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活小妙招免费各类生活中的小问题知识以及音乐简谱等,是你了解世界未知知识的好地方。

《红楼梦》里的贾元春是怎样的性格,最后是怎么死的?

十万个为什么 空空 2024-3-22 15:32:08 3次浏览

关于问题《红楼梦》里的贾元春是怎样的性格,最后是怎么死的?一共有 2 位热心网友为你解答:

【1】、来自网友【一指一导】的最佳回答:

第一出《豪宴》;【庚辰双行夹批:《一捧雪》中。伏“贾[gǔ]家”之败】:3000 两银子×1000 枚铜钱/两银子=3000000 枚铜钱第二出《乞巧》;【庚辰双行夹批:《长生殿》中。伏元妃“之死”】:4 人次÷2 人=2 次第三出《仙缘》;【庚辰双行夹批:《邯郸梦》中。伏[薛姨妈]甄(V.)宝玉送玉】:4 角=2 人×2 角/人第四出《离魂》。【庚辰双行夹批:伏代玉死;所点之戏剧伏“四‘事’”,乃《牡丹亭》中通部书之大过节、大关键】:1+1+1+1=4(个)

第一出《豪宴》;【庚辰双行夹批:《一捧雪》中。伏“贾[gǔ]家”之败】(按:《豪宴》是《一捧雪》第五出。

第七十一回贾母八旬之庆即是所谓豪宴(旬初,非旬末,更非满八旬。用典“人生七十古来稀”,第八旬第一个生日即七十一岁生日)。《韩非子·五蠹》:“长袖善舞,多钱善贾。”【“贾[gǔ]家”】指在第十五回因善才庵之事而在第十六回开头“坐享了三千两,王夫人等连一点消息也不知道”的凤姐。【“贾[gǔ]家”之败】意即消息已败露。第七十二回:

贾琏道:“昨儿周太监来,张口一千两。我略慢了些,他就不自在。将来得罪人之处不少。这会子再发个三二百万的财就好了。”一面说,一面平儿伏侍凤姐另洗了面,更衣往贾母处去伺候晚饭。按:上文“至少还得三二千两银子用,一时难去支借”是伏笔,此处“再发个三二百万的财”是应笔。三二百万的财就是三二百万的铜钱即三二千两银子。

第十六回凤姐因善才庵【庚辰双行夹批:“才”字妙】金哥【庚辰双行夹批:俱从“财”一字上发出】之事坐享了三千两银子此时贾琏已知,故用“再发”一词,第十六回【甲戌侧批:如何消檄?造业者不知,自有知者】之【消檄】意即消除飞书走檄的信息,【甲戌侧批:平姐看“欺书”人了】之【“欺书”人】指飞书走檄、“坐享了三千两,王夫人等连一点消息也不知道”的凤姐。无论是发财还是再发,其主体都不是贾琏而是凤姐,贾琏揶揄凤姐而有此语)  第二出《乞巧》;【庚辰双行夹批:《长生殿》中。伏元妃“之死”】(按:《礼记·曲礼下》:“天子死曰崩,诸侯曰薨,大夫曰卒,士曰不禄,庶人曰死。”【元妃之死】存在“薨死”悖伦。

《乞巧》是《长生殿》第二十二折《鹊桥密誓》,实际演出中分《鹊桥》《密誓》两出。【“之死”】用典《诗经·鄘风·柏舟》“之死矢靡慝”藏词修辞意为“靡”,指当前回第十八回末元妃“倘明岁天恩仍许归省,万不可如此奢华靡费了”一语,取该语中的“靡”字。脂批【妙极之谶,试看别书中专能故用一不祥之语为谶,今偏不然,只有如此现成一语,便是不再之谶,只看他用一“倘”字便隐讳、自然之至】可澄明元妃的心愿是“乞巧”,第二十二回元妃之谜处脂批【才得侥幸,奈寿不长】意即才得侥幸,奈老太妃寿不长,元妃没有二次省亲机会)  第三出《仙缘》;【庚辰双行夹批:《邯郸梦》中。伏[薛姨妈]甄(V.)宝玉送玉】(按:《仙缘》为《邯郸梦》第三十出《合仙》,舞台演出本改称《仙圆》,亦称《仙缘》、《八仙拜寿》。《仙圆》是《邯郸梦》中的最后一出,原称《合仙》。

第五十七回薛姨妈有关“千里姻缘一线牵”的一席话即是所谓仙缘。唐代李复言《续玄怪录·定婚店》:“赤绳子耳,以系夫妇之足,及其坐则潜用相系。虽仇敌之家,贵贱悬隔,天涯从宦,吴楚异乡,此绳一系,终不可逭。君之脚已系于彼矣,他求何益!”

