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活小妙招免费各类生活中的小问题知识以及音乐简谱等,是你了解世界未知知识的好地方。

真的是因为宋真宗封禅泰山,后世皇帝才不屑于继续封禅的吗?

十万个为什么 空空 2024-5-23 21:59:50 8次浏览

关于问题真的是因为宋真宗封禅泰山,后世皇帝才不屑于继续封禅的吗?一共有 2 位热心网友为你解答:

【1】、来自网友【混迹于人世间的胖子】的最佳回答:

是的,就是因为宋真宗封禅泰山,所以后边的这些个皇帝才不再继续封禅泰山。

如果非要问为什么,那原因只有一个,就是:谁也不想与宋真宗并列!如果秦始皇、汉武帝、汉光武帝、唐高宗、唐玄宗这些皇帝还能动弹,也绝对会联手把宋真宗揍一顿,然后轰出封禅泰山的队伍!

封禅泰山可不是想干就能干的,那得有正儿八经的功绩才行。秦始皇能封禅泰山是因为人家灭六国,一统华夏,人家是“始皇帝”。汉武帝更不用说了,这位将匈奴打得都快跪下来喊爸爸了。汉光武帝也没问题啊,汉朝能够有四百年江山,汉光武帝要占至少一半的功劳。唐高宗虽然有点怕老婆,但是唐高宗在任内灭高句丽、吞百济,就连西突厥也被唐高宗灭了啊,唐朝版图在高宗时期最大,所以唐高宗封禅泰山也没毛病。而唐玄宗虽然晚年昏聩,还搞出了安史之乱,但唐玄宗开创了唐朝极盛之世,这时候的唐朝是国力最强的时期,所以唐玄宗封禅泰山是没问题的。

然而宋真宗就不行了,宋真宗有比较突出的文治武功吗?宋真宗别说开疆扩土建功立业了,他还搞出了澶渊之盟这种丢人的事,每年都要给辽国送大量的金钱,这也就是赵匡胤死的早,不然赵匡胤早就拿着斧头砍宋真宗了。宋真宗自己也知道他根本就不够格去封禅泰山,于是乎他就开始自导自演,先是说自己做梦见到了神仙,还搞出仙书这一套,总而言之就是为了给自己封禅找借口,而百官也懒得拆穿宋真宗的谎言,全都配合宋真宗演戏。

虽然宋真宗自己如愿以偿的封禅泰山,但是正是因为宋真宗的参与,封禅泰山这事一下子就掉下来好几个档次,从此后面的皇帝再也不肯去泰山搞封禅了。

【2】、来自网友【Mer86】的最佳回答:

有这方面的因素,不过这不是主要的原因。

宋真宗之前,五位皇帝有过泰山封禅之举。

秦始皇扫平六国,北击匈奴,南并百越,统一中国,书同文车同轨。

汉武帝北驱匈奴,一雪国耻,历史上第一次把华夏文明延伸到了西域和中南半岛。

光武帝出身不算高,却能翦灭群雄,再次一统天下,建立后汉,开创“光武中兴。

唐高宗一朝,武力昌盛,东至朝鲜半岛,北至贝加尔湖,西至咸海,皆为大唐国土,四海之内,无人不臣服于大唐。

唐玄宗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将唐王朝推上极盛的顶点,开创“开元盛世”。

他们去泰山封禅,不仅实至名归,而且还极大得拔高了封禅这件事的逼格。

以至于唐太宗、宋太宗也想封禅时,遭到群臣抵制,自知有愧,不了了之;武则天称帝后想封禅时,还不敢去泰山,只能去嵩山。

然而宋真宗有什么功绩呢?

他最大的武功,只是在家门口和契丹人打了个平手,以和契丹皇帝拜把子,相互承认对方道统,以及每年送银子的方式,保证了宋辽边境不再有大的战事。

他最大的文治,只是进一步完善了由前人创立的科举制度。(结果还培养出了一群拍马溜须式的文人,为他封禅忙前忙后)

就这么一个武功乏善可陈,文治也乏善可陈的人。

居然都能舔个大脸,劳民伤财的搞什么泰山封禅。

后来的皇帝,哪里还会认为去泰山封禅有逼格可言?哪里又有动力,劳民伤财的去搞什么封禅?

