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活小妙招免费各类生活中的小问题知识以及音乐简谱等,是你了解世界未知知识的好地方。

宇文泰为什么把权力交给宇文护,而不给自己儿子?

十万个为什么 空空 2024-6-05 05:22:54 11次浏览

关于问题宇文泰为什么把权力交给宇文护,而不给自己儿子?一共有 3 位热心网友为你解答:

【1】、来自网友【张生全精彩历史】的最佳回答:

宇文泰是西魏的权臣,他在去世前,把自己的侄儿宇文护招来,让他继承自己的太师、大冢宰的职位。也就是由他来掌控西魏。但是宇文护掌权以后,先是让宇文泰的儿子宇文觉夺取了西魏的皇位,接着没过两年,又杀掉了宇文觉,后来,又立宇文泰的庶长子宇文毓为皇帝,然而仅过了一年,他又把宇文毓给杀掉。

也就是说,宇文泰没有把权位传给自己的儿子,而是传给自己的侄儿宇文护,结果反而造成了自己两个儿子被杀。如果宇文泰不是这样做,一开始就把权位传给自己的儿子,那么,这样的悲剧,就不可能出现了。

(宇文泰剧照)

那么,宇文泰为什么不把权位传给自己儿子呢?

一般的解释是,当时宇文泰的儿子们都比较年幼,宇文泰害怕他的儿子们无法主政,所以才传位给宇文护。这个话,实际上也是宇文泰在传位给宇文护的时候,对宇文护说的。

不过明显不对。要知道,宇文泰去世的时候,宇文泰的庶长子宇文毓已经 22 岁,完全是一个成年人了。就算宇文泰立嫡不立庶,他的第三个儿子宇文觉和第四子宇文邕也分别是 14 岁、13 岁。古代 12 岁就差不多成年了,因此他们也不算小了。那么,宇文泰究竟是如何考虑的呢?

宇文泰之所以崛起,全都是因为北魏的皇室自乱阵脚。北魏的皇室一直奉行着一条传位原则,就是“子贵母死”。也就是说,只要立了某个皇子为皇位继承人,就会杀掉这个皇子的母亲。到宣武帝的时候,宣武帝在很长一段时间都没有儿子。之所以会出现这种情况,是因为宣武帝的那些嫔妃们都怕死,只要生了儿子,这儿子总是长不大,就“莫名其妙”地夭折了。宣武帝也无可奈何,查不出原因。

这时候,有个妃子胡氏反其道而行之。不但把儿子生下来,而且还说,为了北魏皇室后继有人,就算自己被杀也在所不惜。这个话感动了宣武帝,所以宣武帝干脆就把这条原则给废除了。

(宣武帝剧照)

后来宣武帝去世,胡氏的儿子继位,是为孝明帝。而胡氏也被尊为太后,她就是历史上的胡灵太后。胡灵太后不简单,她把持朝政,而且行为极为不检点。这些,都引得他的儿子孝明帝极为不满。孝明帝暗中给地方上的大将尔朱荣,希望他能够进京逼自己的母亲胡灵太后退位。但这个消息,却被胡灵太后知道了,因此胡灵太后害死了自己的儿子。而尔朱荣借机杀进京城来,企图夺取皇位。

这样一来,又有人不服,于是,便引得天下大乱,各路诸侯纷纷崛起,拥立皇室成员为傀儡,建立自己的政权。

宇文泰就是在这样一种情况下,建立西魏政权的。

宇文泰是一个非常出色的政治家,最先他只是个小头目,后来,在诸侯争夺中,他渐渐变成了领袖。并率领军队南征北战,打了不少胜仗。最后拥立元宝炬为皇帝,建立西魏。

宇文泰是个出色的政治家。他最出色的成就,就是发动了一场改革。宇文泰的这场改革涉及到政治、经济、军事各个方面。政治上他设立“八柱国”制度,经济上搞“均田制”,军事上搞“府兵制”。在历史上的所有那些改革中,宇文泰的改革还算是比较成功的,他让西魏的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高,为后来北周的强大,更为杨坚建立隋朝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而且他的改革制度还对后世有深远的影响。

(宇文邕剧照)

不过,也正是宇文泰的改革,给他自己造成了悲剧。尤其是政治上的“八柱国”制度。这个制度虽然消弭了西魏的很多矛盾,极好地汇聚了人才,但也因此使得国家的权力有些分散。宇文泰去世的时候,西魏皇室倒是不足为虑,但是他对朝廷中的“八柱国”有些担心。虽然自己的儿子们也不小了,但是政治经验还相当的欠缺。如果把权位传给他的这些儿子们,能不能够守住权位,确实是很让人忧虑的。

也正是基于这样的考虑,宇文泰才会紧急地把宇文护招来,让他掌权。

可惜,在南北朝那样的生态下,宇文护也是一个白眼狼,他先后废立了三个皇帝,杀掉宇文泰的两个儿子,给宇文泰造成了灾难。

当然了,最终宇文护还是被宇文泰的第四子宇文邕给杀掉,权力还是回到了宇文泰的后代手中。

(参考资料:《魏书》《周书》)

