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活小妙招免费各类生活中的小问题知识以及音乐简谱等,是你了解世界未知知识的好地方。

父母不在了,回老家该去哪儿?兄弟姐妹的家可以去吗?

十万个为什么 空空 2024-5-16 03:54:00 5次浏览

关于问题父母不在了,回老家该去哪儿?兄弟姐妹的家可以去吗?一共有 2 位热心网友为你解答:

【1】、来自网友【蔷薇之夏的小屋】的最佳回答:

自从父母去世后,68 岁的刘建民每次回家给父母烧纸时,都刻意避开弟弟。如果兄弟俩碰见了,刘建民就像耗子见了猫,恨不得钻进地缝里假装看不见。五年来,兄弟俩没有说过一句话,见面的次数不超过 3 次。

妹妹刘媛媛虽然每年也回老家,但每次回老家都是来也匆匆去也匆匆,刘建民还是从村里人的口中得知她回来过。

父母去世前,三兄妹相处得还算和谐。事情之所以闹到这个地步,和母亲对子女的态度还有去世前写下的字条有关。

刘建民的父亲年轻时是厂里的主任,母亲是工程师。那个年代,厂里的工人每个月只有三十多块钱的工资,但刘建民的父亲每个月有 90 块钱,母亲有 40 块钱,两人收入都不错,所以养育三个孩子不成问题。

刘建民有一个弟弟一个妹妹,弟弟叫刘伟,妹妹叫刘媛媛。刘建民是家里的老大,因为小时候早产又营养不良,导致他身高只有一米六,整个人瘦瘦的。而弟弟刘伟虽然比刘建民小 3 岁,却在 13 岁那年就长到了一米八,身强力壮。

母亲觉得刘建民身体弱,所以从小到大都格外疼爱他,刘建民的父亲不在家时,家里的重活都交给刘伟干。

后来刘伟和刘建民毕业,父亲安排他们俩到厂里上班。随着时代的发展,产业也在更新换代,刘建民所在的工厂转型失败,效益下滑严重,刘伟和刘建民两人必须有一个人离开厂子。

刘建民的母亲认为小儿子刘伟个头高、聪明又机灵,外出后应该能闯出一片天,所以将刘建民留在自己身边,让刘伟去了外地。刘媛媛性格老实,从小就不爱说话,在家里属于不让人操心却又不引人注目的小透明。

兄妹三人没有成家之前,相处地还算不错。刘伟每次从外地回来,都会给家里每个人买东西。刘媛媛也会张罗着做饭,一家人在一起热热闹闹地聚一聚。

但是成家后,兄妹三人的感情就慢慢疏离了。刘建民是兄妹三人中结婚最早的那个,他每个月赚的钱只够自己花的,妻子又不上班,所以结婚后一直和父母住在一起,平时吃饭和生活中的开销,都由父母负担。

刘建民有了孩子后,家里三间房子实在住不下这么多人,父母只好拿出 7 万块给刘建民买了一套 180 平方的复式楼,还出钱将房子装了修。刘建民搬到新家后,将父母也接了过去,老两口帮他带孩子,他和妻子都上了班。

逢年过节,刘伟和刘媛媛回家时,父母就将老房子腾出来,大家在一起过年。刘伟在外面做了点小生意,手里有些钱,所以每次回家都会给父母买很多东西。父母的鞋子破了,家里的椅子腿坏了,厨房的用具生锈了,刘伟都会将这些东西丢掉,换成新的。

因为刘伟每次回家出手都特别大方,所以父母认为刘伟在外面过得很好。刘伟结婚的时候,母亲告诉他,自从他父亲的厂子效益不好,她又退了休,两人手里没有多钱,没办法给刘伟买婚房了。

母亲担心刘伟提意见,谎称刘建民的房子是厂里分配的,刘建民又花了一些钱将房子换得大一些,如果不是刘建民,他和老伴还住在一口潮湿的房子里。

刘伟觉得父母确实不容易,眼下他自己能自给自足,还能存点小钱,应该自己想办法解决婚姻大事。刘伟结婚时,只花了父母两千块钱,他买的婚房和给妻子买三金的钱,都是他自己的。

好在刘伟和妻子都属于聪明又能干的人,结婚后夫妻俩赚得盆满钵满,买了三套房子,夫妻俩一人一辆奔驰车。

兄妹三人里,过得最不好的就是刘媛媛。刘媛媛读书成绩不好,勉强读完高中后就去外地打工了。刘媛媛的丈夫是外地人,虽然丈夫是独生子,但家里条件不太好。刘媛媛出嫁的时候,对方家里买不起车更买不起房。

