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活小妙招免费各类生活中的小问题知识以及音乐简谱等,是你了解世界未知知识的好地方。

孔子身为至圣先师,为什么有人形容他为“丧家之犬”?

十万个为什么 空空 2024-5-13 13:04:11 6次浏览

关于问题孔子身为至圣先师,为什么有人形容他为“丧家之犬”?一共有 2 位热心网友为你解答:

【1】、来自网友【均是天涯沦落人】的最佳回答:

孔子为了实现自己的理想,然后率领自己的弟子周游列国,最终因为被人误认为桓魋而围困,数日围困够由于粮食断绝,孔子只能让人分散突围离开,这个时候的孔子的狼狈样子可想而知,他的外在形象自然也就遭到了别人的讥讽,或许有人要说孔子也没什么了不起的,还不是为了高官厚禄而奔波吗,还故作矜持的说什么要为了理想而奋斗,如果这样说却是是浅薄了,多数人多奔西跑的原因是自己找不到机会而无奈做出的选择,孔子选择周游列国只是为了寻找符合自身要求的地方而已,对他而言机会遍地都是,只要他愿意,高官厚禄,荣华富贵都是可以得到的,但是对于不符合自身理念的俸禄他是绝对不接受的,正是因为这样他这样的遭遇才更能够让人感受到他的决心和勇气,也更能够让人感受到他为自己理想付出的努力和其所蕴含的坚定信念。

【2】、来自网友【学文化雨】的最佳回答:

孔子是春秋末期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

历史上,确实有孔子如“丧家之犬”说法,这主要发生在他“周游列国”的时期。

孔子有弟子 3000 人,其中,有子贡等贤人 72 人。他曾经带领众弟子“周游列国”14 年。

在他周游列国到达郑国后,有一天孔子和弟子们走散了。子贡四处向人打听孔子的下落,一个郑国人说:“我看到东门有一个人,那狼狈不堪的样子却像一条丧家之犬。” 子贡凭按照这个人的指点找到了孔子。

这就是“丧家之犬”的由来。

孔子是鲁国人,他周游列国先后到过卫国、曹国、宋国、齐国、郑国、晋国、陈国、蔡国、楚国等地。

孔子生活的春秋末年,周王室已经名存实亡,各诸侯国相互征战,争王称霸,周朝的礼乐制度基本土崩瓦解了。

针对这种情况,孔子提出“克己复礼”、恢复周礼、实行仁政的政治主张。但是,由于不符合实际,他所在的鲁国的统治者都不认可他的政治主张。

为了宣传自己的政治主张,孔子就从公元前 497 年到公元前 484 年间,周游列国,宣传自己的政治主张,希望寻求诸侯国支持,以实现他的政治理想。

春秋晚期,各诸侯国之间争霸不断,出现了“春秋五霸”。各个诸侯国互相争夺土地、人口,大国欺负小国,只能通过战争才能实现。 而孔子呢?他政治主张在与当时形势格格不入,不符合历史潮流,是根本行不通的。

在这种形势下,孔子周游列国的 14 年间,他每到一地,基本上都是颠沛流离,历尽艰辛,结果到处碰壁,即使表面上受到礼遇,没有一个诸侯国接受他的主张。他和他的学生们,只好四处奔波,被人形容为”惶惶如丧家之犬”,也就不难理解了

。9

喜欢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