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活小妙招免费各类生活中的小问题知识以及音乐简谱等,是你了解世界未知知识的好地方。

历史上著名的“常败将军”都有谁?

十万个为什么 空空 2024-6-06 11:22:20 12次浏览

关于问题历史上著名的“常败将军”都有谁?一共有 2 位热心网友为你解答:

【1】、来自网友【方城阙】的最佳回答:

看到这个问题,我不由得想起了民国时期蒋委员长的心腹爱将刘峙,刘经扶。纵观其 30 多年的从军生涯,上半程是一代名将,下半程不知道得了什么病,成了著名的“常败将军”。

本着历史唯物论的原则,方城阙就把其 30 多年的从军生涯一一道来,让大家来评判一下。

刘峙,字经扶,生于 1892 年 6 月 30 日,卒于 1971 年 1 月 5 日,江西吉安人。

1913 年,刘峙考入保定军校二期班学习,毕业

后受中山先生思想的影响,刘峙南下广州到粤军服役。从连长到营长这几年时间里,刘峙的军旅生涯平淡无奇。直到 1924 年,经何应钦的介绍刘峙到黄埔军校任战术教官,人生进入了快车道。

新旧军阀的克星

在两次东征陈炯明的战斗中,二营长刘峙跟随教导团团长何应钦出征,战绩显著。随后又接替何应钦任教导团上校团长。随着广州革命势力的不断壮大,教导团也扩编为第二师,刘峙也水涨船高成为第二师长,驻防广州。

1926 年 3 月 20 日,蒋介石制造了“中山舰事件”。以“校长命令我干什么,我就干什么。”为人生信条的刘峙,随即扣押了第二师和海军中的共产党人。

北伐期间,刘峙在南昌击溃了直系军阀孙传芳的部队,乘胜进军浙江。经何应钦的举荐,刘峙成了蒋总司令身边的红人,一路高升。等北伐结束,刘峙已荣升第一集团军总指挥。

1929 年 3 月,蒋桂战争爆发。刘峙任讨逆军第二路军总指挥兼第一军军长,统率顾祝同师、蒋鼎文师、陈诚师,水陆二军,沿江而上,首战告捷,直取武昌,桂军弃城而逃。同年 12 月,唐生智在河南通电反蒋,北方的冯玉祥、阎锡山态度爱昧,刘峙率第一军顶风冒雪出武胜关攻克确山,孤军阻击唐生智部 8 天,随后又暗中联络杨虎城断其后路,将唐生智打败。

1930 年 3 月,中原大战开始。刘峙率部与冯、阎联军大战于许昌、新郑地带,激战数回终于从冯玉祥的铁桶阵中突围而出。7 月在津浦线打败了晋军傅作义部,重新占领济南,扭转了整个战局。

从二次东征,到中原大战,刘峙三番五次打败新旧军阀。仿佛就是新旧军阀的克星,怎么打怎么有,人生像开了挂。这一时期的刘峙被军中同僚称为“福将”、“常胜将军”。

“五虎上将”之首

1935 年 4 月,刘峙晋升二级路军上将,兼河南省主席,一时风头无二。当时军中有人把中央军 5 个二级上将并称为蒋介石的“五虎上将”(刘峙、顾祝同、蒋鼎文、陈诚、卫立煌),刘峙名列五虎上将首位。

1937 年 7 月 7 日,发生了震惊中外的芦沟桥事变,抗战全面爆发。蒋介石任命自己的心愎爱将刘峙任第一战区副司令长官兼第二集团军总司令,率军北上抗日。至此一代名将刘峙从高峰一路跌落,成为人们讥笑、唾骂的“长腿将军”。

“长腿将军”的由来

抗战爆发后,刘峙率军从河南开封进驻保定。在此设立第一战区前进指挥部,在琉璃河南岸设置三道防线抵御日军进攻。以孙连仲军守平汉路,以万福麟军守固安,保障右翼安全,以孙殿英军守门头沟,保护左翼。刘峙则率中央军镇守保定。日军以一个师团的兵力佯攻孙连仲军,双方相持一月有余。给坐镇保定指挥的刘峙造成了日军预在此中路突破的假象,突然日军主力突袭万福麟军,只用一天时间变打跨了万福麟军,兵锋直指保定。惊慌失措的刘峙,战意全无,福气不在,一口气跑到石家庄。期间连一次像样的阻击都没有,失地千里,蒋介石一怒之下解除了刘峙的军权。从此人们把战时跑的快、跑的远的“长蹆将军”称号授予了刘峙。

