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活小妙招免费各类生活中的小问题知识以及音乐简谱等,是你了解世界未知知识的好地方。

历史上的陈友谅是一个怎样的人?

十万个为什么 空空 2024-5-15 12:07:22 9次浏览

关于问题历史上的陈友谅是一个怎样的人?一共有 2 位热心网友为你解答:

【1】、来自网友【文史斋】的最佳回答:

1364 年,陈友谅 13 岁的二儿子陈理,趴在地上:“我投降,我全家都投降。”陈友谅残喘 5 年的大汉,就此消失。

元朝末年,陈友谅走上历史舞台,他披荆斩棘,建立大汉。只可惜,他最后败了,表面上看,

他是败在朱元璋手上,实则是败在自己手上。

在影视剧《倚天屠龙记》中,陈友谅是个阴谋家,他搅得到处不得安生,扰乱丐帮,欺骗金毛狮王,更是将宋青书引入歧途。

然而,在真实历史上,

大汉朝的创建者陈友谅,耍阴谋,恰恰是他的弱项。

有的人说,他是一代枭雄。

可我认为,他勇有余而智不足,正是输在毫无谋略上,简直是一条莽汉。

【历史上真实的陈友谅】

陈友谅心狠手辣,

接连杀害 3 人,加上第 4 波操作,

简直像教科书一样,手把手让朱元璋,坐上大明皇帝宝座。

我们来看看,陈友谅都做了啥?

打渔起家

幼年的陈友谅,全家靠打渔为生,但他野心勃勃,时刻想着出人头地。

尤其是有人看过他家祖坟后,对陈友谅说:你以后一定会大富大贵。

这句话犹如座右铭一样,深深地刻在陈友谅的心上。

这时,陈友谅的伯乐倪文俊来到沔阳。听到倪文俊驻扎的消息,陈友谅仿佛看到通往成功的捷径。

他二话不说,直奔倪文俊的军营走去,开启他不平凡的人生。

倪文俊打量着陈友谅,他心里明白,天完正是用人之际,先收下再说。可正是这个决定,给自己埋下了祸端。

走进军营的千里马陈友谅,简直是如鱼得水,很快他就屡立战功,并最终当上大元帅。

1、胸无城府,冤杀大将赵普胜

随着朱元璋的一点点壮大,他也引起了陈友谅的警觉。

可就在朱元璋主动出击后,常遇春却碰到了,擅用双刀的“双刀赵”赵普胜。

赵普胜,陈友谅的得力战将,他骁勇善战,多次为陈友谅攻城略地,为陈友谅打退一次又一次对手的进攻,说他是陈友谅的左膀右臂,一点也不为过。

正是赵普胜的出现,让朱元璋和他的将领们,迟迟不敢前进。

担忧之余,朱元璋通过观察学习,已经抓到陈友谅的弱点,勇猛有余而才智不足,所以他准备智取。

朱元璋急忙派人去联系赵普胜身边的谋士,并用重金来收买,来挑拨赵普胜与陈友谅的关系。

可粗枝大叶的赵普胜,哪里会留意陈友谅的一举一动。他反倒居功自傲,在陈友谅面前卖弄自己。

本就狂妄自大的陈友谅,哪受得了赵普胜的卖弄,顿时起了杀意。

很快,陈友谅带队来到赵普胜的安庆。

领导来检查,赵普胜可忙坏了。可他万万没想到,等待他的是死亡。

忙完的赵普胜,前脚刚迈上船,后脚就被按倒在地上,拉出去斩了。

将领吓得目瞪口呆,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让敌军畏惧不前的大将,竟被陈友谅毫不犹豫地除去了。

2、 不甘人下,斩杀上级倪文俊,初露野心

倪文俊,天完皇帝徐寿辉的亲信,也是天完的丞相,更是陈友谅的恩人,他大权在握。

此时的陈友谅,一心抗元,也是民心所向,军心大振,简直是如日中天。

按照这样发展,或许后面就没有朱元璋什么事了,历史也将改写。只可惜,地位上来了,他抗元的初心也变了。

1357 年,在天完朝廷,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倪文俊,开始不安分起来,他一心想霸占抗元的胜利果实,取代徐寿辉,坐上天完皇帝。

可惜,天下没有不透风的墙。

就在倪文俊刚要出手的时候,他被徐寿辉盯上了。

偷鸡不成蚀把米,吓得倪文俊落荒而逃。可都是徐寿辉的地盘,能逃到哪里去呢?

这时,陈友谅的名字浮现在他的脑海中。没错,他有恩于陈友谅,这是他一手提拔起来的手下,没有比他更亲近的人了。

想到这,倪文俊连夜从汉阳逃到黄州,准备投奔陈友谅。

殊不知,鹬蚌相争渔翁得利。

听说老上司前来,陈友谅热情地将倪文俊迎入军中,只是他在背后露出一丝奸笑。

没等倪文俊坐热椅子,陈友谅一点不念旧恩,直接就将倪文俊斩杀,并将他的部众全部收入自己帐下。

表面上看,陈友谅对自己的老上司没有手下留情,但这是倪文俊破坏团结在先,陈友谅这么做也算情有可原。

此后,天完兵权已掌握在陈友谅手中,他继续在抗元路上前行,成为长江以南最强的一支队伍。

然而,他的对手朱元璋在干什么?

