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活小妙招免费各类生活中的小问题知识以及音乐简谱等,是你了解世界未知知识的好地方。

有人说法正比诸葛亮厉害,法正的军事才能,真的胜过诸葛亮吗?

十万个为什么 空空 2024-5-26 21:04:14 7次浏览

关于问题有人说法正比诸葛亮厉害,法正的军事才能,真的胜过诸葛亮吗?一共有 2 位热心网友为你解答:

【1】、来自网友【一国之君历史研究】的最佳回答:

任何一个政权的建立,都需要形形色色的人才,刘备的蜀汉政权也是如此,既需要关羽、张飞这样的万人敌猛将,也需要孙乾、简雍这样平庸的跟随,还需要像许靖这样装点门面有名无实的人才,更需要像法正和诸葛亮这样在专业领域别具一格的人才。

陈寿在《三国志》中说法正与曹操手下的程昱和郭嘉是同类的人,说法正有奇谋妙计,能预见成败,但是不以德行著称,说诸葛亮是治国的良才,是像萧何和管仲这样的人才,说诸葛亮随机应变和帅将统兵的能力不是他的特长,事实上陈寿对法正和诸葛亮的定位还是颇为准确的。

《三国志 法正传》:法正著见成败,有奇画策算,然不以德素称也。正其程、郭之俦俪邪?

《三国志 诸葛亮传》:可谓识治之良才,管、萧之亚匹矣。然连年动众,未能成功,盖应变将略,非其所长欤!

法正

事实上,法正更像是郭嘉,能够看穿主公的所思所想,曹操想远征辽东又担心后方会遭到刘备的攻打,因此而忧郁不决,于是郭嘉向曹操建议刘表会阻止刘备袭击后方的,郭嘉认为敌人越是认为我们不会去攻打他,就越有出其不意的效果,而刘表是个坐谈客,必然不会坐视刘备壮大,会阻止他偷袭的,郭嘉的话解除了曹操的担忧,坚定了曹操远征辽东的信心。

法正同样如此,当曹操拿下汉中后,居然没有趁着大好机会攻打蜀地,而是留下夏侯渊与张郃镇守汉中,曹操直接撤退了,法正敏锐地意识到曹操的后方存在隐患,让曹操不敢放心大胆在前线进攻,建议刘备现在是夺取汉中的最好机会,坚定了刘备攻打汉中的信心。

曹操对郭嘉非常喜欢,两人行则同车,坐则同席,这是因为郭嘉每次都能说中曹操心里话,让曹操有信心做自己想做的事,陈群弹劾郭嘉行为不检点,曹操一面表扬陈群,一面对郭嘉不检点的行为不闻不问,这就是非常明显的偏袒。

刘备

同样,刘备对法正非常喜欢,每次行军打仗都要带着法正,就连诸葛亮都说刘备以前四处受制,自从有了法正以后,刘备才能展翅腾飞,不再受制于人,诸葛亮还在夷陵之战后说,如果法正,一定能制止刘备东征,即使东征,也不至于如此大败,这都说明刘备极度信任法正,这一种志同道合式的趣味相投,郭嘉对于曹操是如此,法正对于刘备也是如此。

基本上可以把法正定位为刘备的郭嘉,也就是首席谋士,法正也确实能担当这个职务,所以汉中之战,刘备听从法正的建议,利用声东击西之计占据定军山和兴势山,把夏侯渊和张郃从阳平关吸引出来,然后利用优势兵力专门攻打张郃,张郃向夏侯渊求援,夏侯渊分一半兵给张郃,然后刘备再派兵烧了夏侯渊的鹿角,再派出黄忠以优势兵力居高临下冲击夏侯渊,当场斩杀主将夏侯渊,奠定了汉中之战的胜利。

就连曹操事后也说,刘备怎么会有这样的谋略,一定是有人教他的,这个人就是法正,法正的特长主要有两点:

一是军事谋略。

二是精准劝说,让主公听从自己的建议。

法正

军事谋略就是上面讲到的汉中之战,几乎都是靠法正的谋略打赢的,而精准劝说就是指法正劝说刘备的能力,让领导听从谋士正确的建议是一种水平,而法正就具有这种水平,谋士的能力再强,领导不听你的意见,也是没用的。

