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活小妙招免费各类生活中的小问题知识以及音乐简谱等,是你了解世界未知知识的好地方。

明朝花费国力建设的关宁铁骑和宁锦防线是不是一个错误的决策?

十万个为什么 空空 2024-3-20 23:38:09 5次浏览

关于问题明朝花费国力建设的关宁铁骑和宁锦防线是不是一个错误的决策?一共有 4 位热心网友为你解答:

【1】、来自网友【老伊先生谈史】的最佳回答:

这个问题分开来看,首先说宁锦防线有什么实质意义吗?

这实际上是明军无法在野战中击败清军后,明军采取的愚蠢举动。历史上明朝坚守辽西走廊以后,清军实际上想来就来想走就走,随意进出长城多次。在 1644 年山海关入关之前,清军前后有五次破关入内地,随意劫掠、围京师抢人口,最远打到了江苏连云港一带。

由地图看,在清军控制长城以外地区后,关宁地区两面受敌,一面是海。狭窄的辽西走廊地带,明朝原先是作为收复辽东进攻基地的,花了大价钱密布堡垒,无数明军将士一次次在关宁锦地区抛洒热血,毫无意义地战死,未能阻挡住清军入关。

清军不急于入关占中原的原因,不是因为辽西阻碍了他们的后勤补给线,而是明朝的军事潜力还没有被消耗殆尽。皇太极当年就认为“明朝如大树”,必须一点点砍伐才能推倒,实力有限的清朝需要等到明朝实力大大消耗之后才可以入主。所以清军故意反复袭扰,消耗明朝的实力。

在这个过程中,清军几乎是毫无顾忌地在整个北方肆虐,关宁锦防线没有发挥任何作用。所以,所谓的这个防线,意义何在?

关宁锦防线最大的作用,就是在明清两次战略性决战中,大量消耗了明军实力,沉重打击了明朝。明军只要无法在野战中决定性战胜清军,就无法摆脱被动挨打的局面。而死守辽西走廊的意义并不大,连牵制清军都做不到,清军多次入关时,关宁方面明军没有做出任何有意义的、有实效的反应,这和北京孤悬的地位有关。

由于关宁锦防线抽空了明朝北方防御力量,清军多次洗劫彻底摧毁了北方防御力量,当时整个太行山以东、淮河以北都已经失去了动员能力。所以,李自成夺取北京时很轻松,清军入关击败大顺军也不太费力,实质就是京师周围地区已经被清军多次入关后消耗一空,没有动员能力了。清军一直要达到山西南部和河南才遇到大顺军的强有力抵抗。

所以说关宁锦防线没有什么重要的战略意义,除了满足明朝统治阶层上下无意义的虚荣心和面子。明朝在最后时刻,放弃关宁防线,将北方战略上唯一的机动兵力关宁军解放出来,这才是可能的夺回战略主动权的机会,虽然很冒险。

关宁铁骑的问题就在于长期困守辽西狭窄地带,根本没有发挥野战机动能力的地域,毫无意义地只能当做骑马步兵使用。明朝花了大价钱养出了一支不能和清军八旗打野战的骑兵,没什么意义。而且,关宁军日益军阀化,迟早尾大不掉。

所以,即使关宁军能够入关,依靠长城防线抵御清军,但是鉴于关宁军以往表现,加上各路明军的协调能力为零,文官武将长于内斗,明朝得靠天降奇迹才能得救。

【2】、来自网友【历史小知】的最佳回答:

可以肯定的说不是,原因一张建立宁锦防线前的形势图就可以解释一切。

明朝东北地区并不是两强相争,还有准备鹬蚌相争渔翁得利的蒙古林丹汗。

林丹汗是蒙古中兴之主达延汗的七世孙。

达延汗统一了分裂蒙古但又采取了古老的分封制,导致蒙古力量削弱。到了林丹汗之时,蒙古已经是实质的分裂状态。

面对此情此景雄心勃勃的达延汗开始重走统一蒙古之路,并以北方之主自称。

《崇祯长编》林丹汗:“南朝止一大明皇帝,北边止我一人,何得处处称王?我当先处里,后处外。”