他正在眼睁睁盯着陈友谅,注视着陈友谅的一举一动。

此时的朱元璋,论财富不如张士诚,论兵强不如陈友谅,他面对的现实是地小粮少。

他要趁着陈友谅东征西讨之际,来壮大自己,他悉心听取朱升提出的“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建议,在应天建起大本营。

可通过这两件事,陈友谅将他凶狠,妄自尊大,刚愎自用的一面,暴露无遗,让身边的将领们都对他有了芥蒂。

可以说,自从赵普胜被斩,陈友谅元气大伤,他失去了一员大将的同时,正为朱元璋扫清了障碍。

可悲的是,此时的幕后主使朱元璋,正领着将领们哈哈大笑。

据《国初群雄事略》记载:陈友谅杀普胜,即生衅于我。

然而,陈友谅不但毫无察觉,反而沉迷在权利的里,无法自拔,他开始研究如何铲除第三个人~徐寿辉。

3、丧心病狂,弑杀主子徐寿辉,自立为帝

此时的天完皇帝徐寿辉,心已经提到嗓子眼儿,谁都能看出陈友谅的昭昭野心,他怎会不知。

为了躲避危险,他决定把都城搬走,换个地方待着,可已经晚了。

陈友谅上来就将徐寿辉控制起来,连他的部将都被陈友谅收入囊中。

很快,陈友谅就迫不及待地行动了。

在攻下采石矶后,陈友谅马上派人叫来徐寿辉,借有事汇报之机,他让部将将事先准备好的铁锤,直接向徐寿辉头部砸去。

1360 年,陈友谅自立为帝,国号大汉,将大儿子陈善立为太子。

然而,赵普胜和倪文俊的被杀,将士们只是内心惶恐,并没有做出实质性的举动,可徐寿辉不是一般将领。

可以说,陈友谅的这一步,简直是往将士们身上泼了一盆冷水,一下寒了他们的心。

有的将领带部众愤然离去,有得转到朱元璋帐下。可没离开的将领们,也早与陈友谅离心离德。

至此,连杀 3 位对他至关重要的人物,陈友谅背上心狠手辣,背信弃义的骂名,并逐渐变成孤家寡人。

但他并没有停手,而是来了第四波操作。

4、生死决战,陈友谅斩杀俘虏

这一切,朱元璋就眼睁睁地看着,学着,并用着。

马上,两人迎来生死决战~鄱阳湖大战。

陈友谅依靠先进的造船技术,打造出上百艘巨船,率 60 万大军,向南昌进发。同时为了解除后顾之忧,他把所有家眷大臣全都带到船上。

开战三日,朱元璋根本都无法靠近这些庞然大物,陈友谅此时胜券在握。

可天公不作美,骤时刮起大风。

这让陈友谅巨船的缺点暴露无遗。看着无法灵活进退的大船,朱元璋当即发出命令:点火!封住他的退路。

陈友谅活活被困了数日,迟迟不敢出来作战。

可这事让朱元璋给挑明了。

朱元璋太了解陈友谅的性格,他使出激将法,接连给陈友谅送去两封信,在信中大骂陈友谅是胆小鬼,根本不敢出来应战。

果然,陈友谅正如朱元璋所料。

他不再躲避,但在出来应战之前,怒火中烧的他下令:把俘虏杀掉,一个不留。

中计的陈友谅,在指挥作战时,被流箭射中,当场毙命。

看着陈友谅中计,朱元璋要让所有盯着他的眼睛看到,直接将手中的俘虏放走,还将受伤的敌军治好。

朱元璋一箭双雕,即笼络了人心,又除掉了陈友谅。

【陈友谅死后】

陈友谅死后,马上就有很多将领投到朱元璋身边,他的太子陈善也被朱元璋活捉。

好在,陈友谅还有个忠心的朋友,太尉张定边。

张定边连夜将陈友谅的尸体,以及陈友谅的二儿子陈理带回武昌,并拥立 13 岁的陈理为大汉皇帝。

只可惜,6 个月后,大势已去的陈理,开门投降。

陈友谅苦心经营的大汉朝,就此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中。

【陈友谅儿子的结局】

面对陈理的投降,朱元璋看着陈理,这个 13 岁的孩子,都感慨地和将领们说起,陈友谅失败的原因。

据《明太祖实录》记载:陈氏之败,非无勇将健卒,由其上下骄矜,法令纵驰,不能坚忍,恃众寡谋,故至于此

但此时,他还需要陈理,要借助陈理这个外力,让还没有归顺的人们,不再有后顾之忧。