看法正是怎么劝刘备的?刘备有一次在战争中没能攻取对方阵地,而亲自在阵前指挥,敌方的箭像雨一样射来,刘备处于危险之中,其他将领劝说刘备都不管用,法正来了,什么话也不说,直接站在刘备身前跟他一起,结果刘备开始担心法正会受伤,于是喊法正躲避,法正说主公都不怕,我怕什么?于是刘备只能撤退,法正的目的达到了。

法正想劝刘备,可他不说劝阻的话,他的做法非常高明,直接把自己和主公置身于同样的危险之中,刘备想不听都不行,法正的方法有效而且实力,刘备不得不听,可见法正也是识人的高手,能够非常准确地看穿刘备的所思所想,这一点连诸葛亮都做不到,所以诸葛亮才会认为只有法正才能劝说刘备。

而诸葛亮与法正有着完全不同的特点,诸葛亮更像是刘邦的萧何,曹操的荀彧一样,为刘备坐镇后方,管理内政,提供粮食和兵员等后勤保障,诸葛亮的军事才能主要有两点:

诸葛亮

一、战略能力。

代表作就是隆中对战略,207 年向刘备提出,219 年隆中对战略几乎成功,如果不是刘备进行战略冒险,隆中对战略真有可能实现,想想看,诸葛亮给刘备提隆中对战略的时候,刘备几乎什么也没有,寄居刘表之下,没有固定地盘,靠刘备提供粮食,手下只有数千军队,刘备在当时就是一普通的小军阀,但是有了诸葛亮的辅佐,12 年时间刘备就横跨荆州、益州,拥有十几万军队,达到势力的巅峰,可以说没有诸葛亮的辅佐,就没有刘备的政权建立。

二、治军能力。

诸葛亮去世后,司马懿视察了蜀汉营地,评价诸葛亮说道:真乃天下奇才!司马懿为什么这么说?因为他看到蜀军营寨的部署才说的,这就是诸葛亮的治军能力,所谓的治军能力就是指管理军队的能力,军队除了要打仗之外,还涉及到训练军队、安营扎寨、阵法操练、行军方式、粮食运输等等各方面的能力。

蜀汉在关羽大意失荆州,刘备大意败夷陵之后,只有一个残破不堪的家底,不仅仅四面楚歌,而且内部也是叛乱不断,是诸葛亮用了 5 年时间,平定内部叛乱,同时训练出一支可以用于北伐的生力军,积累了可以用于北伐的粮食和补给,这是非常不容易的,在当时的三国只有诸葛亮一人能做到,这就是诸葛亮的治军能力。

诸葛亮与刘备

三、统兵作战能力。

诸葛亮的特长是治国,但是他统兵作战的能力并不弱,如果说他的治国能力是 10 分,那他的统兵作战能力就是 8.5 分,这也是陈寿所说的“盖应变将略,非其所长”,不是说诸葛亮谋略不行,是说不是他的特长。

诸葛亮在刘备时代从来也没有亲自统兵作战,第一次率领军队大规模作战是在平南中之战,诸葛亮第一次率军出战,就获得了胜利,收复了南中,虽然诸葛亮在五次北伐中没有获取战略性的胜利,但在战术上,诸葛亮是压着曹魏打,以弱打强,还占据了战场上的主动性,恐怕整个三国只有诸葛亮能做到吧。

诸葛亮在第四次北伐的卤城之战中利用计谋打败了司马懿,这就是例子,司马懿的军事能力在当时的曹魏无人能及,平孟达,征辽东,平淮南叛乱,一生从无败仗,只输给了诸葛亮,足以证明诸葛亮军事能力超过司马懿,而且诸葛亮特别谨慎,五次北伐除了马谡不听从命令有过重大损失之外,其他都无重大损失,反而还夺取了武都、阴平二郡,以及斩杀了王双、张郃二将。

