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活小妙招免费各类生活中的小问题知识以及音乐简谱等,是你了解世界未知知识的好地方。

市场上的豆腐为什么没有豆腐香味了?

十万个为什么 空空 2024-5-30 03:00:19 7次浏览

关于问题市场上的豆腐为什么没有豆腐香味了?一共有 2 位热心网友为你解答:

【1】、来自网友【国际风暴】的最佳回答:

做了 20 年豆腐老师傅告诉我:以前传统做豆腐,1 斤黄豆才做出 3 斤豆腐,如今 1 斤黄豆可以做出 10 斤豆腐,而且只要 2 块钱一斤,现在老百姓又要便宜,又想有豆腐香味,哪来那么多物美价廉?

过去传统手工豆腐那么香,不得不说豆腐的创始人,和他制作豆腐的技法。

豆腐的创始人和豆腐进化史

公年前 164 年,汉高祖刘邦之孙淮南王刘安为了求长生不老药,招募方士数千人。

她练丹过程中,需要用到明矾、朱砂等催化剂,但那个时候明矾少,于是用石膏取代。

有一天他忙着炼丹,下人给他送来一碗热豆浆,刘安觉得烫没喝,放在一边,后来炼丹一不小心,豆浆正在洒在有石膏的地方,刘安太忙没处理。

没过多久,豆浆就凝固成块,当下人想进来收拾碗时,正好看到成块的东西,于是尝了一下,味道相当不错,于是刘安用锅熬豆浆,然后加入石膏搅拌,没过多久,豆浆就成豆花了,豆腐正式诞生。

豆汁偶然无石膏相遇,形成了鲜嫩的豆腐,炼丹未成的淮南王,却成了豆腐的始祖。

之后豆腐技法传入民间,开启了豆腐的历史,人们称刘安为“豆腐仙”,称豆腐技法为淮南术。

淮南八公山有“三古一稀”之说,三古指古战场、古寿州窑址、古生物化石,一稀指八公山豆腐。

但是那个时候由于豆腐的凝固性和口感差,所以没有进入烹饪主流,直到五代时期,豆腐才成为大众喜爱的食物,人们称为“小宰羊”,可以和羊肉媲美的食物。

到了宋代,豆腐开始全面流行,当时的泰安豆腐最为著名,如今泰安人仍以“三美”自豪,那就是著名的白菜、豆腐、水。

中国豆腐传出国外

1、宋代不仅是中国人喜食豆腐的开始,这种美味更是传到了日本,很多日本人认为豆腐的制作技术是唐朝高僧鉴真带到日本的。

但日本关于豆腐最早的文字记录却是南宋时期,最初它只是用来祭祀,直到到 14 世纪初才被端上民众餐桌,再后来茶道大师将其用于茶道料理,豆腐正式跻身日本高级料理界。

日本日常饮食中必不可缺少的佐餐汤类味噌汤,其中重要的原料就是豆腐。

2、到了明代,豆腐传到了朝鲜,由于食材昂贵而稀缺,所以很长的一段时间,豆腐仅供皇家食用,或供奉祖先和神佛,直到朝鲜王朝末期,它才成为普通老百姓的美食,豆腐还是很多韩式传统汤类不可缺少的原料。

3、豆腐传入欧美的时间非常短,上个世纪 80 年代,亚洲移民把这种美味带到西方,那时很多外国人从未听说过豆腐,中餐馆如果有豆腐,这道菜需要在菜单上单独的说明,豆腐很快征服了西方主食主义者,其中就有披头乐队成员保罗麦卡特尼。

4、如今在中国,各地豆腐正以各种不同的形式做法,征服老百姓的味蕾,比如北方老百姓多食用盐卤成型的豆腐,口感鲜嫩结实,适合炒菜、煎炸,北方涮羊肉、做炖菜时用到的冻豆腐就是用北豆腐制作。

