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问题得了哮喘,应该怎么办?一共有 2 位热心网友为你解答:
【1】、来自网友【胡洋】的最佳回答:
记得韩愈有首诗《晚春》里写到,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看来在古代就有柳絮到处飘飞的场景。柳絮飘飞,在古人眼里是诗情画意,对哮喘病人来说却不是好事,这种毛茸茸的东西很容易诱发哮喘病发作。
气道的慢性炎症是哮喘的本质。这里的炎症并不是狭义的指细菌感染,而是指各种原因引起的呼吸道的一种反应,气道局部水肿、渗出、分泌物增加,又反过来刺激气管引起痉挛,造成气道狭窄,而发生哮喘。哮喘的发病原因是多方面的,包括遗传因素,环境因素。遗传因素体现在,过敏体质会遗传,哮喘患者亲属的发病率也相对比较高。激发哮喘的环境因素如尘螨、花粉、动物毛屑、有毒挥发气体等。真菌、细菌、寄生虫、病毒等感染会诱发哮喘发作,另外一些食物比如鱼、虾、蛋、奶等,如果对其过敏,会诱发哮喘。有些药物像阿司匹林、布洛芬等对呼吸道环氧化酶有抑制作用,会出现阿司匹林哮喘。
得了哮喘怎么办?
哮喘不可根治,但可以预防发作,可以缓解症状,尽早干预可以防止反复发作而影响肺功能。首先是远离过敏源,许多患者对花粉及柳絮过敏,午间及午后是花粉飘散浓度最高的时候,要减少外出,如若必须外出,一定要戴好口罩。避免进入刚装修的房屋,家里不养宠物,也避免到有宠物的家里做客。饮食上避免食用海鱼、虾蟹、凉性食物及辛辣刺激等容易诱发哮喘的食物。哮喘患者禁止抽烟,并远离二手烟,平时注意保暖,避免受凉感冒。
治疗哮喘的根本措施就是控制气道内炎症,而目前控制炎症最有效的药物就是糖皮质激素。最适合的是气管吸入的糖皮质激素,因为这些药物经过气道吸入后,能直接作用在气管,产生疗效,而且局部用药全身的副作用轻微。常用的吸入激素有布地奈德、氟替卡松等。若病情相对严重,可能需要联合别的药物,比如联合长效支气管舒张剂,常用的药物有舒利迭、信必可都保等。此外,白三烯作为一种炎症介质,会诱发哮喘发作,所以得了哮喘需要抵抗这种炎症介质,常用的药物有孟鲁司特钠(顺尔宁),顺尔宁对于支气管哮喘合并过敏性鼻炎的患者使用更有效,而且口服方便。对于哮喘急性发作,则需要迅速平喘,通常使用速效的平喘药物,比如最常用的沙丁胺醇、特布他林等,这两个药都是β2 受体激动剂,起效很快,1-2 分钟就能平喘。也可以静脉使用茶碱类平喘药物,比如氨茶碱、多索茶碱。
哮喘目前也有一种靶向药,那就是奥马珠单抗,为抗 IgE 靶向生物制剂,是全球首个批准治疗中至重度哮喘的靶向治疗药物,2003 年在美国批准用于临床,于 2017 年 8 月获中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批准。研究显示,它几乎可以专门针对过敏哮喘患者,对于 IgE 水平≥30 IU/ml,至少一项吸入物过敏原皮肤试验阳性或特定吸入物 IgE 水平升高者均可使用。
【2】、来自网友【湖南医聊】的最佳回答:
典型的哮喘症状
反复发作性的喘息、呼吸困难、胸闷或咳嗽等症状,常在夜间和(或)清晨发作、加剧,多数患者可自行缓解或经治疗缓解。
也有一部分表现不典型,如咳嗽变异性哮喘,主要表现为咳嗽,以干咳为主。
另外一个是胸闷变异性哮喘,以胸闷症状为主,无咳嗽、呼吸困难、胸痛等症状。
哮喘的治疗通常采取综合治疗手段
1、避免接触过敏原及其他触发因素。
2、规范化的药物治疗。
3、免疫疗法。
4、中医中药的治疗。
5、患者的健康教育管理。
其中中医中药治疗在哮喘治疗中具有重要地位。
中药治疗哮喘的特点
中医采用辨证施治,有助于减轻哮喘发作的症状,缓解期治疗可提高免疫力,增强体质减少发作次数。
中药汤剂对发作期有确定疗效。
根据哮喘多在夜间凌晨发病,内经指出:“合夜至鸡鸣,天之阴,阴中之阴也。”
我们在辩证基础上,“益气温阳法”贯穿全程,并作为一条重要指导原则。
我们还可以根据“经络理论及内病外治理论”,采用中药穴位贴敷,常取“肺腧、脾腧、肾腧、定喘、天突”等,随症加减。
如在辩证基础上,大多数阳虚患者可采取“冬病夏治三伏贴”、“督灸”等中医适宜技术,少数特殊体质患者(阴虚体质)可采取“夏病冬治”。
特别强调:中医中药的使用是在辨证论治的前提下进行的。
目前民间有不少所谓“祖传”或“根治哮喘”的秘方和验方,其中大多数加入了剂量不明的口服激素,尽管可有暂时的“疗效”,但往往贻误病情、引起激素依赖和严重的不良反应,应予以坚决抵制。
哮喘患者的日常生活需要注意哪些?
1、居室内禁放花、草、地毯等,不养猫狗等宠物。
2、忌食诱发哮喘的食物,如鱼虾等。
3、避免接触刺激性气体、烟雾、灰尘和油烟等,戒烟。
4、避免精神紧张和剧烈运动。
5、避免受凉和上呼吸道感染。
6、寻找过敏原,避免接触过敏原。
7、加强体育锻炼及深呼吸锻炼(散步或慢跑、太极拳等)。
8、饮食宜清淡温热,忌过冷过热肥腻过咸过甜。
9、饮食宜少量多餐细嚼慢咽不宜过饱。
10、不喝冷饮及人工配制的含气饮料。
11、避免吃刺激性食物和产气食物。
12、禁忌吸烟喝酒。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