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活小妙招免费各类生活中的小问题知识以及音乐简谱等,是你了解世界未知知识的好地方。

历史上西夏发动过几次侵宋战争?

十万个为什么 空空 2024-6-08 10:32:45 10次浏览

关于问题历史上西夏发动过几次侵宋战争?一共有 1 位热心网友为你解答:

【1】来自网友【天问晨曦】的最佳回答:

战争背景:

西夏因与宋划分疆界发生争议,遂发兵攻掠宋泾原路。

五月,西夏国相梁乙逋贿使厚礼,约吐蕃首领阿里骨同时发兵攻宋,商定所得宋地,以熙(今甘肃临洮)、河(今甘肃临夏)、岷(今甘肃岷县)三州归吐蕃;以兰州(今属甘肃)、定西城(今甘肃定西南)归西夏。旋阿里骨率吐蕃兵袭破洮州(今甘肃临潭)?梁乙逋率数万西夏军出河州,两军会合,同围南川寨(今甘肃东乡族自治县西南),连攻 8 月未下。宋诏洮西守将刘舜卿、王光祖、王赡、姚兕、种谊等率军救援。寨中军民士气大振,奋力抗击。梁乙逋等屡攻不克,引兵东进,转攻定西城,设伏诱宋军兵出战,击败宋军,杀宋都监吴猛等。

七月,梁乙逋再次胁监军仁多保忠进攻泾原,遣大首领嵬名阿吴入青唐(今甘肃西宁),约吐蕃阿里骨和青宜结鬼章联兵攻宋。八月,梁乙逋集中十二监军士兵屯聚天都山(今宁夏海原),直逼兰州。阿里骨发兵 15 万围河州,鬼章引兵 2 万进驻常家山(今甘肃临洮西南)大城洮州,自率军 5 万,约会于熙州东王家平。梁乙逋造浮桥以通兵路。宋军器监游师雄见西夏、吐蕃军势盛,建议知州刘舜卿乘西夏、吐蕃军劳师远来、立足未稳,先发制人。

刘舜卿遂命都部署姚兕、知洮州种谊分兵两路,沿洮水急进。姚兕于洮水西侧,破吐蕃六逋宗城(当在甘肃临洮西南),击杀 1500 余众,乘胜转攻讲朱城(今甘肃夏河东北),遣兵自间道北上,焚黄河浮桥,截断鬼章救援通路,使青唐吐蕃十万大军不能渡河。种谊部沿洮河东侧南下,出哥龙谷(今甘肃岷县东北境),迎击通远吐蕃兵,断其与洮州的联系。宋主力连夜抢渡洮水,兵临洮州城下,乘鬼章不备,一举破城。擒鬼章青宜结及西蕃首领 5 人,杀吐蕃军数千,获牛、羊、器械、粮草万计,余众弃城溃逃,渡洮水时又溺死数千。梁乙逋见西蕃军失利,引兵退还。

李元昊向宋朝发动了多次进攻,具体多少次没有历史记录,主要的战争有三次:

公元 1038 年,李元昊在今宁夏银川南郊筑坛,正式登上了皇帝的宝座,国号称大夏(史称西夏),但他这个皇帝一直得不到宋朝的认可,为此,李元昊向宋朝发动了多次进攻。其中,较大规模的战争主要有三次:即三川口战役(1040 年)、好水川之战(1041 年)、定川寨之战(1042 年)。这三次战役都以李元昊大获全胜告终。之后双方开始和谈,并于 1043 年成了协议,即李元昊以“夏国主”的名义向宋称臣,但在“大夏”内部可以称作皇帝。

宋与西夏第一次打仗是三川口之战,为什么叫三川口,因为这是延川,宜川,洛川三条河流汇合的地方,决战地方在这里,这是因为李元昊在这里设置了伏兵,而其围攻的则是延州城,典型的围城打援。

李元昊原来在派兵诈降的时候也没有忘记向延州派人诈降,所以范雍相信了李元昊不会犯宋的鬼话,守备薄弱,此时西夏十万大军来袭,范雍先是想着去议和,但是手下人拒绝听从,只好硬着头皮去召援兵来解围。

收到范雍求救先后来援的分别为鄜延、环庆副都部署副总管刘平,鄜延副都部署石元孙,鄜延路都监黄德和,巡检万俟政、郭遵,五将会合后,一共步骑万余人,去救援延州。

宋军结阵走到三川口,遭遇西夏军主力围攻,宋军列阵而战。于是一万余宋军 VS 几乎十万西夏军。战斗开始后,西夏军渡延水而战,宋军骑兵冲锋,尤其是大将郭遵,用铁鞭,铁枪,所向披靡,一鞭击杀西夏勇将,宋军骑兵跟着郭遵往来冲突,宋军士气大振,但是西夏人数太多,骑兵攻不进西夏核心阵地。

当西夏军整顿再次围杀过来,刘平指挥宋军弓箭齐发,同时身先士卒,奋勇上前,战斗中刘平头部耳颈处受伤,宋军受惊怯战,此时已经大战到日暮,李元昊抓住战机,指挥骑兵冲击宋军阵地,宋军退却,此时都监黄德在宋军后阵,看到宋军退却,不督阵而战,却率军先跑,刘平的儿子拉住黄德和马,拉都拉不住,于是宋军大溃。