【[薛姨妈]甄(V.)宝玉送玉】指第五十七回薛姨妈“我想着,你宝兄弟老太太那样疼他,他又生的那样,若要外头说去,断不中意。不如竟把你林妹妹定与他,岂不四角俱全?”一语。【甄(V.)宝玉】指薛姨妈“你宝兄弟老太太那样疼他,他又生的那样,若要外头说去,断不中意”一语,所送之【玉】指林黛玉。第五十七回:

薛姨妈忙也笑劝,用手分开方罢。又向宝钗道:“连邢女儿我还怕你哥哥糟踏了他,所以给你兄弟说了。别说这孩子,我也断不肯给他。前儿老太太因要把你妹妹说给宝玉,偏生又有了人家,不然倒是一门好亲。前儿我说定了邢女儿,老太太还取笑说:‘我原要说他的人,谁知他的人没到手,倒被他说了我们的一个去了。’虽是顽话,细想来倒有些意思。我想宝琴虽有了人家,我虽没人可给,难道一句话也不说?我想着,你宝兄弟老太太那样疼他,他又生的那样,若要外头说去,断不中意。不如竟把你林妹妹定与他,岂不四角俱全?”按:《诗·齐风·甫田》:“婉兮娈兮,总角丱兮。”郑玄笺:“总角,聚两髦也。”孔颖达疏:“总角聚两髦,言总聚其髦以为两角也。”一人两角,两人——邢岫烟和林黛玉,就是四角。四角为“二人”意。“四角”数学计算式为:4=2×2。

元代无名氏《连环计》第三折:“司徒,你若肯与了我呵,堪可两全其美也。”出自成语“两全其美”的“四角俱全”一语说明薛姨妈把黛玉当自家女儿看)第四出《离魂》。【庚辰双行夹批:伏代玉死;所点之戏剧伏“四‘事’”,乃《牡丹亭》中通部书之大过节、大关键】(按:《离魂》是《牡丹亭》第二十出《闹殇》,舞台本称《离魂》。

第二十二回有【代玉只一《牡丹亭》,便心身不自主矣】之批。第十八回【《离魂》】伏第二十三回黛玉离魂——心身不自主,即标题所谓“《牡丹亭》艳曲警芳心”,【死】意为心身不自主。《离魂》另妪伏第四十二回【“四‘事’”】即宝钗推心置腹向黛玉所说的含有四个“事”字的一席话。《礼记·乐记》:“羽者妪伏,毛者孕鬻。”“伏伏”故复修辞格,重不见重、特犯不犯。

第四十二回:“男人们读书不明理,尚且不如不读书的好,何况你我。就连作诗写字等事,原不是你我分内之事,究竟也不是男人分内之事。男人们读书明理,辅国治民,这便好了。只是如今并不听见有这样的人,读了书倒更坏了。这是书误了他,可惜他也把书遭塌了,所以竟不如耕种买卖,倒没有什么大害处。你我只该做些针黹纺织的事才是,偏又认得了字,既认得了字,不过拣那正经的看看也罢了,最怕是见了这些个杂书,移了性情,就不可救了。”按:陈继儒《安得长者言》:“女子通文识字,而能明大义者,固为贤德,然不可多得;其它便喜看曲本小说,挑动邪心,甚至舞文弄法,做出无丑事,反不如不识字,守拙安分之为愈也。陈眉公云:‘女子无才便是德。’可谓至言。”

汉代董仲舒《春秋繁露·保位权》:“故圣人之制民,使之有欲,不得过节;使之敦朴,不得无欲。无欲有欲,各得以足。”【过节】意思是超过限度、没有节制,【大过节】意即大大超过限度、太没有节制。【乃《牡丹亭》中通部书之大过节、大关键】意思是《牡丹亭》第二十出《闹殇》是《牡丹亭》中通部书之大过节、大关键,这是对《离魂》(第二十出《闹殇》)的进一步补充说明,说的是《牡丹亭》而非《石头记》)

【2】、来自网友【半瓣花上】的最佳回答:

贾元春

元春很有可能不是病死的!贾府的败亡没那么简单!