刘媛媛的母亲觉得女儿太让她丢脸,所以刘媛媛每次回家,父母都会对她冷嘲热讽。有一次,刘媛媛带着孩子回娘家,孩子晕车时吐到了刘建民的车上,刘媛媛觉得不好意思,回到家主动给哥哥刷车。

父亲看到这一幕,没有接过刘媛媛手里的活,反而不屑地说:幸亏你买不起车,你要是买得起车,你家孩子不得天天晕车啊!你这辈子,就是开不起车的命。

刘媛媛和母亲一块逛街,母亲看中了一条黄金项链,想让刘媛媛买给她。刘媛媛手里没这么多钱,母亲气愤地说:你看看你两个哥哥过得什么日子,你再看看你,连一千块都掏不出来,丢不丢人?

刘媛媛离娘家很远,每次坐车回娘家,有一段路没有车,必须家里人去接。刘媛媛后来再提出回家时,母亲总是在电话里说:你家孩子晕车,你们就别回来了。上次你儿子吐到你哥哥车里,你嫂子都不高兴了。再说了,你哥哥接你还要十块钱的油钱呢,你别让他浪费钱了,他赚钱不容易。

因为回家没人接,刘媛媛 6 年没有回过娘家。她以为这么多年不见,父母会想她,所以她和丈夫攒钱买下一辆新车后,特地回了一趟娘家。

刘媛媛进门后,母亲看到她手里只提了两箱牛奶和两箱水果,不屑地说:就提这点东西来啊,我本来想下楼去接你的,还好我没去。

临近中午,母亲抱怨每天做家务太多累得胳膊疼,不愿意做饭。刘媛媛只好和丈夫一起下楼买菜,两人张罗了一桌饭。吃饭时,母亲笑着说:我家闺女就是享福啊,在家啥活不用干,只需要带带孩子,做做饭。我真是羡慕你,每天吃得这么丰盛,有好几道菜我都没吃过呢。

刘媛媛没想到母亲会这么说,好在两个嫂子帮忙打圆场道:媛媛忙了一中午,真是辛苦了。你现在真厉害,会做饭会带孩子,知道顾家过日子了,不像我我们俩,结婚后鲜少进厨房,连汤都不会煲。

中午吃完饭,刘媛媛准备把一楼的老房子收拾出来,晚上在那里休息。母亲说老房子里堆满了孙子的玩具,早就没有空了,如果刘媛媛不嫌弃,可以在家里打地铺。

当时是冬天,北方的冬天很冷,孩子年纪又小,刘媛媛想让孩子跟着刘建民的儿子一起睡,母亲说刘建民的儿子睡觉不老实,和别的孩子一起睡容易睡不踏实。

刘媛媛的丈夫听出岳母话里的嫌弃,当晚就带着刘媛媛和孩子住了宾馆。后来刘媛媛回过几次家,每次回去都要买菜做饭,偶尔一次路上堵车没办法做饭,母亲就抱怨做饭累得胳膊疼,让刘媛媛以后少回家。

从那以后,刘媛媛两年回一次家,因为路途有些远,她们先开车到镇上的宾馆住一晚,第二天一早再开车回娘家,中午吃完饭再回去,晚上刚好到家。

刘媛媛也曾想过不回去,因为母亲总在电话里说,她们回去她还要忙着做饭,太累了,平时想念对方打个电话就行,不必非要见面。刘媛媛觉得父母养育她不容易,她回去给父母买点东西,见见她们,最起码对得起自己的良心。

刘媛媛回家的次数少了,刘建民和刘伟之间却有了矛盾。

母亲退休后,一直帮刘建民带孩子。刘伟有两个孩子,当时他和妻子准备扩张店铺,刘伟想让母亲帮忙带孩子,母亲舍不得离开刘建民的孩子,刘建民也不想让母亲走,所以母子俩谎称孩子生病了,躲过了这次带孩子的事。

后来刘伟知道这件事后很不高兴,他怪母亲偏心,母亲觉得刘伟比刘建民有能力,他没时间带孩子可以请保姆,刘建民家里条件不好,实在请不起啊。

随着刘建民的孩子渐渐长大,不需要爷爷奶奶照顾了,刘建民就将父母送到了一楼的老房子里。理由是她们家住在六楼,没有电梯。父母年纪大了,爬楼梯不方便,住一楼更合适。

刘伟气坏了,他觉得哥哥就是嫌弃父母没用了,才将他们送回去。一楼特别潮湿,父母上了年纪,住在那里能受得了吗?他想将父母接到身边,可妻子对公婆不帮忙带孩子意见很大,坚持不让他接,这件事只好作罢。