而南方人吃的豆腐以石膏作为成型剂,口感更加嫩滑、细腻,后来又有变种油豆腐、豆腐干,甚至有经过发酵处理的毛豆腐、发酵再腌制的腐乳、豆腐脑、甜豆花等。

农村过年豆腐香

以前准备过年的时候,大家都忙着杀猪、打扫房间、买年货,还有一个就是推豆腐。

腊月二十五推磨做豆腐,我们家都特别看重推豆腐,到了这一天,家里的人都集合一起做豆腐。

推豆腐是一门技术活,也是一种体力活,磨黄豆,劈柴煮豆浆,都会耗费很多的体力,还有泡黄豆、洗黄豆,反复用水洗,冬季的寒冷,手都被冻红,但是最后闻着豆腐的香味,觉得一切值得,过年从头到尾就是忙,越忙越有年味。

传统手工豆腐豆香味浓的原因

第一、挑选黄豆

挑选黄豆是保证豆腐品质好的第一步,最好是本地的黄豆,这样做出来的豆腐,豆香味更浓,口感更纯正。

如今很多的产品和食品都追求速生速成,要享用货真价值的本地农产品,真的很不容易,这不仅是价格的问题,而是生产方式的演变和生活观念的改变,很多农作物都发生了改变。

有一句话说得好:“完整的植物是最好的药物”,如今我们越来越讲究美食和健康,却忽略了植物的原生性和完整性,土生土长的农作物经过岁月风霜淘洗,其所有的属性和风味不是转基因大豆可以随意取代的。

如果是购买的黄豆,一定不要买时间久的黄豆,最好是当年的豆子,陈年黄豆很难出豆腐,看色泽就可以看出新不新鲜,新鲜的豆子是黄而亮,往年的豆子是灰色而不亮。

第二、磨制豆汁

磨制豆汁是做豆腐中最麻烦的环节,既费时又费力,以前家里做豆腐,最怕这个环节,磨得手软起泡。

在磨制豆汁之前,先把黄豆侵泡一个晚上,等黄豆泡得园鼓鼓时,再用清水洗几次就可以磨制豆汁。

以前农村都是用石磨研磨,放一点豆,再加一点水,一圈一圈地磨出豆汁,这个过程要花费几个小时。

第三、过滤

把黄豆磨完后得到一桶豆汁,这个时候的豆汁还不是纯豆汁,还得用纱布包袱把刚刚磨出来的豆汁包裹好,在大锅上的架子挂起来,然后用力摇挤豆浆,把豆渣分离出来,可以用来喂猪。

这种方式过滤,豆浆浓度大,但是豆浆滤出比较差,如果倒入开水再过滤,稀释豆浆,这样过滤更好,出品率也更高。

现在的已经有豆浆机,一桶黄豆几分钟就磨好,而且还可以自动分离豆汁,把豆汁和豆渣很好分离出来。

现在的机器不管在磨,还是在分离方面,都提高了很多,用机器磨,可以使黄豆磨得更加全面,这样机器就分离出更多豆汁。

第四、煮豆浆

首先用大火豆浆烧开,然后转小火,而且在煮豆浆的过程中,要不断地搅拌,不然豆浆会粘锅变糊,看到鼓起浮沫后,就可以快速把柴火拿出来,不要烧糊。

第五、点浆

这一步是豆腐制作中最具有技术性的过程,豆腐产出的分量多不多?豆腐的色质嫩不嫩,关键就看点卤是否恰到好处。

我们南方习惯用石膏点卤,一般都是我母亲来点卤,因为她比较有经验,石膏水点卤完全靠眼力和手感,看温度、石膏量、时机。

以前我母亲用铁瓢抖洒石膏水,这样可以把握分寸。

石膏水其实就是起到凝固剂的作用,既不能多,也不能少,若是用量多,豆腐就会太老,胶体收紧,软嫰不足,若用量少,豆腐就会太嫩,凝固不好,一动就散。

当看到豆浆泛出小米花状的纹路就可以收手,然后盖上盖子,大约半个小时后,胶体状的豆浆已经聚沉,然后就得到白嫩嫩的豆腐脑,农村人怎么能放过呢!一人喝一碗。

第六、压豆腐

最后一步就是把凝结好的豆腐脑,倒到铺好纱布的模具中,然后用纱布包住豆腐脑,再盖上一块木板,压上重物,压出多余的浆水,一两个小时之后,水嫩、豆香浓郁的豆腐就可以出篮了。