法正与张松

如果拿法正与诸葛亮相比,就相当于拿郭嘉和荀彧比军事能力,不会有人认为郭嘉的军事能力强过荀彧吧,同样的道理,诸葛亮的军事能力也远强过法正,法正只是个谋士,只能为主公出谋划策,属于提出谋略让主公去负责实行的那一种,不负责具体的实行,如果让法正独自率军作战,那可能是一团遭,他也不具备这个能力。

法正除了谋略能力尚能跟诸葛亮比一比之外,其他方面均比诸葛亮相差很远,比如战略能力、治军能力、统兵作战能力,诸葛亮是 10 分的话,法正只有 5 分,这就是两人在军事水平上的比较。

而刘备在世时,把法正当成自己的谋士,天天带在身边,把诸葛亮放在后方治理内政,足兵足粮,这只是分工不同,把合适的人放在合适的位置,这才是刘备的用人,不代表刘备看重谁,或者轻视谁,只是分工不同,但对于刘备来说,诸葛亮是他社稷之臣,而法正只是刘备最喜欢的谋士,刘备的用人显示了法正与诸葛亮的区别。

刘备

等到刘备托孤时,诸葛亮就是首席大臣并且还是刘禅的相父,同时还弄了一个没有实权的李严来做陪衬,实际上刘备就是让诸葛亮独掌大权,因为诸葛亮的为人正直忠心,是可以托付的人,但是法正不是,法正为人睚眦必报,忠心不够,德行比起诸葛亮来说,差远了,法正可以是刘备最喜欢的谋士,但一定不是刘备最信任的人,德行决定了法正与诸葛亮被信任的程度,看懂了刘备的用人,才会明白法正与诸葛亮真正的区别。

【2】、来自网友【喝下这口历史的鸡汤】的最佳回答:

《三国志》的作者陈寿曾对这个问题作过一个形象的解读:诸葛亮,类似于荀彧;法正,类似于程昱、郭嘉。

显然,在军事才能上,法正与诸葛亮所擅长的领域迥然不同,他们本是互为补充的关系,要强行拿来比个高下确实是很困难的。

都不是纯粹军事人才

法正、诸葛亮,都不是纯粹的军事人才。他们,都是“相才”。

诸葛亮,后来是蜀汉丞相;法正,则在汉中王时期担任尚书令,都是有担任统筹全局工作能力的相才。

他们曾一起指定《蜀科》,为刘备集团确立律法,又都曾在中央决策、地方治理上各展其才。

就内政能力而言,诸葛亮似乎胜法正一筹。

在处理地方豪强问题时,法正曾提出,应当效法当年汉高祖约法三章,以宽仁之法待之;对此,诸葛亮反对,认为汉高祖约法三章,是因为秦代政苛民怨,如今,豪强不法,是因刘璋暗弱,德政不举,威刑不肃,所以,应当以严法治之。

显然,诸葛亮的观点,与曹操“以猛纠”类似,都是切中了时代脉搏,更符合当时的实际情况,而法正则稍有些食古不化了。

其后,法正性格睚眦必报,在治理蜀郡时,报复有私怨者,照顾有私恩者,导致许多人不满、告发,这一点来看,法正在政治品格上也确有不足之初。

总体来说,内政上,法正确实不及诸葛亮。

那么,军事才能上呢?

军事战略:大小有别,互为补充

诸葛亮的《隆中对》,是汉末三国时期最著名的战略思想。

尽管其中难免有不足之处,但总体上,他为奔波半生、颠沛流离的刘备指明了方向,是一个高明的大战略。

然而,这只是一个大战略。

大战略要变为现实,还需要“小战略”及战术。

这个方面,诸葛亮确实不足。

刘琮投降曹操时,诸葛亮建议刘备直接攻打襄阳!显然,后来的事实表明,这是一个自杀式的建议。刘备连撤去江陵都被曹军所击溃,又拿什么先攻下坚固襄阳再与曹操抗衡呢?

幸亏刘备没有采纳这个建议!