贾元春,金陵十二钗之一,贾政与王夫人所生的嫡长女,贾珠的亲妹妹,贾宝玉的亲姐姐,比贾珠小一两岁,比宝玉大十一二岁,贾府通称娘娘。因生于正月初一,故而起名元春。当然元春也人如其名,在元、迎、探、惜四春中拔得头筹,做到了最高位——封建帝王的妃子。元春很小时便已入宫做女史,二十多岁时入选凤藻宫,被加封贤德妃。元春的命运关乎贾府兴衰,秦可卿之死标志着贾府末世来临,元春晋封皇贵妃则令贾府重现生机,她也是四大家族最大的支柱。

在目前通行版本的 120 回《红楼梦》中,对于元春的结局是这样写的:

且说元春自选了凤藻宫后,圣眷隆重,身体发福,未免举动费力。每日起居劳乏,时发痰疾。因前日侍宴回宫,偶沾寒气,勾起旧病。不料此回甚属利害,竟至痰气壅塞,四肢厥冷。一面奏明,即召太医调治。岂知汤药不进,连用通关之剂,并不见效。内官忧虑,奏请预办后事。所以传旨命贾氏椒房进见。贾母王夫人遵旨进宫,见元妃痰塞口涎,不能言语,见了贾母,只有悲泣之状,却少眼泪。贾母进前请安,奏些宽慰的话。少时贾政等职名递进,宫嫔传奏,元妃目不能顾,渐渐脸色改变。……稍刻,小太监传谕出来说:“贾娘娘薨逝。”是年甲寅年十二月十八日立春,元妃薨日是十二月十九日,已交卯年寅月,存年四十三岁。

这段描述可以说非常简略,元春似乎只是死于痰疾而已,而且活的岁数还不小。猛一看起来好像并无异常之处。

但这段描写真的是不太符合曹公笔法,亦不符合人物现实。

从结局上来看,曹雪芹在《红楼梦》第五回中,对金陵十二钗的结局,早已有了暗示。关于元春的结局描写是这样的:

只见画着一张弓,弓上挂着香橼。也有一首歌词云:

二十年来辨是非,榴花开处照宫闱。

三春争及初春景,虎兕相逢大梦归。

弓上香橼寓意元妃死于宫廷争斗

对应的《红楼梦曲》则是:

[恨无常]喜荣华正好,恨无常又到。眼睁睁,把万事全抛。荡悠悠,把芳魂消耗。望家乡,路远山高。故向爹娘梦里相寻告:儿命已入黄泉,天伦呵,须要退步抽身早!

这样的结局,且不说对于“二十年来辨是非,榴花开处照宫闱”二句全无照应,就是对于《红楼梦曲》也让人摸不着头脑,明明是父母祖母皆知,为何要说向“爹娘梦里相寻告”?而且为什么让他们“退步抽身早!”

元春

下面我们来结合前文分析一下元春之死到底应该是怎样的。

“二十年来辨是非”,“二十年来”究竟是元春入宫的年头,还是元春死时的岁数,我们不能妄加判断。但我们可以推测的是,元春入宫很早,并且很早就接触到了宫廷中的各种明争暗斗,要不然,想要在勾心斗角的宫廷里活下去并且还被加封为贤德妃,那几乎是不可能的。“辨是非”或许是在险恶的环境下学习如何察言观色,如何站队,毕竟皇宫或者朝廷里面的门派想必是不少的。元春想要立足,就要在这种环境中找准定位。从《红楼梦曲》中我们可以推测,元春在加封贤德妃之后,并没有享受多久的荣华富贵就被人设计致死了,而且这种死亡属于非正常死亡,当事人完全没有心里准备。不然曲中也不会说“喜荣华正好,恨无常又到”了。

“榴花开处照宫闱”,石榴多子,花开时鲜艳夺目、艳红似火,有着火一般的光辉,惹人侧目。据此,我们可以推测元妃或许是在怀孕之后受到的圣眷太过隆重,引来其他妃嫔的嫉妒(宫闱通常为后妃居处,羊车望幸之人比比皆是,岂会眼睁睁看着元妃诞下龙嗣?),故而设计陷害致死。

