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活小妙招免费各类生活中的小问题知识以及音乐简谱等,是你了解世界未知知识的好地方。

从银行离职,没有一技之长,至今没有找到合适的工作,现在32岁,人生是不是废了?

十万个为什么 空空 2024-5-13 21:05:57 7次浏览

关于问题从银行离职,没有一技之长,至今没有找到合适的工作,现在 32 岁,人生是不是废了?一共有 2 位热心网友为你解答:

【1】、来自网友【银行里的咸鱼干】的最佳回答:

更体制的方向有公务员、监管机构,更市场化的方向有信托、融租、财务公司、消费金融等,更大概率是换一家银行。

一、换家银行

银行人最普遍、最常见的跳槽选择是:换一家银行。

权衡起来,银行从业虽然收入水平比不上互联网或投行等新贵,但相较起来,像银行从业这样稳定,体面,待遇又还不错的工作也不太多(柜台、话务中心或信用卡营销等岗位除外),且此前从业经验的积累换一家银行可以完全适用。

银行跳银行还有个优势,行业容量足够大。有从业经验的银行人,不太会有找不到机会的情况。像题主这样,遇到脾气不太好的领导,内部环境比较压抑,行内换部门或者换支行的机会可能也不多,那么“仰天大笑出门去”或许是不错的选择——尤其是银行这种整体规模巨大,从业人员超多的行业,当下周围的同事,多半过几年都会换掉,所以没必要在消耗自己的人身上浪费精力!

马老师说跳槽主要两个原因,一是”钱没给够“,二是“委屈了”,这正可以对应银行间跳槽的两个方向。

第一个方向是寻求级别提升或是收入增长,对应“钱(权)没给够”,一般是从国有行向股份制或城商、农商行跳,或是股份制向城商行、农商行跳。相比小银行,国股行业务种类全面,培训体系完备,所以具备国股行从业经验的银行人,在市场上是很受欢迎的。

从国有行跳去股份制或是城商行、农商行,一般收入会有 30%以上甚至更高的提升,如果从业过程中积累了较好的客户资源,那跳槽相当于带资进组,收入提升会更显著!听过一个案例,国有行网点主任多年,刚竞聘上一级支行行长助理,还是选择跳去股份制做支行行长,压力增加但收入翻倍。

寻求职位提升的更适合那些有从业经验,但一直仕途不顺的银行人,现在干部要求年轻化,没有趁年轻走上管理序列,就可能一步慢,步步慢,这时可以通过跳槽获得职级的提升。

现在规模大一些的城商行、农商行都寻求跨省发展,若刚好在当地设立新的分行,也可以多加关注,往往会有很多机会。跳去新设分行会成为分行元老,在人事上抢占有利地位,而且做出的业绩都是增量,业务考核上更有优势。

第二个方向是换换环境或者体制,对应“委屈了”,比如题主这样。听过两个案例都是国有行跳出去的。一个是研究生毕业后,两年就做到全市存款额最大网点的主任,但可能是因为营销压力比较大,网点主任没做多久就跳去了国开行;另一个是在国有行熬了七年,终于熬到网点主任,但做了一年之后就毅然跳去股份制银行总行,成为一名普通员工。

虽说收入可能还会略增,也没有了营销压力,但在本行原本是很被看好的青年才俊,跳出去之后就可能不太再有进入管理层的机会(毕竟年龄摆在那里)。或许有人会为他们可惜,舍弃了国有行的权力和升迁机会,但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选择吧!

二、去体制

选择投向体制,就几乎相当于完全舍弃银行的工作经历和经验,参与到考公的千军万马中去,更适合在银行从业年限较少,沉没成本较低的。选择去体制最好趁早,发现银行从业不符合自身职业规划或是事业理想(干的太不爽)的,及早止损。

貌似现在去体制已经是大势所趋和政治正确(其实国有行支行以下比较市场化,上级行几乎跟体制一模一样),报考人数逐年增长,被录难度也是逐年增加,考公相当于再搏一次,也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

如果考监管机构,商业银行从业过还是有略微优势的。一是报考资格,比如 2021 年人行录用招考(招聘)公告里对招考(招聘)对象的要求:

二是有被监管对象的工作经验,面试时会获得一些优势。

三、去其他金融机构或企业

也有很多银行人跳去信托、融租、财务公司、消费金融等金融机构,去企业的也不在少数。

从银行跳去这些机构,大部分还是依托在银行从业获得的专业技能或经验。

有银行信贷尤其是项目贷款调查、审查经验的,去信托、融租等机构的比较多,这些机构很多项目投放都类似银行项目贷款,具体开展时,与银行做项目贷款中对借款人情况、项目情况、市场情况、现金流情况、担保情况、风险收益等方面的尽调或审查也是大同小异。

前些年信托资金投向房地产项目的尤其多,房地产蓬勃发展也伴随着信托行业的高收入,大量银行从业人员跳去了信托公司。

有信用卡、车贷等方面从业经验的,去消费金融、汽车金融公司比较合适,有相关从业经验的银行人,对于消费金融整套流程和风险控制点还是比较熟悉的!