刘备兵败当阳后,在见到鲁肃前,他一度想去交州投靠吴巨。这表明:由于没有具体的阶段性战略辅佐,诸葛亮那宏大的战略设想几乎实施不下去了···

刘备得以先图取南四郡,再与孙权周旋,“借”南郡,整个过程中,史书没有记载诸葛亮的正确建议。相反,诸葛亮倒是曾反对刘备去见孙权,担心他被孙权扣留。

刘备得以据有荆州七郡中的五郡,其具体实施,基本靠的是刘备自己的周旋、谋划,诸葛亮似乎没有太多高明战略。

诸葛亮的大战略,又指出,要夺取益州。不过,除了指出“刘璋不能守”、“智能之士,思得明主”外,并没有拿出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法。

所以,用诸葛亮自己的话说,在得到法正前,刘备“进退狼跋”。

直到法正来到,刘备集团才有了各种可具体实施的“阶段性战略”,“幡然翱翔,不可复制”。

法正最著名的战略思想,是取汉中之策。

他提出,曹操攻取汉中而不继续南下,不是智力不足,而是“内有忧逼”,一时来不了;而夏侯渊、张郃的才略,“不胜国之将帅”,前往讨伐,必然取胜!

显然,法正的谋划,指明了夺取汉中的具体方法:1、夏侯渊、张郃的指挥才能不如我们。应利用我军在指挥上的优势,抓紧时间,击败他们,占据优势;2、曹操实力雄厚,只是一时不在,所以,应该“断绝内外”,增加曹操增援汉中的难度!

依法正的谋划,1、“男子当战,女子当运”,竭尽全力攻击夏侯渊、张郃,成功斩杀夏侯渊,占据优势;2、刘备军“断绝内外”,使曹操无法通过征张鲁时的武都道进入汉中,只能走难行的褒斜道,运输困难,治军大半年,只相持两个月就无力维持了。

曹操来汉中之前,刘备就自信地说:虽曹公亲至,无能为也。我必有汉川矣。

显然,由于法正战略上的成功,刘备获得了“先胜而后求战”的有利态势。

诸葛亮赞叹:得了法正,刘备集团才“幡然翱翔,不可复制”。

确实,有了法正,诸葛亮那宏大的大战略才有了具体的实施办法。

总体而言,在得到诸葛亮之前。刘备奔波半生,虽有关羽张飞“熊虎之将”相助,但刘备如无头苍蝇,既没有大战略,也没有阶段性战略,虽博得了“人杰”、“仁德”之名,但连基本地盘都没有。

得到诸葛亮的指导,刘备有了大的战略构想和发展方向,因此,到底能有基本可依,但始终发展不大。

得到法正的指导,刘备才能将诸葛亮的宏大设想分步骤实施,“幡然翱翔”。

诸葛亮提出《隆中对》,气势恢宏,但诸葛亮在具体实施上稍有不足。

法正没有提出类似的总体战略,但对于如何取西川,如何取汉中,每个步骤如何实施都有其方略,使刘备、诸葛亮的宏大设想有落地的方法。

一大一小,互为补充,不可或缺。

应变将略:法正所长

《三国志》的作者陈寿认为:诸葛亮,“应变将略,非其所长欤”。

对此,后世一些朋友不服气,他们拿出诸葛亮一些应变之举,认为诸葛亮其实还是有相当应变将略的。

确实,在应变将略上,诸葛亮虽有可圈可点之处,然而,在面对曹真、司马懿这样的“人杰”时,他常陷入僵局,不能克敌制胜,这也是不争的事实。

而法正的应变将略,是足以让“人杰”曹操叹服的。

汉中之战后,曹操就惊叹:刘备怎么变得这么厉害了?原来是有法正辅佐呀!

确实,法正的奇谋,往往能大破僵局,使局势豁然开朗。

汉中之战初期,夏侯渊、张郃的表现本不错,刘备一度陷入僵局。

然而,法正以其奇谋,先以声东击西之策使夏侯渊陷入困境,随后,又敏锐洞察到机遇,果断发出“可击矣”的主张,遂使黄忠一战斩夏侯渊,使刘备一举打破僵局,掌握全局主动!