刘建民 62 岁那年,父亲查出了癌症晚期。当时癌细胞已经扩散,如果做手术,老人受罪不说,癌细胞也无法抑制,李建民的父亲想保守治疗。身边的亲戚认为李建民的父亲选择保守治疗,是因为两个儿子小气,舍不得出手术的钱。所以她们每次见到刘建民和刘伟,都会数落他们的不是。

刘伟好面子,既然亲戚们都这么说,他干脆劝父亲做手术。最终兄弟俩一人花了 15 万,刘媛媛花 5 万,可惜父亲还是没撑过 3 个月就去世了。

因为刘伟坚持做手术,刘建民不得不出 15 万。如今父亲去世了,15 万就打了水漂,他越想越气,成天在母亲面前哭诉家里的日子不好过。

母亲本来打算将一楼的老房子留给刘伟,不过如今刘建民家里条件实在不好,她决定将房子留给刘建民。

母亲去世前,刘伟从外地赶回老家照顾她直到去世,母亲也许出于愧疚,写下了一张字条,说家里的老房子归刘伟,因为刘建民的房子其实她出钱买的,家具也是她花的钱。

刘建民看到母亲写的字条后,又气又恼。他想不明白母亲为什么出尔反尔,说好了把房子给他,为何又给刘伟?不过刘伟也不高兴,他一直以为刘建民的房子是自己买的,他仔细盘算后,发现母亲跟着刘建民生活的那些年,花了母亲不少钱。

母亲去世第二年,刘伟听说老家的房子要拆迁,他本来很高兴,可是前不久,他得知老家的房子不拆了,刘伟住的房子要拆,拆迁后有 200 万呢。

刘伟觉得刘建民的房子是母亲花钱买的,拆迁后的钱应该一家人平分,刘媛媛不想要钱,也不想掺和,主动放弃父母的所有财产。刘伟觉得父母帮衬刘建民太多,这次无论如何,他都要拿到一笔钱。

刘伟有三套房子,刘建民当然不肯分他钱。因为房子的事,兄弟俩差点打起来。刘伟认为那三套房子是他自己打拼的,刘建民的房子是母亲买的,意义不同。凭什么刘建民可以啃老这么多年,他却要自食其力,什么都靠自己?

刘伟对父母的偏心无法释怀,兄弟俩每次见面都不肯说话。刘媛媛每次回娘家,不知道该去哪个哥哥家坐一会,索性都不去了。可总这样下去,也不是办法啊。难道他们兄妹之间再也没有亲情可言了嘛?

刘媛媛决定让刘伟和刘建民坐下来好好聊聊,五个手指有长短,父母对待孩子有所偏心也是正常的。如今父母已经离世,他们兄妹三人是这世上最亲的人了。刘媛媛希望过往的事情翻篇,一家人好好相处,如果亲兄妹之间都互不来往,亲情的意义又何在呢?

好在刘建民和刘伟也上了年纪,他们渐渐懂得了亲情比金钱更重要的道理,都愿意各退一步。

无论哪个年代,都有多子女的家庭。有的家庭里子女很多,但子女相处十分和谐,惹人羡慕。有的家庭里只有两三个子女,可是子女之间却闹得比石头还僵,一辈子互不往来。父母去世后,兄弟姐妹之间就成了有血缘关系的陌生人,让人十分感慨。

其实子女之间的关系是否融洽,和父母的教育方式有关。如果父母太偏心一个孩子,其他孩子会觉得不公平。

父母如果不愿意正视偏心问题,不被偏爱的子女积攒了太多失望,就会和被父母偏爱的孩子渐行渐远。因为他们每次看到被父母偏爱的那个孩子,就会想起不快乐的时光,觉得自己在这个家很多余。

刘建民的母亲宠爱刘建民,对刘伟和刘媛媛缺乏关怀,才导致他们对这个家失望,对刘建民意见也很大。如果父母能够尽量一视同仁,让孩子体会到父母的爱,子女不仅不会抱怨,反而会互帮互助,因为他们相信父母很公平,不会让其中一个孩子吃大亏。

其次,父母在财产上也要划分均匀,如果财产实在分布均匀,也要当着孩子们的面把你这么分配的原因说清楚,免得去世后子女因为这件事心生嫌隙,互相埋怨。

最后,我认为父母生育多个子女,就是希望他们百年之后,子女之间能互帮互助,互相依靠。父母虽然会偏心,但她们一定比陌生人更爱自己的孩子。有的子女过得好,有的过得不好,作为父母,就会多帮衬那个过得不好的孩子。

