里跟明镜似的,肯定有人捣鬼啊,西北那么远,如果是老十四送的的死鹰的话,早都腐烂了,康熙猜到肯定是老八一伙干的,但老爷子偏不让八爷的计谋得逞。

康熙没有给老八制造乱局的机会,而是说了句:“乱不了的,有罪的,无罪的,天知道,朕也知道!”

写在最后

自从死鹰事件之后,康熙就开始为四阿哥胤禛继位铺路了,所以胤禛才能拥有“关防大印”,胤禛的这个“关防大印”是代表康熙祭天用的,代表着康熙本人,而康熙早就对八阿哥胤禩失去了信心,所以,老八胤禩是不可能拥有“关防大印”的。

喜欢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