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活小妙招免费各类生活中的小问题知识以及音乐简谱等,是你了解世界未知知识的好地方。

“战国四公子”谁的结局最惨?

十万个为什么 空空 2024-3-25 12:59:48 4次浏览

p>关于问题“战国四公子”谁的结局最惨?一共有 2 位热心网友为你解答:

【1】、来自网友【小岛知风】的最佳回答:

要比惨,春申君黄歇表示:在座的各位都是渣渣,不要和我比惨!

战国四公子指的是孟尝君田文、平原君赵胜、信陵君魏无忌与春申君黄歇。战国末年秦国一家独大,其他诸侯国的贵族为了救亡图存抵制秦国,大力招揽人才,礼贤下士,广募宾客,也谱写了自己的传奇人生。

齐国孟尝君

孟尝君名叫田文,是齐国贵族。刚出生的时候由于生辰八字不太吉利,爹不疼妈不爱,差点被扔掉,长大以后由于才智超群得到父亲的赏识被立为世子,开始咸鱼翻身当家做主。父亲死后,田文承袭了封地。这块封地是薛邑,大概在今天山东滕州南面。

田文养了几千名食客,做他的食客门槛特别低,贩夫走卒之辈皆被他以礼相待,有擅长学鸡叫的,也有擅长穿着狗皮偷东西的,什么鸡鸣狗盗之徒他都接着。田文并不因为他们简历不够光彩而歧视他们,全都礼遇厚待。

田文的名声越来越大,连秦国的国君昭襄王都听说了,派使者来请他去秦国当宰相。田文拿不定主意,就把食客们召集起来开会商议。食客中有人建议他不要去,理由是田文是齐国人,去秦国当官肯定得不到秦国君臣的信任,到时候有可能被猜忌而丢了性命。田文一想也是这么回事儿,于是听从了食客的建议,没去秦国。可是秦昭襄王不依不饶,非得到田文不可,于是威胁齐王。齐王不敢惹怒强大的秦国,只能把田文交出来。

事情发展到这里就比较被动了,好言好语请你不去,非要我用点儿手段,不识抬举!田文带着食客们出发去秦国,路上心里也很忐忑。食客们就给他想了一个法子,说咱别空手去,带点珍贵的礼物给秦王,没准儿秦王就不生气了。

到了秦国以后田文献上了一件白狐皮裘,秦昭襄王果然消气了,还按早前说的,让田文当了丞相。但是秦国的其他官员都排挤田文,在秦王面前说田文的坏话,田文的丞相之位就被罢免了。

田文一看在这呆下去也没什么意思,就想回老家,可是秦王不同意,田文转而求助秦王的宠姬。宠姬倒是可以帮他,但要他送给自己一件白狐皮裘。这白狐皮裘全世界只有一件,已经献给秦王了,田文去哪再变出一件来!

田文的食客这时候大显身手了,那个会穿着狗皮偷东西的就跑到库房里把白狐皮裘偷了出来,田文拿去贿赂给秦王宠姬。宠姬马上就给秦王吹枕边风,替田文说好话。秦王这才把田文放了。

田文得了信儿,快马加鞭回齐国。可是秦王没多久就后悔了,派人去追。这时候田文已经到了函谷关,眼看就是活命的曙光了。可是函谷关夜里禁止通行,等到早晨鸡鸣的时候守门士兵才会开门。如此焦灼的时刻,手下那个会学鸡叫的人站了出来。几声鸡鸣之后,门开了,田文一行人终于逃回了齐国。

田文回去之后又在齐国当了几年丞相,后来受到田甲政变的牵连,被迫辞职,辗转到了魏国做了几年丞相。

田文老了以后回到封地落叶归根。虽然他的封地薛邑隶属于齐国,但是齐国新任国君根基不稳,也不敢把田文怎么样,认可薛邑算是独立城邦。

田文死后他的儿子们争权夺位,齐国趁机联合魏国灭了薛邑,杀光了田文的后代。

赵国平原君

平原君名为赵胜,他是赵武灵王的儿子,赵惠文王的弟弟。他的封地在东武城,现在山东境内。赵胜有社交牛掰症,非常喜欢请客吃饭,家里食客几千人。

赵胜的侄子赵孝成王在位的时候,秦国大将白起进攻韩国上党郡,郡守打不过,就想了个办法,他写信给赵孝成王,说要将上党献给赵国。赵孝成王找叔叔赵胜商量,叔侄俩一致认为天上掉馅饼,不吃白不吃。最终赵孝成王派了叔叔赵胜去韩国办理交接事宜,之后由廉颇将军坐镇上党郡。秦国一看点子有点硬,咬了怕硌牙,就撤兵了。

经过两年的备战,秦国觉得这次稳了,依旧以白起领兵,出动 50 万大军攻打赵国,赵国也点了 50 万兵力应对,两方在赵国长平展开了激烈的厮杀。这也是白起确立自己“杀神”人设的一役,他下令坑杀了 40 万赵国战俘。

此后秦军一路高歌猛进,快打到邯郸了。赵胜没办法,给小舅子信陵君魏无忌写信求魏国援兵。十万魏军到了赵魏边境却停步不前,因为惧怕秦王“敢闹屁下一个就是你”的威胁。

赵胜只好转头去楚国求援,他准备挑选 20 个文武兼备的门客一起去。门客中有个叫毛遂的人,站出来举荐自己,他平时默默无闻的不太出彩,赵胜门客又多,根本没听说过他的名字,于是问他在本单位工龄几年了,毛遂说 3 年。

赵胜就很不屑,“锥子放在兜里,尖端马上会扎破兜布而露出来,你来三年我都没听说过,恐怕没什么才能,歇了吧。”

毛遂说:“今天就请您给个机会,将我这把锥子放进您兜里。”

在毛遂百般恳求之下,赵胜才勉强同意带上他,反正扒拉半天也没有其他合适的人了。

平原君到了楚国谒见楚考烈王,苦口婆心地劝说他合纵抗秦,楚王出于礼貌听了很久,然后拒绝了他。秦国实力太强,楚王可不敢捋虎须。

毛遂从队伍后面走上来,按着剑怒视楚王。

楚王生气呵问:“你是哪根葱?还不快下去!”

