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活小妙招免费各类生活中的小问题知识以及音乐简谱等,是你了解世界未知知识的好地方。

号令百万之师作战,不是每一个将军都能做到的,历史上哪些将军擅长指挥大兵团?

十万个为什么 空空 2024-5-23 23:13:15 5次浏览

关于问题号令百万之师作战,不是每一个将军都能做到的,历史上哪些将军擅长指挥大兵团?一共有 2 位热心网友为你解答:

【1】、来自网友【史晓生】的最佳回答:

能够统帅百万之众,并且攻无不克战无不胜的,屈指可数,近代中,首推林彪元帅。

林彪元帅是我军在解放战争时期,第一个真正统军超过百万的将领,并且是在他的指挥下,我军取得了连番胜利。

要知道,统帅部队超过一定数量,可不是简单的发布一个指令就可以的,百万之众做到进退一致,令行禁止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别说统帅百万,就是管理几十个人,让他们听从安排都需要一定能力。

而林彪元帅,却实实在在做到了这一点,并且在指挥大兵团作战中,游刃有余。

1946 年,林彪元帅成为东北民主联军总司令,经过两年多的整治,在 1948 年的 8 月,东北野战军人数达到了 103 万人,可以说是真正的百万级兵团。

不仅创建了百万级兵团,林彪元帅还指挥这百万兵团打赢了数场决定性战役的胜利,辽沈战役中,林彪元帅指挥东北野战军,前后历时 54 天,共歼灭国军 47 万余人;平津战役中,东北野战军以及华北军区的百万大军,又历时 64 天,一共歼灭国军 52 万余人。

这些战绩,是实实在在的事例,说明林彪元帅在指挥百万级兵团作战时,拥有高超的指挥技巧和统帅能力,在近代中,能和林彪元帅比肩的,也只有彭老总和粟裕,但从数量和质量上来讲,林彪元帅当属第一。

之所以能够做到指挥大兵团作战游刃有余,关在在于林彪元帅自打从红军带兵起,对于大数据的详尽的分析和掌控。

林彪元帅在做基层军官时,几有一个很好的习惯,就是对于每场战斗的缴获、歼灭敌人数量进行统计,并把结果挤在一个随身携带的小本子上,进行分析,这个习惯,一直保持到辽沈战役。

1948 年,辽沈战役开始后,按照林彪元帅的要求,每天深夜都要在前线指挥所进行每日军情汇报,由值班的参谋向参会的各级军官读出下属各个纵队、师、团当日的战况和缴获情况。

这些数字是非常枯燥无味的,无非就是这支部队今天歼灭敌人多少、俘虏多少、缴获的火炮、车辆、枪支以及物资多少等等,大部分人都听得昏昏欲睡。

但林彪元帅对此却十分的关注,不仅如此,还要求统计员要对俘虏的人数进行再次细分,将俘虏中,军官多少,士兵多少也要统计出来,还有要将缴获的枪支,进行机枪、长枪、短枪等,分出一个大小和类别出来。

每天的战斗十分紧张,每个人都十分的疲惫,但这些统计工作却非常繁杂,以至于在作战指挥室开会期间,真正用心听的只有林彪元帅和按个读这些数据的值班参谋。

事实证明,这些看似无用的数据,在关键时刻,起到了大作用。

1948 年 10 月,东北野战军仅用 30 个小时,就攻克了锦州,并且全歼了守敌十万,国民党派出精锐之师廖耀湘集团前来支援,二十万兵力的廖耀湘与东北野战军子相遇,一时间打得难分难解,谁胜谁负实难预料。

而在战斗进入胶着状态时,林彪元帅依然坚持每天必定要听军情汇报,这天晚上,值班参谋正在读当日的战报,其中说到部队碰到一个不大的遭遇战,歼敌若干,其余敌军趁乱逃走等,这份战报和之前的并无明显异样,众人也并未在意。

正当值班参谋准备读下一条时,林彪元帅突然叫了一声“停!”同时向在座的人问道,刚才念的那个在胡家棚战斗缴获,你们都听到了吗?

众人很是茫然,听到了是听到了,但是并没有什么与往日的不同啊,不都是一样枯燥的数字吗?

见无人回答,林彪元帅紧接着连问三句:“为什么缴获的短枪和长枪的比例比之前的略高?为什么缴获的小车与大车的比例比之前略高?为什么俘虏的军官和士兵比例比之前的略高?”

众人还没来得及思索,林彪元帅就走向军用地图,指着地图上胡家棚的位置说道:“我断定,此处必定是敌人的指挥部,廖耀湘肯定就在附近!”

不等众人反应,林彪元帅马上口授命令,追击从胡家棚逃走的那部分敌人,并坚决命令将他们消灭掉,马上,东北野战军的各个参战部队行动了起来,将这部分逃走的敌人包围起来。

此时,在这群敌人中,指挥官廖耀湘就在其中,看到大势已去,就急忙换上伙夫的衣服,准备趁乱逃走,但解放军战士的一句话,断绝他的这个想法。

在解放军战士的口中,不断有人喊着一个顺口溜:“矮胖子,白净脸,金丝眼镜,湖南腔,不要放走廖耀湘!”