宋与西夏第二次战争,好水川战前韩琦一直在酝酿麟延和泾原军联合主动出击,他上奏道“吾逐路重兵自为守,势分力弱,遇敌辄不支。若并出一道,鼓行而前,乘贼骄惰,破之必矣。”

而宋仁宗对此的态度基本上摇摆不定,但最后还是派了使者尹洙命范仲淹出击,但范仲淹的态度很明确:出兵时机不成熟。尹洙见他坚持已见,不禁叹息道:“范公这就不如韩公了,韩公曾说过:‘大凡用兵,当置胜败于度处‘。”范仲俺一听,立即反驳道:“大军一动,关系万人性命,竟可置胜负于度外吗?”于是韩琦的计划没能得到实行。

宋军这头没动,李元昊可没闲着,于 1041 年(康定二年)二月,次率领十万大军大举南下攻宋,把主力埋伏在六盘山下的好水川口(今宁夏隆德),另一部分攻打怀远(今宁夏西吉东部),声称要攻打渭州(今甘肃平凉),诱宋军深入。韩琦听见西夏军犯境,命环庆路副都部署任福率兵数万,伺机破敌。如不利于战,则据险设伏,待西夏军回师时截击。

任福没有等到各路人马齐集就出发了,任桑怿为前锋,到了怀远城捺龙川,各路人马才集齐。当任福到达张家堡时,遇到西夏军,宋军士气如虹,斩杀西夏数百人,西夏军假装崩溃,丢盔弃甲,向好水川主力集结地点逃窜。此时任福偏离了原定的行军路线,带兵奋勇追击,在好水川驻扎,不过宋军没有抱成一团,而是分成三部分。李元昊听闻宋军追来,早已设下埋伏。任福军贸然分别独立西进准备和王珪,赵津两军会合于韩琦的指定地点羊牧隆城,在离羊牧隆城五里的地方突然遭到西夏军队袭击,战斗非常激烈。

战斗中,桑怿,刘肃力战而死,而任福在战斗中,被夏军团团围住,身中十余箭,手下小校劝任福投降免死,任福叹道:“吾为大将,兵败,以死报国耳”。于是挥动四刃方铁锏,挺身决斗,身上血流如注,直到身上中枪,无法战斗,自杀殉国。

此时朱观,武英部由于王珪和赵津的救援,还有夏军的策略影响,突围而出,但当四将合兵一处时,四将不是想着逃亡,而是率军攻击夏军,但是李元昊此时已经解决另一边的战斗,率军从宋军背后杀来,宋军不敌,武英,王珪,赵津,耿傅皆战死,只有朱观率领千余宋军,背墙四向纵射,李元昊听说宋军其他路宋军回援,率军撤退。

第三次宋与西夏之战,它主要发生于北宋庆历二年,也就是在 1042 年期间。当时是在宋与西夏两国的战争中,西夏的军队开始进攻宋泾原路,并且最终在定川寨将宋军击败。至于战争的经过具体是这样的:

九月初九,葛怀敏带兵进抵瓦亭寨,并与寨都监许思纯、以及环庆都监刘贺部会和,后来又违反命令开始北进,直到进屯五谷口。

二十日,又进军到镇戎军西南方向,走马承受赵政以为是距离夏军已经很近了,意识不敢再向前进军。后来赵珣以为是夏军远来,为了能够速战速决,建议在马栏城设防,可是葛怀敏依旧不听,反而将分兵四路驻扎在定川寨。

在二十一日,他们遭到了夏军的截击,直至退守到向家峡这里。而夏军依旧乘胜追击,向宋军逼近。与此同时还命令下人毁了桥梁,断了宋军送粮的道路,并且还断了定川寨的水源,打算饥渴宋军。

在二十二日,以曹英、赵询为先锋,刘贺、许思纯为左右翼结成队伍,打算东进。在临行前,属下再三请求绕道而行,可葛怀敏不同意,在前行一段距离后,发现桥已摧毁,道路也被隔断的。就在这个时候,夏军乘宋军混乱之机,从四面开始冲杀过来,最终宋军在四面夹击下,军队全军覆灭,宋军大败。

首先由于这场战争的失败,后又签订了“庆历和议”。从合约的内容上来看,使得宋军丧失了大批的将校、士兵、民户。甚至宋军每年向西夏赏赐了绢十三万匹、银五万两、茶二万斤,直接加重了宋军国内的经济压力。

后来,辽兴宗时期以萧惠陈兵宋境,宋朝派出了富弼与辽国进行协议,结果辽国严词强硬,博征旁引使国威大振,从而打破辽国索要后周时期柴荣夺取的三关之地,还以增加岁币为条件,来维持澶渊之盟的和平协议。因此岁币的向外支出无疑是对宋朝来说并非沉重负担,但若比起选择战争的军费,岁币开支无足轻重。经过几年的货币支出,宋朝的经济几乎赤字。可想而知,这场“定川寨一战”给宋朝带来的最大的影响就是经济上的重担。

另外,对于政治上来说,国土的丧失也是必然的。此外虽然西夏同意在外交文书上对宋朝以“臣”相称,并接受宋国的册封,但事实上,双方达成的协议是西夏在自己的国内仍自称天子,对宋朝也就是表面称臣。

喜欢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