毛遂不甘示弱:“你装 13 不就是仗着人多?现在我离你 10 步,一剑就能豁开你大动脉,多少人都不好使。”

楚地脏话匮乏,楚王搜肠刮肚想半天,却只想到一个“嬲”,毛遂又说,“白起那小子当年与你楚国几次交战,第一次攻陷鄢、郢,第二次烧毁夷陵,这场子你不找回来,你以后咋混?”

楚王被他说得没脸,同意发兵救赵。回去以后毛遂成了赵胜跟前的红人,得到重用。可是楚国援军还没到,秦军就开始围攻邯郸了。赵胜眼看邯郸要完,着急上火,这时候一个门客建议他拿出全部家财,重金招募一队不怕死的人突袭秦军。这个方法很有效,秦军被暂时击退。这时候楚、魏援军也到了,邯郸保住了。

赵胜对赵国有大功,名望很高,他的家族荣耀也与赵国并存,直到赵国被灭时,他的后人也被杀光。

魏国信陵君

信陵君魏无忌,也就是刚刚讲到的平原君赵胜的小舅子,也是魏安釐王的弟弟,他家里的门客也非常多。

之前说到邯郸危急,姐夫赵胜来信求援,魏国大将晋鄙带十万大军停在边境不敢往前走了,就是因为魏无忌的哥哥魏安釐王被秦国的威胁吓尿了。

魏无忌说不动魏王,手下门客侯赢就给他出主意,让他想办法搞到虎符调动晋鄙大军。正好魏无忌对魏王的宠妾如姬有大恩,就去找如姬帮忙。如姬知恩图报,趁魏王醉酒的时候将虎符偷出来。

于是魏无忌拿到虎符立马赶到边境与晋鄙合符,让晋鄙出兵,但是晋鄙不鸟他,坚持要看魏王诏令,魏无忌拿不出来,没办法只好让手下门客来硬的。这个门客叫朱亥,原来是个杀猪的,力大无比,一锤击杀了晋鄙。魏无忌就这样夺了兵权出兵援赵。

解决了邯郸之围以后,魏无忌一直留在赵国没有回家,因为偷兵符的事情让魏王十分气愤。直到十年后秦国攻打魏国,魏王才召魏无忌回国迎战秦军。魏无忌被拜为上将军,与其他五国联合将秦军击退。当时魏无忌威震天下,带领门客们撰写了一部兵法,称为《魏公子兵法》。

秦国硬拼不过,就使了手段,遣使恭贺魏无忌取代魏王。于是魏无忌遭到魏王猜忌被削除兵权。魏无忌心灰意冷,终日与宾客饮酒猎艳,四年就死了。

楚国春申君

春申君黄歇是楚国人,与上面三位公子不同,他并不是王族出身,靠才华得到楚顷襄王的赏识。他见多识广,有辩论之才,当时秦国要攻打楚国,楚王就派黄歇出使秦国寻求和解。

在黄歇的劝说下,秦王同意不伐楚,但要求楚国太子来秦国当人质。于是黄歇陪着楚太子一起在秦国为质,俩人相依为命十年,直到楚王病危,黄歇得到允许可以回国探病,楚太子却走不了。黄歇牺牲自己,与楚太子互换衣服帮助他离开。

这件事很快就露馅了,楚太子已经追不回来了,秦王的怒火就对准了黄歇一个人,要赐死他。幸亏丞相范雎劝阻,说楚太子这次大概率要继承王位,不如把黄歇还给他,缓和一下双方关系。

楚太子果然继承了王位,成为楚考烈王。黄歇回楚后被封为春申君,也开始养门客。他对门客的待遇特别好,包吃包住还发放劳保用品,工鞋都是镶珍珠的。

前面提到秦国攻打赵国,围困邯郸,赵胜先找小舅子魏无忌求援不成(魏无忌最后还是想办法带兵过去了),又向楚国求援,毛遂说动楚王出兵援赵,最后领兵救赵的人正是黄歇。那是历史性的一刻,三位公子在邯郸同框了!

第二年楚考烈王又派黄歇征鲁国。鲁国弱小,黄歇又聪明,分分钟灭了鲁国。从此黄歇在楚国的地位如日中天,他有点飘了。

楚考烈王一直没有孩子,黄歇给他拉多少皮条都不管用。府上新来的门客有个叫李园的,说自己妹妹长得美,黄歇就叫他带来看看,准备献给楚王。

第二天李园带着妹妹李翠花(历史真名李环,化名李嫣嫣)来了,黄歇一看这太漂亮了,自己留用了。他哪知道一场仙人跳也开场了。

一个月后李翠花怀孕了,她哥李园建议黄歇把李翠花献给楚王,如果生了儿子将来可以继承王位,黄歇就是背后的太上皇了。黄歇一想也觉得靠谱,于是献上了李翠花。

楚王对李翠花爱不释手,李翠花很快怀孕生子。楚王特别高兴,把这个孩子立为太子,李翠花封为王后。他不知道这是隔壁老黄义务帮忙,买一赠一。

李园成了国舅,备受重用,就一直想取代黄歇。后来楚王病重,太子要继位了,李园没有了顾虑,准备刺杀黄歇。黄歇的门客朱英看清形势,劝道:“李园肯定没憋什么好屁,你赶紧先下手为强吧。”黄歇却没当回事儿。

没几天楚王死了,黄歇听到消息进宫奔丧,谁知路上早有李园埋伏的刺客。最终黄歇被当街砍头,家人也被杀光。

写在最后

所以要说战国四公子里谁最惨,那必是春申君黄歇了。其他三位好歹混了个寿终正寝,他英年早逝不说,脑袋还分家了,连死都没能囫囵个儿。也是他活该,绿人者终将被戮。

其实战国四公子都是那个时代的顶尖人物,他们礼贤下士、殚精竭虑,一心辅佐国君在乱世之中发展壮大。无论结局怎样,都抹杀不了他们的光辉。

【2】、来自网友【栖山君】的最佳回答:

非春申君黄歇莫属!

黄歇让楚王的宠妃怀上自己的骨肉,还将其捧上了楚国的太子之位。楚王去世后,黄歇在奔丧的途中被国舅李园派去的刺客杀害,头颅被割下扔‬在了棘门外。

春申君黄歇与信陵君魏无忌、孟尝君田文、平原君赵胜并称为

战国四公子

。因他们礼贤下士,广纳贤良,天下之士无不敬仰,纷纷来投。

战国四公子门下食客各有三千,达到了战国时期门客制度的顶峰。

他们在门客的辅佐下,纵横天下,搅动战国风云,各有各的传奇。

魏无忌窃符救赵,推迟秦国统一,为诸公子之最;黄歇陪太子入秦十年,复强楚国,能力出色;田文合纵抗秦,攻破函谷关,无人能及;平原君赵胜仗义疏财,保卫邯郸,从善如流。

那么,战国四公子最终的结局是什么呢?到底谁的结局最惨呢?