渎职查办的刘上将

1939 年春,刘峙通过何应钦的门路就任重庆卫戌总司令。此时的大后方重庆,“前方吃紧、后方紧吃”。刘峙也不例外,一门心思全在捞钱、养小蜜身上。利用自己兼任重庆防空司令的身份,一边在重庆市区及周边地区构建防空工事;一边利用防空工程大把捞钱。

1941 年 6 月 5 日,日军从早上开始连续出动几百架次的飞机轰炸重庆。位于较场口的公共防空洞内聚集了上万人,加上天气闷热、洞内人多空气稀薄。原本在日军飞机轰炸飞走后,予备警报没有响起这段时间,人们是可以走出洞外透一下气。结果因为洞内人多,两个洞口中的一个洞门还被反锁,又没有专人维持秩序。造成洞内人员互相拥挤、踩踏,洞口被堵死,活活闷死了三千多人。

重庆隧道惨案发生后,群情激愤,人们纷纷谴责身为防空司令的刘峙。气头上的蒋介石下令组成特别军事法庭审理此案,刘峙一看形势不妙四处打点,托人给主办人送去大把金钱。最终刘峙只是被撒掉重庆防空军司令一职,安然渡过难关。

再获“猪将军”的美称

抗战胜利后,刘峙就任郑州绥靖公署主任,统辖陕西、河南两省军务。1946 年 6 月 18 日,刘峙纠集 30 万大军悍然进攻我中原解放军,打响了国共内战的第一个枪。只有 6 万余人的中原军区部队分两路突围,并留下皮定均旅佯装主力拖住敌人。结果刘峙上当受骗,还被皮旅巧灵摆脱,让蒋介石大为光火。同年 9 月,刘峙亲自指挥会攻定陶的作战,结果被我刘邓大军将赵锡田整编第 3 师分割包围。只用了 5 天时间便歼灭第 3 师和支援部 1.7 万余人。一怒之下,蒋介石将刘峙撤职查办。

1948 年 6 月,国民党江河日下,蒋介石也是无人可用,于是重新启用刘峙为“徐州剿总”总司令。9 月,陈、粟大军解放济南,淮海战役拉开了序幕。

随着辽沈战役进入尾声,华北告急。蒋介石集团决定在江淮一带与解放军进行决战。在主帅的人选上,让蒋介石颇为踌躇。原本看好的白崇禧狮子大开口,要干就要华中、徐蚌两方面一肩挑,否则免谈。蒋介石对桂系、白崇禧历来是不放心,无奈之下便让刘峙任徐蚌会战总指挥。

此时的刘峙早已被解放军的气势吓破胆,连连推辞。蒋介石为了安抚刘峙,答应在给他找个好帮手,于是“救火队长”杜聿明便成为了刘峙的副手。“疯子”邱清泉听到刘峙就任的消息后,不无讥讽的对手下说:“徐州是党国的北大门,不找只虎来守着,也的找只狗来看门。现在倒好,让头猪来当司令。”

闲话传到刘峙哪里,刘峙也不生气,反而自嘲的说道:“猪有什么不好的,只要守住屁股,共军就拿我没办法。”

此话一出,“猪将军”的帽子变结结实实的扣在了刘峙的头上。

由于辽沈战役吃紧,刚到徐州报了个到的杜聿明又被老蒋紧急调回东北帮忙。进退无据的刘峙,白白浪费了二十天的时间。等杜聿明回来,黄伯韬兵团、黄维兵团皆成了瓮中之鳖。刘峙一看情况不妙,找了个由头,将徐州方面的一切交给杜聿明打理,自己则跑到蚌埠去了。

“猪将军”刘峙以自己的忍耐,为蒋委员长背了个大大的黑锅。

【2】、来自网友【度度狼 gg】的最佳回答:

