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活小妙招免费各类生活中的小问题知识以及音乐简谱等,是你了解世界未知知识的好地方。

安史之乱爆发后,太子李亨为何选择与父亲唐玄宗分道扬镳?

十万个为什么 空空 2024-5-27 06:04:55 7次浏览

关于问题安史之乱爆发后,太子李亨为何选择与父亲唐玄宗分道扬镳?一共有 2 位热心网友为你解答:

【1】、来自网友【未鸣读史】的最佳回答:

谢谢邀请。

早期的唐玄宗颇有作为,任用贤臣,整顿吏治,提倡俭朴节约,严禁奢侈之风,开创了史上难得一见的“开元盛世。”

但是在后期他骄傲了,开始不理朝政,任由奸臣在朝廷胡作非为,自己宠幸安禄山,宠爱杨贵妃,在后宫尽情享乐。最终导致了”安史之乱”的发生。

安史之乱爆发后,唐玄宗惊慌失措六神无主,匆匆忙忙逃出长安。同时也让他的威信扫地,声望一落千丈。最终羽林军在马嵬坡发动兵变,逼得唐玄宗不得不杀了丞相杨国忠和杨贵妃,马嵬坡兵变表面上是针对杨家兄妹,实际上是军方实力派对唐玄宗不满,也显示了唐玄宗已经对军队和朝廷不能很好的掌控。

太子李亨敏锐地察觉到了这一切,(他在朝中倍受唐玄宗的打压,此时如果继续跟着唐玄宗到四川,肯定还是不会有什么作为的。)他决定趁此千载难逢的机会另起炉灶,于是李亨和唐玄宗在马嵬坡分道扬镳,带领二千军马直奔灵武。

李亨到达灵武后,在大臣和边将们的拥戴下,在灵武城头隆重宣布继皇帝位,改元“”至德。”

太子李亨灵武登基的消息传来,各地的军心民心为之振奋,唐王朝终于又有了主心骨,李亨灵武登基为唐军迅速收复两京,最终平定安史之乱打下了坚实的政治、军事和民意基础。

所以说,如果李亨跟着唐玄宗到四川,无论如何是不能平定安史之乱的,唐王朝在人心尽失的局面下, 最多在四川再苟延残喘几年罢了。

【2】、来自网友【坐古谈今】的最佳回答:

李亨只要想“保命”就必须要和李隆基分开,不能去四川。

太子李亨是在李隆基老糊涂的状态下担任太子的,李隆基重用李林甫、杨国忠使得藩镇势力越做越大,终成尾大不掉之势。再加上军府制没落后必然导致募兵制崛起,藩镇势力越来越大,在朝廷昏聩下,没有安禄山、史思明,也有李禄山、王禄山。

在此情况下,李亨成为人们的希望。正如《长安十二时辰》所表现的那样,包括贺知章、李泌在内的许多人都是宁可“万千蚍蜉”之失也要力保太子。

(1)太子李亨已经积攒了实力,除了李隆基外,他是天下拥护者第二多的人

715 年,李亨二哥李瑛(9 岁),被立为太子。738 年,武则天侄孙女武惠妃诬陷太子及其五弟鄂王李瑶、八弟光王李瑶造反,其实是她谎骗三人率兵入宫。结果,三王被赐死。

738 年,李亨被拜为太子。但是,李隆基时年 53 岁,可以说年龄不算老。这个时候的皇帝,最怕失去权力。李林甫、杨国忠等人虽然被放权,但李隆基被他们夺权的可能性几乎没有。要知道,他们虽然掌权,但还有诸如高力士等李隆基的亲信帮他看着天下。

李林甫和杨国忠都只是依靠皇帝宠信才有权,这种权力是不稳固的。但是“太子”就不一样了,因为亲缘关系,李亨是“笃定”的“未来的皇帝”。

所以,李隆基对太子的“压抑”是很明显的。而且,李隆基的儿子那么多,30 子中 7 人早夭、3 人被李隆基所杀、1 人为太子,尚有 19 子。

但是,无论太子怎么被压抑,“太子”一日不被废,那么,天下的被李林甫、杨国忠废弃的人才、大臣的心和希望就在“太子”那一边。由此可见,太子仍然是除了皇帝以外,实力最强的人。

(2)李隆基“安史之乱”屡出大错,马嵬坡后更是威严丧失,如果不是为帝 44 年,首先对其忠心者力保。

天宝十五年(756 年)五月,安史叛军攻破潼关。李隆基的瞎指挥,导致当时完全可以打败安禄山叛军的高仙芝、封常清、哥舒翰等人或者被杀或者被抓。

六月,唐玄宗率领亲信逃出长安。十四日,马嵬驿兵变。杨国忠、杨贵妃、杨贵妃的两个姐姐等或被禁军所杀或被逼杀或事后被擒杀。

这时候,李隆基的威望被彻底打翻在地,太子李亨的威望已经最高。在此情况下,已然出现“二圣并存”的情况,如果照李治和武则天时代还好说,但问题是父子,是同性相斥的呀。因此,“一山难容二虎”下,双方只能分开。

否则,到了李隆基的根据地,忠于李隆基、曾经是李林甫和杨国忠亲信的人自然会奔向李隆基。那时,44 年的为帝生涯所带来的“忠诚”,就会让李隆基成为“帝王”。

“帝王”是难以忍受“屈辱”的,“帝王”是难以容忍“一山容二虎”现象的。李亨要是在李隆基身边,其结果只有被杀。

因此,李亨在此情况下,不管他有没有什么“心怀大志”,只要是他想活命就必须要“分开”。

喜欢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