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活小妙招免费各类生活中的小问题知识以及音乐简谱等,是你了解世界未知知识的好地方。

战争中,为何双方会付出惨重伤亡去争夺一个小据点?

十万个为什么 空空 2024-6-05 18:22:32 8次浏览

关于问题战争中,为何双方会付出惨重伤亡去争夺一个小据点?一共有 2 位热心网友为你解答:

【1】、来自网友【铁杉】的最佳回答:

谢谢邀请!

因为这么一个制高点影响着整个战局,它能起到致关重要的作用,谁控制了它,谁就占有战场上的有利条件,谁就掌握了战场上的主动权和优势,它对战争的胜负起到了决定性或不可估量的作用。古今中外,把类似的战略要地称为兵家必争之地,战斗的双方必然拼死争夺。

辽沈战役的锦州之战中,塔山是敌军增援锦州的必经之路。解放军能否攻克锦州?关键是能否守住塔山,堵住增援锦州之敌,可减轻我军攻锦部队的压力。如塔山失守,我攻锦部队将受到敌军的前后夹击,腹背受敌。当时,林总,东野前指还是有所顾忌的,好在我军守住了塔山,使攻锦战斗得以顺利进行并取得了胜利。

还有影片《南征北战》中的摩天岭也是国共两军拼死争夺的战略要地、制高点。守住它,使北进的张军长部无法与被解放军围困的李军长部会合。这样就造成了被分割,不能合兵一处,被各个歼灭的态势。

在战史上,这样具有战略意义的制高点很多,如影片《跨过鸭绿江》中的朵骨峰、黄草岭。《上甘岭》战役中的各个制高点。

个人之见,均作参考。更多的须看军事知识或向研究战略学的军事专家请教。

图:辽沈战役。

文巜原创》

【2】、来自网友【度度狼 gg】的最佳回答:

东北野战军前指到达锦州外围后,林彪罗荣桓和刘亚楼亲登帽儿山观察敌情,着重查看地形和范汉杰的城防部署。今天俯瞰下去,从北平到沈阳的“北宁线”从锦州市区穿过,铁路线以北被泛称为“铁北”,其为丘陵地带,普遍地势较高,甚至要超过原市区的平均海拔。

而这片丘陵地带的两个制高点,一是自然形成的山头“大疙瘩”,一是人口修建的“配水池”。范汉杰不是草包,他充分利用了这两个战术制高点,部署了最能打的部队和最强的火力,也就是说,东北野战军攻城部队若想接近城垣,就必须拔掉这两颗钉子,否则必遭敌人居高临下的火力杀伤,是绕不过去的据点。

为了详细说明配水池的重要性和坚固程度,笔者今天特地跑了趟“辽沈战役配水池战斗遗址”纪念馆,它位于今天锦州的松坡路上,占地面积很大。可惜新旧两馆都在修缮,不给进里面观看,据称要到 9 月份才能开放,想了想,原来是辽沈战役打响 72 周年的时间,所以只能拍点外景给大家看。

配水池确实不大,它是伪满时期的建筑,顾名思义,就是给锦州城区供水之用,所以建在高处是有原因的。它大概有五间房子大小,钢筋混凝土结构,敌人把水放干挖出枪眼就成为了良好的碉堡,然后以配水池为中心,在方圆不到一平方公里的地区,又修建了多个永备碉堡,各堡之间再以交通壕联接,所以“配水池”从广义上来说,是指这一片要塞化的防御阵地。

守敌为滇军第 93 军暂编第 22 师的一个加强连(也不可能放进太多的人),番号为该师一团二连,兵力约 150 人,另附一个重机枪连和一个战防炮排,所以这个加强连的兵力接近 300 人。注意啊,这只是战前的常备兵力,战斗打响后,暂 22 师进行了多次增援,累计进入阵地的敌人超过一个加强营。

既然是绕不过去的战术直撑点,那就只能拔掉它,为此东野三纵派出了第 7 师第 20 团担任主攻任务,该团前后动用了三营和一营 1 共 1000 余人的兵力,可不是简单的 600 之数,那只是东野一个步兵营的满编兵力。经过猛烈的炮火准备后,攻击配水池阵地的战斗于 1948 年 10 月 12 日黎明的 6 点 40 分打响,第 20 团首先派出三营发起冲锋。

而第 7 师师长邓岳,也把指挥所前移到距离前沿 300 米的位置,用望远镜观察战况和指挥战斗。战斗异常惨烈,滇军的这个加强连是特别抽调全师八年以上军龄的老兵组成的:“个不高,挺能打”,再加上配水池钢筋混凝土结构比较防炮,所以东野的火力准备效果不大,必须用步兵炮跟随突击部队抵近射击才有效果,因此在敌人猛烈的火力扫射下,冲锋的战士纷纷倒下。

从黎明杀到下午,期间敌人至少实施了 30 次反突击,暂 22 师一团长王援威上校亲自组织反击,并且当场阵亡,而我三营也因伤亡严重失去攻击能力。邓岳随即投入了一营加强攻击,该营营长、战斗英雄赵兴元在组织最后一次进攻时,全营能够投入战斗的仅余 26 人,可见牺牲之惨烈。

战至 12 日下午 6 时,经过整整一个白天的厮杀,三纵 7 师 20 团终于攻克配水池,而负责攻击“大疙瘩”的 24 团仍然没有进展,到夜里三个营全部打残,邓岳开始骂娘,韩先楚也开始骂娘,因为次日就是原定对城垣的总攻时间,后来经过认真观察终于发现,“大疙瘩”阵地后面有暗沟通往锦州城垣,敌人可以源源不断增兵和补充弹药。

第 7 师随即以火力封锁暗沟,继续组织攻击,至 13 日清晨,终于再克大疙瘩,锦州城北的两颗大顶子至此完全拔除。《大决战辽沈战役》对此特别进行了刻画,一营炊事员按全营份额做的猪肉炖粉条,结果战斗结束后抬上阵地,才发现能够吃饭的已经没有几个人了。

欢迎来红色的锦州,参观有纪念意义的辽沈战役纪念馆、配水池战斗遗址、东北野战军牤牛屯前指纪念地、英雄烈士纪念碑、和纪念战斗英雄的“云飞街”、“士英街”等等,必有所得。

喜欢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