01

春申君黄歇

公元前 273 年,华阳之战中,秦将白起率军势如破竹,一举消灭了十五万魏赵联军。随后,秦王下令,让白起率领韩、魏联军乘胜

进攻楚国

正出使咸阳的黄歇听闻此消息后,立刻进宫请见了秦王,想要阻止秦国伐楚的计划。

秦昭王方令白起与韩、魏共伐楚,未行,而楚使黄歇适至于秦,闻秦之计。

黄歇为秦王分析利弊,希望能借此机会与秦国联盟。

秦王深知,此时如果贸然攻楚,极有可能会引起周边小国的反扑,得不偿失。可若是因此就与楚国联盟,他也绝不能让楚国占到一丁点的便宜,于是提议让楚国太子入秦为质。

黄歇见秦王已经开出了条件,知他态度坚决,便只能带着秦国准备的厚礼和盟书启程返回楚国。面对秦国的胁迫,楚王也只能无奈接受秦王开出的条件。

这个决定对于楚国太子

熊完

来说,却犹如晴天霹雳,炸得他六神无主。黄歇看出了熊完的顾虑,于是向熊完许诺,陪伴其入秦为质。

公元前 272 年,楚国太子熊完到秦国为质,一待就是十年,黄歇也陪伴了他十年。

这十年里,两人过得战战兢兢,如履薄冰,生怕两国开战,熊完便成了战争的牺牲品。

公元前 263 年,

楚王病危

,时日无多,熊完得知消息后,想要尽快回到楚国。可秦王坚持让熊完待在咸阳,只允许黄歇归楚探视。黄歇无奈,可他也不想就此放弃。

于是,他让侍从拿来自己的衣服,

让熊完趁着夜色乔装出城。

等熊完离开咸阳后,黄歇便以太子生病为由,谢绝了一切访客。

直到熊完走远后,黄歇才主动入宫向秦王说明了实情。秦王没想到黄歇竟然如此胆大,一气之下,下旨让其自尽。

可范雎认为,若是熊完此次归楚能顺利继承大位,定会重用黄歇。事到如今,不如卖熊完一个人情,将黄歇放了,楚国必定感激。

最终,秦王听取范雎的建议,将黄歇放回了楚国。

公元前 262 年,楚顷襄王病逝,太子熊完继承王位,史称楚考烈王。黄歇被任命为

楚国令尹,加封春申君,楚王还将淮河以北十二县的封地赐给了他。

在黄歇的尽心辅佐之下,楚国逐渐安定下来,国力也日渐恢复,可熊完还是高兴不起来,因为这么多年来,他始终

没有子嗣

为了解决子嗣的问题,多年来,黄歇不断寻找适龄的美女献入王宫,遗憾的是,后宫美女如云,却无一人能为楚王诞下子嗣。

正在黄歇忧愁之际,一个名叫

李园

的赵国人来到了楚国,成了黄歇的侍卫,而他此番是带着不可告人的目的而来。

一日,李园假意回家探亲,盘桓数日后才回到令尹府,黄歇见他迟归,不由关心道:

“归家数日,可是家中出了什么事啊?”

李园叹了一口气道:

“不瞒大人,我有一胞妹,生得绝色,被齐王看上了,前些日子,齐王派遣使者到家中求娶,可我并不想将她嫁入齐国,此番便将她带来了楚国,因此误了归期。”

黄歇闻言,不禁对李园的妹妹生出了好奇之心,于是让李园将胞妹带入府中一,黄歇的要求正中了李园的下怀。

第二日,李园就将妹妹李环带到了令尹府中。少女婀娜娉婷,风姿绰约,黄歇一见便想将她献给楚王。可谁知,黄歇话还未说出口,李园便开口讲李环献给了黄歇。

黄歇便顺其自然将李环纳入了府中,对李环更是极尽宠爱,可他没想到,这是李园设下的圈套。

李渊是个颇有心计与野心的人,他早就想将自己的妹妹献给楚王,若是妹妹能生下儿子,登上王后之位,他也能凭借外戚的身份青云直上。

可是,他眼见数不胜数的美女进了楚王宫,得楚王宠幸,可没有一人能怀有身孕,他开始怀疑,问题可能是出在了楚王的身上,思虑再三,他就将算盘打到了黄歇的身上。

楚考烈王无子,春申君患之,求妇人宜子者进之,甚众,卒无子。赵人李园持其女弟,欲进之楚王,闻其不宜子,恐久毋宠。

他决定先将妹妹李环献给黄歇,待其怀孕之后,再怂恿黄歇将妹妹献给楚王。这样一来,一旦李环生下男孩,便是楚国太子,将来定能继承王位。

李环入府一个月后便有了身孕

她将这个消息第一时间告诉了哥哥李园,李园得到消息后,明白时机已到,随即让李环去见了黄歇。

起初,黄歇得知李环有孕后十分高兴,李环便趁此机会劝说黄歇将她献给楚王。

她劝说黄歇,若是楚王没有子嗣,那么将来继承王位的必然是楚王的兄弟,可黄歇这些年大权在握,早已将他们得罪干净了,若是楚王离世,黄歇必然会遭到清算。

黄歇思虑再三后,决定实施李环的计划。

不久之后,他将李环偷偷送出府藏了起来,然后向楚王上书,称在民间找到一名绝色美女,想要进献给楚王,楚王欣然接受了。

李环进宫当晚,楚王就召幸了她。

一个月后,李环见时机成熟,便将将怀有身孕的消息告诉了楚王。数月之后,李环生下了一个健康的男孩,楚王为他取名为悍,并立为太子,而李环也被册为王后。

而李园作为王后的哥哥,太子的舅舅,也正式入朝为官,受到楚王的重用。

公元前 241 年,楚王决定合纵诸国,共同抗秦。因楚国实力雄厚,楚王被推上了伐秦联盟长的位置,而

战争的实际指挥权则被交到了黄歇的手上。

联军集结完毕后,黄歇任命赵国名将

庞煖

为主帅,率军攻打秦国。

秦国丞相吕不韦分析军情后,决定先以精锐部队突袭楚军大营,楚军得到军报,误以为秦国举一国之兵来攻,直接不战而退,其余四国见楚国退兵,军心动摇,也纷纷撤军。

这场合纵攻秦的战争,史称

“蕞之战”