手工豆腐基本流程分别是浸豆、磨豆、过滤、煮浆、点浆、镇压,看起来不难,但是每一步都有一定的时间限制。

工业豆腐为什么豆香味

第一、豆子不同

以前的黄豆,炒的时候,都可以闻到非常浓郁的豆香味,但如今工厂制作的豆浆,采用的豆子,有很多是转基因大豆,或者陈年黄豆,味道跟以前的新鲜黄豆没得比,工厂就是采用这种比较便宜的豆子,可以降低商家的生产成本。

现在工作制作豆腐,讲究的是提高利益,所以选豆子肯定不会拿那么好的豆子,不然他们如何能卖出 2 块钱一斤呢!

而转基因大豆在蛋白质和芳香物质含量方面比以前的大豆要少很多,所以没有豆香味。

第二、制作工艺的差别

1、传统手工制豆腐的第四步煮浆,这一步的目的是通过高温使豆浆的豆腥味和微微的苦味消失,增进大豆的香味和提高蛋白质的消化率,通过高温灭菌,保证食品卫生。

大家都知道,农村用柴火烧出来的饭菜都比较香,煮豆浆也是一样,以前传统煮浆用地锅,受热比较均匀,余热比较持久,和天然气比,柴火温度比较高,可避免豆浆受热不均匀的现象,又可以充分激发豆浆的香味。

用柴火熬制,植物本身所持有的味道,在传递热量的同时,也传递给锅中的豆浆,在这两种因素的影响下熬制出来的豆腐香味比较浓郁。

煮浆的温度对豆腐的香味有非常关键的作用,现在很多生产豆腐的都用蒸汽在煮浆,而用蒸汽煮浆的温度比较低,时间有非常短,导致蛋白质热变性不充分,去除不了豆浆的豆腥味和味味的苦味,生产出来的豆腐就不香,有的时还有点微苦。

现在的工厂机器对温度控制非常好,根本不存在有焦豆香味。

现在制作方式过于追求量,而忽略了质,虽然表面看起来比地锅豆腐更加白,但是口感没有地锅豆腐厚重,这就是细工出慢活。

第三、点浆材料不同

过去传统手工做出来的豆腐,所用的点浆原料大多数都是石膏和盐卤汁,而现在工业化生产所使用的凝固剂,大多是一些化学产品,如葡萄糖酸内酯等一些化学产品,相比于传统的点浆原料,它们的口感会略差,这也是现代豆腐口感差原因之一。

