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活小妙招免费各类生活中的小问题知识以及音乐简谱等,是你了解世界未知知识的好地方。

岳飞是三军元帅,为何最后下场凄惨,他不会学赵匡胤一样造反吗?

十万个为什么 空空 2024-6-05 22:36:52 7次浏览

关于问题岳飞是三军元帅,为何最后下场凄惨,他不会学赵匡胤一样造反吗?一共有 2 位热心网友为你解答:

【1】、来自网友【老王头说影视】的最佳回答:

岳飞之所以没有变成赵匡胤,主要原因有这么几个。

首先,岳飞的军队属于中央禁军,军队上上下下都要受到中央的节制,中央通过给岳飞军队开支来牵制岳飞军队的后勤补给,如果岳飞有什么非分之想,中央只要一断了岳飞的军饷,那么立刻就会让岳飞的部队引起哗变不好收拾。

其次,岳飞所管辖的荆州地区战火肆虐,经济上不足以支撑岳飞的格局。虽然后来有孟珙这样的诸侯,但是那时的荆州地区已经经营了百年时间,实力上很不错。当时岳飞的军纪虽然还不错,但是也是经商的,但是即便如此岳飞的军队也没有完全实现自给。

第三,岳飞军队的构成比较复杂。岳飞的军队构成大部分是北方被击溃的残兵败将,也有一部分收拢起义军,各方利益点并不能完全保障一致。对于岳飞比较重心的是张宪所部,但是仅仅凭借这支部队能否一举击败长江中下游的部队很难说。

第四,如果岳飞割据自立,北面的伪齐和金国以及东面的宋国,西面的吴玠都很难对付,荆州本身就是四战之地,缺少天然的屏障,如果岳飞有这种不臣之心,那么面对各方的挑衅,岳飞没有这样的实力去四处征讨。

当然我们也可以认为岳飞本身就是一个将才,没有那么多野心。

【2】、来自网友【多臻贵】的最佳回答:

岳飞不具备赵匡胤建立北宋时的条件!

天时:后周世宗柴荣被誉为“五代第一明君”,却没能彻底解决唐末至五代藩镇问题,公元 959 年柴荣病逝年仅七岁的柴宗训(后周恭帝)继位,内部削弱宗室将领职权,宰相统摄军政制衡将领;外部契丹与北汉虎视眈眈,南唐与后蜀也有逐鹿中原之心;促成陈桥驿兵变众将嚷着“主少国疑”“赏罚不明”拥戴赵匡胤之举。

宋高宗赵构是“靖康之役”后,宋朝皇位无可争议的继承者,公元 1129 年苗傅和刘正彦发动兵变,迫使赵构将皇位禅让给两岁的皇太子赵旉,“苗刘兵变”被张浚、韩世忠等将领平息,赵构对外抵御伪齐与金国议和,对内整肃吏治发展经济,收编将领军权巩固皇权,避免宋朝灭亡百姓安居,赵构得到朝野广泛认可。

所以,赵匡胤称帝是民心所向,而岳飞若起兵就是彻底的谋反。

宋太祖赵匡胤黄袍加身

地利:赵匡胤“陈桥驿兵变”,陈桥驿位于今河南省新乡市封丘县,距离后周都城开封府(今开封)仅 30 公里,骑兵先锋急速行军半日即可抵达,而且开封府地处中原无险可守,身为禁军最高指挥官(殿前督检点),赵匡胤对开封城守备异常熟悉,抢在勤王之师抵达前攻克开封城,依托后周禁军与开封的物资仍能称帝。

岳飞常年驻守在湖北鄂州,镇压“钟相杨么洞庭湖起义”,夺取伪齐政权的襄阳六郡(襄阳府、郢、随、唐、邓等州),扼制长江中游掌握船运便捷,但鄂州若精锐尽出,蜀地吴阶和湖南张浚将断其退路,南宋行都在杭州,建康登陆仍需数日行程,杭州外有山水关隘内城高池深,可拖延进犯之敌至韩世忠等勤王之师抵达。

所以,赵匡胤回师开封府九成把握,而岳飞若起兵几乎没有胜算。

南宋疆域

人和:赵匡胤与后周将领杨光义、石守信、李继勋、王审琦、刘庆义、刘守忠、刘廷让、韩重赟、王政忠结拜成为异姓兄弟,史称“义社十兄弟”,赵匡胤取代后周过程中,石守信与王审琦开城策应,李继勋驻守邢州防御契丹,韩重赟等拥戴并游说朝臣,赵匡胤凝聚后周近半朝臣与将领,未造成流血冲突便接管后周政权。

江南世族对北伐消极,岳飞坚持北伐得罪江南世族,害宋高宗赵构被金国指责没有诚意,权相秦桧险些受连累被流放边疆,南宋开国的军事将领中,岳飞出身贫寒不及刘光世武将世家,起步较晚任都统时韩世忠已是节度使,岳家军中部将矛盾重重,十二位将领有九人指认岳飞谋反,朝中百官对岳飞陌生且怀有敌意。

所以,赵匡胤有建立稳固统治的精英支持,而岳飞缺少建立政权所需的核心班底。

岳飞像

综述:赵匡胤擅长结交朝中将领,集结赵普等幕僚策划团队,抓住后周世宗柴荣逝世后军心浮动,迅速夺取开封府建立北宋政权,可以说占尽“天时、地利与人和”,而岳飞更像是孤胆英雄,坚持北伐却得罪江南世族利益,遭到宋高宗和同僚猜忌与排挤,愤然起兵只会加深南宋民众伤害,终究无法建立稳固的政权,岳飞留下忠义美名,也许是最好的结局。

喜欢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