因此,朱元璋再次拿出自己的“仁慈”,不但没杀陈理,连同陈友谅的父亲和其他兄弟,都被朱元璋封侯赐府,回到南京,过起了优渥的生活。

8 年后,失去价值的陈理,被朱元璋送到高丽,吃起泡菜。

最终,陈理在高丽去世,留下儿子开枝散叶。

【写在最后】

值得说的是,在早期的众多抗元队伍中,陈友谅是意志最为坚定的一个,从未给过元朝一个好脸色,为抗元做出很大贡献。

只可惜,他不是像朱元璋一样深谋远虑的政治家,而是一个擅于驰骋疆场的勇将。

不得不说,陈友谅是幸运的,起码他的儿子得到善终,并有后代延续。

如果,最终获胜的是陈友谅,相信以他的做派,朱元璋很有可能被满门抄斩。

对与陈友谅,你怎么看?欢迎留言。

【2】、来自网友【德友之书斋】的最佳回答:

谢邀。

一、简历

陈友谅,一代枭雄,元末南方红巾军领袖。渔民出身,曾充任县衙帖书。徐寿辉起义后,他与弟友仁、友贵投奔红巾军,任倪文俊部下簿掾,立有战功升任领兵元帅。 至正十七年(1357),他袭杀倪文俊,兼有其众,自称平章政事。自是独揽大权,遂率军顺江东下破安庆,陷龙兴、瑞州,分兵取邵武、吉安,自入抚州。寻又取建昌、赣、汀、信、衢等地,直捣池州。后被朱元璋军击溃。 天完太平三年(1358)他联合赵普胜攻破安庆,乘胜连克江西、福建、浙江许多州县,尽有江西、湖广之地。天定元年(1359),杀大将赵普胜。二年,杀徐寿辉后称帝,改国号为汉。后因日渐腐化,旧部纷纷离去,又与朱元璋相互攻伐,并多次战败。

大定二年(1363),陈友谅乘势东下,声势浩大,大集舟师,往攻应天。其结果中了朱元璋埋伏之计,被杀的片甲不留。 后意孤注一掷,破釜沉舟,率大军六十万,与朱元璋决战。先攻南昌一孤城,八十余日久攻不下,后又在鄱阳湖与朱元璋决战。在九江口中流失而死。 陈友谅称帝四年,享年四十四岁。 其子陈里继位,次年为朱元璋所兼并。

二、评价

(1)纵观陈友谅一生,他亦是一条硬汉。在元朝末年众多的起义军中,大多起义军首领被朝廷招安,即使是朱元璋也曾经与朝廷暗通款曲。反之陈友谅自杀始至终坚决反对元朝外族腐败统治,不屈不挠,敢作敢当,端的是一条路走到底,誓死与朝廷分庭抗礼。

(2)史评陈友谅盗性糜常,杀人不眨眼,何知仁义,狡诈无比,而凶暴残虐尤过之。此人心黑手狠,阴险毒辣、迷信暴力、胆大妄为 ,基本上没有什么他不敢干的。他杀上司,杀兄弟,杀曾经的有恩之人而毫不手软,绝不吝惜。他不知情谊、义气为何物,在陈友谅的字典里没有四书五经、经史子集、仁义道德,有的是‘’斩草除根‘’、‘’杀人灭口‘’、‘’无毒不丈夫‘’之类的蛇蝎心肠。 他杀上司倪文峻、徐寿辉;杀功臣大将赵普胜,吓得大将丁普郎和傅友德等竟投奔了朱元璋。

(3)朱元璋与陈友谅

有一句俗话叫‘’卤水点豆腐,一物降一物‘’。陈友谅遇朱元璋之敌手,枭雄 PK 英雄,真乃小巫见大巫了。 朱元璋先是击败了战力与之相差无几,且军队人数比其还多的张士诚部,靠的就是他的文臣武将和开国元勋徐达和常遇春等将领。 之后朱元璋要对阵的就是军队训练有素且兵多将广的劲敌陈友谅了。

凭借朱元璋杰出的军事才能;文臣武将之和衷共济;扬长避短,以柔克刚之战术,陈友谅其死期就不远了。

陈友谅很快就尝到了杀功臣,杀大将的恶果。优秀将领赵普胜等的被杀,已经造成战力低下,军心涣散,人心尽失。 朱元璋以二十万兵力对阵陈友谅六十万,鄱阳湖之战,陈友谅以丢掉性命,惨败而告终。

陈友谅是一代枭雄,其具有良好的军事和政治才能,是具有出色的组织能力和带兵出众的人才。反抗元朝统治自始至终,从不妥协。亦是一条好汉。 但是他的生存法则是信奉杀人哲学,迷信暴力,乃至走火入魔,最后人心尽失。 笃信暴力之陈友谅,最终被暴力所葬送!

喜欢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