而新型的葡萄糖酸内酯点的豆腐,含水量更多、细腻水嫩,也降低不少成本,但香味几乎没有,通常拿来做嫩豆腐花和豆腐脑,营养价值很低。

市场上还有很多新型花样豆腐,如日本豆腐、奶豆腐,杏仁豆腐,鸡蛋豆腐等,虽然名字有豆腐,却与大豆原料不沾边。

常见的点浆化豆腐方法,有盐水卤、石膏、葡萄糖内酯、假豆腐四种方式,有的地方还有酸浆点豆腐。

卤水做法被称为北豆腐,含水量少,口感粗绵微甜略苦,豆香味浓一些,色泽白中略偏黄,质地硬韧性强,也叫称为老豆腐。

石膏做法被称为南豆腐,含水量多,口感嫩滑味甘而鲜,豆香味淡一些,色泽洁白,质地细嫩有弹性,也被称为嫩豆腐。

现代化出豆腐为什么比传统手工豆腐高

1、传统手工豆腐,黄豆蛋白利用率低,因为用普通的纱布过滤,所以 30%-40%的蛋白质都与豆渣一起过滤掉,所以出的豆腐比较少。

现代工业批量生产磨的豆腐,过滤效率很高,甚至可以达到 80%的利用率。

2、以前的石磨豆腐之所以出豆腐不高,主要还是磨得不够彻底,黄豆细胞破壁不完全,很多蛋白不能释放出来,与豆渣一起过滤的。

3、豆腐的出产率还和陈年老豆跟当年的新豆子有关,同时浸泡的水分吸收也有关,最后才是点豆腐凝固剂有关。

4、现在制作的豆腐,加水非常多,每次买豆腐回家,袋子里有 1/3 是水的重量,有的时候甚至可以达到 1/2。

5、现在的工业豆腐,有部分还会加入一些淀粉之类的东西,这样得到的豆腐更加多,但是豆香味没有。

市场豆腐的注意事项

1、豆腐本来是很柔软的,但现在很多市场卖的豆腐过于结实,肯定是豆渣过多,这类豆腐掰开看,能看到里面很粗糙,所以这样的豆腐有一股豆腐渣味道。

2、很多人都在市场买过油豆腐,里面几乎没有豆腐,都是空的,这类豆腐是加水过多,真正的油豆腐里面有很多豆腐,再者油豆腐很多都是卖剩的,加上用的油也是反复炸,所以尽量不要买市场的油豆腐。

3、市场的豆腐从早上卖到晚上,时间久了就不好吃,今天没卖完,明天接着卖,为了防止豆腐变味,有的商家会放一些添加剂进去。

传统豆腐那么香,臭豆腐和毛豆腐味道为何那么“臭”

第一、美女最爱的臭豆腐

臭豆腐的制作非常简单,和传统制作豆腐的过程一样,只有后面成型的时候有点区别,因为臭豆腐是一小块一小块,所以所用豆腐板不同,一般用长 60 厘米,1.5-4 厘米厚,然后把豆腐倒在木框上。

豆腐成型后,把豆腐取出来,然后晾一段时间,最后再切成小正方形。

最后重要一步就是泡臭卤,也就是苋菜汁,侵泡一段时间后,豆腐就变成美女爱吃臭豆腐原型。

把侵泡好的臭豆腐捞起来 3 小时就可以油炸,男人闻到就想呕吐,女人闻到就想排队,臭豆腐和榴莲、柳州螺蛳粉称为“三臭”,但是又臭又好吃,吸粉无数美女。

第二、比人头发还多的毛豆腐

“徽州第一怪,豆腐长毛上等菜”,毛豆腐是徽菜成功出圈的特色美食之一,起源发源于徽州地区的休宁、屯溪一带,在《蓬栊夜话》中,已有徽州人制作和食用毛豆腐的记载。

安徽的毛豆腐一般不用石膏或者盐卤点浆,而是用自制高纯度特殊菌种的酸水点浆,菌种像种子一样被植进豆腐中,经过发酵才会长毛。

想让豆腐长毛,需要合适的气温和湿度,才能长出符合标准的细长绒毛。

毛豆腐的发酵时间受温度影响而变化,一般控制在 18 度左右,发酵 3~4 天,绒毛的长势直接影响毛豆腐的口感以及味道。

发酵成熟的毛豆腐,浓密的细长绒毛间,夹杂的无数个黑色小颗粒,叫做孢子,这是毛豆腐成熟的标志。

用不同的酸水和菌种,可以形成 4 种不同类型的毛豆腐,按毛的长度,由长到短依次分为虎皮毛、棉花毛、兔毛、鼠毛,其中虎皮毛口感最好。

毛豆腐的吃法有很多,有蒸、煮、炒、煎,还有油炸,发酵后的毛豆腐味道非常独特,说的臭吧,还没有臭得那么彻底,说它香吧!入锅之前,闻不出来。

东北的卤水豆腐、济南的泉水豆腐,朴素的外形下藏有的浓郁的豆香味,客家的酿豆腐、云南的包浆豆腐,在豆腐的软嫩中包裹着属于自己地域独特风味,曲阜的熏豆腐、广西的油豆腐果,在豆腐的嫩和韧中找到最佳平衡。

而湖南的臭豆腐和安徽的毛豆腐,则在豆腐的臭味中,找到了属于自己的天地,湖南的臭豆腐是闻着臭、吃着香,而安徽的毛豆腐,闻着臭、吃着臭,老百姓在“奇香的臭”和“奇臭的香”无法自拔。

