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活小妙招免费各类生活中的小问题知识以及音乐简谱等,是你了解世界未知知识的好地方。

新中国成立初期统计的400多个民族,是如何最终被认定为56个民族的?

十万个为什么 空空 2024-3-15 19:39:41 7次浏览

关于问题新中国成立初期统计的 400 多个民族,是如何最终被认定为 56 个民族的?一共有 4 位热心网友为你解答:

【1】、来自网友【黑龙 5F5O】的最佳回答:

截至 1990 年,全国第四次人口普查为止,我国 56 个民族,55 个少数民族的整体框架已经全部确认。[赞][赞][赞][赞][赞][赞][赞][赞][赞][赞][赞][赞][赞]

【2】、来自网友【品点历史】的最佳回答:

族群划分,即民族识别,就是判别是否构成一个民族。目前世界上约有大小民族 2000 多个。其中人口上亿的民族有 7 个,这些民族占据的当今世界人口的绝大多数,其余的民族人口数量从几万到几千万不等,甚至还有几十个人的民族。中国有着几千年的历史,期间各个民族之间相互对抗,又相互融合,因而民族情况非常复杂。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明确提出:

“在政治上不要去区别哪个是民族,哪个是部族或部落。”

本着民族平等的精神,第一次人口普查时便开始着手认证全国的少数民族。

当时,全国上报的少数民族多达 500 多个,最后汇总登记的民族有 400 多个。其中,边陲省份民族情况尤为复杂,仅云南省就有 260 多个。但是,这些少数民族的划分并不严谨,有的其实是汉族的一部分,有的是同一民族的不同部落而已。因此,有必要对这些少数民族进行重新认定,这是一项浩大的工程,总的来说分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从建国到 1954 年,这期间主要对一些没有争议的少数民族进行的认定,包括九个民族:朝鲜族、回族、满族、蒙古族、苗族、维吾尔族、瑶族、彝族、藏族。此外,还对畲族、达斡尔族进行了调查和确认,将“十月革命”后一些逃至新疆以及东北等地沙俄人,以及后来少量苏联移民的正名为俄罗斯族,将新疆的“塔兰其族”归并为维吾尔族的一部分。

第二阶段是 1954 年到 1964 年,这也是民族认定的高潮阶段。这一时期主要是对云南、贵州、湖南、广东等地上报的少数民族进行了调查和研究。这些地方自古以来就是少数民族混杂的地方,经过考察,新确认了 15 个少数民族,并将 74 种不同称谓的少数民族归并到 53 个少数民族当中。

第三阶段从 1965 年至 1978 年,这期间由于十年浩劫的干扰,民族认定的工作基本陷于停顿。除确认西藏的珞巴为单一的少数民族,以及在贵州进行了一些民族识别的调研工作外,其他的没有什么进展。

第四阶段从 1978 年到 1990 年,由于民族认定主体工作已经差不多完成,这一阶段除了确认基诺族为单一的少数民族成分外,还有就是完成民族变更。由于民族认定涉及的人口太庞大,工作面太广泛,在这过程中自然就出现了很多问题。此前提出要求恢复和更改民族成分的有 500 万人,这段时期已恢复和更改的有 260 万人。 截至 1990 年,全国第四次人口普查为止,我国 56 个民族,55 个少数民族的整体框架已经全部确认,分别是:

汉、蒙古、回、藏、维吾尔、苗、彝、壮、布依、朝鲜、满、侗、瑶、白、土家、哈尼、哈萨克、傣、黎、僳僳、佤、畲、高山、拉祜、水、东乡、纳西、景颇、柯尔克孜、土、达斡尔、仫佬、羌、布朗、撒拉、毛南、仡佬、锡伯、阿昌、普米、塔吉克、怒、乌兹别克、俄罗斯、鄂温克、德昂、保安、裕固、京、塔塔尔、独龙、鄂伦春、赫哲、门巴、珞巴、基诺。

【3】、来自网友【藤树先生】的最佳回答:

民族观念的转变

从社会学以及历史学角度来说,人类对民族的认知,有过漫长的认知,在认知的过程中,也因为时代的变迁而出现过转变——比如当代的民族观一般认为起源于近代,是近代资产阶级革命的产物,古人的民族观念和当代的民族观念,也存在的一定的差异。

在我国古代,对人的族群划分习惯上按照地域来划分。唐代初年,唐太宗发兵出击突厥,活捉突厥君主颉利可汗。唐太宗为了稳定突厥,并且治理突厥故地的局势,于是厚待颉利可汗。在一次宴会上,唐太宗将颉利可汗和江南士族并列,认为他们和中原人都不同——颉利可汗属于胡人,江南士族则属于越人。当然,唐太宗称江南士族为越人,倒并非是指江南士族是百越后人,而是指他们来自“越地”。

在古代华夏,奉行以文化为本位的华夷之辨——既认同华夏文化的,便是华夏,反之,不认同华夏文化的,便是蛮夷。

于是,中国历史上有了这样的奇观:

鲜卑人建立的北魏自居华夏,认为东晋、南朝是“岛夷”;

金朝认可华夏文化后,金朝人以汉人自居,金朝文人将南宋视为蛮夷,甚至金朝人在诗词里还将南宋辱骂为“妖朝”;

元朝末年,朱元璋起兵抗元,但是,民间文人的诗句里,将元朝军队称为“汉兵”(比如“汉兵早已定中华”),将朱元璋的军队称为“淮夷”(何物淮夷学井蛙)。

近代,随着西方文化的进入,近代民族观念也开始在中国普及,于是民国初年,民国政府简单将中国人分为汉、满、蒙、回、藏五个民族,并以“五族共和”为建国纲领之一。

新中国的民族识别工作

新中国成立后,认为民国政府的五族划分较为不合理,于是开启了民族识别工作,最终,在上个世纪 80 年代初,中国确立了五十六个法定民族。

但是,在新中国成立初期,共计统计出四百多个民族,之所以到最终被认定五十六个民族,主要在于,在长达数十年的民族识别工作中,相关工作人员发现,很多民众对于民族的观念认知不清楚,并不清楚自己属于什么民族,从而导致一个民族被上报、统计为多个,从而产生了有四百多个民族的错觉。

一般来说,划分一个民族,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确定:

语言方面。如同汉人使用汉语,苗族人民使用苗语一样,语言是否相同,可以作为分别是否属于一个民族的标准之一;

历史源流。在中国历史上,有的民族有自己的语言,但由于长期和汉族人民生活,从而放弃使用原本语言而使用汉语。比如满族,基本上没有使用满语作为生活用语的群体,但由于历史问题,满族作为一个少数民族而存在;

此外,还有因为信仰和生活习俗等标准,来作为确定族群和族群之间是否是一个民族的标准之一。

【4】、来自网友【秉烛读春秋】的最佳回答:

词典解释“民族”是指经长期历史发展而形成的稳定的共同体,由于历史的原因,一个国家可以有不同民族。“中华民族”特指“中国民族”。

最早提出“中华民族”的是梁启超、杨度、章太炎这些国学大师。自 1912 年元旦民国成立后,孙中山在《大总统宣言书》中郑重宣告:“国家之根本在于人民,合汉、满、蒙、回、藏诸地为一国,实现民族之统一。”

当时民国军阀割据,战乱不断,国家没有精力去统计到底有多少民族,只是把“五大民族”提了出来。即五族共和。

抗战时期,“人不分老幼,地不分南北”,真正凝聚起了民族力量一致抵御外辱,民族情绪达到了空前的高涨。《义勇军进行曲》那句“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刻”,让中华民族的观念传遍了大江南北。

新中国成立后,经过长时间的工作,我国最后确定是由 56 个民族组成。“56 个民族 56 朵花,56 个民族是一家……”这就是我国民族的真实写照。

但是在新中国成立之初,各地统计上报的民族不止 56 个,而是 400 多个,为何最终认定为 56 个民族呢?

这事说起来话长,建国初统计全国有多少民族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统计上来的数据是 400 多个。

统计并不难,难的是识别,汉民族占人口的 92%,这容易甄别,少数民族边远地区难度较大。这是因为迁徙的原因,同出一民族可能有不同的称呼,这需要时间来判定。识别工作大致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从 1949 年新中国国成立到 1954 年,这 5 年间属于第 1 次全国人口普查,最终确定了 38 个少数民族。

蒙古、回、藏、满、维吾尔、苗、彝、壮、布依、朝鲜、侗、瑶、白、哈尼、哈萨克、傣、黎、傈僳、佤、拉祜、高山、水、东乡、纳西、景颇、柯尔克孜、土、羌、撒拉、锡伯、塔吉克、乌孜别克、俄罗斯、鄂温克、鄂伦春、保安、裕固、塔塔尔(38 个少数民族)

第二阶段:从 1954 年到 1964 年,这 10 年间为第 2 次全国人口普查,最后确定了 15 个少数民族。

土家、畲、达斡尔、赫哲、仫佬、布朗、仡佬、阿昌、普米、怒、崩龙(后改名为德昂)、独龙、京、毛难(后改名为毛南)、门巴(15 个少数民族)

第三阶段:从 1965 年至 1982 年,这 17 年间为第 3 次全国人口普查。1965 年认定了西藏珞瑜地区的珞巴族,1979 年认定了云南基诺山的基诺族。至此,我国民族大家庭的成员增加到 56 个。

综上所述,建国初上报的 400 多个民族只是自己认定的,经过国家专业人员的甄别及时恢复,去伪存真确定我国是由只 56 个民族组成,过程不重要,重要的是结果,这才是正确的答案。

文/秉烛读春秋

以上就是关于问题【新中国成立初期统计的 400 多个民族,是如何最终被认定为 56 个民族的?】的全部回答,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内容收集于网络仅供参考,如要实行请慎重,任何后果与本站无关!

喜欢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