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活小妙招免费各类生活中的小问题知识以及音乐简谱等,是你了解世界未知知识的好地方。

宋朝为什么没有宦官当权?

十万个为什么 空空 2024-5-13 18:51:05 7次浏览

关于问题宋朝为什么没有宦官当权?一共有 2 位热心网友为你解答:

【1】、来自网友【这些历史要读】的最佳回答:

因为,宋朝的宦官都比较猛,人家都忙于带兵打仗,没那个闲工夫去弄权作乱。

相比于汉、唐、明那些大宦官们整天想着玩弄权术、专权乱政,宋朝的宦官们就显得有些“不务正业”了。说来也讽刺,军事上一贯备受后世诟病的宋朝,其宦官的整体战斗力却是历代之最!

诸如秦翰、王继恩、窦神宝、李神佑、李宪、童贯等一众宋朝宦官,他们都是典型的“战斗型”宦官,颇有些大将之风范,在战场上的表现也都可圈可点。仿佛他们都将心思放在了领兵打仗上面,而不在政治权斗上面。

比如北宋初年的宦官王继恩,在战场上就是个狠角色,一仗就将盘踞巴蜀的李顺数万部众屠灭殆尽。又如北宋末年的著名奸宦童贯,虽然他在正史中是名声狼藉的大奸臣,与高俅、蔡京、杨戬并称“北宋四大奸臣”。但童贯在行军打仗方面却是个行家,为朝廷立下不少战功。他戎马半生,先后北破西夏,南平方腊,还统兵伐辽。

当然,说“宋朝宦官都忙于征战,没心思当权”,其实是开个玩笑罢了。实际上,宋朝宦官之所以混成这模样,主要是受制于宋朝的制度。

宋朝历代统治者都始终对宦官坚持严格的管控,以便避免宦官当权的出现。首先,是严格限制宦官的数量;终宋一代,宦官数量都是相当少的。宋太祖赵匡胤时期,宦官数量被限制在只有区区几十人之规模。而即便宋代宦官规模最顶峰的宋孝宗时期,其数量也不超过三百人。这与明朝末年动辄上万的宦官数量,形成了巨大的差距。

其次,则是严格限制宦官的官阶;宋朝汲取了汉唐宦官专权的历史教训,对于任命宦官出任高级别官职,始终十分慎重。像前文提到的宋初宦官名将王继恩,虽然他在战场上屡立战功,按例完全可以授予宣徽使这样级别的官位。然而,宋太宗赵光义最终却只授他一个相对较低的宣政使一职。

此外,宋代良好的政治氛围,也是“宦官当权”失去市场的又一原因。

事实上,汉唐明这些王朝之所以频频出现宦官当权,某种程度上也是因政治氛围的恶化造成。比如东汉中后期,频频出现幼主即位的情况,造成外戚专权,而等到幼主年长亲征,就势必只能通过扶持自己的近臣宦官,来抗衡外戚势力,于是便使东汉出现外戚专政与宦官当权轮番出现的现象。

又如明朝,由于明朝文官集团日益座大,对皇权构成了严重的威胁,使得明朝中后期的皇帝都不得不借助宦官的手来制衡和打压文官集团,而这便是明朝东厂宦官如此猖獗的原因所在。

相比之下,宋朝的“政治生态”应该说是历代中最良好的。宋朝统治者都比较开明,广开言路,文官、士子不会因言获罪,使得宋朝皇帝与文官集团构建起良好的政治氛围,这就让宦官当权失去了市场。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


本文作者:小贱贱

【2】、来自网友【Mer86】的最佳回答:

宋朝其实也有宦官当政,只是宋朝的权力结构比较稳固,宦官可以当政,但却无法将权力凌驾于相权之上。因而才给人一种宋朝宦官当政不当权的印象。

唐朝由于安史之乱的原因,从唐肃宗开始就对藩镇节度使和文官极度不信任。为了保证皇权能延伸,肃宗重用宦官。比如当时的权阉李辅国就是在肃宗授意下,掌握了兵权。

唐肃宗对他的信任,可以用十二字形容。

“宝印符契,晨夕军号,一以委之”。

之后的唐代宗、唐德宗也差不多。到了唐文宗在位时,宦官不但总领神策军,而且还组建了牙队,最后形成专权。甚至于,还掌握了废立皇储的特权。唐文宗曾自嘲,说自己不如周赧王和汉献帝。形同傀儡。

当然我们知道,宦官权力再大,也只不过是皇帝意志的代理人。如果没有了皇帝,宦官狗屁不是。

所以到了唐昭宗在位时,当昭宗被军阀出身的朱温软禁,权柄也由武将掌握后。影响唐朝一百多年的宦官集团,自此就失了势。被朱温一网打尽。一个不留,全杀了。

五代时期,军阀执掌权柄。皇帝尚且被武将们轻视,用当时的军阀安重荣的话说:“天子宁有种耶?兵强马壮者为之尔!”

