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活小妙招免费各类生活中的小问题知识以及音乐简谱等,是你了解世界未知知识的好地方。

替米沙坦、厄贝沙坦、缬沙坦、氯沙坦这几种沙坦类药物有什么不同?

十万个为什么 空空 2024-5-21 17:34:01 8次浏览

关于问题替米沙坦、厄贝沙坦、缬沙坦、氯沙坦这几种沙坦类药物有什么不同?一共有 2 位热心网友为你解答:

【1】、来自网友【何药师健康科普】的最佳回答:

替米沙坦和氯沙坦

替米沙坦,属于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断药。临床上比较了替米沙坦 20~160mg 治疗轻中度高血压的剂量-效应情况,结果显示用药 4 周后血压即有显著下降,每日服用替米沙坦 80mg 舒张压下降最明显,超过 80mg 则剂量-效应关系呈“坪效应”。

以同类药物氯沙坦为对照,观察替米沙坦治疗轻中度高血压的疗效和安全性。结果显示替米沙坦每天 40mg 或 80mg 一次口服可有效降低血压,治疗后收缩压下降(12.5±14.3)mmHg,舒张压下降(10.9±7.9)mmHg,起效时间约为治疗 4 周后,降压效果优于氯沙坦,降压效果持续平稳。替米沙坦良好的降压效果与其药理特性有关,其脂溶性强,阻断血管紧张素Ⅱ受体的作用比氯沙坦强 5 倍。

降压药物的降压效果是否持久,与药物本身的半衰期相关,替米沙坦的半衰期长达 24 小时,决定了它具有持久的降压疗效。临床试验中,替米沙坦 40mg 每天一次口服,收缩压和舒张压的谷/峰比值分别为 66.5%和 76.8%,均大于 50%,这反映了替米沙坦适于每天一次服用,可在整个给药间隔保持稳定的降压疗效。

清晨血压上升与此时急性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率高相关。研究显示替米沙坦每天一次服用,用药末期清晨的降压效果优于氨氯地平。临床试验中发现夜晚(22:00~6:00)平均血压和用药末 6 点(清晨)的平均血压下降也十分明显。由此显示替米沙坦每天一次的降压效果能保持 24 小时,尤其是在夜间及清晨血药浓度低时降压效果仍能维持,从而有可能减少急性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

厄贝沙坦和缬沙坦

首先,厄贝沙坦和缬沙坦都属于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主要的降压机制是一样的,都是通过拮抗血管紧张素Ⅱ与血管紧张素Ⅱ1 型受体的结合,从而抑制血管紧张素Ⅱ收缩血管、促进血管增生和动脉粥样硬化、促进心肌细胞增生和心室肥大、释放醛固酮促进水钠潴留、减少肾血流量和减少钠排泄等坏作用。

进而降低血压,减轻心脏后负荷,逆转左心室肥厚,抑制血管壁增厚,抗动脉粥样硬化,保护心、脑、肾功能,预防和治疗高血压、中风、心力衰竭、心肌梗死、肾衰竭等。

厄贝沙坦生物利用度为 60%-80%,缬沙坦生物利用度为 23%。厄贝沙坦和缬沙坦的起效时间一样,都为 2 小时,即服药后 2 小时可看到降压效果,都能在 4-6 小时达到最大降压效果,降压效果都能维持 24 小时,即一天服用一次即可。

厄贝沙坦在体内 11-15 小时后血药浓度将下降一半,而缬沙坦则 6-8 小时血药浓度就下降一半。厄贝沙坦和缬沙坦都主要通过肝脏以原型的形式从胆道排入肠道,80%左右以粪便的形式排出体外,其余部分通过肾脏排出。由此可以看出,二者对于肾功能不良的患者都是适用的,因为它们主要通过肝脏排出,对肾脏的影响较小。

厄贝沙坦,原研药为法国的赛洛菲制药公司生产的,商品名为安博维。除了治疗原发性高血压外,还用于高血压合并 2 型糖尿病肾病的治疗。

大量循证医学证据表明,厄贝沙坦能够降低尿蛋白,增加肌酐清除率,减少肾损害,保护肾功能。在高血压合并 2 型糖尿病患者中,初始剂量为 150mg,并逐渐增加至 300mg,作为治疗肾病较好的维持剂量。更适合高血压合并糖尿病肾病的患者。

缬沙坦,原研药为瑞士诺华制药公司生产的,商品名为代文。除了治疗轻中度高血压外,还用于高血压合并心力衰竭、高血压合并心肌梗死的患者,以降低心血管事件。沙坦类药物,可以减轻全身血管阻力,降低心脏前负荷,增加心排血量,同时预防和逆转心室重构。

《心力衰竭合理用药指南(第 2 版)》指出,缬沙坦、氯沙坦、坎地沙坦这 3 个沙坦,在有效降低心衰致死率和发病率的有关证据最为充分。这并不是说厄贝沙坦就没有作用,而是说如果是高血压伴有心衰、心梗的患者,厄贝沙坦和缬沙坦二选一时,肯定选用循证医学证据更为充分的缬沙坦。

