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活小妙招免费各类生活中的小问题知识以及音乐简谱等,是你了解世界未知知识的好地方。

外景人像摄影,怎么拍出人物的环境代入感?

十万个为什么 空空 2024-3-15 22:30:00 2次浏览

关于问题外景人像摄影,怎么拍出人物的环境代入感?一共有 3 位热心网友为你解答:

【1】、来自网友【瞳叔捏影儿】的最佳回答:

如何拍出人像的环境代入感?这个问题提得非常好,或者说是非常专业,一般摄影新手很少会考虑到的这个层面,更多的注意力是在模特身上,即便带着模特专门寻了一片美景,也只是会考虑模特的占位和美姿,很少会想到景与人之间的深层绑定关系。今天,瞳叔就这个话题,一起探讨一下。

一是空间关系如何分配

当我们来到外景实拍地后,需要先观察环境中的透视关系以及它的层次秩序,像我们常去的新疆和川西这类风光大景,为什么要观察丘陵的起伏?就是在观察现场的层次空间,再举个更明显的例子,比如,带着模特深入沙漠,一片平面的沙地肯定拍着没有多少意思,反倒是层次起伏的沙漠,特别是被太阳将起伏线分割成光与影不同区块时,我们摄影师向后撤到高陵地带,之所以选择制高点,是因为要拍到模特背后更为壮阔的层层沙漠线条,那么想象一下这样的画面,背景有层次细节,中间有模特,前面有沙地走过的脚印,前景和背景,将模特代人到一个特定的空间世界中去,自然就有了置身其中的代入感。

那么无论在任何环境下,都是这种原理,人物只有嵌入层次空间中去,才能有生动鲜活的体积印象。反之,环境人像的人物就会有出戏(出画)的作假感。

香如故 | 瞳叔作品案例

二是色彩搭配的和谐性

配色之所以不太容易掌握,是因为大多人比较相信自己的审美,总喜欢感性地去面对这个世界以及自己的作品,这种感性一是对自己的自信(自恋),二是对自我审美的笃定(自恋),三是对色彩繁琐知识的不屑一顾(自恋),所以,你会发现某某摄影师的作品非常统一,色调非常稳定,其实是审美的固化,色彩的惯性使用。因为到了某一个阶段,TA 会觉得调成别的色系都不好看,都不大气,都不够大师气质。这个时候的瓶颈是最痛苦的,因为突破它,就意味着自己要放弃昔日对美的认知。

美院对一些新生会有一些特殊的课题,比如,从所有色彩中选出两种自己最讨厌的色彩和最喜欢的色彩,接下来的作业中,只能用最讨厌的两种色彩作为主色,即便需要多色搭配,作业里也不能出现曾经喜欢的色彩,去通过自己的创作去爱上特定的色彩。经过一段时间的磨砺,你会发现原本讨厌的东西,就像一首特别难听的音乐,听着听着还上头了,比如孩子们喜欢的什么雇佣者逆战了,大多成年人受不了的忐忑了,听久了不但不反感,还能跟着哼上两句呢!破除思维定式的好处是,重新接纳那些重要的元素。

色彩就是这个特点,无论你用同类色和邻近色搭配协调性的画面,还是用对比色和互补色搭配对比性的画面,这里都需要第三色的参与,那就是消色隔离。因为它的存在,既可以让同类色层次分明,又可以让对比色经纬分明。

而人像摄影,人物要想在环境中具备代入感,那么就要遵从上述原则,比如,分析环境中的色相,让人物身着的色彩,要么是和环境色彩有着同类/邻近关系,要么是和环境色彩具备分庭抗礼的对比/互补关系,再或者环境中已经具备了两种色相,人物干脆来做这两种色相的隔离/过渡/色彩,总结一句话就是,要么加入环境色,要么对环境色对立,要么做环境色的中间调和者,让你的人物在画面色彩中具有参与感,那么其实也就是让人物具有了代入感。

蝴蝶 | 瞳叔作品案例

如图,画面中有两种主色,青色和红色,两者是互补关系。人物穿的裙子色,明显是要加入环境色系中,和窗帘有了同类关系,但为了强化少女的五官情绪和发色,上面打了一盏红色色片的热靴灯。白色的衬衣,此刻不光是用来隔离红色与青色的敌对关系,同时也是用来过渡高明度的青色窗帘与低明度的青色裙子之间的同类关系。

三是主题与角色之间的匹配度

所谓主题,就是人像摄影创作的思想和灵魂,没有主题的创作一律叫做拍照,用“摄影”会有点亵渎这两个字。瞳叔其实有点介于两者之间,有时候想拍点有脑子的作品,有时候又想即兴记录点生活小情趣,所以没敢使用“摄影”,又不屑使用“拍照”,最后称自己为“捏影儿”,就有了瞳叔捏影儿这个昵称。

作为角色,就是用来演绎你的主题,点燃你的思想的人物,以及人物的肢体、情绪、妆面、服饰、使用的道具等等。

这些年瞳叔一直为一些平台和赛事做人像评委,也遇到很多朋友的来稿,比如拍古风的,认为带着模特进入一些古建筑,让模特穿上汉服(有时候甚至是戏服),再匹配一些古典道具(特别是古典乐器),拍出来的照片就称之为古典仕女图了。实际上,这类照片,最欠缺的就是代入感。抛开一些张冠李戴的问题(分不清历史朝代,秦晋服饰和明清服饰混穿),再抛开一些错误使用的问题(古琴反弹竹笛错执),但你依然找不到代入感,我甚至看到过在一张琴的前方,放着红色和绿色的两只油纸伞,角色一只手去抚摩花朵,眼睛却看着琴面。这就是问题,是过渡指导造成的问题。因为,我们看到的画面,是一个三心二意的女子,搞不清楚自己是在玩琴还是在等鱼,是爱花还是思念故人,总之各种凌乱。

想要改变这种问题,首先模特要明白自己身处在什么主题中,这个角色是什么性格,她的人生正在经历什么故事,即便是要演绎一个日常,也应该是设身处地的想一想,自己为什么要抚摩花朵,抚摩花朵的时候眼睛应该看哪?弹琴的时候在想些什么,另外两把伞是用来搭景的还是用来搭戏的,如果没有用,拿开它们,别分散观众的视觉注意力。总之,要让人物进入到的自己的角色中去,那么她才能产生出画面的代入感。人物自己的情绪和动作都出戏了,现场各种假大空,那么整个作品就会失去真实性。

寻昶寨 | 瞳叔作品案例

瞳叔在拍摄这组主题的时候,和模特沟通的角色是,寻昶寨:一个采药的古代少女,父亲被征兵的抓走了。自己每天上山采药,担心父亲从战场回来一身伤病,一边采药一边在悬崖望向山外,期待着亲人的回归。


其实,代入感还有几个方面的表现特点,今天先聊到这里吧,怕文章太长了,兄弟们没有耐心看完,咱们随后再聊。记得关注瞳叔,带你在下一个路口,遇见更好的自己。

【2】、来自网友【天地遗珍】的最佳回答:

五一走进二龙河。

【3】、来自网友【摄影师多多木木夕】的最佳回答:

人物和环境的和谐统一

以上就是关于问题【外景人像摄影,怎么拍出人物的环境代入感?】的全部回答,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内容收集于网络仅供参考,如要实行请慎重,任何后果与本站无关!

喜欢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