。这也是秦灭六国之前,最后一次合纵抗秦的战争。

然而,这场战争没有没有激烈的交兵,也没有血流成河,秦国利用合纵联盟军心不稳,协同不利的弱点,让其一败涂地。

楚王得知消息后大怒,当众斥责了黄歇,从此对黄歇再无信任。

而此时的李园,因为妹妹的关系,频繁进出宫廷之中。他为人机敏,又擅长讨楚王欢心,很快就得到了楚王的重用,一升再升。

可李园并不满足眼前的官位,他想要的一直都是黄歇的令尹之位。为了夺权,

他开始在府中豢养刺客。

公元前 238 年,秦王赵政亲政,他以极快的速度在秦国内部进行了大洗牌,以铁血手腕震慑四方,楚国边境不断受秦军侵扰,楚王日夜忧思,最后竟一病不起。

李园见楚王病势沉疴,时日无多,心中有了计较。他认为太子登位之时,是他夺权的最好时机,于是,他开始精心策划了一场针对黄歇的刺杀行动。

李园豢养刺客一事在楚国人尽皆知,黄歇的门客朱英也不例外。

在得知楚王病重的消息后,朱英第一时间求见了黄歇。

朱英深知李园的野心,想要劝说黄歇借此机会除掉李园。可是,黄歇自认为李园跟他是一条绳上的蚂蚱,是不会背叛他的。

而眼下最大的危机,是

太子继位后,秦国欺主年幼,派兵来攻,到时楚国危矣。

朱英还想再劝,但是黄歇已然不想再听,只是挥挥手,让他离开。

朱英明白,一旦楚王薨逝,黄歇毕遭祸患,作为他的门客,必定会受到牵连,为了保全自己,朱英拜别黄歇之后,连夜离开了楚国。

十七天后,楚考烈王薨逝,李环第一时间将哥哥李园召入宫中,秘不发丧,随即命令刺客在黄歇入宫的必经之路上设下埋伏,刺杀黄歇。

黄歇得知楚王薨逝的消息后,立即驾车朝王宫方向飞驰而去,路过棘门时,两边的刺客一见他的车架,风涌而出。

黄歇见状,想要调头奔命,可是已经来不及了,

刺客手起刀落,将他杀死,并将他的头颅砍下,扔在了棘门外。之后,李园更是将黄歇的家族屠杀殆尽。

02

孟尝君田文

孟尝君可是战国时期的黑社会扛把子!