【2】、来自网友【南方鹏】的最佳回答:

汉末三国时,孙策临终前把江东托付给二弟孙权,而不传给幼子,后来江东做得风生水起鼎足而三,孙权称帝后只追封孙策为长沙桓王,并有刻薄其后人之嫌,后世对孙权的寡恩刻薄多有微词,却大都认为当时兄终弟及传与孙权是正确的。

西魏恭帝三年(556 年),把持朝政多年的权臣八柱国之首宇文泰,在巡视北方时突然病倒,病情迅速恶化,由于诸子年幼,世子宇文觉才 15 岁,便召来长兄宇文颢第三子、侄儿中山公宇文护交代后事,让他接替自己掌握军政大权。

宇文护当时 42 岁,他早年跟随宇文泰与东魏南梁多次交战,屡立战功,历任都督、征虏将军、骠骑大将军等职,宇文泰夸赞宇文护才能气度都像他。对于为什么托孤给宇文护,史书也有记载,主要是“诸子年幼,内忧外患尚存”,从保家保权位考虑军国大权交与侄儿掌控,比授与外人保险一万倍,稍有差池,就是亡家灭族风险。(今日头条南方鹏首发)

事实上宇文护前期也做得不错,借重于谨等老臣收服人心,迫使西魏恭帝元廓禅位于宇文觉,建立北周,没有宇文护便没有北周。等到连杀宇文觉、元廓、宇文毓三帝时,已开始萌发异心,违背宇文泰托孤初心。

武成二年(560 年),宇文护又立宇文泰第四子宇文邕为帝。对外屡次征战失败,朝廷所用非人,至于众叛亲离,偏又碰上雄才大略的堂弟,终于在 572 年,宇文护从同州回到长安,在含仁殿被隐忍多年的周武帝宇文邕伏击杀死。至此,国家大事又回到宇文泰托孤的期望,可惜天不假年,宇文邕壮年而死,北周失控,乃至于被杨坚取代,天意难测,世事难料,却不能说当初宇文泰托付宇文护做错了。

探索历史,思考人生,用今人眼光审视逝去故事,镜古烛今,我是南方鹏,欢迎关注。

【3】、来自网友【杭州锦绣多肉日记】的最佳回答:

宇文护被称为史上第一屠龙刀,因为他在三年内连续杀了三个皇帝,分别为西魏恭帝元廓、北周孝闵帝宇文觉、北周明帝宇文毓。后两位都是宇文泰的儿子。

宇文泰是北周的实际开创者,但他临死前名义上的朝代仍是元氏西魏朝,在位皇帝是西魏恭帝元廓,宇文泰是权臣。宇文泰交接的是权臣的权力 ,不是皇权,他立了自己 15 岁的嫡长子宇文觉为世子,这个年纪并不能当好权臣,所以宇文泰选了 42 岁的侄子宇文护为家族权力护法。

当时宇文泰的庶长子宇文毓已经 23 岁,之所以选 15 岁的宇文觉为世子,嫡庶之分是次要的原因,主要原因是因为宇文毓的岳父是西魏八柱国之一的独孤信。宇文泰和独孤信是武川老乡,明面上双方是好友兼亲家,私底下宇文泰极度不信任独孤信。独孤信位高权重,且对元氏皇族非常忠心。宇文泰怕他死后被夺取,就以立嫡以长的理由立了 15 岁的嫡长子宇文觉为世子。

宇文护在西魏八柱国十二大将军里都排不上名号,属于小字倍的,宇文泰死后,他根本不能服众。为了更好的掌控朝政,宇文护在老柱国于瑾的支持下废了西魏恭帝元廓,立宇文觉为皇帝,改国号为“周”,大小权力自己一手抓。不久就杀了元廓。

小皇帝宇文觉年幼无知易冲动,容易受到别人的蛊惑,在别人的引诱下,打算杀了宇文护夺权,结果被宇文护发现,先被废后被杀。时年 16 岁

之后宇文护就立了时年 24 岁的宇文毓为北周第二位皇帝,那时独孤信因卷入赵贵谋反案,已被宇文护逼着自杀。宇文毓是个外柔内刚,勤奋英明的皇帝,很受百姓爱戴。不可避免和宇文护发生权力上的争夺,在位 3 年多后,被宇文护下毒。宇文毓临死前拼着最后一口气写下传位诏书,立他的四弟宇文邕为下任皇帝,宇文毓死时 27 岁。

宇文邕就是大明鼎鼎的北周武帝,他称帝后在宇文护底下整整蛰伏了 12 年,12 年后终于用计杀掉了宇文护,从此开始他光辉又短暂的亲政生涯。周武帝灭了北齐统一了中国北方,他政治清明,关爱百姓,在他的治理北周国势强盛。可惜天不假年,36 岁就因病早逝,他的子孙都不成器,最终被杨坚夺取,代周建隋。

以上就是关于问题【宇文泰为什么把权力交给宇文护,而不给自己儿子?】的全部回答,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内容收集于网络仅供参考,如要实行请慎重,任何后果与本站无关!

喜欢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