更何况是宦官?因此五代宦官自然也就没有施展权势的载体。既无权,也无势。

宋朝建立后,赵匡胤重文轻武,用文官打压武将。逆转了五代武人当权的局面。其实赵匡胤当时是可以利用宦官再反制文官的。但他以及后来的宋朝皇帝发现,即使不像东汉和唐朝皇帝那样重用宦官,也能造成臣子之间的势力均衡,皇权也能稳固。因而,宋朝也就没有大规模的利用宦官这个依附于皇权的特殊群体了。

那么,宋朝到底是怎么办到的呢?

首先,宋朝增加了科举名额,弄出了一套繁琐的官制,在隋唐的基础之上进一步分化宰相的权力,扩了文官集团的规模。这编制一多,食利者自然就多了。而人多了的结果自然就是权力分散,内斗不止。宋朝的武官也是如此。权力分散,都无法威胁皇权。这一手堪称是掺沙子。

第二,宋朝皇帝认为,内朝也不一定就必须要由宦官把持。不净身的人也行。朝廷各级文武官员也不一定非要正常人才能担任,宦官也一样可以担任。因而宋朝产生了很多领兵打仗的太监,而本该归宦官负责的很多职务则交给了皇帝的娘家人担任。

比如赵匡胤篡位前,他通过钱财收买外加姻亲纽带拉拢禁军将领,笼络了一大批人。这些人与他构成了实质性的利益结盟关系。大家一荣俱荣,一损俱损。他们对赵匡胤的忠诚度并不低于宦官。

因此,当赵匡胤建国称帝后。很多原本该由宦官出任的内朝官,就都被赵匡胤的心腹幕僚和与赵匡胤有姻亲关系的外戚担任了。

赵光义在位时,情况也差不多。他早早就被钦定成了继承人,为了确保能接盘,他在继位前便打造了自己的幕府班子,有一大批只忠于他的文臣武将。等到他继位后,他的这个小团体就相当于“军阀霸府”。整个幕府班子直接就塞进了朝廷的架子内。

既然皇帝都用不到宦官了,那宦官的价值和存在感,自然是极低的了。

比如赵匡胤在位时,宦官的编制被严格限制在了 50 人以内。宦官如果要收养养子,必须要满 30 岁以上,且自己没有养父,才可以收养一名养子。

到了赵光义时,宦官编制有所增加,但也限制在 180 人以内。

就这么点人,能干啥?根本成不了器侯。所以北宋一朝,宦官对朝廷和社会的影响自然也就不大了。

当然,用正常人担任内朝官,显然也是有副作用的。那就是有些事情会说不清……

这里插一句。宋朝武将的地位不能笼统的得出一个低于文官的结论。具体要看出身。也就是跟皇帝有姻亲关系的武将,地位是不低的。真正低的,是类似狄青那类从小兵爬到高层,没有皇亲国戚光环加持的武将。

另外,赵匡胤曾有祖训,规定宦官到了一定年资,必须转出外任。所以宋朝也不乏祸国殃民的权阉,比如童贯、梁师成等。但由于他们祸国殃民时,是宦官等级上升后,自动转为文武官职,是朝廷命官。所以即使是童公公,他给人的印象也不是宦官专权,而是权臣当政。

这也就是为什么宋朝没有宦官当权的原因。

并不是没有阉人当权,而是当权的阉人,都自动变成了权臣。如果只是单纯的宦官,在宋朝成不了什么器侯。

最后再提一下明朝。

按道理来说。明朝废除了宰相,皇权进一步加强,皇帝应该更能拿捏文官才对。但结果却恰恰相反。明朝的相权反而制约了皇权。

究其原因,在于明朝皇帝一直与士绅集团进行利益争夺,抑制士绅集团的利益扩张。可却事与愿违,导致文人们团结了起来,形成了一个利益集体。面对士绅集团的反扑,皇帝一个人无法大权独揽,只好又开倒车,重用太监。

其实朱元璋当年也有祖训,禁止太监参与干涉朝政。但没有用。明朝皇帝与士绅之间的结构性矛盾,使得明朝宦官必然会被重用。

相比于明朝,由于赵匡胤是谋朝篡位,赵光义也有谋杀政变的嫌疑,连续两代皇帝有谋反的污点,所以宋朝皇帝不会打压文官,才能用利益收买士绅集团的办法,进行统治。

而一旦当士绅与皇帝达成共识,与皇权共治天下,共同分享股权后。再加上,皇帝对相权采用分化瓦解手段,让文官们虽然地位超然,但各自相互制衡。比如之前一个人干的事,宋朝皇帝分成三个人干,每个人还配一个副手。这样搞,权力就分成了六份,文武官员根本没办法拧成一股绳。相权自然也就不乱了,无法威胁皇权了。

当相权与皇权一致时,宋朝的宦官就成了可有可无的存在。如果不是需要宦官处理后宫那档子事,宋朝连一个宦官都不需要。

喜欢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