现在很多互联网+的消费金融公司,就是结合对于消费人群的特性以及部分特性与逾期的关联程度,对不同特性赋分,设计出一套模型自动计算授信额度,写代码银行从业人员可能无能为力,但对于模型本质的考量,以及赋分时考虑哪些指标,就很需要银行人的经验了。前几年杭州就有很多银行人跳去了某上市被否的 XX 金服,完成银行业向互联网行业的华丽转身。

从银行跳去企业的也不在少数。比如跳去企业集团财务公司(其实也是金融机构)的,业务范围与银行基本类似,无论结算信贷风控稽核都可以找到专业对口的岗位。

从银行跳去企业,大多是跳去企业资金条线(主要负责资金调度管理等,为企业办理融资是很重要的一部分工作),甚至有银行客户经理管户管了几年后跳去被管户的公司。这无非是从甲方跳去乙方,从尽调人变成配合尽调准备材料的人,从贷款方变成借款方。银行从业人员对银行流程熟悉,转换为企业资金条线人员,在为企业办理银行融资时会更顺畅。

如果获得的是行内资源或是客户资源,那更是“客户在手,天下我有”!其实高净值客户是每个金融机构追求的对象,比如银行的优质客户,很有可能也会配置信托投资,在证券、基金公司等也是重点营销对象。

具备行内资源也有优势,银行拥有最广泛的客户群体,证券公司营业部与银行网点合作开户,保险或是基金公司与银行合作办一些优质客户活动以推介产品也是屡见不鲜,如果能够搞定很多银行网点的合作,那跳去证券、保险、基金公司,业绩也可以做得很好。

四、写在最后

好多同学(包括我)吐槽银行,主要是诟病于很多银行把人才招收进来以后放在柜员岗位很久而未能及时转岗。其实如果能及时转岗,从事信贷、风控、稽核、国业乃至更高大上的同业、投行(银行也有投行业务比如债券承销、资产证券化等等)一段时间之后,会发现银行体制规范,培训完备,客户资源丰富,还是会有很多收获的!

【2】、来自网友【银行研究僧】的最佳回答:

回想我刚进入银行的时候,对银行特别失望,除了点钞就是敲键盘。我看着身边跟我同批次入行的人,一个一个的离职,心中也难免荡漾起来。鬼使神差,我选择了留下来。刚入行时和我同一宿舍的阿亮却选择了离职。

前阵子正好碰上了阿亮,我们聊起了近况。

见到他的时候,他正开着自己的迈腾找停车位,我开着我的哈弗刚刚找到停车位。我的车旁正好有一个停车位,他熟练的将车停在了我的旁边。

迈腾与哈弗的关系可能正好类比出了我和阿亮的境遇:

他混的比我好,但也没有好太多。

我们今年都 33 岁,我在银行里一直是基层职员,只不过从支行的基层走到了总行的基层。这是我奋斗 9 年的结果,不算好,但也不糟糕。

阿亮说起自己的遭遇跟题主比较一致。刚从银行出来的时候,哪有什么一技之长,只不过有着一腔

“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

”的热血。

他 30 岁以前都还一直在不停地换工作,我惊讶于他的不安定,他却表达出“男怕入错行”的谨慎。在这之间他干过广告销售,做过服务器租用,甚至还买过家具,几个行业跨度都非常大。也就是在前两年的时候,他选择了从家具行业离职,干起了自己的事业。那个时候他 30 岁,也就是 2016 年,房市最火的时候。

他辞职创业不是为了结束不安定的生活,而是终于找到了他认为可以持续发展的行业:家装。

现在的他正带着十个人的小团队,主要做房屋刚开始装修时的水电。这份工作有多挣钱,就不用我多说了。到现在,他已经创业三年多。现在终于可以不用自己在下工地埋头苦干了。他的迈腾也是去年刚买的,房子也在年初定了下来。

从收入或者个人发展来看,这个阿亮在 30 岁以前,我应该走在他前面。而现在,他却真真切切地走在了我前面。而且我很有可能在未来几年会大幅度落后于他。

希望阿亮的故事能够给题主带来启发。

银行研究僧,你学习,我也跟着学习!有任何疑问或观点随时交流!

喜欢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