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活小妙招免费各类生活中的小问题知识以及音乐简谱等,是你了解世界未知知识的好地方。

“宰相合肥天下瘦,司农常熟世间荒”是什么意思?

十万个为什么 空空 2024-5-29 05:03:04 8次浏览

关于问题“宰相合肥天下瘦,司农常熟世间荒”是什么意思?一共有 2 位热心网友为你解答:

【1】、来自网友【逆流时代】的最佳回答:

此联为清朝末年流行于民间的一副对联。

首先,在古代时,人们长把一个名人的姓和他的家乡连起来,比如袁世凯为河南项城人,所以世人多称其为袁项城。

此上联说“宰相合肥天下瘦”,在清代虽无宰相一职,但人民长把位高权重的军机大臣称为宰相。而清代最为著名的合肥人非李鸿章莫属。

故而这宰相合肥指的便是李鸿章,李鸿章作为洋务派的代表人物,为民族工业的进步做出了一定贡献,但其由于本身和历史的局限,仍然有大量旧官僚的作风,故而被讽刺。

下联是指担任过户部尚书的翁同龢,因为明朝开始以户部管理漕粮田赋,故而别称户部尚书为大司农。又因为翁为江苏常熟人,故称翁为翁常熟。

在晚清政坛,翁与李都是具有巨大影响力的官员,但是二人交恶,对对方的政策多加刁难。

翁任户部尚书期间,对李鸿章执掌的北洋水师多加刁难,多次不提供经费,二人互斗导致水师战斗力不佳,难以形成战斗力。

二人对海战失败都负有一定责任,时人于是写了这样一个对联来讽刺二人。

【2】、来自网友【简秋习文】的最佳回答:

这是一副晚清时期的知名对联,暗讽两位斗了一辈子的名臣——李鸿章、翁同龢。

这两个人打了一辈子,斗了一辈子,死后挨骂还被大家相提并论,也算是一种“孽缘”了!

在这副对联中,巧妙地将他们两人的职位、籍贯、“政绩”,嵌入其中,上联中“肥”与“瘦”、下联中的“熟”与“荒”相对,妙语双关,讽刺辛辣。

上联“宰相合肥天下瘦”,说的是,李鸿章富甲天下,你家有钱了,可是国家穷、百姓苦啊;

下联“司农常熟世间荒”,说的是,翁同龢家里粮食常熟,总有粮食吃,可老百姓都没得吃,闹饥荒呢。

整幅对联,构思妙诀,讽刺李鸿章、翁同龢两位高官贪污、腐败、误国、弄权,只顾自己、不顾天下苍生的令人叹息之举。

事实上,李鸿章死后留下一千多万两的家产,家中田产府宅无数,却有中饱私囊之为;

而翁同龢在个人财务方面相对算是清廉的,如果以家财来将二人相提并论的话,可以说翁同龢是“陪斩”了。

但是翁同龢由于个人原因,也因为所站立场不同(帝后之争),政见不同,很多事情上一直针对李鸿章,原本应该是两位重臣合力,为风雨飘摇的晚清贡献力量之时,却因为种种原因,形成了一幕幕悲剧。

仅凭一副对联是不足以总结两位政治家的“政绩”的,只能说这副对联是从“地名籍贯”、“职位身份”上对得巧妙而已。


宰相合肥天下瘦——李鸿章

李鸿章,安徽合肥人,可谓是满清最后一位权臣。

李鸿章在进京北上途中,写了十首《入都》的诗,其中下面这首就是他表现自己高远志向的一首:

丈夫只手把吴钩,意气高于百尺楼。

一万年来谁著史,三千里外欲封侯。

定将捷足随途骥,哪有闲情逐水鸥?

遥指芦沟桥畔月,几人从此到瀛洲?

李鸿章首次科举落选,但是他拜在了晚清中兴第一功臣曾国藩门下,三年后,中进士。

在恩师曾国藩、家父李文安的加持下,李鸿章的官运顺畅。

在与太平天国的作战中,他先后建立“淮军”,“常胜军”,雇佣外国雇佣军,购买外国洋枪洋炮,同治二年李鸿章与曾国藩的湘君一起作战基本上剿灭了太平天国,随后李鸿章悲伤镇压捻军,一时功勋无数。

同治十一年,李鸿章就任武英殿大学士,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长达 25 年。

从明朝起,朱元璋就不设宰相之位,清朝也没有宰相之位,但是李鸿章实际上就是宰相一样的权利,甚至权利还要高于宰相。

他在当时,是名副其实的权倾朝野的摄政大臣,在朝廷内政、经济、军事、外交等各个重要部门都能看到李中堂的身影。

李鸿章为首的淮军集团成为了朝廷最强的政治势力。

李鸿章在老师曾国藩等人的支持下,与张之洞、左宗棠积极开展洋务运动,创办江南制造局、重视军工科技、开办军工厂、学堂、轮船招商局、兴修铁路、开发煤矿、兴建织布局、电报总局、纺织厂、派幼童留洋学习、打造海军、成立北洋水师学堂……