这就跟“桧”、“忠贤”、“精卫”,本来都是寓意极好的名字。

但因为被秦桧、魏忠贤和汪精卫用过,名声搞臭了,所以后来父母给孩子取名时,会尽量避开,是一样的道理。

不是说“桧”、“忠贤”、“精卫”不好。只是大家心里觉得膈应。

不过,封禅的逼格被宋真宗拉低,并不是后来皇帝不再封禅的主要原因。

真正的主因,其实是时代变了。儒学在宋朝中期又搞出了新的“正统论”思想。以致后来的皇帝不需要通过封禅这件事,宣扬自己的功绩,稳定民心,论证自己的统治合法性。

众所周知,汉朝至宋初,统治者都十分讲究天人感应,喜欢搞谶纬神学。

皇帝要宣扬皇权合法性和权威性,主要通过四种手段:

一是谶符,二是五德,三是封禅,四是传国玉玺。

这其中,谶符和五德属于理论依据。封禅属于实际行动。传国玉玺属于信物。

这四种手段玩的好,当然是皇帝的合法性和权威性大大加强。没人提出质疑。

但玩的不好,也有副作用,风险极高。

因为这套玩法的信徒,喜欢把王朝更迭归结于天命。

汉晋隋唐为什么亡?儒生们说,这是因为天要它们亡。

对于皇帝而言,这明显就是扯淡了。

尤其是宋朝的皇帝。

赵匡胤趁着人家后周孤儿寡母,靠篡位才夺得的天下。从一开始就得国不正。无论文人怎么洗白,无论宋真宗怎么折腾,搞封禅之举,这都是洗不白的。

而且宋朝没有统一全国,它与辽、金是并列存在的。

特别是南宋,偏安一隅,皇帝想回河南老家祭祖,想去泰山封禅,还得先办出国签证。正统性存在严重不足。

所以从宋朝中期开始,再靠以前的那套理论论证皇帝的合法性,显然就不行了。

一种新的“正统轮”理论也就随之诞生了。

这种新理论,简单点说,就是统治者不再迷信旧有的道统观念。

我枪杆子里出政权,我以武立国,我对老百姓施行仁政,用法维护稳定,百姓都对我心悦诚服。我就有统治合法性。

至于什么天命所归?什么泰山封禅,什么传国玉玺。那是忽悠老百姓的,都不重要。

不一统天下,我就没有功绩了?

不泰山封禅,我就不是天子了?

没有传国玉玺,我就缺乏统治合法性了?

扯淡!那些都是汉朝儒生搞出来的封建迷信罢了。

先秦儒家经典有这些玩意?这玩意本就不是古礼。

我以武立国,以德治国,这就行了。

比如明孝宗时,西安鄠县一个老百姓挖出了所谓的“传国玉玺”。陕西巡抚很高兴,第一时间送到京城邀功。

结果礼部尚书傅瀚跟明孝宗说:咱太祖皇帝自制一代之玺,驱逐鞑虏,恢复中华,让老百姓过上了好日子。当初没有传国玉玺的加持,我大明照样是正统。既然如此,何须这来路不正的“传国玉玺”?

我高皇帝自制一代之玺,文各有义,随事而施,真足以为一代受命之符,而垂法万世,何藉此玺哉!

事后,孝宗认为傅瀚言的话有道理。便把所谓的“传国玉玺”丢到仓库里吃灰了。

清朝乾隆年间,也有地方官送上“传国玺”。

乾隆皇帝看了几眼,觉得是假的,直接就让人砸了。

砸完后,乾隆表示:君人者在德不在宝。宝虽重,一器耳。

别说这是假的,就算是真的传国玉玺,也不过是个摆件,毛线用处都没有。秦汉唐都号称有传国玉玺,结果还不是消亡了。

至于封禅泰山,更是毛线用处没有。

想看泰山,去转转,写几首诗,刻几座碑就可以了。没必要靠封禅宣扬自己。

所以说,宋真宗之后再无封禅,主要原因在于时代变了。

明清两朝,都是强调枪杆子出政权。皇帝权力空前强,皇帝不需要君权神授了。单纯的以德治国,也能有合法性。汉唐时代玩的那套正统理论,明显过时了。而这就导致泰山封禅的重要性被大大降低。

再加上宋真宗封禅泰山又拉低了逼格。

所以后来的皇帝也就再不封禅泰山了。

喜欢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