写到最后:

现在市面上的豆腐,全是工业品,手工品成了艺术品,传统手工豆腐价格低了,活不下去,价格高了,老百姓不吃。

按传统的做法做豆腐,原材料贵,制作麻烦,但老百姓不认,老百姓只想物美价廉,这个词真的不适用于现在这个市场,尤其是食品和食材,好东西要认识人,才能买得到。

现在大家都知道工业化的食品味道差,所以有条件的人,都是追求传统手工制作的食物,因为质量有保证,味道、口感好,普通老百姓享受不起很多传统手工制作的食材。

大家喜欢吃哪种豆腐?

【2】、来自网友【普济(提问者)】的最佳回答:

传统手工豆腐一斤黄豆做 2.3 斤豆腐,如今有能做到出 10 斤豆腐。他们是怎么做到的?或许就是豆腐没了香味的原因吧?

豆腐早就沦陷,被工业豆腐攻城掠地,从中心城市开始,全覆盖的向农村漫延。目前已经占领了各大市场。

传统手工豆腐一退再退,目前情势危机,县城即将失守,集镇即将失守,村庄也开始有了工业豆腐。

我们这个不大的小县城,仅有的两个农贸市场里,传统豆腐摊位只有两个,其余十几个都成了流动摊位,到处游击着买卖,根本没有了发展的空间和机会。

工业豆腐占领市场后的突出贡献,满足了城市化进程的刚性需求,人们能够随时买到、吃到。唯一不足之处,就是没有了豆腐味,准确的说,没有了传统手工豆腐的豆腐香味。用美食家的说法,如今的豆腐没有了豆腐的灵魂。看着还是豆腐,甚至比手工豆腐好看,漂亮,还都打着品牌印记,吃着更细腻。但是不香,没豆腐味。

然而,强大的习惯力量在挽留着传统豆腐,喜欢那个味道,只有手工豆腐不掺假、原滋原味的观念,固化在人们的印象里。这个千百年的生活习惯,成了手工豆腐生存的基础,不至于灰飞烟灭。尽管重新振兴的希望渺茫,能让人们还可以吃到带着豆香的豆腐,构成做豆腐人和吃豆腐人的共同愿景。

(二千多年做豆腐的设施不怎么变化,就这样子。)

这是一个比较沉重的话题,还得从豆腐的身世说起。

一、全世界爱吃豆腐的人都要感谢中国的淮南王刘安

豆腐的出现是个偶然,还不像意外怀孕那样的偶然,是真的偶然,没谁个能够想到,圆圆硬硬的小小黄豆,居然能够变化成白白软软的一坨,居然还能吃,还很好吃。以至于一经发现,很快席卷风云,也是如今工业豆腐一样,迅速漫延全村、全镇、全州、全国。

只不过这个漫延是靠着美味,农村包围城市的形式。如今的漫延确是靠着利益推动,由城市覆盖农村。

我们来重温这段神奇的历史事件。

淮南王刘安,生于公元前 179 年,卒于公元前 122 年,活了 57 岁。刘安是汉高祖刘邦的孙子,汉文帝的侄子,汉武帝的叔父。生在帝王家,刘安有着曹植一样的个性,不喜政治,爱好棋琴书画,诗词歌赋,发明创造什么的,都是他的强项。所以在残酷无情的皇家权利漩涡里,刘安能偏安一隅,获得稳定的生存条件。给世人留下了很多的传奇故事和宝贵的学术财富《淮南子》,被梁启超赞誉为汉人一流巨著。

刘安的淮南王封地就是淮南,他在那里招贤纳士,用现在的概念说,他在那里组建了国家科学研究院,把全国的科学家都招了来,共 3000 多人。分科设席,各有所成,各科研究成果都集中编写进《淮南子》一书里。所以《淮南子》是古来学术集大成者,内容囊括自然与社会各主要学科,天文地理,政治哲学,经济文化,物理化学,农业医疗等。

