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活小妙招免费各类生活中的小问题知识以及音乐简谱等,是你了解世界未知知识的好地方。

什么是预备役部队?

十万个为什么 空空 2024-5-23 21:29:53 12次浏览

关于问题什么是预备役部队?一共有 2 位热心网友为你解答:

【1】、来自网友【度度狼 gg】的最佳回答:

1938 年在万家岭被薛岳打得满山跑的第 106 师团,虽然名义上称为“特设师团”,其实就是个预备役部队。该师团的大队长、联队长、旅团长以及松浦淳六郎师团长,确系现役军官,各级部队长身边的副官和参谋也多为现役,而中队长以下军官和所有士兵,通通是“预备队人员”。

所以一定要把“预备役人员”和“预备役部队”两个词语区分开来,前者是指兵役身份,后者是指成建制的部队,两者有本质性的区别。首先要说明,“预备役人员”全部都不是现役军人,但大多数为退役军人,因为他们服过兵役并且接受过正规的军事训练,是战争爆发后扩大军队规模时,最理想也最合适第一批动员对象。

世界上大多数国家的军事动员体系,基本分为现役、预备役、后备役三档,和平时期在常备军正在服役的称为“现役”、已经退伍的大多数被登记和编入“预备役”、符合年龄和身体条件的征兵对象则为“后备役”,由此也可见预备役人员的重要性。二战时期的日本,在前述三档之外,再设第一补充兵和第二补充兵。

预备役人员在战争爆发后有两种征召方式,其一是批量(一般按地域)补充到现役部队当中,因为有战争就有伤亡,为了维持现役部队的编制和战斗力,那就得补充人员,当然以预备役为第一拨补充力量。其二是编入“预备役部队”,成建制直接拉上战场,不过这样的部队战斗力肯定不是第一流的。

和平时期任何国家不可能养太多的现役部队,耗费太大,但是如果战争爆发后临时组建新的部队,又一时无法形成战斗力,所以提前组建“预备役部队”成为最好的选择。因为预备役部队又称为“架子部队”,和平时期只需要少数现役军官维持建制,整个部队却没有一兵一卒。

因为预备役部队的基层军官和士兵,都是登记造册的预备役人员,和平时期各有各的职业和工作,也并非军人身份,但是他们却按部队编制固定好了位置,比如你是哪个排长,比如你是哪个排的兵。然后和平时期预备役部队每年要搞集中训练,以磨合官兵熟悉程度、武器装备的使用和战术协同,集训完毕后仍然“各回各家,各找各妈”。

一旦战争爆发,国家需要更多建制的部队投入战场时,预备役部队会根据法令立即升格为现役部队,所有预备役官兵也全部就位(那就成为现役官兵了),架子团、架子师迅速成为了满编团和满编师,稍加训练和补充,就可以直接拉上前线。比如日军的特设师团,就是预备役人员被征召后集训一个月,然后整个师团坐船飘洋过海开赴战场去当炮灰。

日本陆军的预备役官兵有点优势,就是当中许多人在服现役时 ,可能参加过 1931 年以后东北战事、长城抗战或者淞沪抗战,具备一定的实战经验,士兵服满两年现役后退伍,基本都编入了预备役。1937 年全面抗日战争爆发,日军前线兵力不足,除各常设师团需要预备役士兵补充外,又以少数现役军官和大量预备役士兵,组成“特设师团”投入战场。

如果特设师团里面的基层官兵,具备实战经验的比例较大,则战斗力不弱,比如兵源地东京的第 101 师团,士兵当中有许多关东军老兵,在淞沪战场挺强悍的。如果比例特小,则刚上战场时肯定有点草鸡,就比如差点被薛岳全歼的第 106 师团,兵源地并不差(熊本),但是有实战经验的官兵数量太少,所以一旦被包围,战斗意志大大地不行。

中国军队在全面抗战爆发之前,缺乏健全的兵役制度,也没有正式的预备役部队,所以尽管有 180 个师的现役部队,战斗伤亡激增后,补充来的新兵却都是之前毫无军事基础训练农民,所以各师战斗力下降的非常厉害。从 1937 年底开始,军事委员会先后组建了 14 个预备役师,就是抽调少量现役军官,在后方填满新兵形成建制。

其中最有名的当然就是预备第 10 师,副师长方先觉训练有方,南昌会战中拉上战场一看,不比现役部队差多少。不久方先觉扶正,预备第 10 师划归王牌第十军作战序列,终成抗日劲旅。

至于如今我军的预备役部队,其性质与二战时期大同小异,关于其编组方式、动员方式和军装军衔等情况,之前笔者有专文介绍,就不重复说明了。自今年 7 月 1 日起,所有预备役部队不再接受军地双重领导,而是直接归属军委垂直指挥。

【2】、来自网友【萨沙】的最佳回答: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预备役也就是非现役的军人。

以日本二战为例,从明治维新开始就开始全民征兵政策。

但日本是小国,国家经济不能支持很大的现役军队,就采用精兵制和预备役制度。

日军本土只有十七个现役师团,但不断的训练军人。

军人退伍以后,也不是说就回家什么都不干了。退伍军人,只要年龄不算很大,身体还不错的,定期要进行军事训练。

一旦爆发全面战争,这些预备役士兵就必须立即回到原部队。

需要说明的是,预备役部队虽然士兵是预备役,军官和军士未必是预备役,很多是现役的年轻军人。

所以,预备役部队经常出现士兵大于军官的情况。

东史郎回忆,他们的小队长在训斥一个士兵时,友邻部队的一个辎重兵扛着箱子从他们中间穿过。这个 20 出头的小队长觉得丢了面子,就抽了 30 多岁预备役辎重兵几个耳光。

虽然在日军中,军官可以没有什么理由就打士兵,但因对方年龄很大,可以做他的叔叔,引起了其他辎重兵的愤怒,差点将小队长殴打一顿。

不要小瞧这个制度,为日本提供了大量作战兵员。

1938 年 6 月,日本开始组建了第 101、第 104、第 106、第 108、第 109、第 110、第 114、第 116 等八个特设师团。

这些特设师团是第 1、第 4、第 6、第 8、第 9、第 10、第 14 和第 16 师团的影子师团,也就是用他们的预备役士兵组成了的,所以番号一律加 100。

由于这些士兵的年龄都偏大,体力和耐力都有很大下降,训练也很生疏,而且拖家带口,不愿意随便去拼命,战斗意志步枪。

所以特设师团的战斗力,不能和常设师团相比,他们很快在武汉会战后就解散回国了,是临时编制。

当年日军有个惯例,就是一般小队长或者中队长站起来大喊进攻,随后带队向前冲,普通常设师团士兵即便知道有很大危险,也必须跟着军官冲锋。

然而对不起,对于特设师团这点是不存在的。新的军官一到部队,老军官就告诉他们:千万不要像陆军士官学校里面学习的那样,一个人先冲出去,不会有人跟着你充分的。

喜欢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