应变将略,就是在战局焦灼之时,能依靠计谋、指挥,一举打破僵局,赢得主动。

这方面,诸葛亮大约是“人杰”的平均水平,不能克敌制胜,但多数时候也不至于被敌所破,而法正,则是能展现计谋、把握机遇,打破僵局、克敌制胜。

治戎之能:诸葛所长

诸葛亮“长于治戎”。

确实,即使放在整个历史长河中,诸葛亮的“治戎”之能都是出类拔萃的。

诸葛亮主持全局之前,蜀汉的精华已经在夷陵之战中损失大半。

因此,诸葛亮第一次北伐时,蜀军的质量不高,“大军在祁山、箕谷,皆多于贼,而不能破贼反为贼所破”。

诸葛亮遂“省兵减将,明罚思过,权变通之道于将来”,开始大力整军。

经过他的整顿,蜀军的战斗力有了明显提高。

第一次北伐,失败;第二次北伐,围攻陈仓不克;第三次北伐,收复武都、阴平;第四次北伐,卤城之战的正面交战中击败司马懿,又在木门射杀张郃;第五次北伐前,司马懿已料想到:诸葛亮必“求野战”!

也就是说,早期只是企图占据要点,抗击敌人或趁敌大军未至袭取陈仓,而到后期,则往往能与敌大军正面相持不落下风,足见蜀军战斗力的提高。

法正的治军之能如何呢?

很遗憾,他没有获得这样的机会,因此无从考证。

军事技术:诸葛亮独具一格

而诸葛亮在军事技术上的造诣,则算是独具一格。

当时的社会风气,比较轻视技术。但诸葛亮对武器装备的生产、革新则造诣极深。

根据蜀军山地战的特点,他改进连弩,使连弩成为山地战最具威力的武器。

创制的木牛流马,使其成为山地运输最先进的交通工具。

在不太注重技术的古代,诸葛亮是少有的,能亲自抓武器装备革新,并取得突破的统帅。

军事理论

尽管今人对诸葛亮的军事才能有所质疑,甚至认为诸葛亮的军事才能是被《三国演义》所神话的,但事实上,古人一直高度推崇诸葛亮的军事才能。

诸葛亮去世 40 年后,西晋时期,张华让陈寿正利诸葛亮的军事思想,编成《诸葛亮集》,共 24 篇,今篇目尚存。

此后,南北朝时期,人们也继续整理、学习诸葛亮的军事思想,南梁编成《诸葛亮兵法》五卷。(《隋书.经籍志》)

唐《通典》,共 156 次引诸葛亮“兵法”,157 次引诸葛亮“兵要”。

当然,“宋以来兵家之书,多托于亮”,出了许多伪作,以至于如今看起来是真假难辨了。

无论如何,从西晋开始,人们不厌其烦的反复整理,乃至“伪造”,都表明:古人对诸葛亮的军事思想十分感兴趣,认为其具有相当学习价值。

这种情况下,今天的网友们又凭什么认为诸葛亮的军事才能不行呢?

各有所长,互补性极强

诸葛亮在军事上的能力是比较全面的。

他在战略、治军、兵工、后勤等方面,有着系统、全面的造诣。

他可以建立一套军事体系,并使之高效运转。

然而,体系效率的优势,不能克服蜀汉国力上的过分劣势;“应变将略”上的不足,则使他在战场上不能克敌制胜。

原本,在“应变将略”上能力突出的法正,是能够补上大半短板的。

诸葛亮、法正合作期间,诸葛亮在后方“足兵足粮”,法正随刘备在前出谋划策,刘备“翻然翱翔,不可复制”,发展速度极快。

然而,法正死后,一切嘎然而止。

非要比较二人军事才能吗?

如果是出谋划策、赢得战役,法正无疑是最佳“谋主”,胜过诸葛亮。

如果是要治军练兵、改良装备,发展高效运转的战争机器,诸葛亮是当仁不让的“股肱”。

奇谋妙策、克敌制胜,往往是军事斗争中最吸引眼球的地方,因此,许多朋友认为法正的军事才能胜过诸葛亮,也就不足为奇了。

然而,军事斗争,难道真的是只有奇谋妙策就可以的吗?

“股肱”与“谋主”,各有所长,如何比较?

“股肱”与“谋主”,各有所长,缺一不可。

喜欢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