他自己却痴迷化学,把自己的实验室设在附近的八公山上。那时的化学就是道家的修炼神仙炼丹术,类似于现代的药品化学研究和实验。

彼时淮南盛产大豆,当地人就有做豆浆当茶水的便利和习惯,刘安他们每日里也是豆浆当茶喝。

还有个铺垫,道家炼丹,有三种东西用到最多,汞、矾、朱砂,作炼丹的催化剂。其中的矾,就是明矾。那时代明矾很少,都用石膏替代。

当豆浆与石膏发生交集,旷世奇迹就出现了,从而影响了世界文明。那天刘安在自己的炼丹炉旁,端着一碗豆浆,嫌烫还未喝,在苦思冥想。一不注意,手里豆浆碗端歪了,豆浆撒下来。下面是刘安的工作面,一个装着舂成粉末的石膏,因为还在想着什么,思路没有拉回,就没有及时清理淋落的豆浆。不多会却见着豆浆凝固成块,色泽变白。给他烧豆浆的工人见着了,拣起来尝尝,又滑又嫩,口感非凡的好。刘安见状也是稀罕,就让他把熬豆浆的锅端来,撒把石膏进去搅搅,过会一锅豆浆都凝结成了豆花,把个刘安惊喜到情不自禁连连叹道:“离奇!离奇!离奇!”他的惊叹声也成了最早的豆腐名字:“黎祁”。

于是,淮南八公山豆腐“黎祁”,在不经意间偶然的诞生了。

(这样做出来的豆腐才是豆腐)

二、什么是传统豆腐

当初刘安的豆腐制作技术,两千多年没变,主要是豆浆和石膏的结合,老话说的:石膏点豆腐,一物降一物。

第一,豆腐制作基本原理流程:

  1. 挑拣清洗黄豆;

  2. 充分浸泡;

  3. 磨成豆浆;

  4. 过滤掉豆渣;

  5. 熬熟豆浆;

  6. 石膏点进豆浆;

  7. 豆浆凝固成豆花;

  8. 倒入模具压制成型。

第二,制作流程分解。

本内容不是技术性交流,只是学术性概述,着重过程,忽略技术细节。

⒈挑豆子

。第一个环节,没有技术含量,把要做豆腐的黄豆挑去霉变破损等坏豆杂质,然后清水淘洗干净就成。挑去霉变坏豆和杂质可以理解,为什么还要挑去破损的豆子?这个也好理解,残破豆子在浸泡时必定泡软过头,尽管没有大碍,但会减少豆子出浆率,影响豆浆质量。做豆腐都是传统手艺人,见不得一点瑕疵。

⒉浸泡豆子

。豆子泡涨才可以研磨成浆,只是这个泡豆子有讲究,是做豆腐程序里第一个有技术含量的环节。泡不到位,没有充分的泡透,豆子出浆率会低,研磨后的豆浆蛋白含量不充分,豆渣多了,豆腐少了。如果泡过了头,既耽误了时间,还有可能发生霉变现象。另外,泡豆子还有两个重要作用:

  • 黄豆本身都含有皂角素、单宁和胰蛋白酶抑制剂等有害物质。其中的皂角素能引起中毒反应,恶心,呕吐;单宁味道苦涩,影响豆腐的口感;胰蛋白酶抑制剂能抑制人体对大豆蛋白的吸收。去掉这些,豆腐才会味美安全。

  • 便于加工。磨碎豆子,自古靠的是石头打成的磨,硬度没有现代的钢铁金属强大,豆子泡涨才好磨碎。再说了,豆子高蛋白,也只有泡涨了,才能磨的更细腻,蛋白质得以充分释放。

⒊磨浆

。磨豆子的技术含量不大,驴都会,当然是笑话。我们小时候见到的场景就是驴拉磨。一套大磨盘,泡好的豆子倒在上面,豆子从上盘中间的磨眼漏下去。为了豆子下漏顺利,还在上面放置个水漏,滴滴细流直对磨眼。旁边一头驴,被眼罩蒙住双眼,顺着拉磨转圈,还不用人督促,一直不停。磨成的豆浆,顺着磨盘一圈的水沟槽出口流进桶里。