桂系大佬李宗仁从抗日战争爆发起,就一直担任第五战区司令长官,从台儿庄战役的徐州会战到武汉会战、再到苦撑豫西,整整坚持中原抗战近八年之久。然而就在胜利前夕的 1945 年 2 月,李宗仁突然被明升暗降为“汉中行营主任”,实际被剥夺了军权。

转正接班的是战区副司令长官刘峙,李宗仁的汉中行营名义上是督导第一和第五战区的军队与作战,可胡宗南和刘峙两个战区司令都是嫡系,根本不听他的招呼。尤其是这个新任第五战区司令长官刘峙,从抗战爆发起就一直是“常败将军”,意外的是,越败越升。

1937 年七七事变后,刘峙被任命为第 2 集团军总司令,指挥中央军和西北军各一部反攻平津,尽管关麟征、郑洞国等黄埔将领竭力苦战,然而由于刘峙指挥无方和率先逃跑,不仅反攻未成,日寇华北方面军仅用一个月时间就占领了华北大部。刘峙被讥为“长腿将军”,遭到国民政府重多议员的“弹劾”。

结果打了败仗的刘峙,却被任命为第一战区副司令长官,官还升了一级。在抓捕韩复榘的开封军事会议期间,他指挥的防空火力差点把副参谋总长白崇禧的座机揍下来,虽然不是有意而为之,足已暴露他的无能,白崇禧对这个曾经的“福将”也是哭笑不得和大摇其头。

国民政府迁都重庆后,刘峙又被调往陪都担任“重庆卫戍总司令兼防空司令”,任内发生了抗战三大惨案之一的“防空洞惨案”,举国與论一片哗然。然而在何应钦等人的包庇下,刘峙最终没有受到什么实质性的惩罚,仅仅被撤职了事,不久又被派往李宗仁手下担任战区副司令长官。

日本人也不给刘峙面子,他刚刚扶正,鬼子就对五战区发动猛烈进攻,一路攻陷了战区长官部所在地老河口。刘峙再次率先跑路,打着后退决战的旗号一口气逃到武当山下,幸亏日军已经是强驽之末,在王仲廉集团军的反击下,总算没有让日军进一步深入。

也就是说,刘峙在八年抗战期间,居然没有打过一次胜仗,哪怕是一次小小的胜利都没有。即便如此,他仍然在日本投降后被任命为“郑州绥靖公署主任”(第五战区改制),并统辖第一和第五战区所有在河南的部队,越败越升的奇迹达到高潮。

解放战争的全面爆发,就是以刘峙率领 30 万大军围攻我中原军区 6 万部队为标志的,具体时间是 1946 年 6 月。五倍的兵力优势,飞机坦克大炮的助阵,刘峙最后是一无所获,其中我伪装主力的皮定均旅,在敌人几十万大军的围追堵截中纵横捭阖,胜利到达苏中解放区几乎是全身而退,你都搞不明白刘峙是怎么指挥的。

三个月后的定陶战役,刘峙指挥的整 3 师和整 47 师被刘邓大军全歼,整 3 师师长赵锡田被俘。赵的夫人也是顾祝同的妻妹,跑到南京“国防部”连哭带闹,控诉刘峙见死不救,一时轰动京畿重地,这下子一直罩着刘峙的蒋某人也实在交代不过去了,一怒之下将其撤职,转任“战略顾问委员会上将委员”。

清闲一年多,1948 年 6 月刘峙又被起复,就任“徐州剿总”总司令指挥 80 万大军,几乎占当时国军机动兵力的一半,口号喊得山响:“要我做官,不能奉命,要我拼命,义不容辞”!然而上任仅仅第九天,丢失开封,上任三个月时,济南失守,上任半年后,在淮海战役中丢光六个精锐兵团,甚至他自己都感觉无地自容,躲到印尼当小学老师去了。

黄埔军校教官,八大金刚之一,何应钦四大金刚和“哼哈二将”之一 ,第一个教导团的营长,军阀混战期间的“福将”,按说学历和资历都够。然而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却沦为长腿将军和常败将军,并且还能够越败军职越高,有时候真的搞不懂,他当年的校长到底是怎么想的。

以上就是关于问题【历史上著名的“常败将军”都有谁?】的全部回答,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内容收集于网络仅供参考,如要实行请慎重,任何后果与本站无关!

喜欢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