这就是林彪元帅亲自拟定的顺口溜,将敌军指挥官的特征如此细致的描绘出来,并及时的传达给作战前线,让廖耀湘几乎是无处可逃,不得已,沮丧的廖耀湘穿着满身油渍的伙夫装,从人人群中走了出来,举手投降道:“我就是廖耀湘!”

这场战役,取得了巨大的胜利,而在胜利的背后,是林彪元帅对于大数据的分析和整理,能够从枯燥无味的数字中,找出不一样之处,并且评估,归纳,同时做到了快速的反应。

在听取值班参谋做汇报时,能后发现差异,是他在每晚必做功课的积累,已经在脑子中形成了一个巨大的数据库,一旦有细微的差异,他能及时发现,并得到准确数据对比,进行分析,提取其中的价值。

而在找出关键价值后,又能够准确做出判断,快速反应,并将重要的信息通过别具一格的形式传递给一线,用顺口溜的方法,把廖耀湘的特征进行描绘并传播,让每一个战士都知道对方的特征,这样才能取得最终的胜利。

正是有了这样对数据的挖掘、整理、分析、归纳的独特能力,才能练就林彪元帅独一无二的优良军事素养,也正是如此,才能让林彪元帅在指挥百万级兵团作战时,做到游刃有余,所向披靡。

【2】、来自网友【萨沙】的最佳回答: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古语说得好,千军易得一将难求。

有过从军经验的人都知道,其实即便是班长、排长,都是不太容易当的。

以排长为例,全排几十号人需要你来管理。

关键这还不是野营、拓展运动,而是要打仗,稍有不慎就会死人的。

一个优秀的排长,往往也需要多年才能培养出来。

二战期间,广西军阀部队战斗力很强,关键就在于他们的班排长很厉害。

桂军非常重视军士的作用,很多排长年近 30 岁。虽然体力有所下降,但经验丰富,熟知战场的一切。这样的人带领这个排,当然就厉害了。

然而,这种基层军官同高级军官相比,还是有巨大的差异。

如果林彪、彭德怀、粟裕这种指挥几十万人的将军,需要有远远超过普通军人的才能。

高级军官需要想方设法发挥自己的优势,隐藏自己的劣势。

他面对的是敌人的高级军官团。

这些高级军官都不是泛泛之辈,是一个国家数万甚至数十万军人中的精英人物,每一个都是很难对付的。

想要指挥自己的部队打赢这些人,难度是非常大。

现在看来,我军指挥兵力最多的将领,还是林彪。

众所周知,林彪是四野,也就是东北野战军的指挥者。

早在 1945 年 10 月,林彪接手东北的时候,共有 27 万人。

虽然表面上有 27 万,但实际有战斗力的只有 10 多万,其余都是临时征召或者收编的士兵。

在随后面对杜聿明精锐的美式远征军的作战中,很多新兵直接丢下武器跑了。

双方激烈交火,但从山海关开始一直打到四平,国军连战连胜。

其实这也不奇怪。

当时国军东北部对的主力,是在缅甸将日军精锐 18 师团等 10 万人,杀得落花流水的驻印军。

而我军核心十多万八路军新四军官兵,打了八年游击战,没打过阵地战,运动战。部队野战化需要时间,此刻当然是打不过了。

在关键时刻,林彪果断放弃四平决战,将主力撤退到松花江以北地区。

而杜聿明追击到松花江以后,因各种原因没有继续北上。

由此,林彪虽然战败,但主力元气没有大的损失。

随后,仅仅 1 年时间,林彪遏制了东北国军战略进攻的势头,获得了战略上的主动权。

国军被迫开始防御,林彪的部队吹气球一般扩大到 46 万人。

1947 年开始,林彪主动出击,开始攻势防御,一口口吃掉东北国军。他明白,东北国军是无法持续补充了,吃掉一股就少一股。

这样打了 1 年多,到 1948 年三大战役之前,林彪的部队变为 103 万人,控制了东北领土的 97%,解放区人口占东北的 86%。

而东北国军只有 60 万,龟缩在沈阳、长春、锦州等几个大城市,败局已定。

随后辽沈战役,历时只有 52 天, 歼灭国军 47.2 万余人,解放了东北全境。东北国军仅有 10 多万人分水路和陆路逃走,主力完全被歼灭,败的彻彻底底。

随后林彪继续南下,平津战役历时 64 天,歼灭和改编国军 52 万余人。

仅仅两战就歼灭国军 100 万兵力,由此国军全线崩溃,败局已经无法挽回了。

林彪指挥百万大军,得心应手,就像我们下棋一样。他思维缜密,将敌人所有可能的应对战略都分析清楚,还找到了克制的办法。

所以,林彪打仗总是波澜不惊,根本没有什么冒险取胜一回事。

因为所有的都在林彪的预料之中。

以上就是关于问题【号令百万之师作战,不是每一个将军都能做到的,历史上哪些将军擅长指挥大兵团?】的全部回答,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内容收集于网络仅供参考,如要实行请慎重,任何后果与本站无关!

喜欢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