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活小妙招免费各类生活中的小问题知识以及音乐简谱等,是你了解世界未知知识的好地方。

为什么在重视人口的中国古代,会出现压制寡妇改嫁这样的价值观?

十万个为什么 空空 2024-3-22 16:06:03 4次浏览

关于问题为什么在重视人口的中国古代,会出现压制寡妇改嫁这样的价值观?一共有 4 位热心网友为你解答:

【1】、来自网友【行云 617】的最佳回答:

因为这是统治阶级的价值观

【2】、来自网友【青青 112431756】的最佳回答:

听我妈妈说,过去死了丈夫的守寡有三种原因不守,一没家财不守,二没儿女不守,三太年轻不守,家里穷,女人不下地干农活靠什么养活自己,没儿没女不守寡的,没意思,守着也没用,太年轻不守寡,意思一生的日子那么长,难熬,大多都改嫁。

【3】、来自网友【炒米视角】的最佳回答:

我是炒米,我来回答。

鲁迅曾经说过,有些男人的爱好,就是拉良家下水,劝婊子从良。干的都是什么事?不过程朱理学发扬之后,真有这么一帮表面谦谦君子的人,自己不遗余力地娶着姨太太,养着外宅;却偏偏看不得寡妇改嫁,为了逼着寡妇守节,甚至不惜自己掏钱供其吃喝,让寡妇到清节堂去守节。

其实从古到今,寡妇改嫁原本正常事,不关别人的事。最多族中因为财产、债务、孩子抚养等因素,会有牵碍。但是自从朱元璋把“贞洁牌坊”,当作国家奖励,去普及的时候,那性质就完全不一样了。

“贞洁牌坊”的申请程序一般是这样的,某地出来了一个贞洁烈女,最好是“丈夫不在了,自己也不苟活于世,跟着去了”的那种烈女。地方行政长官把这事报备朝廷,朝廷派人下来核实,核实后报备皇帝。如果事迹过于感人,皇帝会亲赐匾额,朝廷会专门拨款,让地方建贞洁牌坊,目的当然是表彰贞烈行为。

这种事情一旦落实,地方乡绅们也都是倍有面子的事,所以纷纷慷慨解囊,有地的出地,有钱的出钱,有石料的出石料,有人工的出人工。要知道那可是皇帝亲笔题写的贞洁牌坊,这个事关地方口碑、教化,以及各种源源不断的各种资源以及政策;地方官在任考核、升官,也是有加分项的。

当然总不能是个寡妇就被逼死,所以那种活着的为夫守节,一守就是几十年寡的,也是相对稀缺资源,所以这种资源也要“保护”好。

比如寡妇守寡,她的儿子是可以免除劳役的,种地、做生意是可以免除部分税费的。所以家里有一寡母,就相当于儿子中了半个秀才,是可以享受到部分特权的。而且这个儿子以后一旦真的中了什么功名,或者取得什么成就,老寡母活着还有机会被授“诰命夫人”的,死后有机会建“贞洁牌坊”。

所以家里有一个“守节的寡妇”,对于这个家庭而言,是有直接经济乃至政治上的利益的;而对于一个地方而言,本地“守节的寡妇”越多,说明此地的教化水平越高,这无论对在任官员的政绩、口碑、仕途,还是朝廷的脸面都是加分的。

无论这些寡妇是主观意愿,还是替人扛鼎,但是对于寡妇而言,此事就真不公平的。要知道从上到下的利益,都是建立在寡妇的痛苦之上的。守寡之苦,吾侪不能体会。

所以朱元璋一开始的出发点,可能就是为了奖励那种“忠贞孝义”的优良传统品德。但是经过明清两季 500 多年的驯化,变成了“压制寡妇改嫁”以获取某些利益的扭曲价值观了,还好吃人的礼教制度已经成为了过去式。

【4】、来自网友【泥人 161】的最佳回答:

古代的时候,必定是守旧封建的时代,以仁义礼智信来治理人们的思想,就妇女来说,其地位比较地下,就是死了丈夫,想另找人家,可由于封建思想的严重束缚,多数寡妇就是迈不过这个坎,总觉得这是一件丟人的事,所以就一直守起了寡,其实社会上并没有压制寡妇另行改嫁的固定政策,也有少数寡妇打破封建思想另行改嫁,不过娶寡妇的男人必须要有经济实力,有民间流传的这句俗语足以证明寡妇的身价,寡妇到门前,还得个老驴钱,说是娶寡妇已到了门前还要花个买驴的钱,可见寡妇在当时一般的穷人还是娶不起的,加上有些寡妇不愿改嫁,有些寡妇让人娶不起,所以守寡的女人还是比较多的,也就形成了社会压制寡妇出嫁的表面现象!但也有压制寡妇改嫁的事实,那就是寡妇家族成员的反对!

以上就是关于问题【为什么在重视人口的中国古代,会出现压制寡妇改嫁这样的价值观?】的全部回答,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内容收集于网络仅供参考,如要实行请慎重,任何后果与本站无关!

喜欢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