为人父母,也有她们的难处。作为子女,要对父母多一些体谅。吃饭还有牙齿碰舌头的时候,兄弟姐妹相处时有摩擦实属正常。希望大家少一点计较,多一点包容,共同珍惜这份血缘亲情,也为孩子树立好的榜样,让他们明白亲情的可贵。

【2】、来自网友【那些年的经历分享给你】的最佳回答:

父母不在了,就没娘家了!自己也成真正意义上的孤家寡人一个了,那种失落无法比拟。兄弟姐妹也只有在小的时候最亲,成家以后都各以各自的家为重心。去了只会伤感!没人疼的滋味、亲戚的淡漠都会像一根针深深刺痛。

我妈活着的时候,每逢过年、节假日,我们姐妹几个如约而至。我妈也是提前准备好了我们喜欢吃的饭菜,坐在门口等我们几个。那时还没有公交车,我们都是坐火车回家。

我妈掐准了点,坐在门口等。左邻右舍也很羡慕,因为这个时候,我妈是最开心的时候。我和大姐坐火车回来,都会大包小包拿很多东西。只有二姐嫁在娘家门口,她也是赶这个点拿好多东西跟我们一同进娘家门。村里人看了都羡慕说,我妈生女儿多多好,逢年过节都回来。我妈也是脸上堆满了笑!只有哥嫂脸上不悦,事后会给我妈说,人多太热闹。

我妈去世后,每年只有祭日才回去一次。去了也是心情很糟糕。我妈活着时,姐妹聚一起都是无拘无束,说话也很投机。这时回娘家,感觉有了隔阂,哥嫂也是看我们谁拿的东西多,对谁有笑脸。拿的东西如果全是给死者用的,就立马甩脸色。回一次娘家,就觉得多余,只是为了给死者安慰,做给别人看而已。姐妹几个也是说一些挤兑的话,你拿的少,她拿的多。当妈的死了,应该给活人拿东西才对。感觉回娘家失去意义了!久而久之就不想回娘家了,侄女侄子都结了婚,就再也没回过娘家。

不回娘家了,哥嫂反而每逢节假日打电话问的勤,回来吗?那天回来,就让侄子媳妇等着接。感觉还是没有回去的冲动,回娘家失去意义了!以前嫌热闹,现在没人来了,倒热情了,回去也只是迫于面子。

为了哥嫂的面子,最后一次回娘家。确切地说是回哥嫂家。以前约大姐,大姐一口应允。那次约大姐,大姐一口一个孙子,忙去不了。我也只能形单影只前往。回去叫二姐,二姐说都这么近,一天见几面。言外之意我一人去。

哥嫂也成了公公婆婆,心里眼里全是女儿女婿外孙子、儿子媳妇亲孙子。坐在一个桌上吃饭,夹菜说笑都是人家一家人,自己很明显成被晾在一边。那时感觉老人说的太对了!一辈亲,两辈远,三辈问不理。贴身体验!

最让人不能接受的是:哥嫂谈笑间竟说:谁谁给孙子几百元,谁谁拿的啥,言语间透露的满足感,足以让人崩溃。明着是要你给他们孙子发红包,我了去,我孩子也没见你们给多少?以前回娘家给妈妈买那么多东西还不是让他们全家吃了!给妈妈的钱,还不是让他们花了!我妈都告诉我说,我哥一交电费就向她要钱。我学精了,从不给我妈钱。想吃啥我买,穿啥我买,感冒头疼的药买好给妈妈放枕头边。才不给他们钱!这倒好,想粘上我,啃我。我也没占着娘家什么,凭什么这样给我说话!好像离了他们,我不能活似的!

侄子对我说:姑,我们最讨厌我爸喝酒。言外之意,我拿的酒人家也不喜欢。我嫂子说,别人拿的都是新鲜蔬菜。

我一听,这饭桌上夹菜让饭没我,谈笑没我,这些事都想着我。这是鸿门宴啊?这次面给的,有点亏!回娘家也就成历史了!

近几年,老想给妈妈烧点纸钱,因为梦里常梦见。可想到我哥一家子,再也不想去了!自己独自上坟,我哥知道肯定不乐意。我嫂子那张嘴不知又会在村里说啥。反正人死如灯灭,只是活人情未断而已,去不去意义不大。索性也就不去了!

父母在还有来路,父母不在只有归途了。

喜欢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