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活小妙招免费各类生活中的小问题知识以及音乐简谱等,是你了解世界未知知识的好地方。

雍正王朝中: 老九没有自己做皇帝的想法,为何拼命帮助老八夺嫡?

十万个为什么 空空 2024-3-20 13:04:54 2次浏览

关于问题雍正王朝中: 老九没有自己做皇帝的想法,为何拼命帮助老八夺嫡?一共有 3 位热心网友为你解答:

【1】、来自网友【xl 期待吧】的最佳回答:

《雍正王朝》中,八爷与胤禛的竞争,实质上也是两个团队之间的较量。团队的综合实力,决定了最后夺嫡的成败。

胤禛的团队,虽然规模不大,但个个都是精兵强将,大家为了一个共同的理想而奋斗,邬思道智商过人,提供智力支持;老十三军方影响力大,掌控京畿布防;年羹尧杀伐决断,控制外围,制衡胤禵。

八爷的团队,看似很强大,实际上是一盘散沙。绝大多数人,都是为了个人私利而聚力八爷周边,比如胤禵,追随八爷,只是因为实力不够强大,一旦羽翼丰满,马上自立门户,所以,八爷党真正能干活的没两个。十阿哥能力有限,自保还行,提供火力不多;九爷智商不错,而且财大气粗,积极为八爷奔走呼号,算是八爷党的副帅。老九有如此势力,为何还宁愿屈居八爷之下呢,他自己没有夺嫡的心思吗?

要说胤禟一开始,完全没有夺嫡的心思,那是自欺欺人。清朝皇子从出生开始,文化课上,大多内容都是儒学经典,他们从小就要追求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终极目标。皇子要平天下,肯定要坐上龙椅。胤禟的母亲以及外公家,也会不遗余力地运作。只是随着时间的流逝以及形势的转变,胤禟也不得不放弃。

二哥胤礽,出生高贵,家族势力庞大,从小受到康熙的特殊关照,被立为太子。这座大山,胤禟翻越不了。大阿哥战功赫赫,又是长子,可以单挑两个胤禟;三哥胤祉,才华横溢,清流领袖,可以左右风评;四哥胤禛,实干家,受康熙欣赏……跟几个比较突出的兄弟相比,胤禟除了有钱,确实缺乏竞争力。

自己当不了皇帝,但胤禟又不甘寂寞。跟了一个潜力股,将来夺嫡成功,很可能就带上铁帽子。人以群分,物以类聚,胤禟品行不端,自然也跟着类似的人。他与老八结盟,可谓好处多多。

一、为自己找了一个有实力的靠山

一个人走的快,但未必走得远,即便当王爷,单枪匹马也不如成群结队。胤禛自封“孤臣”,也有自己的盟友。在古代,想经商,要先打点好各种关系。胤禟有自己的产业和势力范围,没个大靠山,容易被人蚕食。

八爷树大根深,朝野上下、三教九流都要给他面子,只要能打出八爷党的招牌,一般问题都能迎刃而解。胤禟联手八爷,对自己的生意,无疑大有裨益。

二、臭味相投,抱团取暖

八爷、九爷以及十爷,有一个共同点,他们全部以个人利益为中心,而忽略朝廷利益。以黄河发大水为利,胤禛和十三爷忙得焦头烂额,老九却在京城遥控,给实干派挖坑;老十还一个劲地撺掇,不能便宜老十三;老八先假仁假义说了几句,最后还是默许了……他们走一起太正常了,走不到一起反而不正常。

八爷党的最高目标是夺嫡,但皇位只有一个,老八是党魁,自然而然由他带队。老九积极为老八奔走呼号,筹措夺嫡经费,将来万一成功了,他是头功。

此外,从台面上来看,在太子存在的状态下,只有八爷能够与之叫板;从基本盘来看,八爷的希望也是蛮大的。老九跟了八爷,短期看也是一个比较好的选择。

九爷天生就不是主心骨的材料,在八爷的绝对实力面前,也只能俯首称臣。他做二把手的态度不错,可惜的是,钱不是万能的,尤其在关键时刻,胤禟的钱财发挥不出任何价值,有兵才是王道。

【2】、来自网友【浩浩和汤汤】的最佳回答:

这就是政治上的朋党概念,基本不是为什么,而是长时间的情投意合。

【3】、来自网友【文史不假】的最佳回答:

爱新觉罗·胤禟(1683 年—1726 年),清圣祖康熙的第九子,雍正皇帝的异母弟弟,在老四雍正即位之后,改名为允禟。

咱先说这老九的出身,之前文章《胤禩如何由“廉亲王”变成了“阿其那”》时,我就提到过说老八廉亲王出身一般,而这老九的出身呢,却是要远远高于老八。

老九的生母是谁呢?宜妃。或许光提名字你还不熟悉,那提播个没完没了的《康熙微服私访记》,你一定知道。宜妃就是剧中邓婕扮演的那位主儿,她可是历史上,康熙爷正儿八经的宠妃啊。当然啦,子凭母贵的道理谁都懂,老九一出生就比其他阿哥更受关注。

单从出生来看,老九应该领衔老八才对啊,可结果却是老八领衔老九,甚至老九甘愿成为“八爷党“的一员。究其原因,确实是因为老八太会做人了,自带“主角光环“,可惜却一天也没有真正做过主角。

老八尽管在众皇子中,出身显得不够高贵,但起码也是一个皇子。少年立志的他,在日常为人处事上,尤其是与阿哥们的相处中,都表现得非常大度和儒雅。久而久之,诸位阿哥都有愿意和老八交往,就连老大、老三和老四,在“九子夺嫡“前也对老八的评价很高。而老九胤禟则尤其愿意跟随这个八哥混,简直当成了自己的“带头大哥“一般。

康熙四十八年(1709 年)三月时,老九受封为固山贝子,编入正蓝旗。他不同于其他的满人,自幼便好书嗜读。还有一点特别的难能可贵,他平时喜欢发明和创造,曾亲手设计了新式战车的模板, 并且首开满族人学习拉丁语的先河。这些事迹都是其他的任何阿哥或者王公所不拥有的。

可见,老九根本不是《雍正王朝》中的那种贪婪无脑之辈。

由于老九聪明而且忠诚,所以老八也非常信任自己的这个弟弟。大清朝严禁皇子们结交大臣,所以老八与心腹大臣的私密信件,全部都由九弟胤禟用拉丁文书写,相当于给信件加了密,非常的安全。老九胤禟瞬间就由工程师变成了谍报人员,成为了老八集团内部信息可以畅通无阻的一个重要原因。

为人担当,喜好施舍, 讲究义气, 这些都是老九胤禟的突出特点。康熙时期,他有一次前往西北大营,途径巩昌府(今甘肃省陇西县)。发现知府何图颇有才干,甚是喜欢,遂赠其房产,而且前后两次为其捐纳。并嘱托十四弟胤禵:“人才难得,你该为留意。”后来派往胤禵的军中效力。

老九的确是一直对自己的八哥忠心耿耿,“九子夺嫡”时期为老八与军队之间的往来穿针引线,出力颇多。在老八竞选皇帝失败后,甘愿和他一起受难,丝毫没有改旗易帜,更没有落井下石。

康熙六十一年(1722 年)十一月,老爹康熙驾崩,老四胤禛成为大清公司新的董事长。老八胤禩集团彻底玩儿完,从此老九胤禟也开始一起连遭厄运。

雍正四年(1726 年)正月,老九胤禟被革去黄带子,去除宗籍。三月,他的名字被老四雍正皇帝改为“塞思黑“。朝廷议奏其罪状共计 28 条,内有行止恶乱、夺据各处、希图储位、贪得无厌等等内容。在狱中倍受煎熬而死,享年仅 43 岁。

到乾隆四十三年时,上谕:“就二人心术而论,觊觎窥测,诚所不免。及皇考诏登大宝,怨尤诽谤,亦情事所有,特未有显然悖逆之迹。皇考晚年屡向朕谕及,愀然不乐,意颇悔之,若将有待。朕今临御四十三年矣,此事重大,朕若不言,后世子孙无敢言者。允禩、允唐仍复原名,收入玉牒,子孙一并叙入。此实仰皇考仁心,申未竟之事,想在天之灵当愉慰也。”

弘历总算把这两个苦难的叔叔名字又改了回来,继续收入族谱,也算是为这哥俩平了反。

以上就是关于问题【雍正王朝中: 老九没有自己做皇帝的想法,为何拼命帮助老八夺嫡?】的全部回答,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内容收集于网络仅供参考,如要实行请慎重,任何后果与本站无关!

喜欢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