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问题冬季地窖温度较高,古代穷人为什么不挖地窖避寒,而在户外被冻死?一共有 3 位热心网友为你解答:
【1】、来自网友【不必了啊哈】的最佳回答:
问这个问题和晋惠帝问何不食肉糜同样的无知。很多问题看似简单的答案,都是错误的,禁不住推敲的。因为我们大部分人的潜意识中,都有这样的一个结论:穷人都是勤劳的、善良的、朴实的、值得信任的,富人都是懒惰的、凶恶的、狡诈的、骗人的。真的是这样的吗?这个年代,可能很难看到露宿街头的人了,但总还是有一些过得不那么幸福的人在我们身边。就拿这些人做一个真实的例子,可以去观察下,他们的不幸福,到底是因为什么?不论古代,还是现代,结论都一样。不能啥都怨社会、怪政府。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如果一个人知道在天冷之前挖地窖,那他也不会沦落到接头了。
【2】、来自网友【勇战王聊历史】的最佳回答:
古人在冬天不担心怎么避寒,只关心有没有足够食物!
首先,古人比我们现在要抗冻。
现在的我们,不穿羽绒服,就没法出门。而在古代,就没这么好的御寒衣服了。
宋朝之前,棉花还没引进中国。那时候一到冬天,家家户户捣麻絮,用这种松软的植物作为衣服填充物。说白了,就是把草一类东西捣软,加在衣服中间保暖。那时候,两层单衣加一堆草,就能过冬了。条件好的,能搞皮衣穿,这属于少数。
唐-李白《秋歌》曰:“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
李白那时候,首都人民都要捣“草”填衣保暖!
宋朝时,棉花引入我国。等黄道婆改进纺织车、棉花大面积种植以后,棉衣才开始大面积使用。一直到上个世纪,棉衣也是我国主要的保暖衣物。那时候,一个棉袄就过冬了。换到现在,只穿棉袄可不敢出门。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又从国外引入了“秋裤”!从此以后,一到秋天,“你妈就开始逼你穿秋裤了。”立冬之后,人人都会穿上秋裤。进入 21 世纪后,比秋裤更保暖的保暖内衣开始流行,秋裤地位下降。
也是在建国初期,我国在苏联援助下开始安装集中供热系统。不过,当时的集中供暖只限制在机关单位。一直等到 2003 年(GBJ50019-2003)以后,北方城市才开始向普通家庭大面积收取暖费,普及集中供暖。。。
其次,说古人被冻死,不太准确。应该说是“冻饿而死”。
我们是从树上的猴子过来的,只是冬天的寒冷,是死不了人的。真正导致人死亡的,是缺少提供热量的食物!因此,古人更关心冬天吃什么。冬天万物萧条,挖野菜都没地方挖。所以,要提前储备食物。
也是因此,北方几乎家家户户都有一个储存食物的地窖。地窖的口很小(大户人家除外),只允许一个人进出,里面放着粮食和蔬菜。这种储存食物的习惯,一直到今天,也依然存在于北方农村之中。
(白菜放地窖的话,不容易冻坏。放在冬天的户外,外层的白菜叶会被冻烂。)
我小时候家里囤白菜,最少囤几十颗,四五百斤。现在条件好了,市场经济发达了,囤的少了点。但是,也是二三十颗的囤。去年去超市买菜,市区里面很多老人还是整袋子的买白菜。买回去放楼道、阳台、地下室,囤着吃也方便。
可是,以上都是百姓富裕的时候。真是要遇到饥荒,那就只能出去乞讨了。例如,1942 大灾荒,一路走一路乞讨。顶不住了,半路一倒,就死了。你说他是冻死的吗?不是!这是饿死的!
正常情况,冻不死人,只会饿死人!
(文|勇战王聊历史)
【3】、来自网友【不想程默】的最佳回答:
人还是比较抗冻的,只是大家现在习惯暖气空调了,就觉得人并不怎么抗冻,其实并不是那样的,小时候,我家就是四川北部的,那些地方冬天可以结五厘米厚的冰的,也就到温度很低,那个时候,家在农村,根本就没有暖气,空调。房子还是透风的墙,当然也不是那么夸张的,反正多少有些透风。
过冬主要是围在火塘边烤火,火塘就是在地上挖一个像锅一样的坑,在坑里烧火。每天我都是提前进被窝睡觉,等我把被窝捂热了,我外婆也差不多过来了,然后我给外婆捂脚。
至于为什么不住地窖,地窖的温度要高一些,不过也容易缺氧啊,如果一家人都在不大的地窖,弄不好要出人命的。
其实古代就有半地下的房屋,为什么并没有流行呢,我想应该是与环境有关吧,在雨水多的地方,要住地窖,要是有雨雪,雨雪落地,地下可就不是干的了,那样会很麻烦的,要是那样的话,我宁愿盖稻草。
还有古代的人并不懂得通风的重要性,不说别的吧,就说做饭的灶台吧,我小时候可没有什么炉篦子的,也没有抽烟的烟囱,看着很可笑吧,不过事实就是如此,烧火做饭都是一件费力的事情。
不过在四川北面的陕西,住窑洞的就多,主要是气候比较干燥吧。反正在比较潮湿的地方,住在地窖里面,古人不懂的通风,死人的事情肯定是发生过不止一次,所以大家基本上没有住地窖的,两害权其轻,古人就不做地窖了。
以上就是关于问题【冬季地窖温度较高,古代穷人为什么不挖地窖避寒,而在户外被冻死?】的全部回答,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内容收集于网络仅供参考,如要实行请慎重,任何后果与本站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