在看到东北满清的崛起之后,在明朝抛出的橄榄枝后林丹汗开始与明朝结盟。

在宁锦防线建立前和之后一段时间,有林丹汗这个盟友,满清无法绕道蒙古入侵中原,只得通过宁锦防线所在的辽西走廊。

由此,明朝只要构建建立坚固的防线,稳固阵脚就能抵抗满清的进攻。在建立宁锦防线时,此项政策无疑是正确的。

打仗就是你来我往,任何决策都是因时而异,这条对满清也是一样

彼时的满清才刚刚崛起,努尔哈赤因无攻城武器而折戟于锦州城下。就开始征伐明朝的盟友林丹汗,并死于征伐的归途。(此时距其折戟于锦州城下已有 1 年由于,也就是说努尔哈赤并不是被袁崇焕用大炮击毙的)

到了皇太极时继续执行此政策,为防范明朝的援助皇太极还假意同明朝议和。

在皇太极攻灭林丹汗后,明朝北部洞开。也就是说长城沿线,满清皆可攻。由此宁锦防线就成了中国的“马奇诺防线”。

此也加剧了皇太极的觊觎中原的野心,在平定蒙古后。皇太极以获得传国玉玺为契机,改汉人内心抵触个国号“金”为新的国号“清”。从形式上开始为其入主中原做准备。

【3】、来自网友【背嵬军】的最佳回答:

请问谁愿意别人拿你家当提款机、自助农场一般,

想来就来想抢就抢,想偷就偷,心情不好了杀你家男人,心情好了玩你家女人,

只有鳖孙、龟公才不设防让人家随便抢,随便玩????????????????

【4】、来自网友【红门影视】的最佳回答:

很高兴回答你的问题。

关宁铁骑是明末的王牌军,战力彪悍,可硬抗八旗军,它的作用还是明显的;宁锦防线的作用在一定程度上来说比较鸡肋,可以说是错误的决策。


来历

“关”是指山海关,“宁”是指宁远,是明朝抵御后金的最后一片净土。

  1. 关宁铁骑始建于明朝末年,相传创始人为帝师孙承宗和明末将领袁承焕。他们在投降的辽人中选择身体健康、体格健壮之人投放到军队,然后大力的训练他们,并在其中选择优异之人加以培养,因此出现了一大批辽人将领。没多久,袁承焕就打造出了一支作战勇猛,战力极强的队伍。
  2. 宁锦防线是关宁锦防线的一部分,是袁承焕在孙承宗构建的关宁防线上作了进一步拓展,从山海关向外延伸了 200 公里,形成宁锦防线。

作用

1 关宁铁骑

明天启 5 年,皇太极率领八旗军围困宁远,誓言要攻破宁远,一雪前耻。明军呢,跟以前一样在城墙上开炮,炮声轰鸣声中,八旗军成片的倒下。皇太极满不在乎,依然使用人墙战术,八旗军坚定不移的前进。

后来宁远城门大开,从城中如旋风般杀出一支军队,人数不多,但是作战勇猛,跟八旗军杀到一起,大战持续了整个上午。放眼望去,宁远城下铺满了八旗军的尸体,血流漂杵。皇太极一看伤亡太大,无奈之下,选择退兵。后来皇太极打听到这支骑兵叫做“关宁铁骑”, 从此,关宁铁骑开始走入历史的视野,也因此一战成名。

关宁铁骑建立后,南征北战,打了无数次胜仗, 极大的延续了明王朝的寿命。

2 宁锦防线

相比之下,宁锦防线的作用稍显鸡肋。首先袁承焕打着收复失地的名义,在关宁防线的基础上向外拓伸了 200 多公里。一方面这些地方基本都是后金不要的土地,也没有士兵驻守,谈不上收复失地。另外,关宁防线就动用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基本上使当时的明朝政府元气大伤,而又要搞宁锦防线,更是伤上加伤。而且明朝的军队数量不大,关宁换防线拉的太长,致使兵力太过分散,失去了防守的意义,不利于集体作战。

其次,后来后金与蒙古联合,进攻路线不在单一,宁锦防线更显鸡肋,作用远不如关宁防线。明军在宁锦防线上虽然有进攻能力,但是明军战力弱小,野战打不过后金,只能集结在城中用大炮轰击。

再者宁锦防线位置孤僻,救援成本太大,得不偿失,一不小心,会有全军覆没的危险。

所以宁锦防线形同虚设,弊端远远大于利处,拖垮了明朝财政,导致了明朝的灭亡。


总结一下,关宁铁骑的建立延续了明王朝的存活时间,给了明王朝喘息的时间;但是宁锦防线确实是一个坑,不权坑害了百姓,而且坑了明王朝。

以上就是关于问题【明朝花费国力建设的关宁铁骑和宁锦防线是不是一个错误的决策?】的全部回答,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内容收集于网络仅供参考,如要实行请慎重,任何后果与本站无关!

喜欢 (0)