总的来说,厄贝沙坦和缬沙坦,在药物作用特点方面,包括降压起效时间、维持时间、药物代谢和排泄等方面几乎都差不多,区别不大。二者在降压强度方面也基本上一致。

唯一区别的就是,如果是高血压合并肾病、或者是高血压合并 2 型糖尿病肾病、或者其他肾病时,则优先选用厄贝沙坦是更合适的。而如果是高血压合并心力衰竭、高血压合并心肌梗死、或高血压合并其他心脏病的患者,选用缬沙坦更合适。

氯沙坦和厄贝沙坦

氯沙坦和厄贝沙坦均为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现已知血管紧张素Ⅱ的作用是由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所介导的,该受体有两种亚型,AT1 和 AT2,而血管紧张素Ⅱ的作用是由 AT1 受体所介导。AT1 受体在体内分布广泛,主要分布于心脏、血管、肾上腺皮质、肾脏以及心血管运动中枢、口渴中枢、垂体等。因而血管紧张素Ⅱ在维持心脏、血管、肾脏等功能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氯沙坦和厄贝沙坦这一类药物,是继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之后又一作用于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的抗高血压药物。在高血压治疗领域该类药物越来越引起重视。文献报道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氯沙坦能有效降低高血压患者的血压和血尿酸。

氯沙坦是第一个在临床应用的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上市后的一系列研究显示其在降低血压、逆转左室肥厚、减少蛋白尿等方面均有显著疗效。临床研究中也发现,在痛凤治疗中加用氯沙坦可使血尿酸水平进一步显著降低。

在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中,氯沙坦是目前唯一证实有降低血尿酸作用的药物,且有剂量依赖性。其机制是:通过抑制肾脏近曲小管中尿酸重吸收,增加尿酸排出。有丙磺舒样作用,这种再吸收作用是 OH-依赖的,在近曲小管刷状缘膜上进行,并不依赖于阻断血管紧张素Ⅱ与 AT1 受体的结合。氯沙坦可提高尿的 pH 值,促进尿酸排泄而不伴随对肾脏的不良影响。通过碱化尿液,增加尿酸在肾小管的分泌。

由于氯沙坦母体化合物比其他的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对肾小管尿酸/氨交换部位有更强的亲和力,故降低血尿酸是氯沙坦在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类降压药中特有的生化学表现,此种作用只与氯沙坦本身有关,而不涉及氯沙坦的代谢物。

氯沙坦和厄贝沙坦同样是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具有相似的降压作用,但只有氯沙坦能明显降低血尿酸,说明氯沙坦降低血尿酸的作用不依赖于阻断血管紧张素Ⅱ与受体的结合,同样和血压的降低没有明显关联,而只是与其独特的化学结构有关。

因此,对于高血压伴高尿酸血症患者而言,氯沙坦可以起到降低血压和降低尿酸的双重作用,防止诱发痛风发作,及减少心脑血管事件的风险,是理想的首选治疗药物。

【2】、来自网友【无名药师】的最佳回答:

沙坦类(ARB)降压药也就是血管紧张素 II 受体拮抗剂。血管紧张素 II 受体拮抗剂可以与血管平滑肌、肾上腺等其他组织上受体结合,阻碍血管紧张素 II 与其他受体结合,从而使血管紧张素 II 不能发挥收缩血管的生物效应。

沙坦类药物降压效果好,患者耐受性好,药物的副作用较少,题主所说的这几种药物都是临床使用比较广泛的沙坦类药物。

我们来看看这几种沙坦类药物的各自特点:

替米沙坦

原药药叫美卡素,口服吸收迅速,食物对其吸收无影响,口服 0.5 小时,血药浓度达到峰值,用药后 3 小时可起效,在用药 4 周后停药,药效还可维持一周。该药物主要经胆道排泄,具有改善肾脏血流动力学,减少蛋白尿的功效,具有较强的逆转左心室肥厚功效。

厄贝沙坦

的商品名为安博维,适用于高血压、高血压合并 2 型糖尿病肾病、蛋白尿的患者。该药物吸收迅速良好,进食不会明显影响其吸收,生物利用度较高。该药物的谷峰比大于 60%,所以其具有平稳降压的特点,半衰期长约 11-15 小时,所以每天用药一次可维持作用 24 小时以上。厄厄贝沙坦在减少尿蛋白、延缓肾功能退化,逆转左室肥厚等方面效果更好,可与利尿也联合治疗重度高血压,对于高血压合并心力衰竭、左室肥厚有很大改善作用。厄贝沙坦经过肝肾双通道排泄,所以对于肝肾轻度功能不全的患者都可以使用,一般也不需要减量。

缬沙坦

的商品名叫代文,由诺华制药公司原研。缬沙坦作用效果强,使用后 2 小时内起效,4-6 小时可达到降压高峰,持续降压作用能够维持 24 小时,缬沙坦对空腹甘油、总胆固醇、尿酸等没有明显影响。在合并心衰、心肌梗死的高血压患者,以及糖耐量异常的高血压患者使用该药效果较好。

氯沙坦

的原研药商品名叫科素亚,它的吸收不受食物影响,蛋白结合率为 98.7%,生物利用度为 33%,药物半衰期为 6-9 个小时,代谢产物有 35%经过尿液排出,有 60 以上通过粪便排出,每日常用剂量为 25-100mg,可根据情况分 1-2 次使用。该药物的谷峰比大于 50%,所以降压相对较平稳,最大降压效果出现在用药 3-6 周后,停药后一般不会产生反条现象。


我是无名药师,点击关注,我会与您分享更多的药物知识。

喜欢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