田文出生在五月初五,因为父亲田婴听信术士的话,认为五月出生的孩子长大了会害父害母,所以田文一出生,田婴便不允许其母抚养田文,要将他扔了。

但是,田文的母亲不忍伤其性命,便瞒着田婴偷偷将其抚养长大,后又通过田文的兄弟将其引见给田婴。

之后,田文凭借着自己出色的才能,让田婴改变了对他的态度,开始逐渐重用他。田婴不仅让田文打理家政,还让他接待宾客。

宾客日益增多,田文的名声也逐渐传播到各诸侯国之中。不久之后,在各诸侯国的请求下,

田婴将田文立为世子

田婴去世后,田文继承了父亲的爵位和封地薛邑,于是,世人皆称其为薛公。田文上位后,最大的爱好就是

收养门客

,而且是

来者不拒

一日,田文的府上来了三个人想要拜入田文门下。他们中一个是屠夫,看家本领是杀牛宰羊,

一个擅长鸡叫

,可以假乱真,一个

擅长扮狗,偷盗东西

田文见此三人本事平平,可秉持着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不能忽略每个人的用处

的想法,还是将他们留了下来,并且一律厚待他们。

正是由于孟尝君对天下贤士的包容和礼遇,天下人无不倾心向往,就连

秦昭襄王

听闻田文的贤明,

遣来使者想要请田文入秦为相。

得到消息后,孟尝君的门客中立刻有人站出来反对。他认为,田文一个齐国人,到了秦国肯定会受到猜忌,一个不小心就有可能丢了性命。

田文虽然对秦国相国之位心动不已,可是门客的劝谏也十分有理,最后,他还是委婉地拒绝了秦王的邀请。

可是,秦王为了得到田文,他不惜向齐王施压,要求齐王将田文送入秦国。齐国势弱,齐王无奈之下,只好下令命田文前往秦国。

公元前 299 年,田文带着门客来到秦国,并向秦王献上了世间只此一件的白狐皮裘。秦昭襄王非常高兴,亲自为田文开府。

没过多久,

秦王就任命田文为秦国相国

,这让田文悬着的心终于放下了。可是,田文的到来引起了秦国大臣们的反对。

他们认为,田文和齐王乃是同宗,如果任秦国相国,定会处处为齐国考虑,到时候,反而会将秦国陷入险境。

秦王采纳了群臣的谏言,态度大变,立刻

将田文的相国之位罢免。

而田文也感觉到了秦王的变化,为了保住性命,他开始设法逃出秦国。

一天深夜,田文乔装打扮来到了秦王后宫,求见了秦王的宠妾。宠妾见田文说明了来意后答应帮忙,可条件是想要一件一模一样的白狐皮裘。

田文自知无法满足宠妾的要求,只得无功而返。此时,随他来秦国的门客中有一人提出,他可以找来白狐皮裘,而方法便是

装扮成狗的模样去偷。

此人便是当初被田文收入门下,擅长扮狗偷盗的那个人。这天夜里,这个门客披上了狗皮,钻进了秦王宫的仓库,将已经献给秦王的白狐皮裘给偷了出来。

第二天,田文连忙进宫,将这件宝贝送给了秦王宠妾。

一日,秦王召宠妾侍奉,酒酣耳热之际,宠妾便开始奉承秦王,并劝说他放了田文。秦王醉意上涌,听了宠妾的奉承不禁有些得意,于是大手一挥,下令将田文放了。

得到释令的田文怕突生变故,连夜驾车逃出了咸阳,一路疾驰到了函谷关。可是,当秦王的酒意褪去后,想起自己做出的决定后如梦初醒,随即派出大队人马连夜抓捕田文。

此刻的田文正在函谷关门口焦急万分,他知道,追兵很快就会赶到。可此时的函谷关关门紧闭,纵使有秦王的释令也无济于事。

当时,函谷关开关门的时辰有严格的规定,

守关的士兵只有在听到鸡鸣的时候才可以开关放行。

可此时天还未亮,紧闭的关门挡住了去路。

就在此时,田文的身后突然传来一声响亮的鸡鸣,随后,附近所有的鸡也开始跟着打鸣。听到鸡叫的守关士兵虽然心生疑惑,但还是按照规定打开了关门,放田文一行离去。

想当初,田文将擅长鸡鸣狗盗的两人收入门下,引起了很多人的不满,可任谁都没想到,当田文在秦国遭逢劫难时,正是这两个人救了他。

回到齐国后,齐湣王见田文死里逃生,心生愧疚,便将他任命为齐国相国,执掌军政大权。

田文一直记着自己在秦国受到的耻辱,一直想要报复回去。公元前 298 年,田文联合韩、魏两国,合纵伐秦。命匡章为将,攻破函谷关,率军攻至盐氏,逼迫秦国割地求和。

任齐国国相期间,孟尝君田文门下食客众多,即便有封地薛邑所收的税金,却依旧无法供养这些人,为了获取更多的钱财,田派人到薛邑放债。

可是令他没想到的是,各诸侯国连年征战,民不聊生,百姓无以为继,放出去的债不仅收不回利息,连本金都难以收回,可是养门客需要钱,为此,田文整日焦虑不安。

思来想去,他决定派遣冯谖去薛邑收债。

很快,冯谖便驱车来都了薛邑,他派人将所有欠债的人都聚集到一起,对完账目后,

他假传了孟尝君的命令,免去了所有的欠款,还当众将契据焚毁,

薛邑百姓都感激不已。

冯谖回到都城后立马就求见了田文,还将自己烧毁契据的事情和盘托出。田文听罢,怒上心头,可是契据已经没了,多说无益,便只能挥挥手让冯谖退下。

可是,冯谖“

焚券市义

”的举动却给田文带来了更高的声望,以至于齐国出现了

“闻齐之有田文不闻其有王”

的说法。

一年后,

齐王便以田文独揽大权,独断专行为由,罢免了他的官

。迫于无奈,田文只好回到薛邑,而他的门客们见田文落魄便纷纷离开,只有冯谖不离不弃。

当田文回到薛邑时,只见道路两旁,众多百姓扶老携幼,夹道欢迎,此时的田文才明白这是冯谖为他铺就的后路。

而后,冯谖更是向田文谏言,

狡兔有三窟

,才能免遭一死,如今只得一窟,当再凿两窟,才可高枕无忧,田文欣然应允。

很快,冯谖便到他国进行游说,他去见了

梁惠王

,劝说梁惠王请孟尝君帮他治理国家。于是,梁惠王便派遣使者带着千两黄金和车辆百乘来请田文为相。

可是,梁国的使者一连来了三次,冯谖都让孟尝君不要答应。说白了,

冯谖是用此举提高了田文的身价和重要性,要让齐王明白田文对齐国的重要性。

果不其然,齐王在听到他国用尊贵的礼节来请田文为相后,开始惊慌起来。于是连夜派人给田文送来了厚礼,并恢复了他的相国之位。

目的达到后,冯谖又向田文献策,让其向齐王请来先王传下的祭器,在薛邑建立宗庙,这样薛邑便可后顾于忧。

如此三窟已就,田文便可高枕无忧了!

冯谖给田文献上的保命之策便是

狡兔三窟

典故的由来。而田文也正是因为冯谖的计谋,在齐国安安稳稳地做了几年相国。

公元前 294 年,齐国贵族

田甲

发动政变,率军攻入齐王宫,并劫持了齐王。闻讯赶来的勤王军队随即将齐王宫包围,围攻之下,田甲很快就放弃了抵抗,被齐王杀死。

这场宫廷政变很快就被平息了,但是齐王却将这件事嫁祸给了田文,田文被逼无奈,以养病为由,辞去了齐国国相一职,逃到了魏国。

魏昭王听闻田文的盛名,将他任命为丞相。

公元前 284 年,齐湣王在苏秦的怂恿下攻灭了宋国,犯下众怒。

田文见复仇的机会来了,在他的联络下,以秦为首,联合燕、赵、韩、魏四国组成伐齐联盟,攻打齐国。

乐毅

率领燕赵联军从西南方向攻入齐国,所过之处齐军皆溃败散逃。燕军势如破竹,大军直逼临淄城下,秦国差点因此灭国,其中,孟尝君可谓是功不可没。

晚年的田文回到了封地薛邑,他统领的薛邑在诸侯国中持中立态度。当时,齐襄王刚刚继位,齐国不复当初的强大,无法令田文臣服。

为此,齐襄王选择与田文交好,让薛邑获得了独立性。

田文去世后,他的几个儿子为了继承爵位,争得你死我活。齐国眼见机会到了,便联合魏国一举攻灭了薛邑,田文的子孙也被杀戮殆尽。

03

平原君赵胜

公元前 263 年,

秦昭襄王

派大将白起率二十万大军进攻

韩国上党。

正当秦军将上党围得水泄不通的时候,上党郡守

冯亭

正在起草一封献城投诚书,他要将上党献给北方大国

赵国

当赵孝成王接到冯亭的投诚书后,立刻找到

平阳君赵豹

商量,但是赵豹一口拒绝了。心有不甘的赵孝成王又找到了

平原君赵胜

平原君赵胜和赵孝成王一个想法,

送到嘴边的肥肉没道理不吃。

当时,战国七雄中,唯一能和秦国抗衡的只有赵国,两国的军事水平平分秋色,但是秦国因为商鞅变法,政治水平大幅度提升,而赵国落于下风。

而赵国想要进行政治改革,短时间内是无法完成的。以当时的情况来看,若是接收上党,增强国力和军力,和秦国一战定天下,也未为不可。

但是,平原君没有想得这么深,他纯粹是因为上党的那十七座城池。根《东周列国志》记载:

发百万之众,而攻人国,踰年历岁,未得一城。今不费寸兵斗粮,得十七城,此莫大之利,不可失也。

不久之后,赵孝成王就派遣平原君赵胜出使韩国,接收了上党郡。为了防止秦国报复,他还派了老将

廉颇

坐镇上党郡。

而此时,大将白起正在城外排兵布阵,就在二十万大军严阵以待,准备一举攻克上党的时候,白起却突然接到了秦昭襄王

紧急撤兵

的命令。

原来,秦国丞相范雎得到了上党归赵的消息后认为,赵国接收了上党,实力大增,不是硬碰硬的时候,不如暂时避其锋芒,休养生息,等时机成熟了再与之一战。

公元前 261 年,秦昭襄王命白起为将,率五十万精锐之师向赵国长平进发,一雪上党归赵之耻。赵国也不甘示弱,同样派出五十万大军,布防于长平一线。

这场战国历史上规模最大,最为惨烈的长平之战以秦军大获全胜,四十五万赵军被秦军坑杀告终。

公元前 259 年,秦国乘胜出击,由五大夫

王陵

率领二十五万秦军挥戈东进,围困邯郸。

邯郸城内,平原君赵胜忧心如焚。他思来想去,只有合纵抗秦才能保住赵国的江山。为此,他向

信陵君魏无忌

修书一封,请求他能劝说魏王发兵救援赵国。

可是,当魏国派遣十万大军前去支援的时候,魏王受到了秦王的威胁,直言若是他执意援兵赵国,那么,秦国下一个攻灭的目标就是魏国。

魏王畏惧秦国的实力,不想无故招来灭顶之灾,于是只能命大将

晋鄙

率军驻扎在赵魏边境,以作观望。

平原君见魏国迟迟不来支援,只好再向楚国求援。可是,楚国也畏惧秦国的虎狼之师,想要楚国出兵救援同样是难如登天。

于是,平原君赵胜决定亲自前往楚国,说楚王发兵救援。

这日,平原君想要从这些门客中挑选出二十未谋略过人的门客组成智囊团,跟随自己出使楚国。可是,他选来选去,也只有十九人符合要求,剩下的一个人怎么也选不出来。

就在这时,站在队伍末端的毛遂站了出来,向平原君举荐了自己。

毛遂

是平原君府上的门客,确切地说是下客。平原君有门客三千,他将这些人分为三个等级,

上客、中客、下客

上客可以直接面见主公,为主公出谋划策,生活上备受礼遇;中客则可以替主公跑腿办事,生活上也是衣食无忧;而下客则出身贫苦人家,投身府门只为一口饱饭,所以不得重视。

平原君是第一次听说毛遂的名字,见他是一身下客的装扮便拒绝了他,可毛遂不想放弃这次机会,再次请求道:

“公子,毛遂已入您门下三载,请你给我一次机会!”

赵胜听罢不由得来了兴趣,对毛遂说道:

“先生可知,这世上的贤能就如同尖锥放在口袋里,尖锥立现。先生入府三载,我却从未听过先生的大名,恐怕,先生无法堪此重任。”

平原君的一番话让毛遂笑着摇了摇头,随即反驳道:

“若这锥子还没有放进口袋呢?毛遂今日自荐,恳请先生将我这把尖锥放入囊中,我定会捅破口袋,锋芒尽露!”

毛遂的豪言壮语让平原君颇感意外,他到想看看,这毛遂到底有何能耐,思及此,

他决定让毛遂跟随他一起出使楚国。

这便是毛遂自荐的典故,毛遂身为下客却敢于自荐,可谓胆识过人,可这也映射出了平原君赵胜的另一面,

他虽然礼贤下士,却没有识人之明。

这日,平原君带着精心挑选的二十位门客来到楚国。大殿之上,平原君开门见山,请求楚王派遣楚军救援赵国。

可是,楚王畏惧秦国的实力,不愿出兵,于是

以楚国连年灾祸,国力微弱为由

拒绝了平原君的请求,让他向向燕、韩、魏等其他诸侯国求援。

可事实上,楚国处于中原腹地,方圆千里,精兵强将,国力强盛,若是连楚国都不愿出手援赵,其他国家就更不会出兵了,如此,还如何组成合纵联盟,抗击秦国。

为了能说服楚王出兵,平原君耐心地为楚王分析利弊,费劲口舌,从早上说到了中午,可楚王还是忌惮秦国,担心会遭到秦国的报复,迟迟不愿开口答应。

殿外表,等候多时的毛遂早已按捺不住。握着剑便冲进了大殿。

楚王见一个小小的门客,居然敢如此胆大妄为,随即下令要处置毛遂。可毛遂也不甘示弱,厉声质问楚王道:

“大王,您今日之所以敢处置毛遂,不过是仗着楚国之众。可您别忘了,在下现在离您只有十步,若想取您的项上人头,您大可试试,是我的剑快,还是您的千军万马快。”

楚王听毛遂竟然说出如此狂悖之言,一时间也不敢轻举妄动。毛遂见楚王被震慑住了,于是继续说道:

“大王,我们前来是想请您发兵救赵。当年,白起大举伐楚,一战攻取鄢郢二都,再战焚烧夷陵,这可是不共戴天之仇啊,难道大王您就无动于衷吗?”

如此深仇大恨,楚王怎么可能会忘呢?可是秦国的力量过于强大,楚国远不是它的对手,若是引火烧身,定会带来灭顶之灾。

毛遂知道楚王的顾虑,于是又劝道:

“大王有忧虑是自然的,但也需知道唇亡齿寒的道理,如果赵国被灭,那么韩魏两国必然见风使舵,归顺秦国,大王又怎知下一个不会是楚国?”