元春

“三春争及初春景”,确实,三春(迎春、探春、惜春)中并没有人比元春更出色。

“虎兕相逢大梦归”,虎兕,一作虎兔,故而高鹗续写将其定为卯年寅月,兔年虎月。此处似可说通。但若认为是“虎兕”,则理解上又会让人天差地别。虎,自然是老虎;“兕”为一种猛兽,状如牛(水牛),苍黑(全身呈现青黑色),板角(就是独角兽那样的犄角)。古籍里要形容地方险恶,也多言“其上多犀兕虎熊之类”。元妃身处宫苑,安危荣华皆系于皇帝一人,宫廷险恶,稍不留神便会丢失性命。故而,“虎兕相逢大梦归”用以形容宫廷争斗中丧失性命,实在是再合适不过了。而刘心武考证,虎指皇帝,兕指皇帝身边的太监,太监只要没有得到贾家的好处,就会向皇帝说对元春不利的话,皇帝只要听信了,元春的妃子之路就是一场梦。此言差矣,自古以来皆以龙喻皇帝,岂有以虎相喻之理?区区太监,纵有此机变(说元妃坏话),但焉值得用“兕”来形容?

马嵬坡兵变图

说元妃死于宫廷争斗是完全有可能的。但是怎样死法?我们再结合画来看:

画着一张弓,弓上挂着香橼。

这是不是说,元妃死于弓橼?或者,有可能是被弓橼勒死?

口说无凭,我们再从文本中去找答案。

第 18 回元春点了四出戏,脂批指出:

第一出《豪宴》;【己夹:《一捧雪》中伏贾家之败。】

第二出《乞巧》;【己夹:《长生殿》中伏元妃之死。】

第三出《仙缘》;【己夹:《邯郸梦》中伏甄宝玉送玉。】

第四出《离魂》。【己夹:伏黛玉死《牡丹亭》中。所点之戏剧伏四事,乃通部书之大过节、大关键。】

其中,《长生殿》伏的是元妃之死,而《长生殿》的内容则是唐明皇李隆基与杨贵妃的故事。《长生殿》中的杨妃,即是因军变而被勒死。那么,元春很有可能是因为贾府其他人犯了事(就像杨国忠连累杨贵妃一样),而遭奸人设计,皇帝被逼无奈,只好忍痛将怀有龙嗣的元妃缢死。因事变突然,故而来不及通知天伦(父母),只能在梦中托告——一场大祸即将来临(忽喇喇似大厦倾,贾府之倒,速度惊人)。可不是“望家乡,路远山高”么?

元春省亲

其实,所有的这些,在前文中都有照应。比如:

为了迎接元春省亲,贾府建造了大观园。后元春回娘家省亲,整个贾府热闹欢腾,若鲜花着锦、烈火烹油之盛,而只有她自己却在面见祖母和父母亲人的时候,满眼垂泪,相顾无言,并且半日方忍悲强笑,安慰贾母,王夫人道:“当日既送我到那不得见人的去处,好容易今日回家娘儿们一会,不说说笑笑,反倒哭起来。一会子我去了,又不知多早晚才来!”说到这句,不禁又哽咽起来。并且隔帘含泪谓其父曰:“田舍之家,虽齑盐布帛,终能聚天伦之乐,今虽富贵已极,骨肉各方,然终无意趣!”。

可见,她虽然对于自己的责任十分明白,却也深恶宫中之事,认为皇宫是“那不得见人的去处”,认为自己虽然富贵,但还不如田舍之家,能够享受天伦之乐,保有一份简单的团圆美好。

《长生殿》中也曾唱道: “堂堂天子贵,不及莫愁家”。而这,又何尝不是元妃最初的渴望?

贾元春

再联想到元春所制灯谜:

能使妖魔胆尽摧,

身如束帛气如雷。

一声震得人心恐,

回首相看已化灰。

一响而散的爆竹正是她富贵荣华瞬息即逝的命运的写照。能不悲乎?

欲知更多《红楼梦》详情,请关注头条号:半瓣花上阅乾坤。有深度、有态度、有温度!不一样的视角,不一样的名著解读!

以上就是关于问题【《红楼梦》里的贾元春是怎样的性格,最后是怎么死的?】的全部回答,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内容收集于网络仅供参考,如要实行请慎重,任何后果与本站无关!

喜欢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