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活小妙招免费各类生活中的小问题知识以及音乐简谱等,是你了解世界未知知识的好地方。

诸葛亮明知北伐不会成功,为何还要屡次进行北伐?

十万个为什么 空空 2024-3-22 06:44:30 2次浏览

关于问题诸葛亮明知北伐不会成功,为何还要屡次进行北伐?一共有 4 位热心网友为你解答:

【1】、来自网友【微山秋水】的最佳回答:

北伐,是孔明不得不进行的一次次悲怆的冒险行动。

三国时期,魏、蜀、吴三足鼎立,相互虎视眈眈。

相对魏国的强盛,蜀国、吴国弱小。

先从数据看三家实力对比。

魏国:人口 1000 万左右,兵力 75 万左右,占据着北方中原的数十个州。

吴国:人口 230 万左右,兵力 25 万左右,占据扬、交二州和荆州的一部分。

蜀国:人口 95 万左右,兵力 10 万左右,仅仅占据着一个益州。

魏国的人口、军队、土地是蜀国的数倍以上,国力、军力、人才上的优势是相当明显的。

与传统的恃强凌弱不同,这个时期,魏国守多攻少,蜀国则是主动攻击强魏不断,战争主动性与实力却完全脱钩,如同平头哥追着狮子打架一样。

这就奇了怪,各家打的是什么算盘呢?

看看魏国的战略:从耗死你到吓死你。

此时的曹魏,由于它的自然资源和人力资源丰富,GDP 的基数大,社会制度较为完善,国策对头,让百姓休养生息,屯田、水利建设搞得风风火火,因此它的发展也更快更好。

然而,由于吴国的牵制,曹魏政权还没有形成碾压性的力量来摧毁孙刘势力。

不过,时间是完全站在魏国这一边的。随着时间的推移,魏国的实力将越来越强,拉开蜀国和吴国的距离会越来越大,最终依靠实力达到不战而屈人之兵的目的。

相比于魏国。吴蜀两国江河日下。孙吴政权只求自保,而诸葛亮在出师表中也说,益州疲弊。更可怕的是,吴蜀的人才已是青黄不接,而大魏一边则是欣欣向荣,邓艾、钟会、羊祜、王璿等一大批人才涌现。

诸葛亮的无奈:不得不打。

刘备在白帝城托孤后,千斤重担压在诸葛亮身上。累啊!

尽管与魏国实力悬殊,主动进攻的胜率不大,但是博一把或许还有一线希望,知其不可而为之,时间越拖越被动。

蜀国后继无人,“蜀中无大将,廖化为先锋”,对于这一现实,诸葛亮心知肚明,实在不能指望刘禅这个废材,在孔明百年之后能够逆天改命。

与其坐以待毙,不如主动出击,于是才有了六出祁山。

站在蜀国的角度,最好的防守就是进攻;

站在魏国的角度,最好的进攻就是防守。

【2】、来自网友【红尘三笑 84577178】的最佳回答:

刘备的去世,代表着荆州集团和益州集团之间彻底的绝裂了,因为诸葛亮平衡不了这二个集团的矛盾,以诸葛亮为首的荆州集团是有抱负的才跟随刘备的,而以李严,谯周,费祎等为首的益州集团是自守其土,不想为所谓的大汉而四处奔忙,以李严迟运粮草,费祎限制姜维的兵力,以及谯周劝刘禅投魏就可以看出来。诸葛亮知道,不思安危,养成夜郎自大,蜀国必然的亡,但是出兵北伐如果成功了,这些矛盾就不存在了,如果成功不了,矛盾也是如此,所以诸葛亮哪怕有百分之一的希望也要北伐,就是为了转移矛盾,平衡二者的关系!

【3】、来自网友【红叶山庄 200371】的最佳回答:

固知臣伐贼,才弱敌强也。然不伐贼,王业亦亡。惟坐而待亡,孰与伐之?

今民穷兵疲,而事不可息;事不可息,则住与行劳费正等。而不及今图之,欲以一州之地,与贼持久…

【4】、来自网友【烏金康珠】的最佳回答:

我认为 诸葛亮以攻为守的策略 蜀汉是三国时实力最弱 如果只是困守 恐坚持不久 將会被灭国的 仍势在必行 坚持北伐的原因

以上就是关于问题【诸葛亮明知北伐不会成功,为何还要屡次进行北伐?】的全部回答,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内容收集于网络仅供参考,如要实行请慎重,任何后果与本站无关!

喜欢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