毛遂的一番话让楚王茅塞顿开,随即答应发兵救赵。而毛遂也因为说服楚王一事,被平原君拜为上客,成为赵胜最重用的门客之一。

然而,就在援军日夜兼程赶路的时候,秦军已经兵临邯郸城下。王陵得知援军即将到达的消息后

,对邯郸城发起了全面的围攻。

在秦军猛烈地攻击下,邯郸城粮草尽断,将士们缺衣少食,疲于应战。见援军迟迟不来,将士们瞬间丧失了斗志,甚至有人提出缴械投降,保住邯郸。

平原君深知,邯郸撑不了多久了,于是开始安顿府中上下和一众门客。就在平原君焦头烂额之际,一位名叫

李谈

的门客前来求见。

李谈认为,与其将钱财留给我们这些门客,不如将它们捐钱给前线的将士,安抚城内的百姓,定能唤起大家的扛秦斗志。

李谈的劝说让平原君无比羞愧,他自认为赵国尽心竭力,可国难当头,他只顾着自己自怨自艾,完全不知前线将士竟如此凄惨,

他当即决定散尽家财,支援将士抗秦。

不仅如此,李谈还建议平原君

招募一支敢死队

。他认为,一味被动地防御死守,邯郸城迟早会被秦军攻破。若是有敢死的勇猛之士主动出击,打乱敌人的节奏,就可为援军争取时间。

平原君采纳了李谈的建议,立刻起草了征兵状。在李谈的组织招募下,一支三千人的敢死队很快就组建完毕了。

没多久,李谈就率领三千死士向秦军发起了突袭。俗话说,人不畏死,以一当十。

在敢死队的奋勇进攻下,秦军竟然被击溃,后退了三十里。

就在此时,魏国和楚国的援军也如约而至,最终秦军不得不停兵休战,邯郸之围就此解除。而平原君也凭借合纵抗秦,仗义疏财的壮举在赵国备受尊崇。

公元前 251 年,平原君赵胜去世,其子孙世代承袭了他的爵位,赵国被灭后,他的后嗣也跟着赵国一同断绝了。

04

信陵君

公元前 277 年,魏昭王逝世,其子

魏圉

继位,史称魏安釐王。此时的魏国早已没了中原霸主的姿态,反而是西陲的秦国国力渐盛,俨然有吞并六国之势。

魏安釐王的弟弟信陵君魏无忌眼见魏国不断衰落,日夜忧心。为此,他广开门路,广纳贤良,希望能以此帮助魏国再图霸业。

很快,信陵君礼贤下士的美名传播开来,天下之士纷纷来投。一次他听说,魏国东门的守门人

侯赢

是一位隐士,虽年逾古稀,但学识过人,颇具谋略,信陵君十分好奇,想要一见。

这一日,他带着厚礼前去拜访侯赢,想要请他入府。但是侯赢态度坚决,

不愿因位卑家贫而接受厚礼,也不愿追求功名利禄

,更是直接将子信陵君赶了出去。

被扫地出门的信陵君只能悻悻而归,但是他没有半分恼怒,反而对侯赢更加敬重。没过多久,信陵君在家大摆宴席,亲自前去请侯赢。

这一次,侯赢坐着他的马车招摇过市,很是威风。当二人来到宴客的厅堂时,宾客们都交头接耳地议论着侯赢,说他目中无人,对信陵君不敬。

可是,侯赢根本不理会这些闲言碎语,泰然自若地坐下,目不斜视,平静自然。酒过三巡后,信陵君起身向侯赢敬酒,侯赢站起身来,对着魏无忌恭敬地鞠了一躬。

魏无忌见侯赢态度大变,十分惊讶,侯赢笑了笑解释道:

“老夫不过是个守门人,本不配公子亲自驾车来接。老夫故意招摇过市,是想让众人都知道您是位礼贤下士的贤者,公子对老夫礼遇有加,老夫愿入公子门下,尽心竭力,辅佐公子。”

侯勇的投诚让魏无忌兴奋不已,当即

将侯赢奉为上宾。

公元前 257 年,长平之战后,秦国为攻灭赵国,命五大夫

王陵

为将,率二十万大军围困邯郸。

平原君赵胜

忧心如焚,向内弟信陵君魏无忌去信,希望他能请求魏王出兵救赵。

魏安釐王得到消息后,便命

晋鄙

为将,率领十万大军赶往邯郸支援。秦昭襄王得知后,威胁魏王,扬言魏国若是相助赵国,灭赵后便是魏国。

魏王惧怕如虎狼般的秦国,于是命晋鄙将大军驻扎在赵、魏两国的边境,静观其变。信陵君见魏王反悔,数次进宫劝说魏王。

可魏安釐王态度坚决,信陵君也别无他法。而另一边,平原君见魏国迟迟不来救援,于是不断派遣使者前往魏国游说,平原君则写信给魏无忌,对其冷嘲热讽。

据《史记·魏公子列传》记载:

胜所以自附为婚姻者,以公子之高义,为能急人之困,今邯郸旦暮降秦而魏救不至,安在公子能急人之困也,且公子纵轻胜,弃之降秦,独不怜公子姊邪。

平原君赵胜深知魏无忌仁义,便打起了感情牌,将自己的夫人,信陵君的姐姐拿出来说事。信陵君看完这封信后,羞愧不已,随后又多次劝说魏王救赵,可魏王依然态度坚决。

万般无奈下,魏无忌决定自己带着门客前往邯郸支援。在路过侯赢屋舍的时候,他来找侯赢道别,不成想侯赢态度冷淡,只让信陵君多多保重,信陵君只得黯然离开。

在赶往邯郸的路上,信陵君怎么也想不通,他对侯赢礼遇有加,可侯赢为何如此冷漠,他越想越气愤,于是跳转马头,再次找到侯赢。

侯赢见信陵君回来,开始劝说道:

“公子只身前往与秦军交战,无异于将肉扔给饥饿的老虎,这有何用呢?我知公子待我礼遇有加,公子前往我不送行,公子定会感到遗憾而回来找我。”

信陵君听完侯赢的一番话,向侯赢拜了拜,说道:

“请先生教我!”

侯赢将旁人支开后说道:

“老夫有两策可供公子选择。其一、杀魏王夺王位收兵权,如此便可支援赵国。其二、带着晋鄙的二十万大军与秦军决一雌雄。”

魏无忌听罢,直言道:

“弑君夺位,如此无情无义之举,我不屑为之。可若选其二策,我没有兵权,如何能调动晋鄙的二十万大军。”

侯赢高深莫测地说道:

“若是公子能取得虎符呢?我听说公子曾有恩于魏王的宠妾如姬,公子若想取得虎符,非如姬莫属。”

