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活小妙招免费各类生活中的小问题知识以及音乐简谱等,是你了解世界未知知识的好地方。

你去地里捡过麦穗吗?你会交给集体还是拿回家?

十万个为什么 空空 2024-6-06 12:40:08 7次浏览

关于问题你去地里捡过麦穗吗?你会交给集体还是拿回家?一共有 5 位热心网友为你解答:

【1】来自网友【爱国者 ws】的最佳回答:

初三以前,麦子成熟的时候,我们那里都有专门的“麦假”,大概是 15 天。

那时候,学校的老师大部分都是家里的主劳动力,因为收麦子的时候最爱下雨,所以都要赶着回去收麦子。

不然一下雨一年就白干了,所以我们管收麦子叫“龙口夺食”。

老师要回家,我们自然也放假了。那会儿学校还要求每次“麦假”开学都要交麦穗,每个人好像是一、两斤的样子。

所以我们帮家里收完麦子后,经常去地里捡麦穗,那会儿联合收割机没有普及,都是用镰刀割麦子,哪家地里都能捡到不少麦穗。

加上路上从小板车和三轮车上掉的麦穗,每次能捡到不少。

然后捆起来,用蛇皮袋子一装,开学的时候就交给学校了。

【2】来自网友【小兔小子】的最佳回答:

捡过,那时小学星期三下午只有一节劳动课。农村收割的时候学校会组织学生到田里帮农民伯伯捡收割时掉下的麦穗。去的时候还会带上家里烧过的煤灰,这样工具也有了。

【3】来自网友【大乡间小纪事】的最佳回答:

小时候捡过稻穗,都自己拿回家了。

打懂事起,我们这地方就把集体或他人收获完后丢弃不要的东西,统称”野东西”。这到底是集体的时候才有,还是古已有之,没去查证。

大集体的时候,农历七月,生产队把地里的花生拨了,收获干净了,地里的花生便叫”野落盘(野花生)”,孩子们,老人们便掮着耙泥(四个齿的耙子)去地里挖落下的花生,去搜寻花生藤上遗留的花生,运气好,一个下午便可捡到一小篓子野花生。

此外,农历九、十月可捡野番薯,捡野禾索,十月捡野茶籽,十二月捉野鱼子。

这捡野禾索,便是捡生产队收获过后,落在稻田里的稻穗。

早稻收获后,一般没人捡,那是双抢,人人有活干,人人得干活,屋里没闲人。那叫抢时间,争速度,抢收早稻,抢插晚稻。

迟禾(一季稻)的稻穗就有人捡了,迟禾收割一般在八月十五中秋节前后,如果最收割糯谷则在中秋节后。这时已进入农闲,我们乡下孩子一般是上午上学,下午回家放牛。于是,下午背个小背篓或小布袋去捡禾索。这禾索,一般扎好的秆把子上有,用打禾机脱了粒的地方有,牛吃过的禾芯(再生稻)上有,还有没割到的,散落在地上的…,运气好,一下午可捡到一两升。捡禾索是没有人干涉的,更没有莫言先生所说的打人了。

坚持捡几天,那便积有一大堆,放到竹盘晒干,用擂米杵(洗衣的棒槌)捶打脱粒,用风车风干净,石臼中一舂,便是雪白的糯米,摘来篱笆上的新鲜扁豆,来点猪油,煏出来的新米糯米饭,那是一个香。可饱食三碗。

二季晚稻的禾索也有人去捡,主要是用以补充口粮的不足。集体的时候,补充口粮不足,主要以红薯。我印象最深的就是用红薯刨成细条,我们叫”番薯索索”,晒干,蒸饭时参入米饭中,这饭甜甜的,别有风味。

白驹过隙,逝者如斯。过去了的时光一去不复返,过去虽然苦点,累点,但生活压力也小点。并非像某些作家写的那么不堪,那么让人充满仇恨。

我是那个时代的过来人,1969 年,我 6 岁,可以去捡禾索了,我们都是捡了就拿回家,从没有遇到打人、骂人的事。

若是认为我所写不实,你以事实驳斥,但不喜勿喷。

(图片来自网络)

【4】来自网友【春语话景 1958】的最佳回答:

凡是农家孩子(不管男孩女孩),六七十年代谁不下田地捡稻穗麦穗。只是与莫言笔下的捡麦穗不同的是,先由生产队组织的,捡后统一交队按斤量计工分。队里捡过后,收工了允许私自捡了拿回家。

【5】来自网友【热心海洋 r668】的最佳回答:

我捡过麦穗!那时十二三岁。

由生产队组织,我小姑带领我们年令相当的一群小孩,等收割后的小麦裝车拉走后,尾随其后开始捡拾,时间三个小时左右,一天按半个工记分,管午饭和晚饭。

说实话参加捡麦穗主要是奔着管饭去的,我不知其它小朋友怎样想的,当时我是这样想的,因为大锅饭比家里吃得好,吃得饱。

午饭是面卷子,有豆的玉米粥或高粱粥,稀稠有度,萝卜咸菜。晚饭是白高粱面和黄豆面加工成的窝窝头,其它和午饭一致。吃得那个香啊,想想现在都流口水。

管饭的待遇不是时时都存在,只是秋收秋种那几天。那几天生产队组织的活动我都参加,不为别的,只为那可口的饭,那时的我就是这样想的。

喜欢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