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活小妙招免费各类生活中的小问题知识以及音乐简谱等,是你了解世界未知知识的好地方。

李自成为什么没有笼络吴三桂?我们都能想到,难道闯王会想不到?

十万个为什么 空空 2024-3-18 16:44:31 5次浏览

关于问题李自成为什么没有笼络吴三桂?我们都能想到,难道闯王会想不到?一共有 2 位热心网友为你解答:

【1】、来自网友【龙刚传媒】的最佳回答:

大家好,很高兴回答诚邀的问题。

1644 年这个春天,通过十几年把头颅绑在裤腰带奋斗的李自成和他的那帮兄弟们,终于打进了他们梦寐以求的皇城,坐上了朝盼暮想的金銮殿,这些胜利的队伍从上到下的想法,终于要歇一口气了。然而,这是个最危险的时期,在山海关称雄一方的吴三桂手上拥有当时最强大的骑兵部队关宁铁骑,本来经权衡利弊之后,他还是选择投降李自成,偏偏对山海关的吴三桂没有足够重视,手下大将刘宗敏甚至霸占了吴三桂的爱妾陈圆圆,其实李自成进入北京后,曾经给吴三桂写了一封信,其中许诺只要吴三桂能够带兵归顺,不失封侯之位,吴三桂也比较心动,因为明朝灭亡后,吴三桂的处境更加艰难,关外是虎视眈眈的八旗军,而背后则是想要吃掉自己的李自成,权衡利弊之后,吴三桂还是选择投降李自成,连城池都交给李自成派来的守将唐通了,结果在半路上,吴三桂听说自己的爱妾陈圆圆被霸占,一怒之下回到山海关,李自成得知后大怒,押着吴三桂的老父亲吴襄准备讨伐吴三桂,吴三桂只好与关外的多尔衮联合起来,一起将李自成打败,而李自成的几十万大军瞬间灰飞烟灭,狼狈逃回北京后,仓促举行登基大典,一把火烧了武英殿,撤出北京后,在九宫山被杀!

希望我的回答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2】、来自网友【沈阳有青山】的最佳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对于

李自成

有没有笼络

吴三桂

,这个问题无论野史还是正史,甚至民间传闻,都有很多的说法。我们把这些说法梳理出来,然后分析一下,哪个说法更接近史实。

李自成

是崇祯十七年三月,在没有遭遇任何抵抗的情况下进入北京。是日,崇祯于景山自缢,史称“

甲申之变

”。

李自成

进入北京后唯一做的“德政”,就是隆重的安葬了崇祯皇帝,可也就仅此而已。

再之后便是各方史实都有过记载的,开始纵容手下拷掠北京城内的士绅和旧明官员,同时派出多路人员去招降各地尚未归顺的旧明官员和将领。从这两件事就可以看出,

李自成

不是那种具有雄才大略的英主。首先是拷掠士绅官员的行为,就算你缺钱也不急于一时吧?只要站住了脚跟,整个天下都是你的了,还差钱吗?其次是派出的招降人员,还用的是军中做法,几个传令兵带着一纸命令宣读了事,每路人马里面,甚至都没一个具有一定级别的文职人员,这换做是谁,做为旧明官员,也会产生别样心思的。这可能是因为

李自成

轻易的进了北京城,让他的心态产生了变化,自我膨胀了,飘飘欲仙了。在这种心态下,他认为各地的旧明官员就应该投降他,做他的臣子,一纸命令足矣,这样的命令同样也给

吴三桂

送去了。

那么说,

李自成

一时犯了糊涂,难道他的手下人里面,就没人看的出来吗?当然有,李自成手下有三个相对有名的谋士,分别是牛金星、李岩和宋献策。其中李岩和宋献策就多次对

李自成

劝谏,尤其是李岩,反复对

李自成

进行进言。可这时的

李自成

根本听不进去,他此时正和牛金星商量登基礼仪和登基仪式的“

大事

”呢,怎么能关心这些“

小事

”。李岩被逼无奈,只得把

吴三桂

拿出来和

李自成

说,犹其是

吴三桂

镇守的“

宁锦防线

”。这一下,

李自成

也醒过味来了,急忙派人招

吴三桂

的父亲吴襄,命其给

吴三桂

写信,让

吴三桂

投降,然后让吴襄派家人给

吴三桂

送去,这次还是没派一个有分量的手下前往。

再说

吴三桂

吴三桂

在接到

李自成

的招降令之前,还接到了崇祯皇帝令他回京勤王的圣旨。

吴三桂

接旨后不敢怠慢,急忙率“

关宁铁骑

”回京,刚走至半途又接到了

李自成

的招降令,听到崇祯皇帝已死,马上驻兵不前,召集手下将领商量何去何从,没等商量出来结果,吴襄的家书到了,这使

吴三桂

下了决心,决定投靠

李自成

。待行至永平时,有吴家的家人找到他,告诉他吴家被拷掠,父亲吴襄也被用刑,

吴三桂

忍下怒火对手下道“

李害父陷于不知,不必仇

”,等到玉田时,又听闻他的爱妾陈圆圆被抢,

吴三桂

犹豫了。

做为世代将门的

吴三桂

已经看出了

李自成

不是人主,江山也坐不稳,

李自成

在北京的大肆拷掠,把所有的士绅阶层推到了对立面,已经失去了统治基础。同时他的手下将领的家人也受到了拷掠,怨气已起,不可能再随他投靠

李自成

了。

吴三桂

当机立断,派人联系他的舅舅,已经投降满清的祖大寿,为其联络多尔衮,协商投靠满清事宜。多尔衮当然是大喜过望,答应

吴三桂

的条件,并拟定了为“

崇祯皇帝复仇

”的起兵口号。

吴三桂

心态的前后变化,不难看出。做为具备枭雄之姿的

吴三桂

,怎么会为了一个陈圆圆而“

冲冠一怒为红颜

”呢?他是充分的分析了

李自成

各方面的能力和所处的环境,才反

李自成

的。而做为生存于

李自成

和满清夹缝中的他,又必须投靠一方,最后只能选择比较有前途的满清。

虽然

李自成

也是个人物,但就其个人而言,根本不具备战略眼光和大局观,手下也没有什么高端人才,比较亮眼的李岩又被别人猜忌,最后死在他的手中。本来他能进入北京城逼得崇祯皇帝自缢,就有很多因缘际会的成分,如果不是大明的天灾人祸,党争不断,人心涣散,

李自成

哪有机会进北京。

进了北京首先应该是稳定,他却制造动乱,忙着抢钱分女人,忙着登基做皇帝,最后虽然做了几天皇帝,又如何?终了还是命丧九宫山。这就是

李自成

的命运,也是他自己一手促成的结局。

喜欢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