如姬

是魏安釐王的宠妾,她的父亲被仇家杀害,她向魏王求助,希望他能将罪犯绳之以法。可是,如姬等了许久,也没等到魏王将她的杀父仇人找出来。

魏无忌听说此事后,派出手下门客为寻找凶手的下落。一次偶然的机会,信陵君得知了如姬仇人的下落,于是派人将他杀死,并将仇人的首级交给了如姬。

如姬见信陵君为自己报仇雪恨,感念其仁义,直言日后

若是信陵君有难,必定以死相报

。其实,信陵君为如姬报仇,本是一件很平常的事情。

可是 ,细细想来,信陵君能力非凡,魏安釐王找不到的人,他却能轻松找到,可见,信陵君手中握有一个

强大的情报网

,而这也是魏安釐王忌惮他的地方。

一日,魏安釐王与信陵君在殿内下棋,突然有人来报,说赵国发兵进犯,已经入了边境。魏王立刻放下棋子,想要召集大臣商量对策。

可信陵君却很镇定,他劝阻魏王说,这是赵王在打猎,不必惊慌,魏王将信将疑,问魏无忌如何得知,魏无忌便将自己有门客藏在赵王身边的事情说了出来。

因此,魏安釐王对信陵君有所顾忌,

从不让他参加国政,也从不将兵权交到他手里

。没有兵权,信陵君盘算了一番,便只能求如姬为她盗取兵符。

这日,信陵君来到如姬的寝宫,将自己打算盗取虎符的计划全盘托出。如姬听闻信陵君的来意,本是不愿的,她作为魏王的宠姬,深知盗取虎符的后果。

信陵君见状,便用晋献公公伐虢国的旧事来劝说如姬,她也知道晋献公伐虢国一事,更是清楚赵国与魏国唇齿相依的关系,沉思片刻后,他答应了信陵君的请求。

入夜之后,魏王宫灯火通明,魏安釐王召来歌舞乐姬,准备好好放松一下。如姬随侍在旁,给魏王倒了一杯又一杯的酒。

直到深夜,魏王醉死过去,如姬便将他扶回了寝宫。看着已经沉沉睡去的魏王,她轻轻地在他身上翻找起来,最终在他衣袖的口袋中找到了虎符。

信陵君拿到虎符后,召侯赢前来商议对策。他本打算带着虎符直奔魏赵边境,夺取军权。可侯赢认为,自古临阵换将都需要接替文书,仅靠一半虎符,晋鄙未必会相信。

为了保证万无一失,侯赢向信陵君举荐了一人。此人名叫

朱亥

,曾经是一位屠夫,力大无比。侯赢要信陵君带上此人,若是晋鄙不从,

便让朱亥杀了他夺取军权。

可是,信陵君顾念晋鄙年迈,且功勋卓著,不忍痛下杀手。只得答应侯赢,到时候见机行事。

待一切装备妥当后,信陵君带着朱亥连夜出了城门,快马加鞭赶往赵魏边境,

当信陵君达到军营后,侯赢便向北面自裁以谢罪。

信陵君日夜兼程赶到军营后,便向大将晋鄙亮出了虎符,让晋鄙即刻交出兵权。可是晋鄙却不为所动,让信陵君拿出交接的文书或者是魏王的密令。

信陵君见晋鄙态度强硬,不免有些恼怒。晋鄙也不甘示弱,盯着信陵君说道:

“如今,我十万铁甲屯兵于此,这是关系到国家命运的重任,如今你单骑前来,想要兵权,是何道理?”

信陵君被晋鄙说得哑口无言,他知道,此时不得不动手了。他朝着朱亥示意,

只见朱亥一个箭步冲向箭步,手中挥舞着四十斤鉄椎,一击之下,椎杀晋鄙。

据《史记·魏公子列传》记载:

至邺,矫魏王令代晋鄙。晋鄙合符,疑之,举手视公子曰:“今吾拥十万之众,屯于境上,国之重任,今单车来代之,何如哉?”欲无听。朱亥袖四十斤铁椎,椎杀晋鄙,公子遂将晋鄙军。

晋鄙死后,他立刻接管了兵权,随后开始点兵。他深知,此去救赵凶多吉少,于是下令:

命父子同在军营者,父归;兄弟同在军营者,兄归;有伤残者不留;独子无兄弟者不留;其余精兵勇将肃装整备,奔赴邯郸。

据《史记》记载:

得选兵八万人,进兵击秦军。秦军解去,遂救邯郸,存赵。

就这样,一场轰轰烈烈的灭国之祸就此化解,可是信陵君窃取虎符的行为让魏安釐王雷霆震怒,为此,信陵君只得留在赵国,而这一待就是整整十年。

公元前 247 年,秦国将军

蒙骜

率军攻打魏国,魏安釐王终日惶惶不安,于是派遣使者将信陵君请回魏国,并将他任命为上将军,带兵迎战秦军。

据《资治通鉴》记载:

蒙骜帅师伐魏,取高都.汲。魏师数败,魏王患之,乃使人请信陵君于赵。

之后,信陵君派遣使者出使各诸侯国,结成抗秦联盟。随后,信陵君率领五国联军在黄河以南地区迎战秦军,秦军溃败,秦将蒙骜败走。

信陵君又乘胜出击,追击秦军直到函谷关,将秦军压在函谷关内,不敢再出。

一时间,信陵君的威名震动天下。

据《史记·魏公子列传》记载:

魏安釐王三十年,公子使使遍告诸侯。诸侯闻公子将,各遣将将兵救魏。公子率五国之兵破秦军于河外,走蒙骜。遂乘胜逐秦军至函谷关,抑秦兵,秦兵不敢出。

秦国大败后心有不甘,于是

反间计

收买了晋鄙的门客,让他在魏安釐王面前诬陷信陵君想要夺权。利令智昏的魏安釐王居然相信了,立刻剥夺了信陵君的兵权。

信陵君见魏安釐王不再信任自己,再也无图强魏国之心,从此声色犬马,不问世事,于

公元前 243 年,在大梁郁郁而终。

05

最后

战国四公子中,孟尝君田文在封地去世,后世子孙被屠杀殆尽;春申君黄歇被刺客砍下头颅,死于非命;信陵君魏无忌在大梁郁郁而终;

唯有平原君赵胜算是得以善终。

春申君博闻广识,能力出众,多次出使秦国阻止秦国攻楚,功绩赫赫。可他却因为一己私心,乱了王室血脉,辜负了楚王的信任,落得个身首异处的下场。

孟尝君虽然贤明远播,但是他

四处结怨,与君王不和

也是不争的事实。他为了一己私欲,置国家安危于不顾,更是为了复仇,联合他国攻打自己的国家,说他

叛国

其实也不冤!

而平原君能够

知错认错,听取门客的建议,牺牲自身利益保全了赵国

,这也体现了他作为一个政治家的高尚品德。

信陵君有

宏博的大局观和令人折服的大义

,确实担得起战国四公子之首。信陵君正如他的名字一样,

为国为民,无所忌也!

以上就是关于问题【“战国四公子”谁的结局最惨?】的全部回答,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内容收集于网络仅供参考,如要实行请慎重,任何后果与本站无关!

喜欢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