⒋过滤。

过滤掉豆渣,有两个办法,都是传统,不同地区采取做法不同。

  • 磨出的豆浆先熬开,再过滤,豆浆和豆渣完全分离。这种做法优点是过滤工作量稍小,缺点是豆浆浓度大,豆浆滤出不彻底。
  • 磨出的豆浆,倒进开水再过滤。这种稀释豆浆的办法,有利于过滤充分。传统的过滤设施就是一块四四方方的生布,土布,四角扎起来。两根毛竹片子 90 度绑着,挂住生布四个角,成了一个上面四方底下圆的敞口布袋。竹片中间吊住,豆浆倒里面。师傅抓住两个角的竹片头,有规律的前后左右的摇晃,豆浆从生布孔隙留下来,豆渣在布袋里滚动。

⒌煮浆。

过滤的豆浆倒进很大的铁锅里,锅底架着柴火烧。师傅一手拿着小号炒锅一样的勺子,不断的舀起抬到锅上面再倒进去,直到烧开,才停下来。另一手拿个小号铁锹一样的铲子,不断贴着锅底来回铲动。

后来才知道,生豆浆加热时,会肥皂一样起泡,若不管它,就会满锅的豆浆都成泡溢出来。不断的冲浆就是不给豆浆起泡的机会,等到烧开了才不再起泡,所以烧开了灭火。铲子不断来回铲动,是因为豆浆加热时爱粘锅底,粘上就糊锅,糊锅就玩完,一锅豆浆不能要了。

这道程序不仅要技术,还要体力,重体力活。这期间,很多豆腐坊会提豆油皮。黄豆富含脂肪,含油率 17.4%,豆浆里就有很多豆油混合蛋白一起。熬熟后,会浮到表面凝结成油皮。这时候用根长长的细棍从锅这沿伸进去,伸到锅那沿再挑起来,棍上就多了一张豆油皮。豆油皮是豆浆的精华,可以如此一张一张的把里面的油皮全部挑出来。只是挑完了油皮的豆浆,做出豆腐没了灵魂,不好吃了,味道和口感都差了很多,不过比起工业豆腐还是好吃些。

⒍点浆。

石膏点豆腐,一物降一物,指的就是这个环节。水一样的豆浆,给了石膏就凝结成团,水和豆腐分离。这道工序技术含量最高,师傅的核心技术,有很大的保密成分。什么时间点石膏,掌握什么温度,石膏用量比例,一般不告诉别人。即便告诉你了,不是有保留,就是有多出。学做豆腐就这道关不好过,会做了还不算,味道有区别。味道好了也不算,出豆腐多少有区别。出豆腐多少掌握好了,还是不能算会了,豆腐颜色有区别。总之,做一辈子豆腐,都不敢在同行中卖弄。这就应了那句老话:“酿酒磨豆腐,一辈子不敢称师傅。”可见一个看似简单的手艺,精益求精起来,一样的艺无止境。

⒎压制成型。

这一道工序的技术含量表现在豆腐水分的控制。嫩豆腐、老豆腐、干豆腐、豆腐干,不同品种,不同模具,不同水分含量。压制好了,揭去模具和包装生布,就是豆腐成品。

(工业化生产,一家的产量顶上百家手工作坊)

三、豆腐制作技术的发展

前面说到做豆腐的基本原理和主要流程,从刘安发明豆腐以来,都没有根本性的变化,但是也有很多的发展,尤其是近些年,出现并强势覆盖市场的工业豆腐,可以说在豆腐制作工艺上,有了革命性的发展。譬如说,传统的豆腐工艺要求,每斤黄豆做豆腐 2.3 斤,如今能做到 10 斤,甚或更多。这些将在后面提及,先从传统技术有哪些发展说起。

第一,不再是石膏点豆腐了,有了多种点豆腐神剂。

当然有很多属于现在工业技术进步的结果,人们发现能够凝结大豆蛋白不止石膏一种,传统的凝结剂至少三种:

  • 卤水。卤水对做豆腐具有石膏一样的功能,是人们在晒盐过程中的发现。我们在海边看到大片的盐田,盐晒成取走后,盐田里会残留有褐黄色的液体,这个液体叫盐卤,用来点豆腐和石膏一样效果,可比石膏用着方便。还记得电影《白毛女》吧?杨白劳大年三十活不下去了,就是喝卤水自杀的。这东西不仅有毒,还苦。后来人们有研究里面的成分,然后只提取点豆腐的元素,提炼成干粉,用着就安全省事了,用的时候水化开,需要多少用多少。

  • 酸浆。豫西传统就用酸浆点豆腐。最早的用蔬菜发酵,得到酸菜汁水,用来点豆腐。后来发现豆浆凝结后析出的水,发酵了一样的能用。于是,酸浆取得更容易,用着最方便。

  • 内脂。最新凝固剂,主要为了迎合家庭自做豆腐。因为成本较高,工业豆腐不会用到。

  • 白醋。还有其他凝固剂。

第二,豆腐不再是完全的黄豆做的

。很难想象,豆腐不用黄豆做。我们只知道市场上卖的日本豆腐不是豆子做的,但他那本不是豆腐,不知谁给个豆腐名,叫了起来。这里说的是我们自己的豆腐,每个城市,每个市场,每人每天都在买、都在吃的豆腐。

第一次听到的信息,说是有人做豆腐,一斤黄豆能出 7 斤豆腐,打死不相信。后来听说一斤黄豆能做出 10 斤豆腐,反倒有点信了,果然,满市场的没有豆腐香的豆腐,似乎有了答案。

工业豆腐,顾名思义,是机械化操作,依靠机器完成任务。我们从传统做法了解到,做豆腐整个过程,任一个环节有变化,都会影响到产出比。所以一斤豆子出二斤多豆腐是标准。就这也不算标准,一直还在一斤黄豆出 2.3-2.7 斤之间有争论。

如今的工业化彻底解决了这个争论。工业化的优越性,在于把所有环节程序化,规范化,能让黄豆从挑选豆子到成品,不走样,效果最佳,出豆腐就最大化。

即便于此,一斤豆子出 10 斤豆腐也是神话般的存在,除非加了什么。这就对了,豆浆里面加了其他东西,当然是可以吃的。这一点,跟传统豆腐的技术机密一样,是工业豆腐的技术机密,别人不知道。但有线索可循,加进的是淀粉类的,比大豆便宜的东西。这就 OK 了,比大豆便宜的淀粉多了,小麦大米玉米红薯木薯,很多。

第三,豆腐的香味哪去了?

我们先找到香味是哪里来的。

  1. 那么传统豆腐的豆浆香味,从哪里来的?除了真材实料,豆浆香味主要是熬豆浆环节产生。我们知道食物烹饪过程中有个“美拉德”反应,譬如煎鱼炒肉,加温到鱼和肉变黄,出来焦香的味道。这个过程就是美拉德反应。熬豆浆就没有不粘锅底的,粘了锅底不怕,只要不糊,就有美拉德反应。豆腐的香就由此而来。
  2. 工业豆腐为什么没有豆腐香味?一定的是没有这个美拉德反应。及其打出的豆浆,机器加热,用的是蒸汽,控制温度在 100℃以下,根本没有粘锅的机会,也没锅可粘。所以,成为工业豆腐不香的主要原因。

(不能让祖先的宝贝成为怀念的历史,起码豆腐是。)

最后,分享几个辨别传统手工豆腐和工业豆腐的方法,也是中医的诊病方法:

  1. 望。看豆腐色泽自然,带有淡淡的浅灰色或淡黄色。整体豆腐的表面不一样规整,没有工业生产的痕迹。
  2. 闻。这个最关键,也最好掌握,一般只要闻闻就足以判断是不是手工豆腐。闻到豆腐香味必定是手工豆腐。
  3. 问。很多卖豆腐的不隐瞒豆腐身份。为了更方便知道,也可以这样问,哪儿拿的货。说自己做的,还自己在卖,规模一般不会大了,做不到工业化标准。
  4. 切。摸摸手工豆腐比较硬,有弹性,抗压。工业豆腐有烂泥般的触摸感。
喜欢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