尽管在很多事情上,李鸿章有作秀之嫌,捞取政治资本,但在中国近代化的进程中,李鸿章仍旧是功不可没的。

由于李鸿章代表清政府签订了一系列的不平等条约,比如中法战争、甲午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后的各种条约,我们比较熟悉的就有《辛丑条约》、《马关条约》等。

各种割地赔款最终都转嫁到老百姓身上,让本来就困苦中度日的百姓更为雪上加霜。

同时,李鸿章私产无数,仅在剿灭太平天国时,李家兼并土地就大约有六十万亩。

李家六兄弟在安徽老家购买了大量田产,建造了庞大的庄园式的府宅,整个家族势力遍及合肥、庐江、芜湖、安庆、上海、北京、天津、大连….

这位曾经拥有“只手把吴钩”的意气风发的青年,在签订完《辛丑条约》不久便撒手人寰,只留下人们发出的千古悲音。

“宰相合肥天下瘦”,从财产上说倒也不是虚言,但这里更多的是,隐含了人们对于这位权臣的褒贬之意。


司农常熟世间荒——翁同龢

翁同龢,江苏常熟人,同治帝、光绪帝,两代帝王之师。

状元及第的翁同龢,先后任户部、工部尚书、军机大臣,兼任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大臣。

其父翁心存、兄翁同书皆为晚清重臣,翁心存、翁同龢父子更为两朝帝师,时称“一门四进士、一门三巡抚;父子大学士、父子尚书、父子帝师”,翁同龢在当时的政坛上是清流派中“南派”的领袖人物。

翁同龢,1884 年中法战争的时候,扶植张之洞反对李鸿章;

1894 年的中日甲午战争中,他反对李鸿章求和;他引荐康有为,并支持维新变法。

翁同龢,曾一度被后人评为维新派,但实际上他一直是周旋于新旧之间,论思想底色,还是属于守旧派多一些。

他本人不通西学,不喜洋人,对西方器物、技术观感也不佳,跟那个时期的大多数儒家底色的官员差不太多。

甚至新旧两派都排挤他,在曾毓隽的《宦海沉浮录》中记载“翁同龢持两端,受新旧两派排挤”,谭训聪更是从另一个角度说出了翁同龢的尴尬,“翁公清帝师傅,有志维新,但持重不积极,旧派憎其袒帝,新派厌其迟缓,原此得罪。”

翁同龢与李鸿章的不合,有私心,有政见不同的公心。

翁同龢的哥哥翁同书做安徽巡抚,当时被捻军和太平军围攻,翁同书弃城而逃。

李鸿章执笔起草奏折,曾国藩对此奏折深感满意,上交皇帝后,翁同书被判“大辟”(斩首),实际流放西北,三年后病死异乡,父亲翁心存也急病而亡。

翁同龢与李鸿章更多的矛盾是因为他们的政见不同,说到底是帝、后两党政见之争。

至于翁同龢的财务方面,据史学家考证,他应算得上是一位清廉之臣,对联中的“司农常熟世间荒”更多的是从他所做的一些事情上,认为他与李鸿章一样对国家的衰亡也应负有一定责任吧。


“宰相合肥天下瘦,司农常熟世间荒。”

两位晚清时的重臣、权臣,斗了一辈子,死后被捆绑到一副对联中,如果他们本人知道,不知会作何感想。

晚清另一位重臣瓜尔佳氏·荣禄这样评价翁同龢、李鸿章二人:“翁同龢误国之处,堪比李鸿章,区别在于,李鸿章为真小人,翁同龢为伪君子。”

但是历史上的翁同龢作为清流派的重要一员,他绝对谈不上如何虚伪,整体而言,是一位君子。

就像当年司马光全盘否定王安石的熙宁变法,当 1186 年司马光被高太后任命为宰相后,他以摧枯拉朽之势将熙宁变法的一切,不管有利于人民、国家,还是不利于人民、国家,全部推到,完全摒弃。

司马光不是君子吗?他不是为了国家吗?

但是君子也会误国啊,君子好唱高调,君子也会偏执、君子也有自负……

由此看来,不管一个人做了什么,真正让人们能够记住并且称颂的,仍旧是真正为国家、民族、人民谋了哪些福利,办了哪些实惠的好事啊!


————END———–

我是简秋,感谢您的阅读!

喜欢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