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活小妙招免费各类生活中的小问题知识以及音乐简谱等,是你了解世界未知知识的好地方。

阿富汗瓦罕走廊里面有多少人口?有没有人定居?

十万个为什么 空空 2024-6-07 20:25:56 12次浏览

关于问题阿富汗瓦罕走廊里面有多少人口?有没有人定居?一共有 2 位热心网友为你解答:

【1】、来自网友【百科千寻君】的最佳回答:

截至 2010 年,瓦罕走廊有 1.2 万名居民,以瓦基人为主。瓦基人在这里生存了 2500 年。

我第一次看到阿富汗地图,就觉得它的轮廓像极了一片叶子。之后看阿富汗地形图,觉得更像了,中部那一条条山脉就像叶脉,而叶柄就是瓦罕走廊。

瓦罕走廊位于阿富汗东北部,是巴达赫尚省的突出部分。走廊西部平均宽度只有 18 公里,中部最宽的地方有 65 公里,东部与中国接壤,边界线长 92 公里。

曾在网上看到过这样的问题——阿富汗战火连天,为什么没有难民通过瓦罕走廊跑到中国来避难?

有一个简单粗暴的问答是——能徒步穿过瓦罕走廊的人,那绝对是超人!

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瓦罕走廊自然条件非常恶劣,全都是高原雪山,铁路没有,只有蜿蜒崎岖的山路。西部的入口伊什卡希姆海拔达到 3037 米,东部的出口瓦赫吉尔山口海拔高达 4923 米。

尽管地形崎岖,气候恶劣,瓦罕走廊在历史上仍是一条重要的商路,连通巴达赫尚和叶尔羌,马可波罗可能就是从这条商路来到中国的。1906 年 5 月,奥雷尔·斯坦因考察了瓦罕走廊,并报告说,当时每年有 100 匹马的货物通过瓦罕走廊运往中国。

瓦罕走廊也并非无人定居,瓦罕走廊的山谷里散布着小型定居点,主要位于潘杰河边,房子用石头、泥土和木材建造,非常简陋。隔得比较近的村子有土路连接。这里很少有汽车,交通工具只靠双腿、马和毛驴。

截至 2010 年,这里的居民约有 1.2 万人,以瓦基人为主,瓦基人是伊朗族群,目前总人口约 12 万,分布在巴基斯坦、塔吉克斯坦、阿富汗和中国。中国约有 1.4 万瓦基人(算作塔吉克人)。

阿富汗的瓦基人大部分都在瓦罕走廊,他们在这里定居了 2500 多年了。他们在肥沃的河谷里种植小麦,大麦,豌豆和土豆,水果主要是苹果和杏子,牲畜主要是绵羊、山羊、骆驼、牦牛、马和驴。每年六月,河谷的牧民会把牲畜赶到海拔 4000 多米的夏季牧场。

他们也并非完全封闭,有些村子去伊什卡希姆需要步行 2、3 天。也有很多旅行者翻越崇山峻岭拜访这些古老的村子。这里的瓦基人很友好很热情,很乐意接受游客的拍摄。

虽然阿富汗自上世纪 70 年代起就战火不断,但瓦罕走廊的居民并没有受到战争的影响,很多人甚至不知道战争的存在。

【2】、来自网友【千年兰亭】的最佳回答:

英国与沙俄在抢夺原属于清廷的帕米尔高原时,为了减少摩擦,英俄双方划出一块缓冲地带,并将之送给阿富汗,于是就有了现在连结中国与阿富汗的“瓦罕走廊”。

英国与沙俄都不愿意要的地方,自然不是好地方。瓦罕走廊极不适宜人类生存,现在仅有约 1 万名塔吉克人。

所谓“瓦罕走廊”,是一条狭长的东西走向的山谷,其北边是帕米尔高原,南边是兴都库什山脉。两边的崇山峻岭不利于通行,而这一条走廊自然成为连接东西方文明的纽带,因而它是古丝绸之路的必经之路,而玄奘法师也是由此前往印度取回真经。

瓦罕走廊所处的帕米尔高原周边地区,自古就是我国领土,但清朝时国力衰弱,清廷无法护卫此地,而野心勃勃的沙俄与老牌帝国主义英国,乘虚而入,瓜分了帕米尔。

那时,巴基斯坦和孟加拉国还没有分裂出来,都属于英国控制的殖民地印度,它处于帕米尔的南边,而北边则是沙俄。

彼时,英俄双方对对方都有所忌惮,二者瓜分帕米尔南北部分后,怕擦枪走火,于是将中间的山谷划为缓冲地带,双方都不占领,却又将其送给不相关的另一个人国家阿富汗。

这一件事发生在 1895 年,那时的清廷除了进行例行公事般的外交交涉外,已无力回天了。

瓦罕走廊属高寒地区,全年除 6、7、8 月外,其余时间都是大雪封山,人迹罕至。此地大部分都是沙漠,只有少量农田和高山牧场,生活着约 1 万名塔吉克人,他们都是游牧部落。

艰难的生存环境也有一个好处,几十年来,阿富汗战乱不断,但战火一直没有烧进这里,瓦罕走廊成了“被上帝遗忘的手指”。

白云苍狗,沧海桑田。

昔日不可一世的沙俄早已消失,取而代之的苏联也已解体;而曾经的日不落帝国,也已日薄西山,印度一分为三。

如今,“瓦罕走廊”北边是塔吉克斯坦,南边是巴基斯坦,东边与我国有 92.45 公里长的国境线。

对于这一长约 300 公里、最狭处约 15 公里、最宽处约 75 公里的“瓦罕走廊”,我在想,

这不正是我东方巨龙直达阿富汗腹地、通向中亚的一条“快速通道”吗?

更多文章,敬请关注千年兰亭。

喜欢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